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姓陆的有那些伟人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小凤:古龙原创的虚构人物,一个传说中有四条眉毛的人。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余叛军。 陆皓东:(1867-1895)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小曼:(1903-1965) 女。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上海)。小名小眉。1920年以父母之命嫁与王赓,后因志趣不合离异。1926年与徐志摩结合。擅绘画、演京剧。解放后,任职上海中国画院、文史馆,又任市府参事室参事。编有《爱眉小札》,与徐合作《卞昆冈》等。父陆定。 陆定一:(1906- ) 江苏无锡人。笔名定一。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后任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二十年代起,在《洪水》半月刊发表作品,有《五卅节的上海》等。后见《文艺阵地》、《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等刊,有《晋东南军中杂记》等文。 陆蠡:(1908-1942) 浙江天台人。原名考源、圣泉。作家。1926年入杭州之江大学本科。次年秋转入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31年毕业。后到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理化教员。平素喜欢科学与文艺,精通英、法语,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语,业余致力翻译与写作,与吴朗西等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靳以、丽尼等共同负责编辑工作。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任主编。太平洋战事爆发,自千奋勇,信留学生上海主持工作。后被日本宪兵查抄、拘留受严刑折磨而牺牲。著有《海星》、《竹刀》、《囚象记》、《陆蠡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希腊神话》、《鲁滨逊飘流记》、《寓言诗》等。 陆征(徵)祥(1872—1949),字子欣,上海人,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㈡ 中国历上有没有姓路名人
姓氏来源
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全杰 医疗大师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㈢ 历史上的路姓名人
路 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 隋: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路 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路 彬: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
路 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著有《九国志》。
路 迎: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路 亨: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路博德城,被乱兵所杀。
路温舒: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学识渐博,举孝廉,为山邑丞。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其文以《尚德缓刑书》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汉将领。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汉武帝封其为邳离侯。后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儿子犯大逆不道罪,影视剧中的路淑媛被革去爵位,降为强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乌令时,唐玄宗认为其治绩为天下最,可嗣汉时鲁恭,故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于治理财赋著称。后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路友于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十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岁。
㈣ 姓路的历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
3、出自妘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
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6、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路姓源起十分庞杂,在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路姓已经十分抢眼,如有巨鹿东里(今河北平乡西南)人路温舒,渔阳(今北京密云)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路粹,太原(今属山西)人路佛……。可见在此际,路姓已分布于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并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期,路姓繁衍得依旧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县一带路姓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宁夏固原、陕西西安一带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隋唐两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际竟现于史,名人不断。当然,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导致数量众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并且在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路姓东阳郡望。隋唐时代,路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且以阳平等路姓郡望为中心扩展至今山东境内,如唐代宰相路岩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其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世代显贵,而且人口繁衍兴盛,后路岩因故被贬岭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当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时,其后路振由永州祁阳徙居潭州湘潭(今属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地。此后至清,路姓由于仕宦、谋生、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约占全国汉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三、历史名人
路 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 隋: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路 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路 彬: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
