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教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通江历史悠久,置县源远流长。县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衔生息。 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首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属巴州遂宁郡。 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白石县,属其章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清化郡。唐武德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东巴县,迄今已历时1200多年。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口县。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 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民国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建国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现属巴中市。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市,南接平昌县,西与巴州、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通江县域东西距73.3公里,南北距98.5公里,幅员4116.58平方公里,辖14个区(镇),79个乡(镇、办事处),70万人。
2. 四川的历史故事
(一)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四川共有350万人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他们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川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算是国军中最差的之一,但是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线。
川军将领杨森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军阀刘湘抱病出战,病死客乡,却在临终不忘勉励同袍“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时任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说“ 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壮烈殉国。
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在弹尽粮绝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自戕殉国、慷慨成仁。以上仅是列举的一部分在抗战中的川军将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在前线奋战的士兵,可以这样说在日寇曾侵占的每一块中国土地上都留有川军将士的鲜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将领在抗日战争之前基本上都经历过军阀混战,但是与民国政府却未曾发生过战争而是和平易帜,在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也基本以失败告终,所以也有人戏称川军是“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二)
在宋朝末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在钓鱼城却折戟成沙,蒙哥也在此战死,当然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四川在被占领之后被蒙古铁骑屠杀,人口由原来的1920万锐减到82.5万,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会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秦并巴蜀,得地广国,取财缮兵,终席卷八荒,一匡天下。 唐时玄、德、僖三宗避乱入蜀后再图恢复中原。日军侵华,国民西迁,蒋曰:诚失关内十五省,西南不失,抗战可胜。
川民供赋,纳粮八千万石,泪送川兵三百万奔赴沙场血战! 观青史,川人从未负国”
(三)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四)
很不幸,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中叶的时候,她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入四川,是习惯于在沉默中自在自为,独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灾难。震惊世界的张献中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
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以及成都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打回陕西老家。张献忠临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此刻,在张献忠进攻成都时被俘,后逃脱到四川犍为起兵,成为明朝抗击张献忠主力将领的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调兵谴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几个时辰后,他得到了张献忠撤退的消息,慑于张献忠强大的兵力,三天后,杨展方进入成都。
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从杨展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五)张献忠与“柳荫街”
言谈间多次提到张献忠,于是黄尚军讲了一个关于张献忠和“柳荫街”的故事。
话说成都锦江宾馆旁,有一条年代很久远的街道,叫做“柳荫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人们都知道这条街很古老,但关于张献忠与林荫街得名的传说,却少有人知道了。
相传,张献忠入川,行到柳荫街这个地方时,发现一个妇女正在逃命,她带了一大一小俩小孩,年龄稍大的被妇女背在背上,小的被妇女牵着走。小的那个孩子确实太弱,跟不上大人的脚步,被拖着不停哭闹,妇女丝毫没有理睬小孩的哭闹,反而还不停地打骂。
张献忠的手下看到这场景十分愤怒,心想,都说这蜀人心狠手辣,果然连对自己的孩子都如此,应当诛杀。于是押着老小三人来到张献忠面前。
张献忠问:你如此狠心对待牵着的小孩子,他肯定不是你的亲骨肉吧,背上背的应该才是你的亲儿子。妇女回答:大老爷啊你错了,这小儿子是我亲身的骨肉,背上背的是我大哥的骨肉。
大哥、大嫂都因战乱而死,这是他们唯一的后代了,我孩子死了,我还能再生,可大哥的孩子死了,就断了香火了啊。
张献忠听后大为感动,心想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来四川人中还是有好人存在的。
