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运城两位名人的故事及成就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⑵ 运城历史 。
运城地区居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芮城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运城地区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全区现存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多达数百处,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60多处。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代不乏人。春秋霸主重耳(晋文公)、战国时代与孟子齐名的荀况、三国蜀将关羽、东晋文学家郭璞、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晚唐大文豪柳宗元、宋代名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清末“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等名垂青史的文武俊杰,都孕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运城地区地处晋、陕、豫3省的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楚汉战争中,汉军以韩信、曹参等人奔袭安邑,是河东战场上一次大战。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当时河东地区已被绿林起义军占领。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背叛绿林军,指挥邓禹率军两万攻打河东的绿林军,绿林军迎战数日,结果兵败。南北朝时期,542年(五代后梁大同八年)和546年(大同十二年)东魏和西魏为争夺河东之地,在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10公里处)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史称"玉壁大战/,结果东魏兵败而还。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当山东曹州、濮县的农民起义军途经垣曲、闻喜、新绛时,诸县农民也加入了起义军,与元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退入中条山,再渡河入河南陕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对明朝的统治。同年10月,起义军渡河,在稷山、闻喜、绛县等地,与宁武总兵孙显祖部大战于稷王山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该区展开了义和团运动,当时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和垣曲、闻喜、新绛等地的广大农民纷纷参加了义和团,掀起了"反洋教、杀洋人、灭赃官"的农民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河东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开展起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士秀、王用宾、景梅九、李鸣凤等民主革命人士积极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在运城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对维护山西的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后,嘉康杰、安英俊、尉子嘉等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进步知识分子、教师、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 ...
⑶ 山西运城的盐湖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历史故事
山西运城的盐湖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历史故事?
一、山西运城的盐湖是如何形成的?山西运城的盐湖他是很早之前就形成的,早到新生纪第四代运城盐湖就已经形成了。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以及海陆变迁,最终导致很多含有盐类的矿物质在这个地方聚集,再加上很多年的蒸发以及沉淀的作用下,这个盐湖就形成了。并且在之后很多年一直都是非常受大家追捧的。
⑷ 山西运城的历史
运城地区居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芮城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运城地区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全区现存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多达数百处,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60多处。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代不乏人。春秋霸主重耳(晋文公)、战国时代与孟子齐名的荀况、三国蜀将关羽、东晋文学家郭璞、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晚唐大文豪柳宗元、宋代名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清末“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等名垂青史的文武俊杰,都孕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运城地区地处晋、陕、豫3省的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楚汉战争中,汉军以韩信、曹参等人奔袭安邑,是河东战场上一次大战。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当时河东地区已被绿林起义军占领。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背叛绿林军,指挥邓禹率军两万攻打河东的绿林军,绿林军迎战数日,结果兵败。南北朝时期,542年(五代后梁大同八年)和546年(大同十二年)东魏和西魏为争夺河东之地,在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10公里处)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史称"玉壁大战/,结果东魏兵败而还。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当山东曹州、濮县的农民起义军途经垣曲、闻喜、新绛时,诸县农民也加入了起义军,与元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退入中条山,再渡河入河南陕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对明朝的统治。同年10月,起义军渡河,在稷山、闻喜、绛县等地,与宁武总兵孙显祖部大战于稷王山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该区展开了义和团运动,当时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和垣曲、闻喜、新绛等地的广大农民纷纷参加了义和团,掀起了"反洋教、杀洋人、灭赃官"的农民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河东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开展起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士秀、王用宾、景梅九、李鸣凤等民主革命人士积极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在运城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对维护山西的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后,嘉康杰、安英俊、尉子嘉等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进步知识分子、教师、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活动。
运城地区又是中共党组织创建较早的地区之一,1926年运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正式建立,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入侵。5月历0日,稷山县的陈捷弟、尹志平领导的县大队300余人,在县城歼灭日军100多人,击毙日军小队长,缴获武器弹药100多件,马100多匹。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内应外合,巧夺稷山》的报道,大大鼓舞了人心。从此,该区抗日武装力量日趋壮大,开辟了中条山游击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垣曲、平陆、夏县、闻喜、稷麓、安邑、康杰、万泉等价个抗日民主县政权,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个旅向中条山解放区进攻,全区军民奋起还击,将胡军全部歼灭在闻喜县东峪沟一带。10月,国民党军阎锡山部73师又向闻喜北垣一带进攻,全区军民随即给予痛击,俘获200余人,打死打伤100余人,缴获部分弹药。1947年5--12月,人民解放军对运城守敌3.6万余人先后发起3次攻击,取得了最后胜利。12月28日,运城地区全境解放。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解县、芮城、虞乡、永济、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1954年,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东南专区,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晋南专区的运城、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夏县、闻喜、平陆、垣曲、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至1995年,运城地区辖运城市、永济市、河泽市和夏县等3市10县,下辖75个镇、130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⑸ 运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是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装备规模居世界第一的运城制版集团、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山西铝厂、全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铁道部的龙头企业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产业群体。即:铝电材联营、钢铁和镁业等冶金产业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医药产业群,机械及精密铸造产业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点产业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群。
