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名人知音故事

历史名人知音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5 06:31:19

『壹』 历史上关于知己、知音的典故

1、伯牙绝弦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知我者鲍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颖上人。年轻时常常和鲍子交往,鲍子知道他很能干。管仲很贫困,常常欺骗鲍子,鲍子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当一回事。

不久,鲍子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上诸侯王的位置,成为齐桓公时,公子纠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鲍子就进荐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联合各方诸侯,匡正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做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

我曾经替鲍子做事,却使境况更困苦了,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鲍子进荐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世代代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子孙有十几代,子孙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子能够了解人。

3、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4、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5、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伯牙绝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桃园三结义

『贰』 历史上寻求知音的人物事迹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版曰:‘善哉,峨峨权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叁』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知己的人物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肆』 关于古代知音的故事

1、《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拓展资料: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伍』 谁知道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注: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全篇翻译: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知己的人物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
还有俞伯牙于钟子期的知音的典故,王安石与欧阳修的政见不合但友谊深厚,

『柒』 古代关于知音的故事有哪些

1、《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拓展资料: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捌』 "知音"一词源自哪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在我国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俞伯牙的大夫很善于弹琴,而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则具有很好的欣赏能力。当俞伯牙弹琴意境表现高山时,钟子期听完便会说:“好啊!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弹琴时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听后便赞叹地说:“好啊!洋洋若江河。”由于钟子期具有“知音”之赋,二人因此结为莫逆之交。后来人们就把对自己有深刻了解的好友称为“知音”了。 知音:知、知己、知交、知心的意思、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历史上的知音则以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为代表。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曾任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 典故可参: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昔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

『玖』 中国古代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位名叫管仲,另外一位叫鲍叔牙。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还要奉养年迈的母亲。鲍叔牙知道了管仲的境况后,想帮帮他。于是,鲍叔牙就邀管仲一起去做生意。虽说是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但是,管仲没有钱,所以,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资的。当生意赚了钱之后,两人分红,每次,管仲拿的都比鲍叔牙多。

对于分红的事,鲍叔牙的仆人很不解,他问鲍叔牙道:“老爷,这个管仲真是奇怪。每次做生意,他就象征性地拿那么点本钱,比老爷您少那么多,为什么每次分红的时候,他却都要拿得比老爷您还多那么多啊?”

鲍叔牙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有他的难处啊。他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他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庄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庄王大喜!设御宴以侍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缎百匹。

角哀再拜流涕,庄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角哀将左伯桃脱衣赠粮之事,一一奏知。庄王闻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回来再事大王。”庄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庄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




『拾』 名人知音小故事30字

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两人相互仰慕.陆抗病了,羊祜送药来,陆抗手下东版吴将领齐劝陆抗权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阅读全文

与历史名人知音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