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黔江太极乡到黔江小南海怎么走
太极到黔江金三角10左右,步行5400米左右或者出租车到黔江东站5元左右.在乘坐小南海的车8元左右
② 黔江一老教师坚守传统文化 为村民写对联30多年
黔江一老教师坚守传统文化 为村民写对联30多年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大门上都会贴上大红对联。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在市场上买印好的对联,但是对于有考究的人家来说,每逢需要对联的时候,还是会请自己信得过的人来书写。如今爱好书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会写对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有一位能人,不仅自己30多年来坚持为村民写对联,他的两个女儿受其影响,在书法比赛中获奖无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能人。
为村民写对联30余载
他叫汪文善,1957年出生于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从1975年毕业后到现在,就一直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目前在金溪中心校任教。
“小时候受环境影响,喜欢上了古文。30多年前开始帮别人写对联,这些年给街坊邻居写得有上千对了。”汪文善说,每逢春节,左邻右舍都会买来红纸,请汪文善写上几副对联。周边的村民家有红白事,都会来找他去帮忙写上几副,他也总是有求必应。
“快帮我拿点浆糊,我把汪老师写的这副对联贴在大门口。”村民周女士不断地吆喝着她丈夫去端浆糊来,原来周女士一家前段时间刚新建了房屋,装修完后这两天正准备搬进去,所以请汪文善来帮自己写几副对联。“前后通途山青水秀秉承四季安康,左右逢源人杰地灵接纳春秋鸿福,横批是宜室宜家。写得很好,太感谢汪老师了!”周女士的丈夫说。
两个女儿深受其影响
汪文善有两个女儿,当提到她们的时候,汪文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介绍,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受其影响,也特别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而且两个女儿都爱写毛笔字,在书法比赛中获奖无数。“因为要写对联,所以我才学的毛笔字。在我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也是写毛笔字的好手,她们是真心喜欢这种传统文化。”汪文善说。
“我喜欢写对联,两个女儿喜欢写毛笔字,我觉得这种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来说,小时候所受到的启蒙教育对其影响很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必须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其持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修身养性等方面会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汪文善说。
记者手记
在与汪文善的交流中,忽然让自己想到了小的时候,记得那时村里会把写对联的人称为“先生”。那时常听长辈说的一句话就是:“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恰恰这些都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学教的精神。虽然现在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文化的薪火仍需要传承,“知识就是力量”还是被人们所认识与领悟。正如汪文善所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我们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需要积极的接纳,让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延续。
③ 重庆市黔江县太极乡属于什么民族
主要景区有小南海,神龟峡,武陵山。还有些小地方,古镇,要有一些吃的很好吃。
④ 彭水跟哪些历史人物有关哦
彭水古称黔州,故名黔江。但因早年从彭水到涪陵入长江一段叫过乌江,后又叫过回涪陵江,答小别江,所以当地多有人叫它乌江的,其实,在1956年时,应称黔江。
县志中有一篇谈“小三峡”的,其实本名应是凌傲山峡。
在北周时就设立了黔州,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在黔州置都督府,改名叫黔中郡。后又恢复为黔州。他的府治就设在我们今天要去的彭水县。江口场一直属彭水管,解放后才把它划拨给武隆,所以长孙无总就是葬在彭水县的江口,他的流放处。