培育了海鑫、阳光、通达、振兴、忠民、粟海、龙门、南风、关铝、制版、亚宝、丰喜等一批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海鑫、阳光、通达、振兴、粟海、龙门等6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海鑫集团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最大纳税户。[1]
⑹ 运城有多少历史名人]
具体数量无从统计,知名的有张仪、关羽、王勃、薛仁贵、卫玠等。
1、张仪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2、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3、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运城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4、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运城河津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5、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卫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薛仁贵
⑺ 山西运城有那些历史故事
山西运城历史故事:
故事一: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夏县西阴村)有位姑娘叫嫘(léi)祖,她发现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吐出的丝细而结实,便把其捉来试养。
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她又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
《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先蚕娘娘”。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供有先蚕娘娘像,但后来毁于战乱。
故事二: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
故事三: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池,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在4000年以上。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这里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琴就是指当年舜帝曾在盐湖之畔,抚五弦之琴,吟唱《南风歌》。
诗就是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书”就是说中国书法最崇尚的是“书圣”王羲之,而“书圣”的老师卫夫人,就是运城夏县人。
画就是说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首是绘画的发明人,运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许多遗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食就是在尧舜时代,周氏始祖后稷出任农官,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
住就是在殷商时期,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
故事四:
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
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故事五:
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西阴遗址、禹王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有以舜帝陵、晋文公墓、司马光墓、扁鹊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
有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莺莺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有以东汉建宁残石、司马温国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乐宫壁画、稷益庙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有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有以历山、五老峰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
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国保文物4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保文物92处。这些名胜古迹、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线。
这里的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以及剪纸、布艺、根调、云雕、面塑也都是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奇葩。
⑻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
1、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南北朝是山西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北魏王朝统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唐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巩固统治地位,山西道教进入又一个历史兴盛时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滞。
2、春秋晋灵公时期,山西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
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
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3、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绵山。绵山的风景的确不错,但如果没有介之推,绵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头而已。而因为介之推的缘故,绵山有了灵魂。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4、山西有个洪洞县,地方不大,名气不小。洪洞之所以出名,一个是大槐树,另一个就是苏三监狱。
“若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牵扯着明朝那场规模庞大的移民史。不过,近千年的历史过后,那颗大槐树早已荡然无存。倒是著名的苏三监狱,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苏三自王顺卿走后,矢志不接客。鸨儿用计将其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老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
5、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
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
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⑼ 运城的历史名人
运城名人 舜帝(传说中五帝之一、建都蒲坂) 大禹(治水有功,建都安邑) 嫘 祖( 今夏县西阴教民养蚕 ) 风 后(今运城解州黄帝大臣 发明记载寒暑、历法的方法) 后 稷 (今稷山 尧舜农官 教民稼穑 ) 陶朱公范蠡(运城陶村、助越王灭吴、春秋巨富) 春秋战国巨富猗顿(临猗) 史学家司马光(夏县) 廉 颇(稷山、赵国大夫) 薛仁贵(唐朝大将) 张 仪 (今万荣秦国大夫纵横家,辅佐秦襄王建立霸业) 一代名妃杨玉环(永济风凌度) 史学家司马光(河津宋哲宗时宰相,著有《资治通鉴》) 政治家柳宗元(今永济虞乡、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维(今永济) 王 勃 (今万荣、初唐四杰之一) 思想家荀子(即荀况 ) 戏剧家关汉卿 三国名将关羽(解州) 八仙之一吕洞宾(芮城永乐镇) 王之涣(唐代诗人) 杨深秀(闻喜、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 )
⑽ 山西运城的由来
山西运城地名的由来.运城市南有天然盐池,位于中条山下,是山西省最回大的湖泊,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答传说黄帝于中条山下擒获并肢解了蚩尤,其别称“解池”即由此得名;擒杀蚩尤处名叫“蚩尤城”穴后改名“从善村”。黄帝贤相风后,是解州城郊社东村人,发明指南车。今天的盐池大都是一格格的采盐池或硝池。如今的”南风集团“的名字,即源于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南风之时兮”句,是我国有记载的流传最早的歌曲。“运城”就得名于“运盐押运司”的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