于是,他便下马走到妇女身边说,明天我要屠城了,你是个好人,不用逃难,直接回家,你在门口插一支柳枝作为记号,我的人来了就不搜不杀。
妇女听后马上回家,通知周围没有逃走的街坊邻居,都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支柳枝。这样一来,这条街的所有人都逃过一劫。而后,这条街兴起了插柳枝的风俗,也从此更名为“柳荫街”。
3. 四川通江县有什么民俗文化
面积人口:
全县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县城座落在诺江镇,全县辖12个工委、办事处和1个风景管理处,72个乡(镇),73万人。
名胜特产:
通江,风光绮丽,生态优美。境内不仅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区,其超大的溶洞群,广阔的原始森林,幽深的万米长峡、惊险刺激的漂流让人叹为观止。而且还有擂鼓寨石器文化遗址、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米仓古栈道等千年文化古迹。也是工农红军长期活动的地区—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现保存有许多革命胜迹和历史文物,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迹遗址。
诺水河风景区分为“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三大独立景区,境内奇峰突兀,浪拍悬崖,溶洞百余,尽在其中;洞处位置,或临清溪,或处绝壁,纵横交错,密如蜂房;洞中景色,险者惊人,奇者诱人,秀者迷人,妙者引人如胜。进入景区,似长江三峡再现,步入洞中,宛若进入神话世界。已建成中峰洞、狮子洞、楼房洞、龙湖洞、金童山五大精品景点。临江峡谷、空山天盆两大精品景点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通江银耳以其质厚、肉嫩、易炖化,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享誉海内外,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
4. 通江的李翰林是干什么的
【故事】李翰林逸闻趣事
李翰林名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县兴隆乡九浴溪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6岁开始读书而不好学;18岁寒窗苦读之时,其父受诬入狱,与兄钟壁四处奔走营救无效,认识到清官难当,贪官易做,立志作一个于国于家有用之人。于是,且耕且读,发愤学习。在其父李蕃(曾任山东黄县县令),兄钟壁(曾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皇上例授承德郎,御赐麒麟)、蒙师马龙吟、发妻雷氏几位德才兼备的老师的指点督促下,“春夜伴读,讲五经之义,雪朝吟咏,发诗词之微,”学业精进。李钟峨32岁中举,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谕,45岁考中“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2岁以同考官身份参加康熙壬辰科会试阅卷,56岁至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考生2700人;康熙五十九年,李钟峨任广西学政,61岁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七月,升右庶子掌坊,九月升左庶子掌坊,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11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考;雍正五年,任太常寺少卿。
李翰林一生,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纂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李钟峨督学福建时,刻其父《雪鸿堂》集,其兄李钟壁《燕喜堂》集,并附自撰《垂云亭》诗文集于后,共以《雪鸿堂集》刊印问世,后选入《四库全书.集部》。
李翰林的足迹遍及京城、川、黔、桂、闽及江南一带,不仅是通江县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全省、全国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关于李翰林的轶闻趣事甚多,本文遴选几则以飨读者。
石洞启蒙
李钟峨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1岁才开始训蒙。他老家下面有一石洞,高三丈,宽二丈余,可容十余人。洞内空气清新,冬温夏凉;洞外松竹掩映,春夏花香四溢。洞口曲径通幽。李钟峨在此发蒙,蒙师叫马龙吟。马龙吟当年设馆于此,以人名为洞名,故称“龙吟洞”。龙吟洞内有诸多石刻,如“良弼天储”、“金榜标名”等。洞口刻“龙吟洞”三个大字,并刻有“图书光说筑,雾卷莲峰现;岩开石镜明,飞旌释尹犁”诗一首。落款为“万历丁酉秋,明学士乾奄题”。
李翰林在“龙吟洞”读书7年之久,直到其父被诬下狱为止。后人常说:“石岩洞里出翰林”。
巧对答康熙
由于李翰林才德出众,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常邀他出外游玩。一天,君臣来到一条河边,见一船夫在船里舀水,康熙便出了一个对子:“船漏漏满,桶漏漏干;”李翰林稍加思索,对道:“灯吹吹熄,火吹吹燃。”
康熙见沙滩上一只白鹤走来,马上出一对:“白鹤探沙,两行‘个’字;”李翰林见一红蛇从河里游来,即对:“赤蛇过水,一路‘之’文。”
又一次,康熙和李翰林在路上碰着一个挑担子的,挑得很重。皇帝说:“人轻担重轻挑重;”翰林道:“脚短路长短走长。”
康熙见七只鸭子在水里游,于是又出一对:“七鸭浮七江,数数数,三双一只;”李翰林略一沉思,对道:“尺蛇入尺洞,量量量,九寸十分。”
一下江南主考
江南是出才子的地方,考生往往恃才骄傲。主考官必须是才能出众、文思敏捷的人担任,方能完成任务。
李翰林初到江南,兴致很高,想一览江南风光。他租来一只小船,装成艄公,在河里划船游览。一些赴考的童生,乘船过河。李翰林来推渡他们。考生一上船便吟诗作对,非常热闹。一考生说:“风吹杨柳千枝动。”另一考生说:“雨打江河万点波。”
李翰林看着这般情景,一边推船一边说:“各位童生,‘千枝’、‘万点’你们数过的吗?”一考生傲慢地反问:“那你说怎么对?”李翰林说:“按我想应改为‘枝枝动’、‘点点波’为好。”考生们听了,都觉得“艄公”挺有意思,不再喧哗了。
李翰林见没有人开腔,又逗趣地说:“各位童生,我听别人作了一首诗,觉得有趣,就是字写不起。”那些考生马上说:“你念,我们记。”一个个都掏出了纸笔。
李翰林念:“ miamia一小舟,吱嘎水上流。乒乓几桡片,he lo下扬州。”念完之后,一个个考生面面相觑,李翰林笑了,考生们低着头,一笑而去。
李翰林到江南后,那里的考生都知道他是四川人,对他有些轻视。第一场考试进考场时,考生们闹闹嚷嚷,很不严肃。有一个考生出一对子交给李翰林,对子是:“黄河九曲弯,水滚滚,浪翻翻,大宗师从何而来?”意思是讥讽李是四川人,认为四川不出才子。就“大宗师“三字讲,本是主考官的尊称,但“宗师”二字与“东西”谐音,暗带辱骂之意。李翰林看后,随口对道:“巫山十二峰,云暗暗,雾霭霭,老仙人从天而降!”考生尝到他的厉害后,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进了考场。
李翰林在主考中,十分爱惜人才。他对每一份考卷都细心审阅,披览再三,经他选中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下江南主考
康熙六十年,李翰林二下江南主考。他装成游客暗察考棚。考棚设在张家楼,楼高三层,考生们正在那里打牌掷骰子,毫不在乎。有的考生议论说:“据说这次主考官是四川人,有点厉害。”有的考生回应说:“厉害,他读过《三字经》么?”