1934年5月8日,贺龙将军率领红军,从本县东南方向的第六区高原桑柘坪,以7小时急行45公里解放彭水县城。
⑤ 有关黔江历史传说600字
红蛇儿
清朝同治年间,黔江大地主罗炳然家给祖宗修祠堂,雇用了百多号木工石匠,同时动工。内中有个姓曾的石匠师傅,带领十多个徒弟,开工不久,打屋基挖出了一个斗大的卵石。石匠好生奇怪,大徒弟举起铁锤想砸开看看里边有没有什么东西,领工的曾师傅赶忙制止,说,谁也不许动它一下,砸了要惹大祸的。徒弟们不知会惹出什么祸来,但他们都相信师傅有一双慧眼,听师傅的话没错,再也不去理会这个石头。
转眼间,大半年过去了,祠堂完工了。好一座庙宇似的祠堂!飞檐斗拱,正殿七柱五间,供奉罗氏列祖列宗神牌。祭桌雕龙画凤,上置香炉以备烧香点烛,旁有钟鼓,作为祭典信号。两厢是客厅,为宗族会议及活动场所。殿前一对石狮守护着朝门,庄严肃穆,风光气派,方圆百十里地带,独无仅有。罗炳然万分高兴,大会宗亲,举行庆典,还邀请了带班的工匠师傅赴宴。
曾师傅也应邀赴宴去了。徒弟们久等不见师傅回来,越等越生气;辛苦了大半年,工钱不见发,肚子饿的咕咕叫,汤也没得喝一口。气极生邪念,大徒弟突然想起先前挖出来的那个怪石来,拍着胸脯,大声说:那个宝贝石头,师傅不许砸,说砸了要惹大祸,我不信有那么神。我们去砸开看看,能惹出什么祸来。二徒弟也说,天塌下来有罗家顶着,我们怕什么?众徒弟齐声响应,奔向卵石,抡起二锤,只三两下,卵石开了,里边蜷曲着一条红蛇儿,差不多跟黄鳝般大。小蛇见了阳光、空气,渐渐醒过来,小脑壳轻微动了一下。二徒弟举锤要打红蛇儿,大徒弟连忙阻止道:“听说,屋基挖出活物,是龙脉的精灵。这屋基藏龙卧虎,是块风水宝地。如果不砸那石头,把它埋回原处,罗氏家族会兴旺无比;既已砸了,罗氏家族就注定要衰败了。”“这精灵正在讨我们的封赠呢?”三徒弟接过话茬,对红蛇说:“我封赠你成龙上天。算你走运,我们刚把龙宫宝殿修建好了,你就住进去吧!”红蛇昂起头来,连点三次,表示谢意,突然不见了。
曾师傅虽说被请赴宴,却被安排在下人的席上就座,受到轻蔑,心里老大不快,又想着徒弟们正饿着肚皮等我呢!没心思跟人家说恭维话,中途提前退席,回到徒弟中间,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并没责备他们,只说:“快收拾背篮(装工具的篮形背篓),往山上跑。”话音刚落,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公霍然,大雨倾盆。山崩地裂,堵住峡口。众师徒跑到山顶,回头一看,山脚一片汪洋,罗氏宗祠及附近村庄全被淹没。这就成了小南海。祠堂果然成了龙宫宝殿。红蛇不忘报恩,成龙以后,从不兴风作浪,小南海成了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着四面八方游人观光。晴天,透过清澈深水,有缘,还能看见底下的龙宫宝殿呢!
王小二成仙
王小二家很穷,从小跟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靠王小二一人割草卖过日子。
王小二割的草都是卖给柳员外家喂牛。他每天都是到柳员外家后面的山上去割。因那山上有三窝青草,今天割了,明天就长起来,他天天去割这三窝草就天天长。这事后来被王小二家三爷知道了,三爷就对王小二说“小二,你干脆去把那草篼挖回来栽在你家房子旁边,这样每天割也少走些路。”王小二照三爷的意思去挖这三窝草,他一刨出草篼后发现在草篼下面有一颗亮晶晶的珠子,便把珠子也拣了回来。可这草移位了就没栽活,那珠子却是颗宝珠。把它丢进米缸里,第二天就有满满的一缸大米,并且天天吃,天天涨;把珠子丢进钱箱,天天用,天天有。半年过后,王小二家便修起了高楼大厦,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缺钱花了。王小二也不用天天去割草卖了。柳员外觉得奇怪便派长工去王小二家打听,王小二也老老实实地把这见事情给那人说了。柳员外听了立刻派人把王小二捉去,要他交出宝珠。王小二不答应柳员外就把他关在马圈里。王小二便悄悄把宝珠含嘴里,可一不小心就吞下肚子里去了。吞下宝珠后王小二口渴得厉害,要求给水喝。柳员外又命人用铁链子把王小二拴起,渴得受不了了王小二就挣断铁链子跑到水井边张口一喝,把那井水都喝干了还不解渴。他就一口气跑到河边,张口一喝河里的水就蚀下去三尺,又喝一口河里的水又下去三尺,连喝三口,王小二身上就长出了鳞甲,一会二就化作了一条金龙。
王小二双名失明的妈听说后追到河边直掉眼泪。王小二游到母亲面前说“妈,我再照顾不到你了,今天晚上你再到河边来,你的眼睛就会好的。”
晚上,母亲来到河边,王小二用舌头在母亲的眼睛上舔了三下,母亲的眼睛就复明了。然后王小二又嘱咐母亲马上把家搬到远远的山上去。
王小二的母亲刚把家搬走的那天晚上,这里就涨了洪水。柳员外的家就被洪水淹没在水下了。后来慢慢涨起来的那一汪水就是现在的“小南海”。
罗家祠堂
在四川(现在重庆)和湖北交界的黔江,从前有一个财主叫罗炳然。因为他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都诅咒他不得好死。
有一年,罗炳然家请来工匠,准备修建一座罗家大祠堂。一个石匠师傅在砸开的大石头中间,发现了两条一尺多长的红色小蛇,这两条红蛇就在附近游来游去,见了人也不跑。这个石匠师傅就对它们说“是神就请上天,是龙就请下海!”两条红蛇还是不跑。石匠又说“你们如果一定要在这里住,那就等我们把祠堂修好后离开这儿了,你们再来吧。”石匠的话刚说完,两条小红蛇就无影无踪了。
