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与三顾茅庐、入木三分、乐不思蜀有关的历史人物。
与三顾茅庐、入木三分、乐不思蜀有关的历史人物有刘备、王羲之、刘婵。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襄阳市西郊二十里)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入木三分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入木三分。
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1)三顾毛驴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其他历史人物故事:
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军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层围了好几层。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是什么原因让楚人这么多呢?”项羽就在夜里爬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七步之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登位后, 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诗。 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
闻鸡起舞
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❷ 历史人物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古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茅庐对》。
❸ 三顾茅庐主要人物是谁
三顾茅庐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四人。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三次到南阳卧龙岗诸葛亮居住的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3)三顾毛驴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成语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坐拥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此为一顾。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此为二顾。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此为第三顾。
此次谈话,,诸葛亮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策略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也就是后世的《草庐对策》也叫《草庐对》,此后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草庐对》具有典范价值。
《草庐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❹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
刘备,当他得知诸葛亮足智多谋,能定天下,就上门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跑了三次,…。
❺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顾茅庐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把徐庶给骗到了许昌。但在徐庶走之间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5)三顾毛驴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躬耕陇亩”。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❻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简介: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历史典故: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古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茅庐对》
❼ 和三顾茅庐有关的历史人物
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个是主要人物,关羽,张飞算是次要人物。
❽ 三顾毛驴的历史人物谁
三顾毛驴应该是没有的。不过有“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内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容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主要人物当然是刘备与诸葛亮咯!不过关羽,张飞也陪着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了。诸葛亮有个童子和弟弟诸葛均也有出场!
❾ 三顾茅庐中主要的历史人物
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诸葛亮的好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弟弟诸葛均,岳父皇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