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外海历史名人

外海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03 17:41:55

㈠ 古代岭南文化名人有哪些

岭南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悠久,诞生了很多的文化名人,比如梁启超,陈白沙等等,举例如下:
一、关于岭南文化名人简介:
岭南文化固然是岭南全体民众共同创造的,而在人文学科、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表表者,则是岭南文化桂冠中最璀璨的明珠。岭南文化的光华,是从一系列的杰出名字中放射而出的。我们说的“岭南文化名人”,既包括了岭南的文化名人,也包括岭南文化的名人,二者略有异同。正是他们,成就了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又体现了岭南的文化特有的兼容气派和世界意义。从张九龄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陈垣、陈寅恪、容庚、欧阳山、马师曾、王起、陈残云、秦牧,等等,前贤往矣,声华长存。
二、举例详解如下:
1、 陈白沙 (1428—1500)原名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江门白沙乡人。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他受到推荐,被朝廷封授翰林院检讨而返乡,设馆教学,培养人才。他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他主张“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并以“心即理也”的观点,弘扬自己的理学学说,因而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他的诗作有二千多篇。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贯以自创的“茅龙”笔写字。如今,陈白沙祠、白沙公园、白沙墓、陈白沙父母墓、钓鱼台等成了江门市的历史胜迹。
2、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江门新会茶坑村人。是我国清末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声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积极进取。他在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就学四年,接受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1895年春天,他随康有为进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他任《时务报》主笔时,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后,赐梁启超为六品官衔。他逃亡日本后,提出“君主立宪”主张,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回国任司法总长。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他予以公开揭露,与蔡锷策划反袁的护国战争。晚年,他弃政从文,曾任清华研究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生前著书1400多万字,辑为《饮冰室合集》。
3、 陈少白 (1869年—1934年)广东江门外海镇人。他是追随孙中山进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元勋之一,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曾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叔”,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之一。于右任称陈少白“中山三友,海外一人”。在革命胜利后,当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礼聘他为总统府顾问,参与国事。但不久,他辞官归里,甘于平淡。他在家乡整饬乡政,修筑公路,建设市场,办学育才,禁烟禁赌,泽被乡民,群众称颂。他生前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如今,陈少白故居、陈少白墓已成江门市的旅游胜地。
4、李铁夫 (1869年—1952年)原名玉田。广东鹤山雅瑶陈村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到西方学习美术而达到高深造诣的艺术家,曾被孙中山誉为“东亚巨掰”和“我国美术界巨子”。他家境清贫,自幼喜爱绘画,后随堂叔出洋谋生,工作之余,自学绘画,考入惠灵顿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此期间,他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以卖画所得和作品奖金支援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190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纽约美术大学,并加入“国际绘画学院”、“美国美术学院”。当时,英美的美术权威称赞他作品的色彩在美国首屈一指,他的油彩肖像画为世界所推崇。新中国建立后,他以80岁高龄从香港回到广州,担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1983年,当地政府在他的家乡鹤山建造了铁夫画阁,供人瞻仰。
5、陈坦 (1880年—1971年)字援庵,广东江门堂下镇石头乡人。他在24岁时从事教学工作,结识了革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他任《时事画报》论文主笔,撰文抨击清政府昏庸腐败;任《鸡鸣录》主笔,宣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当过大总统秘书长、教育部次长、代理部长,担任过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导师、京师图书馆长。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哲学社会部学部委员。这期间,他撰写了很多宗教史的著作,对历史年代学、史源学、考古学、史科学等也有研究和著述。他毕生著作有三百余万字。因此,毛泽东主席称赞陈坦为“国宝”。新会政府为之修葺一新的陈坦故居,先已成为人们景仰的地

