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实际与历史不符的故事

实际与历史不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5 21:49:01

❶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主要事件是与真实历史不符的

1、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是书中关羽的第一亮点,而在《三国志》中记载,华雄其实死于孙坚之手,书中却正反倒置写成了孙坚败给了华雄,这对孙坚来说极为不公平,但却也初步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

2、关羽刮骨疗毒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刮骨疗毒确有此事,但没有记载医士的姓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医士肯定不是华佗。关羽中箭的襄阳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而华佗在公元208年就被曹操害死了,不可能在11年后来给关羽治病。

3、火烧博望坡

书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功,三把火的第一把。而在史书记载中,火烧博望坡发生在建安七年,而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所以火烧博望坡不可能是诸葛亮所为。

4、华容道关羽放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曹操三笑引来三位大将拦路。其实曹操知晓了一下,而在华容道堵截曹操的也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史书记载,曹操在过华容道时大笑,说如果刘备在这里放火,自己肯定会命丧于此。

刚笑完,就有探马来报说刘备在后面顺风放火,但曹操此时军马已经通过华容道,刘备晚了一步。关羽义释曹操的情节完全是罗贯中为了丑化曹操的形象而虚构的。

5、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挂印封金,去袁绍处寻找哥哥刘备,途中遇五关的阻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这,我们看到了一个忠义,重情义的关羽。

但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是从许昌直奔汝南寻找刘备,根本不会经过五关。而所斩杀的六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在史书中均无记载。这六个名字应该也是罗贯中虚构的。

❷ 列举现在的历史剧与历史不相符的例子

比较著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
官宦世家出身,父亲纪容舒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纪昀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乡试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贵州都匀府知府。因乾隆帝赏识其学问,加四品衔,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于沿途积极与当地人交流,曰“如是我闻”,写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反对理学,《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二年后因乾隆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尚书。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他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贤明的君主能干的臣子,相互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纪晓岚正直、机智、英俊、洒脱,他与和珅针锋相对,时时伺机捉弄对手,出他洋相;自己又每每能够成功避开和珅的报复,整的假亦真时真亦假。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这些故事情节都是人们想当然善意美化的,全属子虚乌有。据有关资料记载,纪晓岚真实的形象和民间传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貌寝短视”。“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这位大学士不光有这些缺点还要加上口吃的毛病,朱珪曾有诗描述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但客观地说,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科举考试,长相也绝对不是“对不住观众”,应该能“过得去”,但纪晓岚长相不好看却是无疑的。在乾隆以貌取人的标准下,这些先天不足
清史家邓之诚先生说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乾隆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帅气。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因此,即便纪晓岚再才华横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视眼、口吃这些“毛病”,是乾隆和纪晓岚一辈子貌合神离,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纪晓岚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难以参与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只能做乾隆的词臣。
纪晓岚曾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判案不力,部议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一个堂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在他的主子心中竟是个“凑数的腐儒”这般田地,怎能叫人不再说他一次悲哀。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这些都是一些无实权的官职,只是大清朝廷花瓶般的摆设而已,是他做词臣真实际遇的体现。
乾隆皇帝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只是为了给自己多抹点脂粉,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多弄些噱头。让纪晓岚当总纂,这是因为纪晓岚在这方面确实有他人无可比拟的才气,乾隆认为他只能做一些这类的工作,而并不是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总纂《四库全书》时纪晓岚五十岁,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以自己博大精深的学识、惊人的意志力,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上经营十三年,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他一生的荣耀和辉煌在此达到了顶点。
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纪晓岚和许多同僚都饱尝了文字所带来的窘迫、艰辛甚至家破身亡,后人很难从其中看到“爬格子”的那种愉悦。总纂纪晓岚、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都因差错而多次遭到乾隆的呵斥、交部议处、罚赔等处分。最后,总纂陆锡熊在前往盛京校书途中,连吓带冻一命呜呼;总校对陆费墀因无力负担修改费用而被革职,郁郁而终,死后仍被抄没房产祖业。纪晓岚也多次受到训斥和处罚,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又发现许多讹误,乾隆又“令纪、陆两人一体分赔”。同僚和自己的亲身遭遇带给纪晓岚更深的感触,也使他真切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险恶。纪晓岚腾达始于笔砚,以文字走上仕途,在他所生活的乾隆朝也正是“文字狱”达到顶峰的时期,这也一定使纪晓岚噩梦缠身。
纪晓岚为后世留下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笔记流传甚广,鲁迅说此书“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孙犁认为这部笔记“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纪晓岚之所以也写了这样一本笔记,实是无可奈何之举,他目睹了太多的人由文字而丢了自己的脑袋。这本书完成时,他不无遗憾地吟咏到,“平生心力作消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因说鬼似东坡。”以纪晓岚的渊博博闻,著书立说应是举手之劳。可是好多的话好多的事,不是不可写,实是不敢写。除了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我们没能看到纪晓岚传承下来的更多文字,这对后人来说绝对是一种遗憾。“瑟缩不敢著一语”,反映了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存状况和心态。
晚年的纪晓岚,常以弈道为喻,言其心志,他起了一个别致的号“观弈道人”,他在下棋时从中体悟官场、世道、人心。纪晓岚久居官场,能够在官场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他追随乾隆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见其为人“世故”的一面;再者他为官是各不得罪,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从来不去意气用事赌气要强,这也是纪晓岚从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
纪晓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和珅抓住时机给了他最致命的打击,他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大儿子病亡,爱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家破人亡。但纪晓岚依然坚定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两年后他又回到朝堂。
纪晓岚一生做过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
纪晓岚具有阿Q般自我安慰的本领,表现为豁达开朗和幽默乐观。清代笔记中提到纪晓岚记载最多的就是他的诙谐。牛应之《雨窗消意录》说:“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记载:“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纪晓岚这种豁达向上的心态,使他在遭受到各种打击中能及时愈合自己的伤口,积极面对。
纪晓岚在69岁那年自题一首挽联如下:“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把自己比作在官场中起落浮沉的鸥鸟;又说自己如生死书中的蠹鱼。这其中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喟叹,也包含了对自己一生的认识,这也是他毕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从这一自挽联中也可以看出纪晓岚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久在官场浮沉的纪晓岚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他虽然修炼成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可称得上是看破红尘,但他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孤独、凄苦的感叹。
纪晓岚也并非一味地糟蹋自己的人格,他也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有史料记载,和珅发达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纪晓岚作为一个文人,不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这本身就很难得。据朝鲜使臣徐有闻所见,当时朝中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和珅。纪晓岚在官场上沉浮了半个世纪,夹缝中走钢丝,以老道的处世经验保全自己求生存,从这一点说纪晓岚是一个成功的世俗人物,是“大隐隐于朝”的典范。