这石匠明白这两条红蛇一定是有来头的。于是在罗家祠堂修好后,他就悄悄给其他工匠和周围的穷人打了招呼让大家悄悄搬走,这里就只剩下罗炳然一家了。
那天夜晚,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罗家祠堂后面的老岩一下子就垮下来,泥石堆积堵断了板夹溪,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洪水就淹没了罗家祠堂,罗炳然一家也被洪水淹死。后来,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大湖泊,后人就叫“小南海”。
朝阳寺
小南海的朝阳寺岛,呈蝴蝶状,犹如彩蝶戏水,岛上原有座朝阳寺(解放后不慎失火被焚)。当年这里的菩萨十分灵验,一度时期香火很旺。传说黔江知县杨荣才,准备引小南海水到黔江城,就步行到朝阳寺求神拜佛,突然朝阳寺正殿突然冒出了洪水,这杨知县也算见过世面之人,惊慌之余立即摘下帽子堵上去。说也奇怪,这洪水就停了。杨知县然后匆忙翻过八面山回到县城后还在胆战心惊的。这天晚上,他就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站在他床前告诉他“你若引我南海水,我就坐你黔江城”。杨知县惊醒吓得一身冷汗,知道这是触犯了龙王老爷,于是就打消了引小南海进黔江城的念头。
马救主人
在黔江小南海大垮岩下面,以前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这李家在当地十分富有。
这年给大儿子娶媳妇,便请李绍白去写对联。李绍白便骑着白马来到李家。刚坐下,他那拴在树桩上的白马前蹦后跳,不断嘶叫。李绍白先生来到马前,拍着马颈说道“有不好的事你就点头三下,没有什么你就摆头三下”,白马便立即点头三下。于是李绍白对联也不写了骑上马就往家里跑。刚跑到田坝村的丛树林下面,突然就电闪雷鸣,天昏地暗,下起了瓢泼大雨。刚进家门就听见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李家后面的山就垮了下来,后来才知前来给李家贺喜的亲朋好友来不及跑就被泥石埋在了下面。
李绍白庆幸自己能幸免于难,多亏那小白马呀。
唐连洞
小南海边的唐连洞原名长年洞。
传说唐连洞有一唐姓人家,家里很富有。有一天这家一个长工下河洗菜,看见水面上飘着一座水塔,就脱掉鞋袜下水去捞,可就是怎么也捞不着。就顺着塔漂去的方向追,一会儿水塔就钻洞里了,于是这个长工跟着进了洞。之后,水塔不知去向,这长工也没见回来。唐家人后来找到岸边长工脱下的鞋子还以为长工着水淹死了,唐家还给长工举行了葬礼呢。七天过后,那个长工却突然回来了。他说他钻进洞里后,遇到一位白胡子老头将把他带到了龙宫宝殿,让他大开了眼界。这个长工遇到神仙回后不久就发家致富了,人丁也十分兴旺。后人便把长年洞改成了唐连洞。
犀牛望月
小南海中的牛背岛,因其宛如一头健壮的犀牛横卧水中露出牛背而得命。传说这犀牛原是天上一神仙,因暗恋嫦娥被玉帝发现后贬到了小南海镇守这方水土。它到了人间十分思念天上的嫦娥,就把下凡时偷偷藏着的那个月亮宝镜放在面前,盯着宝镜等每年中秋时嫦娥在宝镜里出现。久而久之,犀牛就在小南海里睡着了,那个月亮宝镜也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堡。
⑥ 在黔江太极街上能做个什么生意
我觉得开动漫店合适。国家扶持动漫行业。动漫店前景很广。 比如餐饮行业卖吃的版、服装行业卖权穿的、动漫行业,卖动漫周边衍生品。这都是大势所趋。所以动漫店的发展前景是很大的。
首先,动漫文化不用多说,市场调查得知,93%以上年轻人都购买过自己喜欢的动漫周边产品,而动漫店在市场上却是几乎为0,很难找到一家专营动漫店,我想,学生们放学后一定会在一家专营动漫周边店里扎堆的,因为这里聚集这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顺理成章的促进了消费。
想必你也知道,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就等于抓住了商机。所以开动漫店是目前传统行业激烈竞争中开辟的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⑦ 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石槽村陶梦生贪污处理结果
如果认为遇到的复公务制员或公职人员他们有违法违纪的行为,有犯罪贪污受贿线索的,可以向当地纪委、检察院反映举报,也可以向中纪委官方网站反映举报!!如果是纪委、检察院受理了,肯定是会查的。如果检察院受理了,构成犯罪的,法院会审理并且判决的,法院的判决是公开的。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的。其所受贪污金额具体是多少会有说明的。
⑧ 黔江著名历史资源都有哪些啊
历史人物:
大成丞相范长生
范长生(公元218-318年),一名延久,又名重久,字元。丹心(黔江)人,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工部尚书黔州都督赵国珍