㈡ 江门历史名人介绍

江门名人
陈白沙:一代大儒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因是新会白沙乡人,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都会。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据明史载,他身材修伟,有极聪慧的仪表,目光如星,右边脸上,长了七颗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从小就颖悟非凡,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气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他19岁中乡试,20岁参加会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师进国子监读书,投名师吴与弼门下,学问得以大进。
陈白沙经过这一段国子监的读书生活,受了师友的熏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故乡之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常静坐其中,一意深思,学问更加精进。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亲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徭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赞同,陈白沙成为宋明理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以“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心即理也”等观点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多才多艺,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山居时,因为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他的字和画,都被公认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就为时人所珍视。他的诗作有2000多首,其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写给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忆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可以想见他们师徒之间,“真有相视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从湖北嘉鱼到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重,四度去探谒白沙,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谥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祠。至今,江门留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
古来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白沙却甘于寂寞,精思重教,终成大家。他不仅独创学派,而且影响了一代弟子,着实令人敬佩。江门众多的陈白沙遗址的修复,也正说明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如: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发展航空事业的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陈少白: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次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1890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人香港西医书院。常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倾谈反清,被人称为"四大寇"。1895年与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起义流产后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积极宣传革命,与保皇派的(商报)论战。1900年与毕永年、平山周等联络长江流域哥老会、广东等地三合会的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爆发,在香港负责接济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会分会成立,任会长。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职,从事实业。1911年广州光复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辞职,组织粤航公司,任总经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后,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㈢ 江门名人有哪些(包括祖籍江门地区的)越全越好

陈白沙:一代大儒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因是新会白沙乡人,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都会。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据明史载,他身材修伟,有极聪慧的仪表,目光如星,右边脸上,长了七颗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从小就颖悟非凡,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气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他19岁中乡试,20岁参加会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师进国子监读书,投名师吴与弼门下,学问得以大进。
陈白沙经过这一段国子监的读书生活,受了师友的熏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故乡之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常静坐其中,一意深思,学问更加精进。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亲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徭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赞同,陈白沙成为宋明理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以“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心即理也”等观点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多才多艺,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山居时,因为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他的字和画,都被公认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就为时人所珍视。他的诗作有2000多首,其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写给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忆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可以想见他们师徒之间,“真有相视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从湖北嘉鱼到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重,四度去探谒白沙,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谥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祠。至今,江门留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
古来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白沙却甘于寂寞,精思重教,终成大家。他不仅独创学派,而且影响了一代弟子,着实令人敬佩。江门众多的陈白沙遗址的修复,也正说明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如: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发展航空事业的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陈少白: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次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1890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人香港西医书院。常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倾谈反清,被人称为"四大寇"。1895年与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起义流产后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积极宣传革命,与保皇派的(商报)论战。1900年与毕永年、平山周等联络长江流域哥老会、广东等地三合会的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爆发,在香港负责接济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会分会成立,任会长。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职,从事实业。1911年广州光复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辞职,组织粤航公司,任总经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后,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㈣ 江门外海名人故事

31世纪的来孤女艾蜜儿最大的源梦想,是希望自己赶快成长到可以打工的年纪,然后赚一大笔钱.体验一下有钱人的生活.这天,一架从天而降的宇宙飞船出现在她的门前,当她不怕死地决定先“验验货”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飞船被炸、被太空人贩子拐卖、误上“贼船”、奇怪的打工任务、与海盗船长共处一室、遭遇不明生物,艾蜜儿的宇宙冒险生活很新鲜,又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危险性.一个瘦小单薄、身无所长的地球少女如何在全是成年男性的外星海盗船上生存下来?茫茫宇宙中.大大小小的行星星罗棋布,各类航线错综复杂,如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看来,艾蜜儿要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有勇气就能解决自白……

㈤ 作文写外海人的历史文人故事

写作文总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也就离不开写人。要写人,就得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心理专、行为、属语言等生动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在这里,外貌描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怎样写好人物外貌呢?步骤/方法理解外貌描写的含义所谓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声音等加以描写。由于人物的外貌总是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特征、脾气爱好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总是要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2不要为写外貌而写外貌有些同学由于平日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物,在作文时往往不容易写好人物的外貌。如有的为写外貌而写外貌,不是选择特征,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而是把眼睛、鼻子、头发、胡须、衣服、裤子.什么都写上去。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啰嗦文字。

㈥ 历史上的陈氏名人

1、陈完

陈完(前-?),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吴孙子孙武,齐孙子孙膑,新朝皇帝王莽等。

㈦ 陈姓历史名人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3、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陈后主: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㈧ 外海街道的历届名人

