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贡历史
自贡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自贡:因盐建镇、置县、设市。建市前,自贡地区分别归属荣县和富顺县。
远古时: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归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蜀仍为侯国),置巴郡,时荣县境归秦之蜀国,富顺县域属巴郡治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285年),诛蜀侯绾,国废,改立郡,是为蜀设郡之始。荣县为蜀郡辖区。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及新型地置犍为郡。犍为郡领江阳、南安、武阳、资中、符、南广、汉阳、朱堤、堂琅等县,富顺归为江阳、荣县境属南安县。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其附近地区置郡、富世县(以井名命县名),是为富顺境域立县之始。同期,在荣县境东部建公井镇(因附近有著名盐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镇名),是为荣县境最早设立行政建制单位之始。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原郡废,富世县隶属泸州。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安县置大牢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镇为县,时荣县境在大牢县内。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割资州大牢、威远二县置荣州,治公井镇,公井由镇升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大牢置旭川县(因附近有盐井号旭川,取以为名),治今荣县城关。时荣州领县六;旭川、应灵、公井、威远、资官、和义,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时荣县境主要为旭川、公井二县。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
北宋初年。富义县升富义监,隶属潼川路;荣州辖旭川、公井、应灵、威远、资官五县,荣州隶属东川路。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赵义讳,富义监易名为富顺监。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置富顺县(今县名始于此),隶属富顺监。治平四年(1067年),旭川县改名荣德县。熙宁元年(1068年),富顺县废存监;四年(1071年),公井县废并入荣德县。
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升荣州为绍熙府,嘉熙元年(1237年),蜀乱。咸淳元年(1265年)富顺监徒治虎头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监王宗义举城降元,监废,治所由虎头城迁回原地。端平三年(1236年)绍熙府择地侨迁徙治鸿鹤镇(今自流井区鸿鹤坝);宝祐六年(1258年),府废。元朝建立行省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顺安抚司,二十年(1283年)升为富顺州,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叙州路。元末,复置荣州,属嘉定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顺州为县,归属叙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为县(荣县县名始于此),属嘉定府。清代因之。
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以道统县,荣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称建昌道),富顺归下川南道(次年改称永宁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复省,富顺、荣县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沦陷,川盐济楚,富荣盐场在保证瞎转需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战方面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克服两县长期分治盐场的弊端,加速盐业经济发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荣县第二区两者紧密相联的的主要产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自贡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隶属川南行政公署。1952年川南行署撤销后至今,自贡市一直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解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富顺又划归属自贡市管辖。