嘉庆十年(1805年),82岁的纪晓岚死于京城,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之句,故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文学才能的最高认可。另外还有“满清第一才子”、“风流才子”、“幽默大师”和“一代通儒”等称号,每个称号后面都为后世留下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我们不能要求纪晓岚也去效仿陶渊明那样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者去学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就是历史的多元性,人性的多元性。从另一方面说,司马迁受辱乃有《史记》;纪晓岚忍辱负重才有《四库全书》。
“纪晓岚做不成乾隆的宠信之臣、重用之臣,充其量不过是皇帝养起来的一个文学词臣而已。”每每看到纪晓岚的故事,就想说一句:“悲哉,纪晓岚。”

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珅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珅 却是一代美男子。据史记载,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两人政见不同,也常常在诗文中互相讥讽,但在政坛,无有很多交锋。这与今日电视剧情节大相迥异。

❸ 寓言故事与实际不符的例子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专,光耀属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❹ 你还知道哪些传说与历史不符的故事整理出来分享一下吧

你还知道哪些传说与历史不符的故事?你可以根据这些传说进行一下整理才可以。

❺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南华老仙之事子虚乌有,很可能是张角的杜撰。

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只说关、张以兄事刘备。

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说是"矛",到底有没有"八丈"不清楚。

刘焉并没做过幽州刺史,刘、关、张的义勇军只是投效校尉邹靖,只活跃于河北、山东一带,并未参加颖川之战、宛之战。

张角三兄弟不会妖法,只会画符念咒之类。

张宝不是被部将严政所杀,而是战死疆场。

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演义截去了张温带董卓、孙坚等西征韩遂、边章的故事。后来以韩遂投降、边章战死而告终,董卓留镇西凉,孙坚南征长沙贼区星。

吕布并不是丁原义子。且丁原为并州刺史,坐镇山西,不是荆州刺史。而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文职),不是一介匹夫。

历史上没有曹操赠赤菟马给关羽的记载。(应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历史上刺杀董卓之事确系有,但行刺者并非曹操,而是何颙、荀攸等一干文士的策划。可惜计谋泄露,被捕下狱。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个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详 ),是否陈宫不详。

