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南州历届州长
黄正清http://ke..com/view/180057.html?wtp=tt
沙拜次力http://ke..com/view/773619.htm
毛生武http://ke..com/view/1809559.html?wtp=tt
只知道这三个人,希望对版你有帮助权!
⑵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名人
http://www.youyouchina.com/gs/gn/lsmr.asp
⑶ 甘南州最出名的歌手是谁啊
著名歌星索南扎西走进开封 音乐盛宴扬帆起航乐坛快讯腾讯娱乐
著名歌星索南扎西于十月六日走进河南开封天源面业文化交流会,参与了开封天源面业文化交流演出,在演出中索南扎西用自己的歌声让现场掌声雷动,此起彼伏,为所有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
索南扎西是一名藏族歌手,藏族人天生高亢的嗓音和宽广的音域让他们能够驾驭大量的歌曲。藏族歌曲以自然、和谐、雄壮为主,而流行音乐则以感情、意境、温婉为主。这两种音乐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索南扎西却把流行音乐和藏族歌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曲风,让他的歌曲即能带给人流行音乐的视觉感也能让人体会到藏族人民豁达的心境。
这次的演出索南扎西准备了很长时间,他也想要为开封歌迷送去歌声。这次的演出索南扎西再一次唱出了他的爱国三部曲《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中国梦》也唱出了《我心爱的姑娘》、《姑娘你有没有想我》《让我好好爱你》《远方姑娘》《情歌为你唱》《陇原情》《绚丽甘肃》《甘肃欢迎你》等经典曲目。开封市天源面业有限公司厂区座无虚席,有很多人没有位置但也选择了站着聆听这场音乐的盛宴。演出现场非常热闹,众多歌手、群众欢聚一堂,让每个人都融入了这个音乐的大家庭,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在这个夜晚满载而归。
索南扎西在演出后接受采访表示,开封人民表现出来的热情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在音乐的道路上需要的就是有更多的歌迷去支持去鼓励,才能让自己有动力去创作出更加经典的歌曲。最后索南扎西还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到开封做客,见见这里的歌迷,把欢声笑语留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⑷ 甘南州藏族和汉人结婚有啥
没什么,可以结婚。现在民族大融合,只要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府都支持地,可以去当地民政局办理结婚。
⑸ 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
卓尼藏区人文历史述略
杨
勇
印经院
[
内容提要
]
卓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区享有盛誉。卓尼
大寺及其印经院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卓尼籍的诸多杰出人物为继承和
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卓尼人文历史旨在激发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紧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
[
关
键
词
]
卓尼大寺,印经院,扬土司,高僧大德
一、引言
1982
年
10
月,班禅大师视察卓尼时说:
“卓尼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
方,因此,很多年前我就想来卓尼访问。„„就寺院来说,卓尼禅定寺原先是一
座很大的寺院。„„现在有你们,珍贵的文物得到了保护,这非常好,不仅我高
兴,人民会说好的,党也会说好的。
”
[1]1990
年
7
月,第五世策墨林
?
单增赤列
活佛访问卓尼时,随行的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色拉寺第
96
任赤巴、著名佛学
家益西旺秋在讲话中说:
“卓尼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在西藏政府和三大寺中
担任过高级职务,他们对藏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贡献,建议卓尼组
织力量,编写他们的传记,最少也要把他们的姓名,历任职务,出生地方等搞清
楚。
”班禅大师和益西旺秋给卓尼作了确切的评价,并肯定了过去卓尼在藏区的
重要地位。
卓尼土司和卓尼大寺在整个藏区有过较大影响,
曾经以其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姿态引领过安多藏区的文化。
卓尼土地孕育出的高僧大德
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精英,树立了卓尼人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二、卓尼名称的由来
卓尼系藏语,
汉意为两棵油松或油松。
相传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处有两
棵苍劲挺拔的油松。据《丹珠尔经纲目卓尼历史如意宝鬓》和《安多政教史》记
载:
1254
年(藏历第四绕迥木虎年)
,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诏请,
在赴京途经卓尼时,
见到两棵奇特的马尾松,
便将寺址选在这里。
当地藏族称马
尾松为“召相”
,此后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
“卓尼”是“召相”之变音。
“卓
尼”
还有另一解释:
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当初从西藏盼包宗
(
今达孜县
)
起程东来
之际,其所在部族的首领穆旺坚参告诉他们:
“你们一直向东走,可遇到一条大
河,那儿有很多的交相
(
油松
)
。
”土司先祖率部辗转到达今卓尼时,果然遇见了
滔滔东流的洮河,并有很多油松。于是,抑制不住喜悦心情,脱口说出“交相尼
达”
!