以上便是自贡历史的一个大概演变过程,有什么不够详细的请谅解。谢谢!
B. 自贡有哪些民间传说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大自贡城市的标抄志。
她是袭当之无愧的东方放羊女神。
传说的故事:
说是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很普通的的一个荒地。。一天一个放牧的幺妹的一只小羊丢了,她四处寻找,最后在现在沙湾的地方找到了。她很奇怪她的羊为啥子老是喜欢去吃河边的青草(主要是那片草比其他地方的草都更长得好),好奇心的促使下她拔开一片草,发现了下面有盐水,我大自贡盐业历史从此开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幺妹,就建了一个雕像来纪念第一个发现这个地方的人。
真实的情况:
我大自贡著名雕塑家李绍端根据史书记载,公元76年东汉章帝时期,在川南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梅泽的猎人。一天,他追逐一只梅花鹿,意外发现了一种后来被称做盐巴的宝贝。受这个古老传说的启发,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情感,自己以盐突发灵感创作的一座牧羊女牵群羊在盐泉滋润下漫步盐都大地的雕塑。
C. 自贡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自贡抄著名雕塑家李绍端根袭据史书记载,公元76年东汉章帝时期,在川南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梅泽的猎人。一天,他追逐一只梅花鹿,意外发现了一种后来被称做盐巴的宝贝。受这个古老传说的启发,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情感,自己以盐突发灵感创作的一座牧羊女牵群羊在盐泉滋润下漫步盐都大地的雕塑。
D. 自贡过去的老历史
自贡从古代到现代,出过的著名人物:
熊过(明朝"西蜀四大家"和"嘉靖八才子"之一)
刘光第(近现代有变法维新“六君子”)
赵熙清末学者、诗人、书画家
卢德铭(黄埔军校二期生,秋收起义总指挥)
邓萍(红三军团参谋长)
颜文珍(技巧世界冠军)
谢奉琦(同盟会四川主持人,反清烈士,民国谥“章左将军”)
龙鸣剑(辛亥革命和保路运动先驱)
雷铁崖(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
李宗吾(中国厚黑学宗师)
吴玉章(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革命家)
谢持(同盟会前辈、四川实业团领袖、国民党西山会议派领袖)
江竹筠红岩英雄江姐
张敬人(原名熊灼微,荣县起义任副总指挥)
跳水皇后高敏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
原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陈刚
北伐名将许祖熊
曾鲁(黄埔军校二期生,国民革命军将领)
龙云骧(黄埔军校四期生,国民革命军将领)
优秀红军指挥员范易
革命家、教育家、原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
谢韬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家黎英海
北大哲学系主任、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
中国首批火箭发射功臣邹金德
著名书法家柳倩
扬声海内外画家蝶痴万钟
王锡仁歌剧《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东方红>作曲
巴蜀鬼才魏明伦
罗晓音著名网络游戏公司音乐制作人
世界航模冠军王伟
世界技巧冠军张世洪
世界跳水冠军周义霖
原国脚及四川全兴队足球队队长魏群
打破女子汽手枪青少年世界记录的邓蔚
世界女子垒球金牌得主谢映梅
全国农民无偿献血量第一人朱世开(累计献全血量已达10000毫升)
著名无臂书法家胡林
西秦义工星辰
亚洲女飞人刘静
以自贡名义而歌唱的谭维维
作家:郭敬明
作家:饶雪漫
跳水亚洲冠军:胡亚丹(毕业于汇东实验学校)
歌手:爱戴
影视演员:田璐菡
伦敦残奥会射击项目金牌获得者:董超
主要资料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提供资料总结
http://ke..com/view/25847.htm
http://..com/question/242967096.html
满意请采纳。谢谢
E. 自贡的历史是什么
自贡地区的井盐业从一口盐井——富世盐井肇始。
自流井旧属富顺县,富顺县在汉时为江阳县属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蜀郡南部和巴郡部分地区设犍为郡,领江阳等12县。贡井旧属荣县,荣县在唐时曾为荣州公井县,汉时亦属江阳县地。
那是一个充满了争议但确实又被大众接受了的传说:富顺有一位叫梅泽的人,在晋太康元年(280年)出门打猎,见一只白鹿在饮用石缝中流出的泉水,他拉弓搭箭射去,白鹿仍然不肯离去,梅泽颇觉奇怪,前去一尝,发觉泉水味咸,于是在这里凿井300尺,凿出了盐井,采出了卤水,并烧煎成盐。梅泽死后,人们建庙祭祠,尊他为“井神”,先后被封为金川王、通利侯,被供奉于井神庙中。
