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不释卷的对应历史人物是 先答先采纳
吕蒙
㈡ 手不释卷的历史人物是谁
出处
《三国复志·吴书·吕蒙传制》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故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由此可见其牵连的历史人物有光武帝刘秀、大将吴蒙,孙权。
㈢ 手不释卷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吕蒙。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㈣ 手不释卷说的是哪个三国人物
手不释卷说的是吕蒙。
相关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4)手不释卷的历史人物是谁扩展阅读:
成语解析: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现代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辨析】: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近义词】开卷有益、好学不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反义词】不学无术
㈤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是:吕蒙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回水手一答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手不释卷的历史人物是谁扩展阅读
手不释卷的近义词:
一、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二、百读不厌[ bǎi dú bù yàn ]
【解释】: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出自】:朱自清《论百读不厌》: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
㈥ 与手不释卷有关的三国人物是谁
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释:放下;卷:指书籍。专
书本不离手。属形容勤奋好学。
褒义
出
处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
故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㈦ 形容手不释卷的这个名人是谁
1、故事内容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2、释义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㈧ 成语“手不释卷”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原文: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译文: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所以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1]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手不释卷”等。
㈨ 手不释卷的成语有何典故,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手不释卷,这一成语最早是说东吴孙权手下的将领吕蒙。当年吕蒙在孙权帐下,自己目不识丁,但是又不想学习,孙权用自己作为例子说,我这么忙还学习,何况你呢?于是吕蒙痛改前非,发奋苦读,以至于手不释卷,终于学有所成。后来人们用手不释卷比喻学习非常勤奋。
吕蒙是个粗人,但是忠心耿耿,多次救孙权于危难,而且在攻取荆州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献出计策杀掉了关羽。孙权以他为心腹,而吕蒙也尽职尽责,最终因患病而死,去世时四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