曹操杀吕伯奢之事,为野史记载。不知真伪。

十多镇诸侯讨董,为: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并无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腾四镇。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和长沙太守的孙坚只是讨董联盟中的小势力。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事并没有。而十多路盟军,真正同董卓军正面交战的,也只有曹操、孙坚两路。董卓是在迁移了天子百姓后才同曹操交战,并不是遭曹操追击。徐荣并未被夏侯敦所杀。孙坚是曹军败绩之后进的兵,初时由于袁术不拨发粮草被华雄打败,后用计杀死华雄,连胜胡轸、吕布,最后在阳人同董卓交战,还带骁骑亲自冲锋,与董卓单挑获胜,大败卓军。董卓在逃亡途中烧毁洛阳。

孙坚讨伐刘表,孙策未随行。

赵云投奔公孙瓒,没上过战场,后以兄丧辞回乡中。

公孙续不是由袁绍指使刺客杀死,而是奉兄命助袁术敌袁绍军的时候战死。磐河之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

历史上没有貂蝉,王允是利用董吕之间的不和来杀董的。"貂禅"是当是汉朝后宫的一种女职,地位比妃嫔低很多,并不是指姓貂名蝉的某一个女子。

典韦无逐虎之说。

管亥不是关羽所杀,死于乱军之中。

许褚并没有和典韦较量过。

夏侯敦不是在讨伐吕布时被射瞎的眼睛,而在这之前。

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不是张辽而是高顺,因此关羽也没有求情。不过他和张辽关系不错。

血衣带诏之事,马腾没有参与。

吉平无下毒之事,而是在参与后来耿纪等的叛乱而死。

关羽斩杀颜良确有其事,文丑非关羽所杀。三国史上,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只有关、张二人而已。很可能连吕布比之都稍逊半筹。

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无裴元绍此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事纯属虚构。

在古城无关羽斩蔡阳之事,无周仓此人。

孙策是死于刺客偷袭,无斩于吉之事。

刘备于汝南伐曹是和龚都联手,刘辟在搔扰曹操迁都的战役中被于禁所杀。并且龚都最后未死,只是销声匿迹。

蔡阳死于讨伐刘备的战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发生在这次行动中。博望坡之役是刘备发起而不是曹操发起的。夏侯敦只是在刘备退兵时才追击,中计大败而逃。这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义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则子虚乌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马徽号为"冰镜",<<三国演义>>误为"水镜"。

的卢马载刘备跃檀溪之事,正史并无记载。

诸葛亮决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后来北伐战场上也只有在最后一次是身乘小车、羽扇纶巾,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演义中那样写只是为了神化他。

襄阳无魏延斗文聘之事。
赵云在长坂坡救主,保护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并没有甘夫人跳井之说。因此,赵云是带着甘夫人、怀抱阿斗冲破长坂围的,而且所遭遇的曹军是曹纯的虎豹骑。赵云并没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说,但赵云也肯定没有演义上所说的那样神勇无敌。

无刘备摔阿斗之事。

张飞在长坂桥大喝曹军,并没吓死人——但曹军也被他的威势所震慑。

徐庶之母在乱军中被曹军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辞刘备去投曹操,且其母无自杀之事。

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之人,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谋略。鲁肃也不是"忠厚长者",而是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来说,更多地是应向二人学习经验。

赤壁之战确实有,但演义中写的许多事件,半涉子虚。无智激周瑜之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且无群英会。蔡瑁、张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杀。连环战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设想。无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书的不是阚泽。曹操横槊赋诗并无刺杀刘馥之举。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黄盖中箭之说。曹操败走华容曾大笑周瑜无谋、刘备迟缓,待刘备追兵来到,曹操已经走远,只夺得一些粮草。

刘备并没有巧取荆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见先取荆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风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战中,未闻宋谦被杀。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战前数年病逝。

孙刘联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计,而是双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标志,刘备是正大光明地向孙权辞回荆州,未遇追击,此后,孙权将荆州全盘借给刘备。周瑜是在孙权放回刘备后箭疮发作而亡。无卧龙吊丧之事。

马超并不是为报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许县(曹丕篡汉建魏后才改名为"许昌")的父亲马腾才被曹操诛杀。

无曹操割须弃袍之事,也没有许褚裸衣战马超之事。马超被许褚震慑住,不敢前动。后来韩遂军在被反间计后,分别被曹军击破,投降的不只杨秋、侯选二人。

张松没有背《孟德新书》之事。张松和法正实是卖主的小人,只不过法正是运气好躲过了而已。"合则留,不合则去,卖主求荣,殊为不齿。"是以二人尤其是法正,虽有大功于蜀汉,武侯祠内无席地,正是如此。

西川前期战役功劳最大的是庞统,不是张任用伏兵杀了他,而是他用伏兵在雁桥抓了张任。张任不想再事二主,被杀。庞统因为在前线督阵被箭射中要害身亡。此后刘备遭困雒城年余——这时绵竹等地已降刘备,而不是发生在雒城攻陷后。