其实,在更早的东汉章帝时(76—88年),崔骃著《博徒论》,即写到江阳有盐。除富顺外,其他地区在唐以前均无产盐的记载。晋人著《华阳国志》,便明确记载了江阳县有富义盐井。南北朝时,该井名“富世盐井”,因其出盐最多、商旅集中、老百姓得其富饶而得名。据唐代人记述,盐井在富世县南五十步,即今富顺县富世镇。由此可见,崔骃所称的江阳有盐,就是富义等盐井无疑。因此推断,自贡地区的盐业起始,最迟应在东汉章帝时期。
到了北周武帝时(561—578年),自贡地区的又一盐井——大公井就已经闻名于世了,成为与富世盐井同时著称于蜀中的盐井。
隋唐两代,自贡地区的盐业进一步发展并闻名巴蜀。这一时期的盐业生产,分别以东之富世盐井、西之大公井为中心产场。
五代至宋初,四川在产盐区先后设立10个由官府掌管盐专卖的监,自贡地区则分设富义监与公井监。其官位为“井监使”,监下辖井,设场管理,按每井所定日产量和年产量征收盐税。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富义县升为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讳改名富顺监。富顺名称即从此延续至今。
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的出现
明朝初年,富顺、荣州两地的盐业从元代的衰微和元末的战乱中逐渐恢复。
明正德末至嘉靖初年,以富世盐井为代表的一批主要生产井因卤源枯竭,渐至坍塌而废弃。人们另觅新井,在富顺县城以西90里的荣溪水滨,发现了新的卤源,开凿了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据查考,自流井的开凿时间在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年),其地在今自流井釜溪河西岸火井沱之浅石滩处。此井开始之初并非由人工开凿,而是卤水自然流出,且流量甚大,故得名自流井。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开凿成功,逐步实现了自贡地区盐业生产中心从富顺、邓井关一带向西转移,形成了自贡地区盐业的新产区。
明嘉靖以来,随着自流井等一批新盐井出现,自流井相继演化为这一地区盐井群的名称和产场、地名的称谓。与此同时,大公井所在的荣县产区,亦被贡井之名所替代。自流井与贡井,两地相距十里,仅隔一河,在地质上同属自流井构造,其闭合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黄卤、黑卤和天然气资源。自流井与贡井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自流井、贡井产区。
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频仍,人丁锐减,百业凋蔽,盐井生产亦备受破坏,出现井圮灶废、盐政荒废已极的局面。清政府一面鼓励老百姓前往四川开垦,组织大量外省移民入川,一面诏告天下,免除四川商民盐税,任民自由开凿盐井,听民自领自卖,三年免税。这样,就使四川和自贡地区的盐业生产从战乱的衰微中逐渐恢复并得以发展。
随时这一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时的自流井和贡井实际上同属一厂,归富顺管辖。自明代嘉靖以后,以荣溪河为界的东西两岸地方,尽管分属富顺、荣县,但井盐生产的繁荣,经济的潜在力量又把地处河东的自流井、河西的贡井紧密地连在一起,使两地的井盐业生产能同步发展。
雍正七年(1729年),富顺县曾设立自流井县丞,专司盐务,同时,也管办贡井盐务。雍正八年,同属富义厂的自流井、贡井分治,自流井属富顺县,贡井属荣县。
自流井、贡井分治后,荣县也在贡井设立了县丞,除专司盐务之责外,还就近稽察地方佐理县事。自流井属富顺县,贡井属荣县,这是行政区划的变化。就盐业生产而言,过去两地统称“富义厂”,1730年分井分地后,“富义厂”不复存在,自流井改称“富厂”,贡井改称“荣厂”。虽分为两厂,但由于地域相连,销岸不分,故视为一厂,其中,贡井为上厂,自流井为下厂。
F. 自贡民间传说
孙行者在大闹蟠桃会后,十分潇洒,回到水帘洞去,在路上十分高兴,望着一路的彩云飘飘而去,玉液琼浆的香味,还噎着咽喉呢!
正走着,听见下面的吆喝声、号子声震天响,人山人海地蠕动,好不热闹。孙行者按下云头,仔细看着,在干什么呢?这么多的人。
只见人来人往,象蚂蚁包样挑兜抬筐的人,一箩一筐地抬石担土,嘿!那里用得着这么多的人去一撮一撮的运。这些人,也真是,不来请请老孙,这个忙,我随便都能帮的呀!于是,他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胡子老者,来到施工现场。
他拄着拐杖,走到人丛中,抬石头的人见他,都怒气冲冲地吼道:“老头,滚开些,不要在这里拦路。”他一听,不高兴了,怎么这么不客气呢?他回头一看,哟!尽都满头大汗,难怪他们发脾气呵!算了,不计较这些了。他心平气和地退到路边一个石墩上坐下来。
孙悟空看到这些人,确实累得可怜,他的侧隐之心动了,嗨!他们真是实心子,又不清个人帮忙。
山神土地听见孙悟空的自言自语,忍不住现出原形,躬身施礼道:“大圣,你啥时候来的,小神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孙悟空眨眨眼,“老头,不要讲理了。我来问你,他们这些人,要在这里干啥?”
山神土地笑着答道,“自贡的人想在这里垒成一座大山,所以,他们在这里日夜奋战啊!”
“啊!”孙悟空到现在才明白,又望望那些做工的人。
“大圣,你何不做做这好事,帮他们垒垒嘛,也免得这些人累得遭孽呀!”土地试问着。
孙悟空是急性子,听到这话,慢慢吞吞地说:“又没哪个请我,我何必去干呢?让他们慢慢挑吧!”
土地眨眨眼,“哎!你老不要多心,这不怪他们,他们不晓得大圣经过此地,如果他们晓得,一定会来求你的啊!我看,大圣向来都爱打抱不平、做好事,把这事做了,将来人们还是不会忘记你的呀!”
