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华阴古代到底是魏国还是秦国
华阴市在历史上被魏、秦两国都占据过。
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灭掉了梁国,华阴被秦国占领;
公元前385年,魏国夺秦河西之地,在其西部边境筑长城,华阴即是起点。
公元前332年,魏纳阴晋于秦。秦置于宁秦县。
❷ 渭南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版)人。北宋政治家权﹑诗人。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被众儒生称赞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❸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什么拳打镇关西主要人物
史大郎复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制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甘肃平凉)人,生活在北宋年间,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林冲、武松、杨志等交好。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
❹ 华阴西岳庙的历史故事
相传,汉武帝在华山脚下创建了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集灵宫。东汉王朝建立后,继续奉祀。由于觉得“集灵宫”离华山较近,又在山下,难体现“望”祭的要求,不能达到祀神的目的,便决定将这一座神庙迁到今址,华山神也乐意。但是,庙址选好之后,监造大臣和工匠们对庙宇的建筑形式犯难了,长久决定不下来。这样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因为如果建筑形式太差或逾期不完工,大家都有性命之忧。愁得大家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时值炎炎酷暑。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从华山之巅生出团团乌云,迅即遮天蔽日……由于突然,人们无不惊骇,以为是建庙不力,得罪了岳神。顷刻又见狂风稍息,骤然天空又降下了鹅毛大雪。要知道这是在酷暑盛夏!雪后,又见一只矫健得兔子,在雪地上飞奔,并且所走路线怪异,人们惶恐普定,又愈加愕然了……等到清醒过来,白兔似融化在雪里,已不见踪影。仔细一看,白兔抛出得路线居然是一幅疏密有度、布局严谨得建筑图样!无疑这是岳神所赐!人们欣喜若狂,就按着这一图样,开始了建筑。
更有趣得是,在建筑开始时:人们的苦恼又来了――缺少木材。附近华山上固然木材成林,然却可望而不可及,不要说华山势险难以登攀,即使可以,那也是“神木”呀!从外地运来,既费时又费力,恐难以按期竣工。正当木匠们无计可施而望山兴叹时,隐隐约约从山上传来砰砰的伐木声和树倾倒的声音,还天天听到“够了没有”的问话声,然却无回话声。工匠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一天,又听到了问话,不知是出于惊奇还是渴望,一个师傅便大着胆子回答:“够了。”奇怪得很,伐木声立即停止了,顷刻间狂风四起,阴云密布,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一大堆大小木材随着风雨之势滚滚而来,且每根木材的两端,都是一个“岳”字。这又是岳神相助了。为了尽快享受人间香火,也真难为“他”了。工匠们用这些“神木”,很快建成了西岳庙。
❺ 华山派的名人都有谁
令狐聪,风清扬,岳不群,林平之,岳灵珊,
❻ 华阴地区的历史变迁 ,
春秋(前-前475)晋置阴晋邑,故治在今陕西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村。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室。今华阴地以魏长城为界(今市区西约1里处),东属魏,西属秦,阴晋邑属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魏纳阴晋于秦。秦置于宁秦县(包括今华阴、潼关二县),取“宁靖秦疆”之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的华阴属内史。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属渭南郡。西汉高帝八年(前199年)以地处华山之北更名华阴县,仍属渭南郡。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属内史。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内史为左右。华阴县属右内史。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华阴县属之。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属于冯翊郡。新莽天凤二年(15)更名华坛县,仍属于冯翊郡。