在这里“尼”可解释为“找到”
、
“寻见”
。按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来看,
适宜油松生长
,当时八思巴派人建寺,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两棵油松
树,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卓尼一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而卓尼之所以在
藏区和内地享有一定盛誉,
是与卓尼悠久的历史、
卓尼土司的政教业绩、
卓尼大
寺及其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光彩夺目的人文历史密
不可分。
三、卓尼历史
卓尼位于甘肃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份。
因受地理、
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到近现代,
卓尼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状况不
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当地及周边地区乃至于整个安多地区的社会历史都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卓尼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分遥远
的旧石器时代。从洮河流域发现的诸多人类文化遗迹表明,四、五千年前,卓尼
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中国西部是历史上古代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区,
而羌人在
这里势力最大,史载:秦汉时为诸戎之地,诸戎当然包括诸羌。晋以后吐谷浑人
西迁至此,
使这一地区又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
尽管这一地区民族成份复杂,
但
始终没有改变羌人为主体民族的局面,
据此,
我们可以说卓尼甚至甘青藏族的渊
源之一就是古羌人。
“古代羌人和现今藏族的渊源人们虽有不同的解释,但从各
种古籍、传说、古地名及古部落名称等来分析,古羌人与藏族有相同的语言,青
海羌人为藏族族渊之一,也似可定论。
”
[2]
因此,古羌人为甘南藏族渊源之一,
也似可以定论,甚至可以肯定。
“藏俗,人名之前,常冠以地名或部落之名,以
表明其所属。钟为甘南洮河中上游及白龙江上游一带古羌人氏族之一,古称钟
羌。
”
[3]
卓尼土司的辖区卓尼、
迭部和舟曲及临潭县部分地区,
就是洮河中上游
及白龙江上游一带。
唐时吐蕃势力不断向东发展,
大批将士及随军家属迁徙定居
到甘、
青地区。
吐蕃的武力征服和宗教文化影响,
加速了对甘青羌人的一体化过
程;吐蕃和古羌人在文化及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有同源关系,加速了吐蕃一
体化过程。从另一方面讲,吐蕃的向东发展,不但是军事扩张,而且是一次民族
大迁徙。
甘肃藏族后来的许多部落与吐蕃人向东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卓尼一部分
藏族至今还称自己为“藏巴哇”
,这可断定他们最早来自西藏后藏地区。卓尼境
内有一座神山,对此有如下传说:很早以前,赞普从西藏射了一枝神箭,于是部
分属下向东寻找,
在遥远的一座山上找到此箭,
并将此山奉为神山来信仰。
从民
俗的角度看,
这个传说显现了民族迁徙的某些影子。
卓尼部分藏族自称
“噶玛洛”
,
这是因为吐蕃时
“从军中挑选出九名勇士,
率部驻扎在霍尔与藏区之交界处,
令
其以后未接藏王圣旨不准返回
。因之,他们的后裔就称噶玛洛。
”
[4]
更登群培
《白史》
云:
“卓尼巴等亦有是松赞之军队等传说。
”
卓尼有些地区藏族也传说他
们的祖先是从西藏某个地方迁来。
因此,
卓尼藏族就是东迁蕃人和羌人融合而成
的。
吐蕃王朝衰落后,
甘青吐蕃人失去了中心,
有些官员和握有兵权的将领,
纷
纷各自为政,
“有的几千户、几万户聚居在一起,互不统属。
”
[5]
一些较大的部
落集团,
在政治上与中原王朝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隶属关系。
吐蕃人在甘肃南部的
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和大夏河流域势力强大,占据着临洮、河州、洮州、岷州
和迭州等地。宋朝建立后,上述地区的吐蕃人和宋朝处于对峙状态。洮州、迭州
和岷州部分地区后来成为卓尼土司的辖区。
厮啰政权兴起后,甘肃南部吐蕃地
区由其统治。
厮啰政权存在了百余年,