李翰林下楼来,就在墙上书了一首《题张家楼考棚》的诗:“一上张家楼上楼,眼空碧海气横秋;三千岭岳凌霄汉,百丈栏杆壮斗牛。犊背几声催牧笛,岸边数爿打渔舟。不是青山云雾隔,看破江南十二州。”
不少考生看到此诗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一首好诗,是才来的主考大人题的;有的问:新来的主考大人是什么地方人?有知道者答道:听说是大巴山边远地区的壁州人。其中有不少考生口出狂言:“山巴佬读过几本书?也来主什么考?”李翰林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要治一治这群狂生。
正式考试这一天,李令一书童手拿尺子、剪子、灰线包,边走边鸣锣道:考生请注意,主考大人出题了!第二天,考场门口依然悬着尺子、剪子、灰线包。不少聪明的考生,知道考题就是“三才(裁)者:‘天、地、人’也”,小子鸣鼓而公之,是《三字经》上的,傍题作出不少好文章。那群狂生呢,对考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得名落孙山。
拒受“苞苴”
古代不要代价而馈赠的礼物叫“苞苴”,今人叫“塞包袱”。1717年,李翰林提督福建省学政,脚未站稳,当地官员就给他送来“茶水、菜蔬”费。李询问其故,才知道原来举行考试,主考官的茶菜费用,都是由下面层层摊派。一些下属乘机敲诈民财流入自己腰包,只是苦了老百姓。由于层层加码,怨声载道,还美其名曰“欢迎主考大人。”李翰林弄清原由后,立即通知有关方面退回“苞苴”,并明令禁止,铲除了这一弊端。同时,以往取生,重文轻武,李翰林文武并重,宣称:吾不忍名器滥至此,不卖秀才一名,做到文武并重,人尽其才。李翰林此举,使很多读书人感激涕零。为纪念他,在福建省城建有“福建学政李钟峨肖像——诺水书院”,春秋享祭,以不忘其泽惠于民。
敢冒天威
李翰林做事尽职尽责,刚直不阿。李钟峨担任右常寺少卿时,担负培养皇帝接班人的重任。他在教乾隆太子读书时,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严格要求。雍正对太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常到太子读书处了解情况。可乾隆太子嬉玩成性,又恃太子身份,不受老师的约束。
有一次,乾隆贪玩背不得书,李翰林叫他跪着读,正巧雍正巡东宫,见心爱的儿子在罚跪,便去拉起来就走,并怒气冲冲地说:“读也是君,不读也是君,何必在此受辱。”李翰林也不客气地说:“读则为尧舜之君,不读则为桀纣之君。这里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分也。”
雍正一听,觉得有道理,便收敛脸上的怒意说:“卿之言是也,后理当严格要求。刚才乃朕之过,吾当痛改之。”雍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后继有人,知错能改,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诗息讼
李钟峨胞弟李钟眉的儿子李绅,因叔父在京为官,仗势欺人,与邻居王姓争屋基地。因两姓都是名门望族,告到官府,官府久拖不决。李绅想倚杖叔父李翰林的声望打赢官司,给李翰林写信并附诗一首:“水绿山青景色幽,前人置下好田畴。而今王氏来争界,竟说石墙为他修。”
李翰林见信后,知李绅好胜,即回信引诗一首:“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哪见当年秦始皇。”
李绅接信后见没有得到支持,劝导以和为贵,便罢讼与王家言归于好,互谅互让,和睦相处,传下一段佳话。
妙对还乡
李钟峨在翰林院22年,享有各种殊荣。眼看雍正玩弄权术,打击排斥康熙重用的老臣,国是日非,早有去意,多次向雍正提出请求;其实,雍正也早有想法,只是不好明说和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一次,雍正自炫其才对李说:“卿想家吗?”李答曰:“想。”雍正早已熟虑,说:“我给你出个对子,若能对上,即放你回家。”李说:“请圣上出上联。”雍正假装思索,缓缓地说:“十口心思,思乡思家思父母。”李随即跪下答出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李长跪不起。雍正嫉才,不得不说:“对得好。”顺水推舟批准了李翰林回家的请求,除去了心中不喜欢的人。
李翰林回乡后完成了通江县第一部县志,余热献给桑梓之地的文化事业;晚年“目昏耳重,养疾乡居”,卒于乾隆十四年,享年88岁。
通江的一代大儒先贤早已乘鹤远去。追思前人往事,无意评说什么,实望今日贤达及后世诸君光大传承本土文化中的精华,文脉不断;笃期来者,早成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多多益善。
5. 晴川阁的历史故事
关于晴川阁历史典故: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
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其规制略有扩大,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
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
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晴川阁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
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
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
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
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禹碑亭。
