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民国平遥历史故事

民国平遥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3 16:37:37

A. 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遥古城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美丽平遥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B. 关于平遥古城的故事和传说。

关于平遥古城的故事和传说。
查看全部5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5个回答

zjq0811
LV.14 推荐于 2018-03-08

平遥内古城的城墙上容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

C. 平遥典故

雷履泰夜梦“日升昌” 日升昌票号轶事:汇业经营,不欺童叟

财东跪请雷掌柜 王朝相专弃儒经商属

父子经商各为其主 清虚观光绪皇帝问“道”测字

明镜高悬--断伞 火烧城隍庙

平遥城隍爷金屋藏娇 日升昌票号兴起的传说

山西祁县亢氏的传奇故事

D. 平遥古城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典故和名人轶事

【城内概况】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古城简介】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两边白杨树,像肩并肩,甩头报数的士兵,一个个迅疾向后离去,我们告别了平遥小城。阳光依旧灿烂,柳丝依旧青青,灰黑城墙与暗红的灯笼,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短暂的平遥之旅,心里沉甸甸的,我给好友发了条短信:在这块生你养你的土地上,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厚重。

走进平遥城,就像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那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保留得完好的历史风貌,青砖灰瓦,亭台楼阁,甚至是百姓人家,也都原貌原样地保持着远古风范,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据说为了这么好的保持这座古城,平遥人可算是用心良苦:住在平遥城里的百姓,不能动其一砖一瓦,即便你很有钱,你也不得翻盖房子,你要住新房子,就得搬到城外去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遥人为此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可想而知。

这才有了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名城。

置身于平遥,你无不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文化底蕴的厚重。

从平遥城墙,街市格局,商贾铺号,到民居院落,佛寺庙宇,无不向你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平遥人的智慧与才能。这里小到一个扶手的雕花,大到城门的布局,都有故事与内涵。如“日升昌”票号的“日升昌“三个字,正读是日日昌盛兴隆,反读也是日日升。

而城门呈对角而开,而不是贯通直下,据说是:一来为了防止风沙的长驱直入,二是为了阻止敌寇进城的速度,另还有一层意思是:肥水不流外人家,可谓用心良苦。像这样的的“用心良苦”,几乎随处可见。在日升昌票号:从管理制度,到衣食住行,从第一张汇票的汇兑,密押的精巧设置,到库房的位置的摆布,再到用人制度中体现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钳制的方法,无不体现出平遥人的精明与智慧。没有人会想到密押会藏匿在诗句里,没有人会想到金库设在会客厅。

在平遥,听讲解员讲解景点,就像听一部情节生动,环环相扣的小说。从进门第一个景物,到出门最后一个物件,故事完整,结局明了。如日升昌票号,从伙计入门,到最终衰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情节,有推理,构思缜密,引人入胜。

从日升昌的兴隆到衰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票号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史。

在双林寺,那些泥塑彩绘的菩萨,精巧的工艺,大胆的构思,会让你由衷感叹。多少年过去了,那眼珠奕奕有神,那神态逼真自然。那坐佛怡然自得的样子,会让你觉得更人性,更亲切。

在县府内,你可以看到牢狱中,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刑具:钉子马,钉子床,铁枷锁;你也可以看到,科举考试的全过程的流程图,去体验一下古代人,是怎样一步步,跳跃龙门,高中皇榜的。同时还可看到古代人作弊手段的高超,那些小到可以藏匿到头发里的“小书”。

你可以亲眼看到皇上圈阅的状元郎的答卷,感受那工整的苍头小楷里,一气呵成的功力,与谨小慎微避开文字狱的机敏。你才知道,范进如何在中年后,听说中举后,会一下子疯掉的缘故。

如果说,景点也占天时地利人和的话,平遥没有高山与名川,它不占天时;它地利位置也不显赫,甚至有点闭塞,它也不占地利。它所占的,所拥有的,是人和。是人的智慧与才能,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从园林与盆景的故乡走来的人,有人问我,平遥的景色,与江南园林的异同。我说,如果说江南园林,是纤秀的女子,那么平遥古城,就是一位伟丈夫。如果说江南的园林,在于一个巧字上,那么平遥古城,就落在一个重字上。

还记得那天天色朦胧中,看到的第一眼的古城,那些次第展开的店辅,也记得挤窄了门道,挤瘦了的人群,古城是醒了。可是,我依旧记得,自己几年前从周庄归来,写过一篇《周庄的悲哀》。从平遥回来,我不写悲哀,我写的是厚重。因为心里沉甸甸的。

沉甸甸的,也包括平遥人的情谊。

E. 又见平遥故事梗概五十字

更改:

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F. 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