后由于统治者上层争权发生内讧,
加之西夏人和宋
朝先后攻击,其政权最终衰落。厮啰余部以河州、洮州和岷州为根基,与宋朝处
于时战时和的状态。
后来厮啰之孙巴珍觉归顺宋朝,
被安置在岷州,
并赐名赵醇
忠。巴珍觉是厮啰后裔中很重要的一支,在金朝时迁到临洮,至元时受封重用,
成为雄据一方的土司。
至今洮岷地区有许多赵姓的藏族,
这无疑是巴珍觉之后裔。
同时洮岷地区吐蕃大首领裕罗格勒率十二万余口举族归宋,
足见其势力之大。
裕
罗格勒归宋后,
仰慕宋朝名臣包拯
(
包公
)
之名,
请求赐包氏名顺;
其兄辖约稍后
归宋,赐名为包顺,其弟赐名为包诚。包氏家族在南宋、金朝时期仍在洮岷一带
活动。卓尼、迭部、岷县和临潭等地至今还有很多包姓藏族,仅是卓尼县洮砚乡
就有几个包姓藏族村落。该乡四下川村有座称包家寺的寺院(于
1949
年初毁于
火灾)
。上述似乎与卓尼历史并无关系,但这些都发生在后来的卓尼土司辖区,
换而言之,这也是卓尼地区的藏族人文历史。
元朝建立后,
即在河州
(
今临夏
)
设置了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甘、
青
藏族由其管辖,
都元帅之下的官员都由吐蕃上层人士担任。
卓尼所处的洮岷地区
有吐蕃十八族,
“十八族为大族,散居洮、岷、叠一线”
,元时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八思巴被封为国师,之后又设掌管全国佛事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机构的总制院,
八思巴又被任命为总制院院使。
萨迦派因得元朝强有力的支持,
在藏区占据政教
统治地位,其教法也在甘青藏区迅速得以传播。八思巴曾长驻香根城
(
临洮
)
,
足迹踏遍河州、洮州和岷州等地,并以大元帝师之威,打击洮岷等地苯教势力,
令其改宗萨迦派。公元
1254
年,八思巴赴京途经卓尼时,见此地有吉祥之兆,
就令其弟子喜饶益西建寺,公元
1295
年寺院建成,藏史称为卓尼大寺。这座萨
迦派寺院建成后,
当地藏族首领协第德抓住机遇,
与该寺建立供施关系,
从此随
着寺院势力的发展,
他的势力也得以壮大,
终于成就卓尼土司的始祖。
卓尼土司
与卓尼大寺结成供施关系,
推行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
尽管卓尼大寺后来改
宗为格鲁派,
但土司家族仍就掌握寺院统治权,
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始终没
有改变。
明朝建立后即进兵西北地区,当初西北各藏族首领均持观望态度。
1370
年,
元吐蕃宣慰使都元帅索南普归顺明朝,
并赴南京向皇帝朱元璋进贡方物,
受到明
政府的嘉奖。
各藏族首领纷纷效仿,
争先赴京归附明朝,
分别受赐不同的名号和
官职。
1404
年,
卓尼继位土司率部收服迭部十八族,
遂于
1416
年赴京朝贡致敬,
被明廷授封洮州卫正千户和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
从此卓尼土司借明廷之威
,
不断发展势力。
卓尼第
5
代土司旺秀赴京朝觐期间,
被明武宗赐予汉族姓名杨洪,
从此卓尼土司以杨为姓,后来土司辖区民众也随之以杨为姓,这就是如今卓尼、
迭部和舟曲等地藏族多为杨姓的来源。
在明代,
每一位土司为了和明廷保持密切
关系
,均先后赴京朝贡,以求政治上的支持。卓尼土司如是拥有了皇恩加宗教
之威,
逐渐将卓尼和迭部等地纳入自己统治之下,
并成为洮岷地区势力最强的土
司。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反清力量还很强大
,
卓尼土司洞察时局,服从清朝调
遣,协助清军镇压了洮岷地区的反清势力
,
为此康熙皇帝特封第
9
世土司杨朝梁
为洮州副将并赐佥事大印一颗,还令其“护汉、藏、蒙三族交界之边塞。赐尔等
⑹ 甘南州什么资源最丰富
甘南州地域抄辽阔,历史悠久,境袭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特,因少数民族聚居,而风土人情各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夏河、合作、碌曲和玛曲,内容以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建筑和草原风光为主。
⑺ 甘南州州委办公室主任名单
网络一下
⑻ 甘南州60年周庆的介绍
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的各项要求,抓紧时间认真实施。
⑼ 甘南州的历史
甘南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羌人是羌族的前身,当时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川西北,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甘南是羌人主要发祥地 甘南藏族自治州