亭内立有荆南观察史李振义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晴川阁于1986年 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2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方毅、郝建秀、萧克、胡克实等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
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
6. 四川作为天府之国,从古至今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四川作为天府之国来
称为“自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后来,秦朝时蜀郡“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蒋介石更是应了一句谶语“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虽然国共合作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但得胜的国民党政府却在最后败逃于台湾,人算不如天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隆中对》中的名句,作者诸葛亮之所以协助河北人刘备得以称帝,恐怕也与谶语“胜不离川”相关吧。三国时候,刘备率一支打打逃逃的乌合之众,却能够保全实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与四川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7. 彬州的历史故事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版分流的地带。“北瞻衡权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郴州东西宽202公里,现辖1市2区8县(资兴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郴州总人口约460万。
郴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有“林中之城,创享之都”的美誉,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5%。别名“福城”、“林城”,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
郴州历史悠久,是古代炎帝部落苍梧越的聚集地,秦末汉初楚义帝熊心的都城,其水系分别注入珠江,赣江,湘江,有天下上游之称。郴商自古往来商贾于湘赣粤桂之间,勤劳刻苦,诚信可靠,人称水上骡子。
8. 通江溶洞的历史300字以内
通江
--
我魂牵梦系的故乡抄
!
传统光荣
!
她地处中国南北气候
“分水岭”
--
大巴山山脉之米仓山东段南麓。通江古属巴国,秦巴属巴郡,西魏
始置诺水县,迄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后几经更迭分合,唐天宝
元年
(742)
更诺水县为通江县至今,以通江为县名已历时
1200
多年。
全县面积
4117
平方公里,总人口
73.5
万,其中农村人口
63
万。境
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
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
9. 巴中市通江县有哪些古代历史遗迹
县南擂鼓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县东北张家河汉代遗址,县城西郊千佛崖,广纳白乳溪,涪阳佛尔崖、佛爷崖,文胜佛爷洞、西板滩,梓潼大佛洞等地的唐代摩崖造像,形态逼真,别具神韵。干佛崖的七层浮雕宝塔极其精美,为全国所独有;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的革命遗址和石刻标语遍及城乡,主要革命遗址50多处。通江关隘洞寨较多,为屯兵重地。旧置“九关十八隘”,亦有“十城百寨千洞子”之说.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县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县城文庙和节孝总坛、唱歌乡靳家坝牌坊、文胜白石寺、楼子乡鲁板寺、板褥口乡二郎庙、兴隆“通江三李”故居和李其纲的进士第等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8公里,幅员面积457平方公里,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景区分为“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四大部份,与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区第一胜地。
历史古迹:通江古属巴国,秦隶巴郡,西魏置县,唐改壁州,天宝初年始名通江。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境内有地上地下不可多得的文物点200余处,馆藏文物7000多件。春载乡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填补了四川龙山文化普系和类型的空白;通江摩岩造像“唐代精品颇多,堪称艺术瑰宝”,县城西千佛岩摩崖造像中“七级佛塔”及广纳白浮溪的“净土变”龛龙为精品,还有巴人文化遗址、三国文化、佛教文化、白莲教兰号义军大本营旧址等等,极具旅游科考价值。
10. 请问四川省通江县有哪位高人知悉当年第二大苏区红军历史档案资料有无记载通江兴
《川流不息》 吴炜 吴晓天 马军 1至26集片尾曲《争锋》 王庆 吴晓天 马军 27至39集片头曲《梦在燃烧》 汤子星 吴晓天 马军 40至52集片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