孙悟空想想,“是呀,我给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未必把我忘了么!”于是,他向土地说:“你现在下一场雨,让他们回去休息,明天天亮我给他们夺一个山头来就是。”
山神土地高兴了,下了一场雨。
孙悟空在云端想:我在哪儿去找个山头呢!
他在云头上四处看,不远,就有个九华峰,他去九华峰夺了一峰在肩上扛起,觉得不好走,干脆,又夺一峰穿在金箍棒上,挑起就走。嗨!真不错,孙悟空挑起这两峰大步朝自流井走去。
突然鸡叫,天要大明了,他慌忙搁下两峰,抽下金箍棒,倒坐了一屁股。如今这里成了“一对山”,而坐这一屁股,就是“仰天窝”了。
“一对山”和“仰天窝”保存至今
G. 自贡 盐 历史
追溯到东汉章帝时期,自贡便有了井盐的开采生产历史。
自贡的第一次腾飞,受惠于清咸同时期的“川盐济楚”。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淮盐至湖南、湖北的水运道路被阻断,这不仅使清政府在楚岸的大量盐税化为乌有,而且千百万人民“淡食甚苦”。清政府被逼无奈,允许“川盐济楚”。樊篱一经撤除,自贡生产的井盐如出闸的洪水飞泻两湖,远销湘、鄂、滇、黔等省150余州县。
按道光三十年(1850年)核定章程,水引一张计捆巴盐8千斤,花盐1万斤,每月入楚川盐九百引,按巴盐、花盐各半计算,即为800万斤左右,年销量在1亿斤左右。
到同治二年(1863年),湖北全境皆食川盐,湖南省之岳州、常德、沣州等府州属地,直至省城都是川盐销地。同治八年、九年(1869年、1870年),川盐在湖北省年销量已经超过1.2亿斤。川盐大量销售,基本解决了湖广人民淡食之忧。
自贡于1939年9月在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两个盐场基础上直接建市,沿海盐区相继沦陷,为保证食盐的军需民用,国民政府决定再次“川盐济楚”。
(7)四川自贡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1000米深井。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
其主要生产天然气和黑卤物质,原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现日产天然气只有1000多立方米。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8年1月,国务院还将其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 自贡市得名的由来
自贡市是自流井、贡井两地名的合称。据史籍记载,贡井本名公井或大公井专,唐代在此设公属井县。以后,公井县并人荣县。“公井”演化为“贡井”一说“公”、“贡”音近;一说大公井盐质洁白味佳,进贡朝廷,因此名“贡井”。
自流井的名称,也起源于该地区古代盐井名。明朝富顺县人熊过在《南沙文集》中所提新开自流等井,是自流井名称的最早记载。史籍称“河岸有井,自流盐水,放曰自流。或曰有不见功之井,倏然涌出,非关人力,是以得名”。自流井一名,不仅作为一口盐井名,而且作为这一地区盐井群的称谓,并演化成为这一地.自流井、贡井原分属富顺、荣县,但两地生产和经济上联系极为密切,逐渐融为一体,由于产盐多,税利厚,一直受到历代官府的重视。清雍正七年、八年分别在贡井、自流并设县丞。1911年11月,自贡地方临时议事会成立,要求设立独立的行政区域,拟命名为“新知县”,后未被批准。抗日战争爆发后,两湖、西北及西南七个省、区食盐要靠自贡盐场供应,为适应形势需要,1937年建立自贡特种警察局。
I. 自贡的24个滩中的传说
釜溪河流泻出了今日自贡的繁荣,也流淌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24个河滩,滩滩望亲娘。“二十四个望娘滩”这个故事说的是:蛟龙修成正果后,在投奔大海的途中,24次回望母亲,每望一次就留下一个痕迹,这些迹痕就是今天的重滩、仙滩、沿滩、洪燕滩、簸箕滩、老鸦滩、三梅滩等24滩。
