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写错字历史故事

写错字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4 23:01:30

1. 古代将军写错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错别字——“避”
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见图)。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最有说法的错别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别字——“流”
错别字如果是“有意错”,书写者都会附会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现最多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陵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最令人叫绝的错别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别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别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据说孔府这两个错别字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

2. 谁知道关于写错字的故事

1.有次我到广安旅游,路过一个寺庙,远处一看,寺庙的门梁上写着三个字:莫名堂.我很纳闷,怎么这个寺庙版起了这么一权个怪名字,还真是莫名堂的很.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我看错了,应是英名堂.我把(英)看成了(莫).哎,写的是行书,英和莫真是象呀.
3.我上学时,有个同学爱看菜谱,她有次问我爱不爱吃ru米饭,我正纳闷什么ru米饭?我问她,她说菜谱上有这道菜.我拿起书一看,哎,原来是糯(nuo)米饭.
5.小学生时,班上有个同学叫牛迪,作业本封面牛迪的(迪)字写的快了点,看上去象油.新来的老师上课要喊同学回答问题,就点名"牛油"起来回答,同学都很纳闷,不知喊谁?过了几秒钟,同学大笑,原来是喊牛迪.

3. 错别字古代故事

历史上五大最著名错别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错别字——“避”
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这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皇帝写的,确确实实写错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见图)。此错字是谁人所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最有说法的错别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如果说避暑山庄的“避”康熙爷不会写还情有可原,但这“鱼”不会写实在说不过去。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错”。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 “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别字——“流”
错别字如果是“有意错”,书写者都会附会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边的“坐花载月”匾额,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三马”之一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现最多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陵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最令人叫绝的错别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别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别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据说孔府这两个错别字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

4. 因写错字引起的军事损失的事例

据资料记载: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河南的蒋军。可是,这场战争却没能在原计划的河南“沁阳”境地开战,而是弄到了河南的“泌阳”。沁阳在河南的北部,即黄河以北,而泌阳则在河南的南部,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
所以,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那么,为何误将“泌阳”当“沁阳”了呢?原来是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制作战命令时,将沁阳的“沁”字写成了“泌”字,多了一撇。谁能想到,就因为多了这一撇,谬之数百里,使冯部误入泌阳,结果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的惨败。

嗨,一场战争竟输在了这“一撇”上,岂不令人叹息。然而,就因多了这一撇,使阎、冯失败,使蒋介石从中受到了警醒,后来就加剧了国内势局的变化。若不是冯部的参谋多写了这一撇,如能做到作战命令正确无误的话,假若阎、冯部队在沁阳联合作战成功,重重歼灭了河南的蒋军,那整个中国的时局后来还真不知道将会发生多么大地变化呢?也许中国革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真是,此事不想不可怕,越想越重大。因此,这误多写一撇作战命令的故事,也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篇章,以启发和警示后人。

一场战争败在“一撇”上,这无论如何都让人沉思。

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这拟制作战命令在一个字上多了一撇的事件呢?有人撰文评价说,这是冯军参谋工作不细心、粗心大意的结果。但我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说法。作为一个高级将领的作战参谋,难道对国内尤其一个河南省属县的地理地名常识不清楚吗?难道该作战参谋拟制好作战命令后就不需呈报作战长官审阅吗?既便作战长官不亲自过目,难道他就不让作战参谋念一遍吗?因为我们相信,作战参谋可能会发生手误将“沁”字多写一撇,但向作战长官念的时候也未必再出现口误了吧?不可能手误和笔误一同发生。到底是部下的过错,还是主子的授意,或是主仆合谋,反正这事令人费解,总觉得不大对味。当然,这事早已事过境迁,恐怕不但冯将军,就是连冯将军的这位作战参谋也早已作古了,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这事究竟是何原因,只能成为后人永久难解的一个谜了。

但是,冯将军的作战参谋误将一字多写一撇的事,无论其实意如何,这事既然以此公布于世了,对后人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不得不让后人产生不同的感想。这事是在“沁”字上有意多写一撇也好,无意多写一撇也罢,既然出现了这多一撇的错误,又有人对此是以误多写一撇宣传的,那么,就有令人受教育的必要。那就是说,第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谨慎小心对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尤其是对作战指挥打仗的军界来说,一定不能出现这简直是开国际政治玩笑性质的错误。第二,无论是被领导者,还是领导者,在拟制重要作战命令,或作出重要部署的时候,都不能允许出现有错别字,都应当严谨从事,各负其责,层层把牢关。第三,这作战命令在关键地名上多写了一撇的教训,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益处。事不同,但理相通。起草作战命令不能写错字,签订经济合同、法律文书、协议、合约、条例,等等,也都不能允许出现差错,出了差错就会有负面影响的。