赵国珍(?--768),苗族,牂牁郡充州人(今贵州遵义一带),少数民族首领赵君道之后。唐朝实行“羁糜”州制,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长官,“以夷制夷”,地得以出任黔州(治彭水)都督府都督。他兼任数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黔江自治县文物管理所珍藏的唐钟上镌刻着“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
铁血英雄温朝钟
温朝钟(1878一1911年),字静澄,号果斋,别名温而厉、孔保华、恍惚道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在黔江县大路坝下场。
红三军政委万涛
万涛(1904-----1931年). 又名万诗楷,号铁民,黔江人。中共党员,历任中央鄂西巡视员、 鄂西特委副书记、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 湘鄂西特委副书记、 红三军政委等职。
1904年1月20日. 万涛出生于今黔江县冯家坝镇桂花村。自幼勤奋、读书刻苦。在高小读书时,深受留日归国的校长陈宿航进步思想影响。陈相信科学,反对宿命论。万涛在十岁时大病倒床。家中请来巫师为其“驱鬼”。 陈校长到万家赶走巫师,还砸了房侧的土地菩萨。此事对万涛影响特深。
1923年7月,万涛来到西南重镇重庆求学,肖楚女主笔的《新蜀报》使他受到革命真理的教育。 不久,万涛在重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革命事业。
1927年, 为贯彻“八·七”会议决议,中央派万涛任中央巡视员,到湖北指导农运、农暴工作。万涛带着党的指示,深入鄂西地区,在群众中发动土地革命。1928年1月,鄂西特委在沙市成立,周逸群任书记,万涛为委员,后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敌人残酷的“清乡”和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的严峻形势面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加紧清理和重建各县中共组织,制定了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农村游击战争等一系列正确措施,使鄂西革命形势出现了转机。他在华容巡视指导工作时,不幸被捕。万涛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斗争。1928年,他被组织营救出狱后,更加努力工作。针对部分党员在白色恐怖下出现的悲观动摇情绪,提出“保守被动就等于失败”、“群众革命斗争需要武力相助”的主张。次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特委抓住鄂西敌人兵力较弱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游击武装,实行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万涛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还为巴(东)、兴(山)、秭(归),鄂北的襄(阳)、枣(阳)、宜(城)苏区以及湘鄂边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0年2月,他来到红四军驻地鹤峰,传达中央和鄂西特委关于红四军东进与红六军会师的指示及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不久,即担任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率军艰苦转战。邓中夏在湘鄂西执行“左”倾盲动路线,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万涛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坚决抵制错误路线,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并以大量物资支援主力红军。1930年9月,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领导洪湖、湘鄂边、鄂北、巴兴归、襄樊等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万涛当选为特委副书记。周逸群在洞庭湖检查工作时不幸牺牲,万涛化悲痛为力量,肩负起烈士未竟之业。