悬峙在自流井沙湾口的王爷庙,于清代中叶为祈求“镇江王爷”佑护水运而筑,飞檐凌空,玲珑剔透,是自贡的名胜古迹之一。庙下河中的“夹子口”。传说有两口盐锅扣着不少“元宝”。摸得到却取不出。又传说夹子口是自贡关财的风水。自流井之所以富庶,就是有这夹子口紧锁,才没使财富外流。王爷庙对岸的“唤鱼池”,传说为苏东坡曾经垂钓处,遗迹至今犹存。代家坝河下的“金子凼”有一对“金鸭儿”,据说还有人亲眼看见过,洋人几次想盗取,都未成功。仙滩脚底“通西海”,传说滩下有当年仙女下凡时撒下的“夜明珠”数颗,每当月华璀璨之际,夜明珠便在水下放射光芒。沿滩岸畔的“和尚石”,据说是鲁班在河边修造岱庙时遗下的泰山石。岌岌可危而千载不坠,当年荆竹扁的晨钟暮鼓,更把它烘托得神奇。三梅滩每至春夏,河中“开莲花”,据说开“花”处乃风水宝地,故有“头顶金花山,脚踏三梅滩,葬此宝地者,辈辈代代都做官”的说法。一个个传说,给釜溪河增添了神奇魅力,也留下了一处处景观。
“自流古井”看天成
从枧 杆桥顺流而下,首先看到的便是“自流古井”。自流古井得天地之精华,自然天成,故曰自流。左岸山坡,一井架戟直云天。古时,盐都人把盐井井架称为“天车”,鼎盛时,盐都大地天车林立,井灶密布,颇为壮观。“天车”已成盐都的标志和象征。天车一旁的岩壁上镌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火井沱”。这便是自流井著名的“火井沱”旧址。昔日火井沱,如日中天,盛极一时。如果从旧时的火井沱槽门走进去,还能看到许多人家房前屋后的车房旧址。临水之处,一挂瀑布从岩缝中汩汩流出,那是古井自流的形象展示。
“河府人家”寻民俗
再往前,就踏入了“河府人家”。岸边,绿树婆娑,垂钓者悠然自得;岸上,白墙,红檐,小青瓦,简约古朴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掩映绿树丛中;房檐下,门窗前,贴有“福”、“禄”、“寿”、“禧”金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绣有“客栈”、“太白遗风”的蓝底白字布招随风摇曳,摇出了几分古韵。
“盐道遗风”觅担夫
釜溪河夜景入夜,过新桥,灯火阑珊的张家沱尽收眼底。这也是“盐道遗风”景观所在。
沿山脊而亮的夜观地灯勾勒出一个巨无霸恐龙的造型。观音岩瀑布飞流直下,一瀑三跌。观音岩因壁上有观音而得名。观音岩左边,一石板路通往山顶汇柴口。这便是从张家沱开始,越汇柴口直通滇黔的古盐道。有资料记载,古时张家沱盐船云集,担夫盈途,络绎不绝,连挑炭卖柴的,也汇聚于此,尽享市井的繁华。
“名城华彩”显气派
过张家沱,位于自流井城市中心区沙湾的“名城华彩”迎面而来。河两岸,一边是树木葱茏的富台山,一边高楼林立的滨江路;堤壁上,“龙飞”、“凤舞”两组大型彩灯似发光浮雕,玲珑剔透;龙有踏浪之雄姿,凤具起舞之神韵,令人领略到自贡彩灯的无穷魅力。右岸上,轮廓灯、霓虹灯、景观灯、地埋灯,将滨江广场装扮得流光溢彩,假日广场等散发出的浓郁现代都市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名城自贡的勃勃生机。
“古庙沧桑”添幽远
釜溪第一楼---王爷庙作别繁华沙湾,便可品味“古庙沧桑”的意境。夜色中,“釜溪河第一楼”———王爷庙更透出古朴、悠远韵律。
依山傍水的王爷庙造型奇巧,布局别致,飞檐临江,回廊绕岸,南望犹如水上之宫阙,北看却似山中之庙宇。王爷庙既是建筑精品,又为风景胜地。旧时,庙内飘逸舒展的楼阁,画栋雕梁的殿堂,玲珑剔透的木雕,美不胜收;庙外松柏生香的青山,竹影婆娑的河岸,百舸争流的奇观,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王爷庙的灯杆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一挂红灯借此高挑,几根连根地线,缀满剪纸状的饰物,迎风猎猎的是“王爷庙”的旗幡;王爷庙外廊临界河的支柱,染尽古铜色,平添了几分历史凝重;法藏寺香火缭绕,诵经之声不时传出,更增添了这一地段的幽远之感。
“龙池唤鱼”留传说
釜溪河夜景绕过王爷庙便可欣赏到“龙池唤鱼”的景致。釜溪河畔的龙凤山,原名龙峰山,因釜溪峡口“石龙过江”之龙背如峰而得名。1944年,冯玉祥将军来自贡倡导爱国献金运动,为地方留有“还我河山”题字,自贡市政府将此镌于山南石壁之上,成为龙峰山第一处人文景观。龙峰山下釜溪河岸石崖之上,刻有“唤鱼池”三个大字,系1928年由自贡商会会长郭梦之于青神中崖寺所摹苏东坡笔迹。“唤鱼池”下,山泉飞泻,水面空阔,深不可测,渊鱼时现,常有游人垂钓,渔舟撒网。沿鱼池东行百余米为钓台,石壁上刻有太虚法师榜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