路 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著有《九国志》。
路 迎: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路 亨: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城,被乱兵所杀。
路温舒:巨鹿东里人,西汉文士。少年牧羊,稍长成为狱中小吏,学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习《春秋》,学识渐博,举孝廉,为山邑丞。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其文以《尚德缓刑书》较著名。
路博德:西河平州人,西汉将领。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征伐匈奴有功,汉武帝封其为邳离侯。后又征伐南越立下大功。太初元年,因儿子犯大逆不道罪,被革去爵位,降为强弩都尉。
路淑媛:南朝宋丹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人,以色貌入选宋文帝后宫。生刘骏(孝武帝),拜淑媛。孝武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因明帝幼失生母,被其抚养长大,明帝即位后,尊其为崇宪太后。
路嗣恭:京兆三原(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大臣。任神乌令时,唐玄宗认为其治绩为天下最,可嗣汉时鲁恭,故赐现名,历迁渭南令、朔方节度留后、检校刑部尚书、江西观察使,以善于治理财赋著称。后拜兵部尚书、东都留守。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十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害,享年32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阳平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东)。
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
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省襄城。
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东北)。
内黄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内黄。
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
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2、堂号
路姓的主要堂号有:“五金堂”、“阳平堂”等。
============================================================
【路姓宗祠通用对联】
〖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湘潭博士;
荆溪孝廉。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路振,字子发,湘潭人。五岁通《孝经》、《论语》。进士出身,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辈所称,有《九国志》。下联典指清代画家路学宏,字慕堂,乾隆辛卯孝廉。工设色花卉。
缓刑尚德;
涉史通经。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路温舒上书宣帝,宜尚德缓刑,帝嘉其言,屡迁其官。下联典指唐·路泌通五经,官至户部郎中。
内典世泽;
冀国家声。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路嗣恭,大历中以江西观察使诏兼岭南节度使,封冀国公。
五金花帖;
百粤縻缨。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路振事典。下联典指西汉·路博德事典。
-----------------------------------------------------------------
〖路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南式大学士;
仲略好尚书。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镇海节度使路隋,字南式,阳平人。曾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文宗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宏文馆大学士。下联典指后魏车都尉路雄,字仲略,清渊人。以军功为给事中,孝文帝称他为好尚书才郎。后迁伏波将军。
-----------------------------------------------------------------
〖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本乃嶔巇摩皓月;
偏为路地骋良骐。
——姚莹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楹联家姚莹(原名成玉,吉林白城人)给当代诗人、《满族文学》主编路地的题赠联。
-----------------------------------------------------------------
〖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尚德缓刑,书陈尉掾;
通经涉史,望重郎官。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人。通《春秋》经义,曾为狱小吏,刻苦学习律令,转为县狱史。后举孝廉,官至廷尉奏曹掾、临淮太守。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反对刑讯逼供,并提出废除诽谤罪,以便广开言路。下联典指唐代阳平人路泌,字安期,博通五经,举止端庄而寡言,以孝悌闻名。建中末年为长安尉,德宗在奉天时,他曾跟在身边,后向奉天行营副元帅浑瑊献计,被用为副元帅判官。
尚德缓刑,用匡时政;
仁民近物,加惠生灵。
——佚名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临淮太守路温舒,宣帝时,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帝善其言。下联典指宋代绍光间广东提刑路彬和事典。时夏税折布钱太重,彬奏乞鷁免。后去任,民攀留不舍。
近汶上,远内黄,气钟玉女铜峰,从此奠安宏衍绪;
汉将军,唐宰相,书读缓刑尚书,只期忠厚永传家。
——徐芝田撰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宜兴市路氏宗祠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路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路扬少将
路扬(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地方工作团员、县委秘书,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宣教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员,《前线报社》社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河北安次调和头战斗、十分区神堂战斗、辛戊战斗和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3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为保障战役战斗胜利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63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3年10月起先后任军委办公厅总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路遐少将