和活动地区之一,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遗物。据史料记载。羌人首领无弋爱主要活动在甘南河曲一带。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展,拓地千里,今临潭、舟曲等地进入秦国版图。汉武帝元六年(公元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河湟设护羌校尉,甘南东部地区就正式纳入了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之中,今临潭县属陇西郡,西部仍为羌人之地。三国时,甘南州境内东部属魏国。公元247年后迭山以南属蜀国。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自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度陇而西,以洮河流域为中心,建国于郡羌之地,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为吐蕃所灭。甘南为吐谷浑统辖,吐谷浑人开辟的“丝绸南路”,成为中原联系西域、西藏、印度的交通要道,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后,吐蕃正式占领洮州,统治甘青大部分地方至公元1073年,本州境均归吐蕃管辖。对开发青藏高原,发展汉藏关系贡献很大,有名的唐蕃古道就经过甘南。公元998年,河湟流域的吐蕃人建立了角厮曙政权,藏史称“宗喀王”,本州境大部分地方为其所辖。据史学家考证,甘加思柔古城(现存遗址)便是角厮啰政权所建。 角厮昭采取“联宋抗夏”的方略,启动茶马交易,开通“丝绸南路”,发展了汉臧友好往来关系。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部众先后进入青藏高原,将青藏高原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尉司都元帅府,本州境就在其管辖之内。明朝在青南、川西设朵行都指挥使司,总管藏区事务,本州境内由其统辖。公元17世纪(1636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众由天山以北迁居青臧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统治民族。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至清雍正初年罗卜藏旦律反清失败,由清朝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朵干、马斯藏三卫,甘南西部为青海循化厅管辖。民国时期,甘南为甘肃省管辖。公元1927年设立拉卜楞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设立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10月甘南自治区在夏河拉卜楞成立,1954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 合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合作曾是清朝兰州府循化厅辖“南番二十一寨”的黑措寨。1927年,民国政府在夏河设县,这里成为夏河县第四区区署驻地,原驻地建在寺院塔哇的基础上,因位于洮州至河州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而发展起来。当时只有一二百户人家,数条不足百米长的街道两旁多数是供过往脚户客商歇脚的低矮客栈,但因治安欠佳,商户大都不敢在此开业,市面萧条。1956年5月,自治州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由夏河拉卜楞镇迁至新规划建设的黑措,改“黑措镇”为“合作镇”,既取藏语谐音,又取民族和睦团结之意,合作始成为甘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8年1月1日,合作改镇设市,拉开了现代化草原新城的建设序幕。全市现有总人口8.05万人,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⑽ 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 赵括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四面楚歌 项羽
乐不思蜀 刘禅
七步之才 曹植
指鹿为马 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