刘备攻取西川时无张飞战马超之事。

单刀赴会是指关羽和鲁肃约定的在一处平原上相会,双方只带一百名武士,人人佩把单刀,商讨荆州事宜。此次双方谁也没说服对方。孙权也没有派诸葛瑾去索还荆州,而是对荆州直接采取了军事行动。刘备担心关羽寡不敌众也带兵出川增援,直到曹操攻破张鲁后才以归还部分地盘为条件同孙权讲和。

张辽再神勇也绝不可能只凭八百人打破孙权十万军,演义夸张。而且以曹操的智略,不可能只在合淝部署丁点儿人马,可能有八千人。

无甘宁救凌统之事,陈武也不是死于庞德之手。仅凭那时的陆逊是没有指挥十万大军权利的,且东吴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马。

无左慈戏曹操之事。可能关于管辂的故事虚构者也甚多。

刘备攻打汉中时诸葛亮只担任后勤的角色,参谋长是法正。而且吴兰、雷铜单独指挥一支军团,才出道就被曹洪打败,雷铜战死,吴兰被杀。从而导致了刘备、张飞、马超三个军团攻打汉中的难度加大。

张飞并非一介莽夫,在蒙头岩打败张郃后曾在一块青石上铭功,笔意纵横,笔法遒劲。

没有张郃攻打葭萌关之事。

韩浩不是韩玄的弟弟,而是魏国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曾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方案,缓和了军中的粮食危机。

无严颜和黄忠一同带兵之事。定军山之战是由刘备发起的,是法正利用夏侯渊急躁的性格带兵佯攻张郃,张郃挡不住蜀兵的攻势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立马拨兵一半去救,被黄忠趁虚打入寨中,一刀剁了他。:【转帖】三国演义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杀杨修不是在汉中军营,而是在返回中原后。

刘备称王无"五虎大将"之说,但赵云确实是整个汉中战役中战功最大的人。诸葛亮后勤粮草也是功不可没,曹操这一点却没有足够重视,像曹军的粮草被张飞半路截去,这对双方孰胜孰负都有影响。

关平是关羽的亲子,不是养子。

庞德射中的是关羽的额头。华佗早在之前数年被曹操杀害,无刮骨疗毒之说。

吕蒙是发疯疾而死,自然不是关羽显灵。

关兴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武艺高强,而一直在朝为官,由于身体不好死得早,而张苞更是早夭。

刘备伐吴仅动用了数万兵马,因为当时的蜀汉全兵力不过三十来万,除了防守各地之外,所以动用的兵马不多。在此之前,黄忠就因病而亡。所以这次刘备出征除了赵云率领后备军外起用的大多是新人,而孙权方面一开始就大胆启用新人陆逊为都督,统领韩当、徐盛、潘璋、朱然等东吴一二代名将纵兵迎敌,所以说东吴一开始就在军事装备和将领素质占了上风。但周泰、凌统等则相助孙权守御北方的战线,并未参加。

起初吴将李异、刘阿、宋谦等同蜀军交战失利,此后孙桓更被困在西陵中——吴军虽败,但没有射甘宁、斩潘璋、献仇人之类的情节。彝陵前夕陆逊派去诱敌的是少数民族领袖鲜于丹——此外,摩沙柯(演义里错写成"沙摩柯")是死于乱军之中,无赵云马鸣山救驾、杀朱然之事,也没有陆逊追敌陷于八卦阵之说(因为他根本就没追)。

刘禅虽然没有政治才能、追求享乐,但的的确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富于人缘,所以臣子们都很喜欢他,君臣一心,再加上孔明天才的政治能力,蜀中安定了下来。无司马懿五路大军齐进的事。

曹丕伐吴时张辽并没被箭射死,而是因病而亡。

南征孟获孔明并没有动用赵云、魏延等明星,马超此时已病死,魏延独当汉中大任,所以他所用的是同样有着将帅之才的李恢、马忠、张嶷等人。

无高定投降蜀军之事,七擒七纵也多是虚构。

无蜀汉对司马懿施反间计之事,当时司马懿驻守在荆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兵力应该只有十来万。也是几次北伐中阵容最强大的一次。而且六次北伐中只有两次是出的祁山,其他四次不是。

赵云当时的年龄很可能有六旬出头,且不为北伐先锋。因此凤鸣山杀韩氏五将、追敌被困都系小说家言。(其实很明显,依赵云平和冷静的习性,是不会说什么"乳臭小儿有何惧哉"之类话的。)