1931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万涛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军委委员、湘鄂西临时省委常委和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31年夏,国民党调集大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根据地处境险恶。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由万涛等人带领九师击退敌人进攻,迎接红三军主力回洪湖。8月19日,九师在万涛等率领下,一举攻占沙洋。9月28日,九师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主力在荆门列猴集会师,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随之在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上,清算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撤消了邓中夏的政委职务,改组了红三军前委。万涛任前委书记和红三军政委,重新回到了洪湖苏区。
不久,夏曦被派到洪湖根据地,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军委主席团主席。忠实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夏曦以“怕艰苦困难,不服从领导”为由,撤销了万涛的政委职务,改派到湘鄂西临时省委任宣传部长。万涛不计个人得失,身处逆境,仍积极工作。同时,坚持真理,在《洪湖日报》上著文批评“左’’倾错误,抵制夏曦等人“主力撤出洪湖,包围武汉,夺取大城市”盲动主义,与错误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时,中央派来的代表却宣读了“以万涛、潘家辰为首的小宗派反党活动是反中央、反国际路线的阴谋活动,应予以严肃处理”的命令。错误的命令铸成了一大冤案。
1932年秋,由于肃反扩大化,二十八岁的万涛没有牺牲于枪林弹雨的战场,却被戴上“反革命高级坐探”、“改组派首领”的帽子,被错杀于他抛血洒汗辛辛苦苦创建的洪湖革命根据地内的荆门地区监利县周老咀。万涛坚持真理、仗义直言的崇高品德,为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程昌祺(1881?/FONT>1941)号芝轩,黔江青冈乡人,黔江县首批留日学生,推行新学的先驱,庚戍起义的支持者。
程昌祺,少年勤奋好学,考入成都高等小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科举,行新学,为培养教育人才,清廷派出一批留日学生。程以成绩优异,被派留学,就读日本弘文师范学校。学成回国,任四川省督学、川东师范教师。
程昌祺在日本、成都、重庆等地结识革命同志,深受革命影响,加入了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06年,他与赴省考学的县人温朝钟相遇,畅谈国事,志同道合,遂介绍温加入同盟会,赠予革命书籍,一直支持他组织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1907),程昌祺回到故乡,任县视学(相当今教委文任),推行新学,创办学堂。在程的倡导和组织下,黔江新学得以推行。他亲自主持创办黔江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及一批初等小学堂,到次年全县有高等小学堂一所,学生55人、教员4人;初等小学堂41所,学生777人,教员45人。
是年秋,程被调回成都,任川西及川南区视学,为时4年,奔走30多个县,督办新学。辛亥革命后,历任蜀军镇抚府教育司长,四川军政府教育部总务科长、教育科长、第一科长,四川巡按使公署教育科长等职。由于推行新学,成绩显著,受到教育部奖励。
民国七年(1918),出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附中主任,十三年(1924),受聘外国人创办的“四川华西协和大学”总务主任、中文系主任兼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他利用“哈佛基金”,充实了学校图书及设备。协和大学校长赞扬他:“劳绩卓越,办事专勤,对人诚笃,训导有方。”
程昌祺晚年,遇上时局动荡,烽火四起,不堪政治纷扰,削发入空门,勤修净土,法号能观,屏居成都郊外近慈寺有年,因患阑尾炎,于民国三十年(1941)9月27日逝世,享年60岁。
中国畜牧兽医学奠基人程绍迥
程绍迥(1901-----1993),黔江青冈乡人,程昌祺之子。1906年,程昌祺举家迁至江津白沙,从此,程绍迥随父受到良好教育,其后在重庆、成都等地读书。1912年赴美留学,1926年荣获兽医学博士学位,1929年获公共卫生免疫科学博士学位。
程绍迥学成回国,1930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上海商业检验局兽医技正,兼上海兽医专科学校教授。1940----1943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农林部渔牧司司长、中央畜牧实验所所长、东南兽疫防治处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第一任畜牧兽医司司长,继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副局长等职。并任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等。他一生为祖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畜牧兽医学的基础。