5. 因为写错字而失败的故事

在二战中,英国有个通讯兵在写敌人位置的时候,将121写成了112,结果英军飞机来轰炸敌人的时候,炸弹在自己人的头上开了花,死亡了2000人。

6. 有没有汉字错用引起的历史故事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尔后,内冯玉祥容的作战参谋很快就拟定了一份调动部队的紧急命令:“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
谁知这个撰写命令的作战参谋官,做事粗心大意,把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写成了“泌”字,这样一来,集结地点“沁阳”就成了“泌阳”。偏偏河南省真的有“泌阳”这个地名,这泌阳却在河南省的南部,离湖北省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当时湖北省还是蒋介石重兵驻防之地,在那里集结当然对冯阎联军不利。冯玉祥这支奉调集结参战的部队长官,接到奉调军令后,非常惊讶,怎么到泌阳与阎锡山部会师?但是因为冯玉祥平时治军颇严,军令如山,故他不再向总部询问,立即带领部队星夜赶赴离真正会师地点相隔200多公里的泌阳。
阎锡山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沁阳,左等右等,眼看会师时间已过,还是看不到冯玉祥部队的影子。立即打电报询问冯玉祥,才知道奉调的部队已经奉命挥师南下,背道而驰,赶去泌阳了。而蒋介石的部队却已经在湖北集结,这里离泌阳很近,眼看就要被蒋介石部队重兵包围。冯玉祥急令撤退,但想完成原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

7. 因写错字而失去某事物的古代故事

明代著名小说来集《三言二拍》中的《源喻世明言》有这个故事,名叫“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不过故事中赵伯升虽说起初因写错字未能上榜,但最后还是被宋仁宗赏识而做了“四川五十四州都制置使”约相当于现今四川省长一职,也算是有好的结果。
故事中主人公姓赵名旭,字伯升。诗书文才无双,于宋仁宗朝入京赴科举,文彩极佳,仁宗御览其卷后大为赞赏,本欲取为头名状元,但却见其文中将“唯”字写成“惟”字,召赵伯升当面置问,赵伯升不认错,回答说‘惟’和‘唯’两字可通用。仁宗不悦,御题“箪单、去吉、吴矣、吕台”八字作咭问,赵无以回答。因此落榜。
但事后仁宗终惜其才,况写错字也属微末细节,遂微服私访于赵伯升,见其知错能改,便超额提拔他当了四川一方的军政长官“四川五十四州都制置使。

8. 关于写错字的故事

有个识字不多的人,花钱买了个县官当。一次升堂审案子,文书送上了原告、被告、证人的名单:原告郁工耒,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
开始审案了,县官叫原告郁工耒上堂,却错喊成:“都上来!”听了这一声喊,原告、被告、证人三个一齐走上堂来。县官生气了,说:“县太爷我在叫原告上堂,你们怎么一起上来了?”文书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好直说县官念了错字,上前圆场说:“大人刚才叫都上来,他们自然要一起上来。原告的名字,另有别的念法,他叫郁工耒。”县官明白是自己念了错别字,碍于面子,不好当面改正,于是改叫被告齐卞丢,却又错喊成“齐下去!”听了这一声喊,原告、被告、证人三个一起下堂去了。县官又生气了,说:“县太爷我在叫被告,怎么三个人一起下去了?”文书见状,只好又上前圆场说:“大人,这被告的名字,也另有念法,他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知道自己又出丑了,想通过传唤证人来挽回点面子。可是一看证人的名字,县官傻眼了,愣了半天也没个主意,只好问文书说:“你倒说说看,这证人的名字,该念个什么?”文书说:“他叫新釜。”县官听了,如释重负地说:“我就估量他的名字一定也另有念法,果然不错!不然的话,这‘亲爹’,我怎么叫得出来?” (据清·小石道人《嘻谈录》改写)
白字秀才

北宋时期,杭州有一个叫白文秀的人,他听说知府苏东坡常常和文人雅士一起吟诗作赋,他也想去凑凑热闹。
白文秀拾人牙慧,东拼西凑,写成了一篇文章,高兴地来到知府官邸。求见知府大人。见到苏东坡,他捧起自己的文章说:“拙作一篇,请老师批点。”东坡接过文章,一看标题:“读《过泰论》”,大惑不解,但很快就明白是白字先生把“秦”字写成了“泰”字。于是笑着说:“当年秦朝发生灾害,大水淹了庄稼(‘秦’字下面的‘禾’变成了‘水’),难怪,难怪!”再看文章,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大倒胃口。苏东坡不好说什么,一言不发地把文章还给了白文秀。白文秀心想,好歹也要请他写几句,日后也好炫耀一番,于是央求说:“老师,当今天下识才者少,妒才者多,一篇好文章如果没有名人推麓,就好比是一张废纸,好歹请老师美言几句。”东坡一听,就知道这个白字先生把推“荐”(繁体字为‘荐’)的“荐”混为“麓”了,不觉好气又好笑,鄙夷地看了白文秀一眼,挥笔在文稿上写了九个字:此文有高山滚石之妙!
白文秀见了,喜不自胜,一迭连声地感谢苏东坡,可他说出来的却是“劳骂,劳骂!”,原来这位白字先生又“骂驾”不分了。
拿了东坡的批语,白文秀到处去炫耀,可是别人看了,常常是嘻嘻一笑,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白文秀好生奇怪,拉着别人硬要问个为什么。有一个人被缠不过,说:“你在到处炫耀,你知道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吗?”“什么意思啊?”“想想高山滚石是什么声音?”“高山滚石的声音„„是扑通,扑通。”“对啦,苏大学士是在说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嘛!”白文秀羞得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地离开了。

9. 写错字的故事

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手下向主将
请示行军路线。

此时,主将正在与别人议事,提笔随手写下手令。先行
官拿到手一看,上面写着‚烧城而走‛
,虽感吃惊但又不敢
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
主将责问先行官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顿时傻眼
了。原来他竟把‘绕’写成了‘烧’字,意思完全改变了。
仅仅是写错了一个偏旁,却毁了一座好端端的城池。这真是
粗心大意惹的祸啊!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阅读全文

与写错字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