智取三郡、计败曹真是虚构的情节。曹真是魏国大将中的第二代精英,并不像演义里那样无能。

其实,姜维的武力是名不见经传的——他有很高的统率军队的能力,而且富有智谋,但是武艺,虽不能说他不会,但想来也不会达到一流的水准——否则陈寿应该不会不称"维勇冠三军"。而且他没有像演义中那样和赵子龙交手过,罗氏所写是代表了作者和古时人民的良好愿望。

攻取街亭是张郃的杰作,而不是司马懿。不过其中还是捡了个"马谡违亮节度"的大便宜。

赵云从箕谷退兵虽然不像演义中那样断后斩将,并且还稍有失利,但他部队的损失是最小的。也不知曹真以数倍于赵云的兵力也战胜不了我们的常山赵子龙,脸上是否挂得住。

《后出师表》很可能是后人伪作,因为赵云是死于第三次北伐后(229年),孔明是不会荒唐到连朝中股肱大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第二次北伐孔明真正动用的就是魏延军团,是五次北伐中行动最小的一次。最大的战绩是归途中斩掉曹真首席悍将王双。无姜维赚曹真之事。

第三次北伐主要是针对武都、阴平二郡,孔明首先派陈式去偷袭二郡,然后亲自带兵打败了前来救援二郡的魏名将郭淮。

魏兵伐蜀司马懿并没有去,曹真是病死。

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相当精彩的一次,蜀兵虽然不到十万,但运用了木牛流马、损益连弩等新装备。对此,曹真的继任司马懿采取以静制动的战略,两军没大规模进行交战。然而,魏兵虽众,却没占到便宜——王平曾率三千无当飞军力破名将张郃的万余兵马,司马懿面临部下强大要求出战的压力派将出战,但中了埋伏,大败,张郃也死在了孔明在原连弩基础上改进的损益连弩下。但这次北伐良机毁在了李严的假传圣旨下。

最后一次北伐中,无渭桥失利、火烧上方谷之事——司马懿在洞察孔明的身体状况后作出了坚守不战的策略——最后拖死了孔明。无禳星之谈。(补注:徐晃是病死,不是死于孟达之手。)

无诸葛定计杀魏延之事。孔明从没有杀魏的动机,反而还很爱惜他。魏延也无叛蜀之意。他要叛蜀就不会取道汉中,企图回成都向后主申诉。

襄平城中发生的奇事当属无稽之谈。应是贾范等劝公孙渊不要造反的信口捏造。

孔明死后六年,吴名将全琮、朱然对淮南、樊城用兵,同时,蜀汉大将军蒋琬也兵窥上庸——但吴军不久就被司马懿、王陵打败,蜀汉这次军事行动也被迫终止。几年后曹爽带兵二十万伐蜀,被费袆、王平用疑兵之计打得大败而回。

无王瓘诈降和八卦阵破敌之事。

费袆是在一次酒醉后被魏奸细郭修杀死。

钟会伐蜀无梦见孔明之事,杀许仪也只是因为自己战马马蹄陷进泥坑从马上摔下之故。

无孔明摩天崖下部兵立石之事。

廖化不是黄巾贼出身,否则此时只怕也有九十六七岁了。

杜预伐吴时孙歆未被杀而是遭擒。演义中所说孙皓出入宫廷常带铁骑二十万,当真是败笔。吴国全境军队加起来恐怕才那么多呢!

❻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与历史不符的事件

南华老仙之事子虚乌有,很可能是张角的杜撰。

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只说关、张以兄事刘备。

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说是"矛",到底有没有"八丈"不清楚。

刘焉并没做过幽州刺史,刘、关、张的义勇军只是投效校尉邹靖,只活跃于河北、山东一带,并未参加颖川之战、宛之战。

张角三兄弟不会妖法,只会画符念咒之类。

张宝不是被部将严政所杀,而是战死疆场。

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演义截去了张温带董卓、孙坚等西征韩遂、边章的故事。后来以韩遂投降、边章战死而告终,董卓留镇西凉,孙坚南征长沙贼区星。

吕布并不是丁原义子。且丁原为并州刺史,坐镇山西,不是荆州刺史。而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文职),不是一介匹夫。

历史上没有曹操赠赤菟马给关羽的记载。(应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历史上刺杀董卓之事确系有,但行刺者并非曹操,而是何颙、荀攸等一干文士的策划。可惜计谋泄露,被捕下狱。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个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详 ),是否陈宫不详。