更始元年(23),复名华阴县,属京兆尹。建武十五年(39)华阴县改属弘农郡。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属恒农郡。西晋泰始元年(265)恒农郡复为弘农郡,华阴县属之。东晋太元十八年(393)改华山郡。十六国前赵(304—329),华阴改属弘农郡。十六国后赵(319—349)、前秦(351—394)因之。十六国后秦(384—417),置华山郡.华阴县属华山郡。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移治今大荔县城区;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还治今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村。属华山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华山郡。华阴县直属华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州废,属京兆郡。隋大业五年(609年)移治今华阴市区,仍属京兆郡;隋义宁元年(617)割京兆郡,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华山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9年)华山郡改置华州。华阴县属之;唐垂拱元年(685年)华州改名太州;华阴市改名仙掌县属之;唐神龙元年(705年)太州复名华州;仙掌县复名华阴县;唐上元二年(761年)华州改名太州,华阴县改名太阴县属之;唐宝应元年(762年)太州复名华州;太阴县复名华阴县属之;唐天宝元年(742)华州改置为华阴郡,华阴县属之;唐宝应元年(762)复华州,华阴县属之;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华州升为兴德府,华阴县属之。
天祐三年(906)复为华州。华阴县属之;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元不变;元至元十六年(1279)华阴直属属安西路总管府;元皇庆元年(1312)属奉元路华州。明属西安府华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华州降为散州,不再领县,华阴改属同州府;清民国二年(1913年)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于华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华阴县属之。
1949年5月华县解放以后,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隶陕西省渭南分区专员公署;1958年废入渭南县;1961年复置华阴县。属渭南专员公署;1968年,隶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1991年改为华阴市。仍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起属渭南市至今。
❼ 有关华山的英雄人物,传说
华山 传说【华佗魂归太华山】 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汉神医华佗墓碑"七个大字。谁都知道华佗死在曹操的刀下,而他的墓碑却怎么竖立在华山脚下呢?据说,华佗有个好友,名叫鲁女生,隐居于华山上的白鹿龛。华佗经常来到山上探望。华佗来到华山,每日除了踏山采药,就是和鲁女生一起,练那"五禽游戏"的强身运动。此外,华佗还经常穿上鲁女生的道袍,戴上方巾,背上药葫芦,下山去给群众看病。华佗还在自己住的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一天,魏丞相曹操召华佗去看病。华佗走后,鲁女生总是心神不定。一天夜晚,鲁女生做了一个梦,梦见华佗满身血渍,向自己诉说冤情。鲁女生惊醒后,立即跑到山下,打听华佗的消息。几日后,得知华佗已被曹操杀害,便捶胸大哭。哭罢后,他回到山下,在现在的红崖村西南处埋了一个衣冠冢。举埋的那天,山下的群众纷纷走来送殡。大伙如丧考妣,抚冢大哭。埋好后,大伙又集资修建了一座墓庐,还在山下白鹿龛旁边,凿了一个"遗爱洞",以作对神医华佗的怀念。【逸山石】 渭南市富平县逸山中学大门口花坛前,端端正正放着一块巨石,形如相连的两座小山峰,重约三四千斤,满身斑点。仔细观赏,似乎有手印和人背肩挑痕迹。相传古时二郎神力大无比,他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地一片光明,中午又赤日炎炎,烤得人们汗流浃背,庄稼枯萎,日落后又是一片漆黑。他疑心女娲补天时留了漏洞。为了运石补漏,在日落之前将天补好,使太阳永远挂在天上,永放光芒,二郎神仿照夸父逐日,担了山石穷追不舍。行至今日富平县,身体疲倦,坐地休息。他把两只鞋子一倒,鞋内的土就变成了今天的两座孤山,东西遥相互应,一座叫凤凰山,一座叫金山。二郎神由于走得太快,把一块小石遗在县城北边,就是现在的逸山石。因"遗"与"逸"谐音,久而久之叫成了一个音。人们为纪念二郎神,就在石头后修了二郎庙。后来人们根据石头把庙叫成了逸山庙,现在的逸山村和逸山中学就因此而得名。【秦始皇为啥焚书坑儒】 一天,秦始皇路过马陵,晚上住在客店里,见两个书生在院子里观星,就躲在磨房里细听。两人一高一矮,高的对矮的说:"你看当今天子星在何方?"矮个子指着天上一颗星对高个子说:"今晚天子星四周客星闪耀,星云粗劣,一定是天子住在客店当中。"秦始皇听罢,吃了一惊,心想,这些儒生确实厉害,连我住在店里他们都能知道。便忙躲进磨盘底下。这时又听见矮个子说:"哎呀,天子星被白云罩定,莫非天子此时在磨子底下?"秦始皇听说自己在磨子底下,吃惊不小,赶忙爬出来,顺手拿了个簸箕顶到头上。又听矮个子吃惊地说:"今晚天子有难,你看又被蝎云罩定,若不是遇难,定是头顶簸箕�"秦始皇听得胆战心惊,心想,这还了得,我的一举一动,他们全从天象上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些人要谋反,我还能逃脱他们的手吗?于是连夜逃会咸阳,下了一道圣旨:"焚书坑儒"!【白居易与紫兰寺】 渭南市信义乡上太庄村西北约300米处,过去有个紫兰寺。不上相传,这个寺原名叫兴福寺,建寺200年左右到了唐朝中期,它成了白居易家的花园,也是白家的学堂。白居易小时就曾到这里读书,白居易的母亲也经常来寺里烧香供佛。以后,白居易科第仕宦,偶尔回家,也来这里游玩。他经常想念着小时读书时那安静的生活,恨贪官污吏,强盗恶棍搅得世上不得安宁,决心使世上人都过上安宁的生活。这年白母亡故,白居易回家守孝。一天晚上,他望者寺内的佛像,又想起了心事,可怜自己官小言微,不能引起朝廷重视,便信口吟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开眼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知不觉看见皇上忽然召见他,称赞他所上的奏折,并赏赐给他三品以上的紫色朝服,他急急忙忙回家告诉母亲,母子高兴得奔会故乡同去兴福寺拜佛上香。