路遐(1909-1998),辽宁省开原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干事,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军事教育科科长,第4团参谋长,第10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昌图县保安团团长,嫩江军区副参谋长,西满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室编辑主任、教务部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研究室主任。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工程兵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9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路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路宝银少将
路宝银(1929.10-2001),山西省武乡县人。1939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坦克学校政治部副主任,某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因病逝世,终年72岁。
㈤ 路姓氏的历史上做过的大事有哪些
一、路姓源于姬姓(高辛氏),出自远古帝喾之孙玄元的封地路中,史属回于以封邑名字为答氏。据籍《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玄元为黄帝的后裔。 二、路姓名人有:北魏大将路雄、唐代大臣路岩、宋代画家路皋、南宋官吏路彬、西汉将领路博德、革命家路遐、专家路甬祥等人。
㈥ 姓路的名人有哪些
路姓——姓氏来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1、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3、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4、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博德——西汉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随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离侯。后封伏波将军,伐破南粤
㈦ 姓路的名人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路姓——姓氏来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1、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帝挚子玄元, 尧时于中路。夏代为侯国,子孙以国为「路」氏。 3、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有潞子国,在今(唐代)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参看「潞」氏条。又《姓氏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因以为县(即潞县),居者氏焉。 4、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云: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没路真」氏,进入中原后改为路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路姓始祖的繁荣滋长于潞子一带,已经有了悠长的5000年时间,他们当初是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异常。 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路氏,到了1100多年以前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姓纂系此时之作),便已经从山西潞水的老家,逐渐迁到了陕西的阳平、安定,以及河南的襄城、陈留等地,可见得路姓子孙的播迁,也跟其他许多古老的姓氏一样,是自北而南,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的。 不过,我国后世的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一支,他们的组成份子较多,有的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有的来自五胡乱华时期的外族,有的则是满洲旗人的后代,至少有5种不同的来源。 这个集天下精英于一堂的古老姓氏,很早便在我国历史上出人头地,汉代路温舒和路博德的事迹足以说明。路温舒是一位了不起的法律学家,他在1900年前的西汉宣帝之时,就主张“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则太平之风可兴”。堪称法律之学的先知;路博德,则是汉武帝时随霍去病六击匈奴建立不世奇功的名将,曾被封为符离候显达异常。 地望分布 河北大名县,河南襄城县,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市。 《姓纂》的有关路姓记载是这样的:“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子孙以路为氏,望出阳平、襄城、陈留。东阳、河南。” 郡望堂号 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 历代名人 路博德——汉朝平州人。以右北平大守从西汉名将霍去病去打匈奴,吃苦耐劳,杀敌勇猛,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符离侯。 路敬淳——唐朝临清人。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路友于——名汝悌,字友于。山东诸城人。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后因病归国,嗣任北京《益世报》编辑。民国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张作霖逮捕遇,年32岁。 路振——字子发,宋代湘潭人。淳化年间(公元990 - 994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左司谏等。振文词秀美,尤善词,多警句。科举时,宋太宗试《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名人亦有难色。时振尚不知名,然其赋典故尤丰,太宗十分赞许。 路博德——西汉西河郡平州人。任右北平太守,随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离侯。后封伏波将军,伐破南粤
㈧ 历史上“姓陆”的伟人有哪些
姓陆的第一人是公元前349年出生的陆元侯!陆元侯是陆氏的祖宗!陆元侯是战国时期齐宣王的少子,齐缗王是陆元侯的哥哥。陆元侯原名通,字季达,因为是国君齐宣王的儿子 齐宣王便划出一块地给他作为食邑,这块封地叫陆乡,于是改姓陆,陆姓就由比而来。
陆贾
陆贾是陆元侯的第五代孙,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辞赋家,跟从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官至大中大夫。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帝,建立南越国,刘邦原想出兵讨伐,后来就派陆贾去说服。陆贾用一张嘴代替千军万马,使赵陀归顺中央,汉朝便得到统一。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后及吕氏家族专权,陆贾料不能争便称病退隐。但献计于丞相陈平,团结太尉周勃,结果吕后一死,便剪除吕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恢复刘氏天下。此时赵佗已死,南越发生变化,汉文帝请陆贾再度出山。陆贾二次往南越,获得成功,案归后安享晚年,不久寿终。为纪念陆贾的功迹,居粤陆氏后人在广州惠爱路建起了"开越陆大夫祠",在西村他的驻节处立起了纪念碑和纪念亭。
陆逊
陆逊字伯言,公元一183年生,249年卒,享年62岁。陆逊陆元侯的二十二世孙,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陆逊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儒将,后来出任荆州牧,久镇武昌(今湖北鄂城)官位最高至丞相。陆逊的事迹《吴书》有记载。死后葬于吴近金沙庵。