曹操杀吕伯奢之事,为野史记载。不知真伪。

十多镇诸侯讨董,为: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并无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腾四镇。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和长沙太守的孙坚只是讨董联盟中的小势力。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事并没有。而十多路盟军,真正同董卓军正面交战的,也只有曹操、孙坚两路。董卓是在迁移了天子百姓后才同曹操交战,并不是遭曹操追击。徐荣并未被夏侯敦所杀。孙坚是曹军败绩之后进的兵,初时由于袁术不拨发粮草被华雄打败,后用计杀死华雄,连胜胡轸、吕布,最后在阳人同董卓交战,还带骁骑亲自冲锋,与董卓单挑获胜,大败卓军。董卓在逃亡途中烧毁洛阳。

孙坚讨伐刘表,孙策未随行。

赵云投奔公孙瓒,没上过战场,后以兄丧辞回乡中。

公孙续不是由袁绍指使刺客杀死,而是奉兄命助袁术敌袁绍军的时候战死。磐河之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

历史上没有貂蝉,王允是利用董吕之间的不和来杀董的。"貂禅"是当是汉朝后宫的一种女职,地位比妃嫔低很多,并不是指姓貂名蝉的某一个女子。

典韦无逐虎之说。

管亥不是关羽所杀,死于乱军之中。

许褚并没有和典韦较量过。

夏侯敦不是在讨伐吕布时被射瞎的眼睛,而在这之前。

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不是张辽而是高顺,因此关羽也没有求情。不过他和张辽关系不错。

血衣带诏之事,马腾没有参与。

吉平无下毒之事,而是在参与后来耿纪等的叛乱而死。

关羽斩杀颜良确有其事,文丑非关羽所杀。三国史上,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只有关、张二人而已。很可能连吕布比之都稍逊半筹。

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无裴元绍此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事纯属虚构。

在古城无关羽斩蔡阳之事,无周仓此人。

孙策是死于刺客偷袭,无斩于吉之事。

刘备于汝南伐曹是和龚都联手,刘辟在搔扰曹操迁都的战役中被于禁所杀。并且龚都最后未死,只是销声匿迹。

蔡阳死于讨伐刘备的战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发生在这次行动中。博望坡之役是刘备发起而不是曹操发起的。夏侯敦只是在刘备退兵时才追击,中计大败而逃。这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义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则子虚乌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马徽号为"冰镜",<<三国演义>>误为"水镜"。

的卢马载刘备跃檀溪之事,正史并无记载。

诸葛亮决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后来北伐战场上也只有在最后一次是身乘小车、羽扇纶巾,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演义中那样写只是为了神化他。

襄阳无魏延斗文聘之事。
赵云在长坂坡救主,保护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并没有甘夫人跳井之说。因此,赵云是带着甘夫人、怀抱阿斗冲破长坂围的,而且所遭遇的曹军是曹纯的虎豹骑。赵云并没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说,但赵云也肯定没有演义上所说的那样神勇无敌。

无刘备摔阿斗之事。

张飞在长坂桥大喝曹军,并没吓死人——但曹军也被他的威势所震慑。

徐庶之母在乱军中被曹军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辞刘备去投曹操,且其母无自杀之事。

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之人,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谋略。鲁肃也不是"忠厚长者",而是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来说,更多地是应向二人学习经验。

赤壁之战确实有,但演义中写的许多事件,半涉子虚。无智激周瑜之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且无群英会。蔡瑁、张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杀。连环战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设想。无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书的不是阚泽。曹操横槊赋诗并无刺杀刘馥之举。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黄盖中箭之说。曹操败走华容曾大笑周瑜无谋、刘备迟缓,待刘备追兵来到,曹操已经走远,只夺得一些粮草。

刘备并没有巧取荆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见先取荆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风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战中,未闻宋谦被杀。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战前数年病逝。

孙刘联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计,而是双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标志,刘备是正大光明地向孙权辞回荆州,未遇追击,此后,孙权将荆州全盘借给刘备。周瑜是在孙权放回刘备后箭疮发作而亡。无卧龙吊丧之事。

马超并不是为报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许县(曹丕篡汉建魏后才改名为"许昌")的父亲马腾才被曹操诛杀。

无曹操割须弃袍之事,也没有许褚裸衣战马超之事。马超被许褚震慑住,不敢前动。后来韩遂军在被反间计后,分别被曹军击破,投降的不只杨秋、侯选二人。

张松没有背《孟德新书》之事。张松和法正实是卖主的小人,只不过法正是运气好躲过了而已。"合则留,不合则去,卖主求荣,殊为不齿。"是以二人尤其是法正,虽有大功于蜀汉,武侯祠内无席地,正是如此。

西川前期战役功劳最大的是庞统,不是张任用伏兵杀了他,而是他用伏兵在雁桥抓了张任。张任不想再事二主,被杀。庞统因为在前线督阵被箭射中要害身亡。此后刘备遭困雒城年余——这时绵竹等地已降刘备,而不是发生在雒城攻陷后。