正在焚香之际他被冻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不久,他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蓝色的衣服,焚好了香火,携同弟兄们到寺内,把紫色服穿在石佛身上,并改寺名为紫兰寺。【刘秀被赶】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披着礼贤下士的伪装笼络人才,培植势力,辅佐他的外甥坐江山。等到时机成熟,他就撕破画皮,要夺取政权。西汉宗室刘秀,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组织力量和王莽开展了斗争。起初他的力量还很薄弱,被王莽赶得到处奔跑。有一天,太阳将落,他骑着马逃到渭南,王莽的追兵也赶到了。他猛然抬头看见尤河川口有朝南一连串的红灯挂在树上,他就顺着红灯指的路线马不停蹄地向前飞奔(至今沿途泡桐和榆树上细枝与小叶结成的灯形疙瘩,就是当年为刘秀照路的红灯)。正行间,突然马失前蹄,把他颠了下来,待马蹄拔出后,蹄窝冒出了清水(这就是今天河王村的马蹄泉)。当时树高林密,把他饿得头昏眼花,就把马放在地里吃草,自己爬上树去吃榆钱。突然听见后边喊声,于是就跃马上了西源。越过边家沟时,见一个老母猪蹶起屁股撒尿,就生气地说:"倒霉!看你还能尿个不停。"(至今,这个沟的半岩上还有一个叫做"母猪尿"的水眼,长年冒出一股溪流)。接着,他来到黄土岗,已是半早晨了,碰见了殷莉花提着汤罐给他烧窑的哥哥去送饭。问话之后,饿极了的刘秀就端起麦仁罐往自己嘴里倒。殷莉花过来夺罐,刘秀就把罐摔了,剩下少半罐麦仁汤撒在地上。(这里的古道旁边还有残留着的一大滩红枣大的小石子,相传这就是当年撒在地上的麦仁)。随后朝南上了牛狮岭,望见追兵来了。而刘秀也是人困马乏的时候,猛一抬头,发现俩个庄稼人在犁地,一个套的黄牛,一个套的骡子。问答之后知是刘秀,便叫躺在梨沟藏身。黄牛过来,不小心踏在刘秀的剑刃上,把蹄子划成两半片。骡子过来慌里慌张,踏在刘秀身上。刘秀生气地骂道:"你只是一辈,不能传后代。"待了一会,见追兵拐回去了,就拉着马来到无量庙前见一松一槐,枝叶正茂,为了安全,他把马拴在槐树上,自己爬上松树顶端平身睡觉。睡醒后,日已偏西,骑马南行,忽然听说他的儿子也随后上岭来了,他暂停下来,歇马在镇上等侯。在街的南头,刘秀拴马的古槐树下有一潭水,相传是刘秀的马尿下的,为招集各路人马,集中力量,共同征剿篡国逆贼王莽。刘秀上了石鼓山,擂鼓招兵,他抡起鼓捶朝上扬,不料用力过猛,将一鼓捶扔到商州,另一鼓捶至今还留在石鼓山上。他又跨过尤河,来到花园的小峪,养精蓄锐。消灭王莽以后,刘秀坐了天下,建都洛阳,这便是东汉光武皇帝。为了感谢过去帮助过他的人和物,大加封赏,不料弄错了封赠的对象。为报榆钱救命之恩,他把白杨树封了,乐得白杨拍手欢笑哗哗的响声,气得榆树崩破了肚皮流出污水。
呵呵,有一些自己也是头回听说~长见识了,望采纳。
❽ 十个历史人物事迹
1、秦始皇嬴政
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2、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3、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4、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5、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6、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7、魏征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8、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追尊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后,追谥圣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追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9、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传位其孙朱允炆。
10、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❾ 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崩,立质帝。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氏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延熹二年(159年),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汉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
10、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严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林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国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卢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来俊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梁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