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已欲立而立人的历史故事

已欲立而立人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5 02:10:08

『壹』 孔子说:“夫人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什么意思

那些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则使别人先站得住,自己想通达事理,则使别人先通达事理。

『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

这句话是子贡所说。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一(《论语·雍也》
此句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摘自《论语》材料二

(1)主要观点:材料一是爱人并推已及人;材料二是以德治民;材料三是得民版心者得天下。共同之处:权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2)评述:上述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弘扬;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无:ocr)矩之道”。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公元前三、二世纪儒家有一部论文集名叫《礼记》,其中有一篇《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另有一篇《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大学》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不论在哪个方面,决定行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东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无:ocr)矩之道”。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公元前三、二世纪儒家有一部论文集名叫《礼记》,其中有一篇《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另有一篇《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大学》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不论在哪个方面,决定行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东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陆』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怎么解释

这是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专,己欲达属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柒』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译文】
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大概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通过正己而正他人,自己通达而使他人通达.

『玖』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简介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无:ocr)矩之道”。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公元前三、二世纪儒家有一部论文集名叫《礼记》,其中有一篇《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另有一篇《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大学》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不论在哪个方面,决定行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东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拾』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交往要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一个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功代表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孤军奋战是很难成功的,成功者大都具有团队精神,会主动影响、带动他人。因为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 要学会把别人的成就作为自己奋发进取的动力,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别人的成功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启迪、激励和鞭策,这既是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
有一个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死了,天国的导游为了让他深切明白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带着他去两地参观。 首先是地狱,那里的亡灵骨瘦如柴,围坐在一个大锅周围吃饭,每人手里拿着一米长的筷子,但无法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里。来到天堂发现也是这样的锅、这样的筷子,但他们是用长筷子相互夹在对方嘴里,你夹给我,我夹给你,大家都有饭吃。天堂与地狱区别在于是否能做到帮助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 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振作精神, 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力量和信心。在班级里,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然而通过合作、通过互相帮助能够达到优势互补。人生路途遥远,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

与已欲立而立人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