外海地居崖门上游,广东西南之水乃注崖海而出,外海陈氏先祖除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发展生产外,还注重于道德文章,教育子孙,大振学风,培养人才。自明、清以来,科甲仕宦之盛,为一邑之冠!数百年来,这家族可称得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当任历朝仕宦者无数,而为国家建功立业、为革命无私奉献、为经济建设、文化科学有卓著成就者,不乏其人。除了远代祖辈如贤相陈俊卿、民族英雄陈文龙、贤臣陈莘隐等外,明代有历史名臣陈吾德。 陈吾德,字懋修,号“省斋”,生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陈吾德考选第二名举人。过了十三年,又考中进士。他上京任聘,册封为汶川郡王。 清末民初,有启蒙教育家陈子褒,名荣衮,号耐庵。31岁参加乡试,中第五名,还列在康有为之前。陈子褒平时论政,多重教育。他积极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维新。他于光绪25年(1889年)发表《八股文言之祸亡中国》,得到有识之士的好评。他是主张应用语体文的第一人。后来东渡日本,专门考察当地的中小学教育,羁留日本五年,回国之后,弃政从教,立志改良小学教育,用语体文编辑教科书多种,曾在澳门和香港建学校,对文化教育事业贡献之大,堪称为中国文化教育革新之先驱者。 民主革命元勋陈少白。陈少白与孙中山相识后,义结兄弟,共谋推翻清帝,建立共和之大业。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陈少白随孙中山赴日本避难,在日本建立兴中会。1899年,陈少白根据孙中山的意见,于香港开办《中国日报》。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礼聘陈少白为总统府顾问。但不久,陈少白便辞官归里,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外海陈氏乡亲力推他出任乡事委员会主席、民团保甲局长、乡长兼新会县第四区区长等职。他在任职期间,兴建学校,开通公路,禁烟禁赌,建筑市场,繁荣经济,成绩卓著。 民国期间的陈晋英,他留学日本宏文学院,曾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两任开平县县长、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社会局主任秘书,均有政声。著有《百衲诗集》。 粤剧名宿陈非侬,他的演技驰名中外,与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文觉非、白玉堂等齐名。晚年还在香港创办“非侬粤剧学院”,培养了李宝莹、罗艳卿等大批戏曲人材,其女儿陈宝珠在香港影视界至今还卓有声誉。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刘胡兰式的革命女烈士陈笑影,她是外海上街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笑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12月,她被派到惠州、东莞、宝安抗日游击队设立的医院任政治服务员。当时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经常受到日伪军的袭击,环境很艰苦。医院设在宝安县南头镇铁冈附近的山沟里,工作人员分散隐蔽。1942年5月的-天,日伪军袭击医院,陈笑影为了掩护伤病员突围,勇敢与敌军周旋,伤病员才得以安全转移,但她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21岁。 陈德生,原名秋盛,外海上湾人。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激烈战斗中,他奋不顾身用手榴弹炸坏了美军三架坦克,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记特等功一次。

㈨ 我想找1840年后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限以外,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从半封建化来看,鸦片战争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

第一次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香港的命运。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但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英、法、美要求修约,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

(3)直接原因: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同时,俄国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

㈩ 介绍一位历史名人,一位华侨

梁启超先生(1873-1929)
祖籍新会会城镇。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8年参与戊戍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维新救国主张。大力倡导“新民运动”,启发民智,救国救民;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后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1918年至1920年赴欧洲考察,潜心研究中西文化,“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开白话文风气之先。晚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等校教授。在北京、南京、上海、长沙、天津等大学讲学,为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生述著宏富,集为《饮冰室合集》。

陈少白先生(1869-1934)

祖籍江门外海镇。孙中山的密友,被称为“四大寇”之一。1895年后先后在日本和台湾组织“兴中会”,1905年回香港担任“同盟会”会长,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辛亥革命后任孙中山总统顾问,是辛亥革命元勋。

陈宜禧先生(1844-1929)
祖籍台山斗山镇。华侨企业家,新宁铁路的设计者和创始人,是华侨集资招股建铁路的先驱者。新宁铁路于1906年动工,1920年全线贯通。它以台城为中心,南抵斗山、西通白沙、北经公益过潭江入新会直达江门北街码头,全长133公里。是全国第二条由华侨投资建造的民办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孙中山先生赞誉陈宜禧先生是一位“伟人”。

阅读全文

与外海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