刘备攻取西川时无张飞战马超之事。

单刀赴会是指关羽和鲁肃约定的在一处平原上相会,双方只带一百名武士,人人佩把单刀,商讨荆州事宜。此次双方谁也没说服对方。孙权也没有派诸葛瑾去索还荆州,而是对荆州直接采取了军事行动。刘备担心关羽寡不敌众也带兵出川增援,直到曹操攻破张鲁后才以归还部分地盘为条件同孙权讲和。

张辽再神勇也绝不可能只凭八百人打破孙权十万军,演义夸张。而且以曹操的智略,不可能只在合淝部署丁点儿人马,可能有八千人。

无甘宁救凌统之事,陈武也不是死于庞德之手。仅凭那时的陆逊是没有指挥十万大军权利的,且东吴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马。

无左慈戏曹操之事。可能关于管辂的故事虚构者也甚多。

刘备攻打汉中时诸葛亮只担任后勤的角色,参谋长是法正。而且吴兰、雷铜单独指挥一支军团,才出道就被曹洪打败,雷铜战死,吴兰被杀。从而导致了刘备、张飞、马超三个军团攻打汉中的难度加大。

张飞并非一介莽夫,在蒙头岩打败张郃后曾在一块青石上铭功,笔意纵横,笔法遒劲。

没有张郃攻打葭萌关之事。

韩浩不是韩玄的弟弟,而是魏国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曾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方案,缓和了军中的粮食危机。

无严颜和黄忠一同带兵之事。定军山之战是由刘备发起的,是法正利用夏侯渊急躁的性格带兵佯攻张郃,张郃挡不住蜀兵的攻势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立马拨兵一半去救,被黄忠趁虚打入寨中,一刀剁了他。:【转帖】三国演义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杀杨修不是在汉中军营,而是在返回中原后。

刘备称王无"五虎大将"之说,但赵云确实是整个汉中战役中战功最大的人。诸葛亮后勤粮草也是功不可没,曹操这一点却没有足够重视,像曹军的粮草被张飞半路截去,这对双方孰胜孰负都有影响。

关平是关羽的亲子,不是养子。

庞德射中的是关羽的额头。华佗早在之前数年被曹操杀害,无刮骨疗毒之说。

吕蒙是发疯疾而死,自然不是关羽显灵。

关兴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武艺高强,而一直在朝为官,由于身体不好死得早,而张苞更是早夭。

刘备伐吴仅动用了数万兵马,因为当时的蜀汉全兵力不过三十来万,除了防守各地之外,所以动用的兵马不多。在此之前,黄忠就因病而亡。所以这次刘备出征除了赵云率领后备军外起用的大多是新人,而孙权方面一开始就大胆启用新人陆逊为都督,统领韩当、徐盛、潘璋、朱然等东吴一二代名将纵兵迎敌,所以说东吴一开始就在军事装备和将领素质占了上风。但周泰、凌统等则相助孙权守御北方的战线,并未参加。

起初吴将李异、刘阿、宋谦等同蜀军交战失利,此后孙桓更被困在西陵中——吴军虽败,但没有射甘宁、斩潘璋、献仇人之类的情节。彝陵前夕陆逊派去诱敌的是少数民族领袖鲜于丹——此外,摩沙柯(演义里错写成"沙摩柯")是死于乱军之中,无赵云马鸣山救驾、杀朱然之事,也没有陆逊追敌陷于八卦阵之说(因为他根本就没追)。

刘禅虽然没有政治才能、追求享乐,但的的确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富于人缘,所以臣子们都很喜欢他,君臣一心,再加上孔明天才的政治能力,蜀中安定了下来。无司马懿五路大军齐进的事。

曹丕伐吴时张辽并没被箭射死,而是因病而亡。

南征孟获孔明并没有动用赵云、魏延等明星,马超此时已病死,魏延独当汉中大任,所以他所用的是同样有着将帅之才的李恢、马忠、张嶷等人。

无高定投降蜀军之事,七擒七纵也多是虚构。

无蜀汉对司马懿施反间计之事,当时司马懿驻守在荆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兵力应该只有十来万。也是几次北伐中阵容最强大的一次。而且六次北伐中只有两次是出的祁山,其他四次不是。

赵云当时的年龄很可能有六旬出头,且不为北伐先锋。因此凤鸣山杀韩氏五将、追敌被困都系小说家言。(其实很明显,依赵云平和冷静的习性,是不会说什么"乳臭小儿有何惧哉"之类话的。)