1932年,程绍迥在上海筹建了中国第一座血清制造所。抗战期间又到秀山、荣昌等建立血清厂,生产各种药品,防治牛瘟。为及早扑灭川、黔、鄂数十县流行的严重牛瘟,他首先在贵州筹建兽疫防治督导团,亲任团长,深入疫区,考察督导。
1940年,国民政府农业部在重庆成立,任命程绍迥为渔牧司司长。他任职三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畜牧兽医研究机构枣中央畜牧实验所,在全国组建了十几个相应的机构。抗战胜利后,他很快研制出一种鸡胚化牛瘟弱毒冻干苗,达到国际水平;又研制出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安全效好。1948年11月,他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粮食组在内罗华召开的“防治牛瘟国际大会”。他的研究成果,对亚非地区防治牛瘟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刚刚成立,就把畜牧兽医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程任畜牧兽医司司长,主管消灭牛瘟的具体工作。他在青海搞试验,苦战九个月,研制成绵羊化兔化牛瘟弱毒瘟苗,同牛瘟决战的条件成熟。他一生跑遍大江南北,战胜了牛瘟、口蹄疫、牛肺疫、马脑炎及形形色色的兽疫。1951年参加反细菌调查团,为保卫和平而战,获卫生部二等奖。
程绍迥关心家乡的建设,非常热爱故土。1938年在黔江设置国营第一耕牛繁殖改良场。同年,黔江、秀山、咸丰牛瘟流行严重,他组织兽医工作队,带队抢救,历时五个月,控制了疫情。1986年4月,接见黔江县委、县政府去京看望他的同志,提出了许多发展农牧业的意见,他组织农口九三学社成员支援黔江经济建设。给畜牧局赠送105种,407册图书。他要求儿子程祖琪下放挂职锻炼最好到家乡,果然曾来黔江任地区行署副专员。1993年7月29日7时40分,终因年高,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按照他的遗愿,由儿子程祖璇于12月1日护送骨灰回家乡,安葬在青冈乡香树塆。
文物古迹:
渝东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记录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底,在黔江区冯家坝镇茶花村红土弯老屋基洞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和更新世哺乳类化石,共得化石一百多件,多为动物牙齿,还有少量的骨骼碎片。初步鉴定,有哺乳动物化石二十一种,爬行动物一种,鸟类一种,无脊椎动物二种,共二十四种。还采掘到八百多件打制石器材料。其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残片及石制品。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八六年元月五日,在秀山扁口洞发掘到更新世哺乳类化石达二十八种,其种类之多,居全省第二位。两地的重要发现,以大量的实物资料证实至少在一万年以前,渝东南地区就留下了人类祖先的足迹。
曾侯乙鎛
战国时,楚国属下曾侯乙遗物。1982年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制品,完整无缺,通高38厘米,颈端有悬纽,甬首为蝉纹,甬腹变与纹,还有铭文30字。1951年收集于酉阳龙潭王勃山家,黔江区珍藏。
虎纽錞于
镦于是春秋、战国时的一种军乐器,顶上铸虎纽,名虎纽镦于。“虎”是巴人的图腾,巴人也学会了制作这种乐器,并以虎形作为标记,可知是巴人的遗物。经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质重12.5公斤、高53厘米、胸围101厘米。1956年征集于黔江正谊乡白泉村(今寨子乡大路村),2件珍藏于黔江区。
编钟
春秋、战国时的宫廷乐器,视为国宝,当时的巴国已学会了制造这种乐器。涪陵小田溪出土一套大小12个编钟。黔江区文管所珍藏于濯西乡杨家湾出土的编钟2个。彭水猴栗乡富山村一农民捐赠编钟一个。珍藏黔江区。
铜钲
又名丁宁,它和镦于配合指挥作战,亦系春秋、战国时的军乐器。对研究春秋、战国时的冶炼、音乐、军事都有一定价值。蚕纹铜钲和变形鱼纹铜钲各一个。
甬钟
西周时的青铜乐器之一,是编钟的一种,击撞,其音优美、悦耳。重12公斤,通高32.5厘米,钟身一次铸成,无合范痕迹。,一口出生于距酉城约10公 里的青山;另一口收集于民间,黔江区珍藏2口。
汉铜币、铜器
汉代遗存的铜币、铜器很多。有黔江区文物管理所珍藏有正阳团结村鲤鱼池出土的两汉“半两钱”,还有东汉“五铢钱”、王莽“货泉”;官渡峡潘家沟出土的东汉铜釜(量器)。汉代青铜器11件、青铜冼8件。 “大吉羊(祥)”镜面砖一块,残存篆书阳文“大吉”二字,已改琢为砚。黔江区珍藏。
唐钟