“水涯晓渡”泊盐舟
穿过解放桥,“水涯晓渡”映人眼帘。水涯码头又称关外码头,自王爷庙起,至东兴寺止,浩浩三华里,旧时曾万舟泊岸,盐都盐源知多少,盐都盐税知多少,全凭这里一关验定。 沿滩水涯码头居五十梯拐弯处,釜溪河流至此拐向南流。此处设关,既可前瞻,又可后望。旧时这里曾灯火通明,彻夜不眠。如今的水涯晓渡,又是一番景象,渔舟唱晚,游人留恋,甚是惬意。张爱萍将军手书的“盐都自流井”赫然镌刻在关外石壁之上,让人浮想联翩,思绪绵绵。“水涯晓渡”景点按照水涯居老渡口原样复原,并加以水景改造而成。“水涯晓渡”四周取青石作便道,辅之以风车草及各种蕨类植物,相邻民房按川南民居风格修葺一新,整个景观体现了与大自然、与釜溪河水融为一体的格调。
“釜溪牧歌”笛悠悠
离釜溪河夜景开关外五十梯,过东兴寺大桥,游船便驶入金子凼,“釜溪牧歌”悠扬的笛声便会不时传来。地上盐凼凼,水中金子凼。旧时的盐都自贡不仅以“富甲全川”著称,而且极富传奇色彩,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金子凼是王爷庙金盐锅的边沿。说的是盐都的财源如釜溪河水,源源不断,长流不尽。纵是这样,盐都的土著盐商,也不希望这些财源流入他人的腰包,除了在龙峰山下修了一座庙宇,阻断财源外流,还在10多华里外的金子凼砌了堰口,为的是设下一道关口,再次拦住流走的散碎银两。如今,金子凼堰闸彩灯点缀,红灯高挂,两岸相合,碧波荡漾;阳光嬉戏,似满河碎金;河中渔船游戈,河岸牧童侧骑牛背,横吹乡间小曲,好一幅田园景致。
“雷公码头”品香茗
到 金子凼堰闸,必经“雷公码头”。雷公洞码头,是釜溪河城区段当今唯一的休闲码头。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这里便是两岸来往行人乘船渡河和盐商、船工歇脚的地方。随着自流井盐业的兴盛,特别是井盐由釜溪河进入沱江航道出川,码头上先后建起了茶庄、酒肆和客栈,旧时的雷公洞码头曾经船来人往,热闹非凡。过去,来往的盐商、盐工们汇聚雷公洞码头,泡上一杯茶,坐在“歇稍茶铺”看戏听曲;自流井的文人墨客们也常在这里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入夜,伴随着渔翁悠扬的歌声,游人如织,再添上沿河两岸闪耀的灯光,成为了釜溪河畔又一处亮丽的景观。
J. 自贡由来
自贡的得名渊源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贡井”。
据史书记载,版自贡因盐建镇、置县、设市。权建市前分属荣县和富顺县。远古时期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属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其附近地区置雒原郡、富世县((以井名命县名),是为富顺境域立县之初。同期在荣县境东部建公井镇(因附近有著名盐井曰大公井,故以井名命镇名),是为荣县设立行政单位之初。
后经历代历朝变迁,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沿海沦陷,川盐济楚,富荣盐场在保证军需民食和支援前方抗战方面十分重要。为了克服两县长期分治盐场的弊端,加速盐业经济的发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荣县紧密相连的主要产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曰自贡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贡和平解放。解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多次调整,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富顺县又划归自贡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