智取三郡、计败曹真是虚构的情节。曹真是魏国大将中的第二代精英,并不像演义里那样无能。

其实,姜维的武力是名不见经传的——他有很高的统率军队的能力,而且富有智谋,但是武艺,虽不能说他不会,但想来也不会达到一流的水准——否则陈寿应该不会不称"维勇冠三军"。而且他没有像演义中那样和赵子龙交手过,罗氏所写是代表了作者和古时人民的良好愿望。

攻取街亭是张郃的杰作,而不是司马懿。不过其中还是捡了个"马谡违亮节度"的大便宜。

赵云从箕谷退兵虽然不像演义中那样断后斩将,并且还稍有失利,但他部队的损失是最小的。也不知曹真以数倍于赵云的兵力也战胜不了我们的常山赵子龙,脸上是否挂得住。

《后出师表》很可能是后人伪作,因为赵云是死于第三次北伐后(229年),孔明是不会荒唐到连朝中股肱大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第二次北伐孔明真正动用的就是魏延军团,是五次北伐中行动最小的一次。最大的战绩是归途中斩掉曹真首席悍将王双。无姜维赚曹真之事。

第三次北伐主要是针对武都、阴平二郡,孔明首先派陈式去偷袭二郡,然后亲自带兵打败了前来救援二郡的魏名将郭淮。

魏兵伐蜀司马懿并没有去,曹真是病死。

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相当精彩的一次,蜀兵虽然不到十万,但运用了木牛流马、损益连弩等新装备。对此,曹真的继任司马懿采取以静制动的战略,两军没大规模进行交战。然而,魏兵虽众,却没占到便宜——王平曾率三千无当飞军力破名将张郃的万余兵马,司马懿面临部下强大要求出战的压力派将出战,但中了埋伏,大败,张郃也死在了孔明在原连弩基础上改进的损益连弩下。但这次北伐良机毁在了李严的假传圣旨下。

最后一次北伐中,无渭桥失利、火烧上方谷之事——司马懿在洞察孔明的身体状况后作出了坚守不战的策略——最后拖死了孔明。无禳星之谈。(补注:徐晃是病死,不是死于孟达之手。)

无诸葛定计杀魏延之事。孔明从没有杀魏的动机,反而还很爱惜他。魏延也无叛蜀之意。他要叛蜀就不会取道汉中,企图回成都向后主申诉。

襄平城中发生的奇事当属无稽之谈。应是贾范等劝公孙渊不要造反的信口捏造。

孔明死后六年,吴名将全琮、朱然对淮南、樊城用兵,同时,蜀汉大将军蒋琬也兵窥上庸——但吴军不久就被司马懿、王陵打败,蜀汉这次军事行动也被迫终止。几年后曹爽带兵二十万伐蜀,被费袆、王平用疑兵之计打得大败而回。

无王瓘诈降和八卦阵破敌之事。

费袆是在一次酒醉后被魏奸细郭修杀死。

钟会伐蜀无梦见孔明之事,杀许仪也只是因为自己战马马蹄陷进泥坑从马上摔下之故。

无孔明摩天崖下部兵立石之事。

廖化不是黄巾贼出身,否则此时只怕也有九十六七岁了。

杜预伐吴时孙歆未被杀而是遭擒。演义中所说孙皓出入宫廷常带铁骑二十万,当真是败笔。吴国全境军队加起来恐怕才那么多呢!

❼ 能举出几个《三国演义》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例子吗

三国演义》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之处: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却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
土山关公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了刘备,并未发生过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道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关羽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逃,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了,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后,也未对貂蝉作交待。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另外,张飞之子张苞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却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死后就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
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很可能是虚构人物;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也是子虚乌有。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粮是史实,其他的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❽ <<三国演义>>有哪些与历史实际不相符而有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故事情节

借东风就没有

❾ 与历史不符合事实的情节并说出理由十个

三国演义里找十复个:制

六出祁山……诸葛亮没去那么多次
华容道……没那个事
过五关斩六将……假的

温酒斩华雄……孙坚干的,跟关老爷无关
借东风……假的
草船借箭……鲁肃干的,跟诸葛亮无关
单刀赴会……单刀不假,但是关二爷被鲁肃说惨了……
刮骨疗毒……华佗没干这事儿
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己说的,无历史根据
战长沙……没那个事

❿ 哪些与历史不符的三国故事和《三国演义》无关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让汉末三国成为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历史时期,很多二三流的人物都具有高热度。不过明朝以来一直有观点认为《三国演义》歪曲了民间对真实历史的认知。

而在《三国演义》的原著里面,诸葛亮用完“空城计”后就放弃了西城,根本没有调赵云回来防守西城。京剧“失空斩”这么演可能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但从原著的描写来看,这个魔改多少有些BUG。

阅读全文

与实际与历史不符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