唐代铜钟,黔州都督赵国珍铸造,原存郁山镇开元寺,今藏黔江区文管所,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已发现8口铜钟之一,复制品陈列于北京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铜质,钟高143厘米,口围240厘米,口径78厘米,重约400公斤,钟顶为双龙蒲牢。钟体布玉版纹,腰铸月形图,腹镌刻“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顶铸“大吉大利,愿平安”等字。
土司夫人墓志
1946年,在正谊乡(今冯家坝镇)渔滩官坟堡出土酉阳二十世土司冉跃龙庶夫人白氏墓志碑,今存黔江区文管所。碑质砂石,高45厘米,宽40厘米,厚7厘米,天长2厘米。碑锤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文林即黔江知县戴可彦撰碑文。墓志事绩与《冉氏家谱》载相符。1982年,鉴定为三级品。墓主白氏,酉司大江里(今后溪)人,白玉槐之长女,生于明万年十五年(1587年),卒于崇祯四年(1631年)。夫人与秦良玉同时率兵援辽阳,平奢乱,屡立战功。
地面文物
恐龙化石遗址
恐龙化石点 位于黔江区东南15公里的正阳乡群众村三阳岭,周围0.5平方米的山梁下有恐龙化石出土,发现102厘米的股骨1块,牙齿1颗,以及脊椎、尾椎、趾、踝、臂骨等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三阳岭恐龙化石中有鸭嘴龙、巨龙、肉食类龙等,距今7000万年前,为白垩纪晚期,为研究渝、鄂边区地质提供了古生物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距城20公里的冯家坝镇茶花村北1公里的红土弯老屋基洞,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经四川省文管会专家初掘,发现化石100多件,多为古动物化石,有哺乳动物20种、爬行动物1种、鸟类1种、无脊椎动物2种,共24种。并采到800多件石器及材料,有石制品、半成品、原材料、残片等,显然是一个石器场。专家认定:属更新世中晚期,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
岩棺葬
黔江区古为濮、巴部族居地,史称“溪洞部族”或“溪洞蛮”,到处留下了他们的悬棺葬、岩棺葬的足迹。石柱龙河中游两岸下路乡约40里的石岩上尚存岩棺葬群130多处,双庆乡羊耳坡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有65穴,下路乡白岩有44穴,四方石有43穴。岩墓穴,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岩陡壁上。黔江区的官渡峡,秀山自治县的酉水,彭水自治县郁江的悬崖上都发现有岩棺葬和悬棺葬的遗迹。
汉墓群
汉武帝在今渝东南地建置涪陵县,汉官、汉人、官兵即进入了这一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就以中原交往了。因此,这一地区发现了众多的汉墓,出土了汉砖、汉币等汉代文物。石柱西沱汉墓群,发现有5处,17座,出土有钱币等数10件遗物,汉砖数以千计。彭水郁山镇郁江东岸台地上发现了大量汉墓,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有几何纹、汉字或图案的汉砖。汉墓很大,黔江九龙乡一处汉墓,人称“皇城堡”。
凤池山
位于黔江白石、杉岭两乡交界处,距县城68公里。川鄂边黔江庚戍起义誓师地遗址。主峰海拔1330米,仅一人工开凿的小道可攀缘而上,途中有巨石阻隔,山上有天生池,池边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建的观音寺,温朝钟的起义指挥部设在这里。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温朝钟在此誓师起义,攻占黔江城,由于清军追剿,半月即失败。
红军树
位于黔江水市乡水市村南2公里处有1株200余年的皂桷树。水市曾为川黔要道,是个集镇,贺龙两次到此买马,将马拴在皂桷树上。1934年5月,红三军进攻彭水,宿营水市,贺龙在皂桷树下召开大会,部署战斗,次日凌晨,贺龙骑龙向皂桷树及乡亲们告别。1997年8月1日,在树下竖“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说来也怪,“文化大革命”中,皂桷树枯萎将死;粉碎“四人帮”后,则逐渐长发嫩枝绿叶,换发青春。人们管叫它名“红军树”。
万涛故居
位于黔江冯家坝镇桂花村,距县城22公里。建筑为四合大院,有砖土结构围墙,中有一天井,有正房、厢房、前厅,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屋23间。正房东侧第一间就是1904年1月20日为万涛诞生地。万涛同志于1923年7月到西南重镇重庆求学,受肖楚女主笔的《新蜀报》的影响,后来成为中央鄂西巡视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三军政委等职。故居门前有一株大桂花树,它标志着万涛思想飘香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