陆绩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期的天文学家兼郁林太守,公元187年生,219年卒,享年32岁。陆绩是陆元侯的等二十一世孙,辈份比陆逊高,但出生比陆逊迟四年,是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苏)人。当年经鲁肃等人的保荐出任郁林(今广西除桂林、梧州外的大部分地区)大守。在任期间,正直无私,为政清廉,深得百姓拥戴。后来任官期满,坐船经海道还乡时,因船上上没什么东西,只好用一块两米高、一米宽、半米厚的大石压住船米,以减轻风浪的颠簸。这石是陆绩为官清政廉明的写照。这廉石真到今天还在,它坚立在苏州中学校园的东南隅。陆绩的行为,不辱陆氏子孙可钦可敬。陆绩还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历算,晚期作《浑天图》,为我国的天文历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述。可惜英年早逝,死后葬苏州杨抱山。
陆凯
字敬风,三国时吴国吴郡人。黄武初年,(公元222年)任永兴、诸暨长,多政绩;继任建武尉,虽统领军队,仍手不释卷。宝鼎初年(公元266年)升为左丞相。时政事多错误,凯上书直言,封嘉兴侯。凯一宗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在朝,吴主孙皓曰:"盛矣!"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陆抗
陆抗字幼节,陆元侯的二十三世孙,陆逊的次子,吴郡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226年生,274年卒,享年48岁,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20岁那年,父亲陆逊亡故,接过五千兵马,任仅次于将军职务的建武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各路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凤凰元年(公元272年),击退晋将羊祜的进攻,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任司马(最高军事长官)荆州牧。
陆机
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陆元侯的二十四世孙,陆逊裔孙,陆抗长子,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公元261年生,303年卒,享年42岁。少年时侯任吴国牙门将。俗语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其实司马懿早巳死,到三国尽灭由晋取代的时候已是公元280年的事了,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当皇帝。那年,陆机19岁,吴国灭亡,父亲陆抗己逝世六年,风光不复存在,只好在家学,潜心研究,写出《辨亡论》等著作。多年后,与弟弟陆云同往当时西晋的首都洛阳,造访当朝大臣、文学家张华。当时的人说:"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但张华不计这些,力荐二人。陆机便先后出任平原内史,所以世称“陆平原”。后来,成都王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义,任陆机为后将军和河北大都督。征讨失败,宦官孟玖诬陷陆机有异志,司马颖便杀了陆机及其两个儿子。陆机一生最突出文学著作有,《辩亡论》、《吊魏武帝文》、《文赋》、《晋纪》、《洛阳记》等。
陆修静
陆修静字元德,陆元侯的二十五世逊,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公元406年生,477年卒,享年71岁。陆修静是南朝宋的著名道士,早年弃家修道,喜欢到处游历。元嘉未年(公元453年),在建康(今南京,当时宋的首都)卖药,宋文帝命左仆射(高官,相当于宰相)徐湛请他入宫讲道,他恃才傲物固辞而去,可见地位之高。后居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61岁,奉召至建康,在崇虚馆广集道经,加以理,鉴定其中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奠定《道藏》初步基础,并促使南方各派汇归一派,世称“南天师道”。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最早的一部道藏书目。他又编著斋戒仪范,道教仪式因此有初备。他死后,宋文帝追溢他为简寂先生。他是研究和发展道家学说的学问家,是文化人的一种。
陆探微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年份不详,约卒于公元485年,是南朝时期宋的画家,擅长画肖像,人物,学东晋的顾恺之;兼工蝉雀,马匹,写山水草木,因出初创时期,未臻成熟.明帝时,常侍从皇帝左右,多为宫廷贵族写照,当时推为最工.后人论述他的作品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对其人物造型有"秀骨清像"之评;又因笔势连绵不断,称作"一笔画";把他和顾恺之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他的儿子陆绥,陆弘肃也擅长绘画,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
陆词
字法言,隋代音韵学家,以“陆法言”字行于世上,今河北省临漳(邯郸市东南约40公里)人,生卒年不详。官承奉郎。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编成一本书叫做《切韵》,共五卷,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它方音,共193韵,是唐宋韵书的鼻祖,音韵上推为重要著作。因此,陆法言是隋代一位最出色的音韵学家。但他是陆元侯的几代孙,为何会在河北出生等问题,因旧谱没有记载,很难查考。
陆德明
名元朗,以“陆德明”字行于世上,陆元侯的第三十二代世孙,苏州吴县人,约生于公元550年,卒于630年,是唐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隋炀帝时,任秘书学士(掌管大臣奏章及起草皇帝诏书的官职),后任国子助教,协助对皇族子弟的教育工作。到了唐代,任国子博士,主管皇族子弟的教育。陈至德初(共元583年),曾集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采集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编写了《经典释文》一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经学源流的重要参考书。
陆龟蒙
字鲁望,唐代长洲人。隐居松江甫里,时称甫里先生。论著颇丰,好放游江湖,自号江湖散人,或号随天子。与皮日休友善,常唱和。朝廷曾以高士名征召,不赴。
陆景、陆机、陆晔
陆景,字士仁,晋代吴郡吴县人。与其弟陆机、堂弟陆晔皆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极高,时称河北三虎。
陆游
号放翁,字务官,宋代越州山阴县人。历官枢密院编修等。才华横溢,尤长于诗,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泛,多清新之作,为南宋一大家。著有《剑南氏稿》等。
陆九龄
字子寿,宋代抚州金溪县人。进士出身,官兴国军教授。与其弟九渊讲学于鹅湖,史称鹅湖学派。
陆修静
字元德,南朝宋吴兴郡东迁人。与僧人慧远、慧永及陶潜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静土之法,号曰白莲社。
陆秀夫
字君实,是南宋死得轰轰烈烈的一代名巨,陆元侯第五十五代孙,陆贽第十六代孙,公元1236年生,1279年卒,享年43岁,楚州盐城(今江苏州省)人,自幼跟父到镇江生活。公元1256年,他20岁,与同龄的陆文天祥同中进士,文天祥考第一,即状元,他考第二即榜眼。初为李庭芝(南宋主战派名臣,两次拒绝太后投降的诏书,最后死于元中手中)幕僚。公元1276年,临安(今杭州)陷落,时任礼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和将领苏刘义等退到温州。且战且退,退到福州继续抗击元军。时任左丞相,沿海边南逃至南澳,九龙等地,最后跨过珠江口到了新会的崖山,仍然坚持抵抗。后崖被元军攻破,仍死不投降,先让夫人投海自尽,然后自已背着8岁的皇帝投到大海,表现了宁死不辱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陆陇其
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
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