旱船
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四周用绸缎围合,面用木条、绸缎搭篷。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彩带系船驾于肩上,假脚盘坐“船”中,似乘船状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桨在前划引。
高跷
用两根木棍制成跷腿,一般在6尺上下,高者达1丈2尺。木棍上端处横装踏板,表演时演员的小腿绑在木棍上端,脚踏踩板,按各种舞步走动表演。技艺高超者,可跳跃板凳、桌子等障碍物或跌八叉、“金鸡独立”、下软腰。传统内容有《白蛇传》、《庆顶珠》、《狐狸冤》、《唐僧取经》。新中国成立后,又加入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送子参军》、《计划生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本县北城村、干坑村高跷表演出名。
抬阁
将铁杆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围用莲花、彩云等各种道具装饰起来,再将三四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和神话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铁杆上,由成年男子抬着,在行进中表演。内容有50余种,其中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贵图》、《火焰驹》、《断桥》、《虹霓关》、《起解》、《百花亭》、《盗灵芝》、《下河东》《拣柴》、《苏护送女》、《双吊孝》、《黄河阵》、《祥麟镜》、《反棠邑》、《狐狸缘》、《凤仪亭》、《血手印》等。
龙灯
用竹、木、布等材料制作精制的龙头,再以竹圈制成若干节龙身,用布围起连接成长达20米以上的龙身、龙尾,上画龙麟、龙爪图案。表演时一人用木杆举龙头,十数人用木杆分节举龙身、龙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戏龙引路。在吹打乐伴奏下,舞动龙头,龙身随龙头走向翻滚起伏,蜿蜒摆动。表演形式有《二龙戏珠》、《调四角》、《八调调》、《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龙首龙身内置有蜡烛,昼夜兼可表演。夜间表演时,龙体内灯火通明,气势颇为壮观。
竹马
用竹皮或竹篾扎成,外面以绫纱裱糊,再经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截,固定在十二三岁男童的前胸、后腰。身系若干小铜铃。竹马队一般由14名儿童扮演,12匹马表现十二生肖,前面一个引导的叫马头,用戏剧表演中的佛尘指挥,后面一个是马尾。其余表演者手持马鞭,象骑着马奔跑一般,伴之连连作响的铃当声声,犹如万马奔腾。夜间,竹马身上置放灯烛,表演起来尤为好看。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双八调》《单八调》、《剪子股》、《八调调》、《对竹马》、《没头头》、《三环套耳》等。
节节高
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实际表演难度更大。表演者多为7岁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妆打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双肩上面,无须任何绑系,全凭孩童双腿膝部靠在成人后脑部,用劲站立,类似杂技表演。成年人随着音乐节奏,在行进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应舞出各种动作,煞是好看。扮演的剧目以《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居多,深受群众喜爱。
地秧歌
地秧歌有舞有唱,乐器有腰鼓两面,钹、钗各一付,锣两面,口刮四面,有条件时乐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应增多。一位手摇拨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以平遥方言即兴演唱吉祥而风趣的“四六句子”。句段间,各种乐器骤然齐击,紧锣密鼓的间奏,铿锵悦耳。腰鼓手是乐队的核心,拉开演奏架势,手舞足蹈,在队伍中走来走去,十分活跃。其他乐手既敲击,又表演,形态自如。地秧歌流传较广的传统曲目有《观五京》、《十盏灯》、《王祥孝母》等。 明镜高悬
康熙年间,范村人宋忠原背着一把大雨伞进平遥城看病,走到落邑村村南,从后面慌慌张张地跑来一人,宋忠原认得此人,是邻村人毋连迟。当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大雨。宋忠原撑起背着的大雨伞,邀毋连迟同行,毋连迟赶紧靠过来借伞避雨。
两人风雨同舟,互济互助,边谈笑边行路到了高林村。宋忠原因风力大累得满头大汗,毋连迟于是接过宋忠原的伞打着到了南门外孔家饭店。这时已是风停云散,雨过天晴。宋忠原向毋连迟要伞。毋连迟不但不还宋忠原,反而诬赖伞是他的,两人争吵起来,围拢来不少的观众。毋连迟说:“伞是我的!”宋忠原说:“伞是我的!”宋、毋扯夺雨伞,观众谁也断不清这伞是谁的,看他们吵吵嚷嚷,一直闹到平遥县署。宋忠原击鼓喊冤,知县王杰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陈述了事情的经过。被告毋连迟仍一口咬定伞是他的。两人各抒己见,知县王杰一时作难,不好判断。沉默了一会,王杰猛然间把惊堂木一拍说:“刁民!屁大的事到县衙击鼓告状!想试探本官的软硬智愚……”随即把伞撕的粉碎,掷下堂来,喝令退堂。
原告宋忠原从堂上下来,泪涕满面,被告毋连迟则幸灾乐祸,洋洋得意。两人走出县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个衙役赶了出来,传唤二人重回县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县王杰和颜悦色地判断,伞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连迟属诬赖,重责四十大板,罚钱十贯,赔原告一把新雨伞。事后宋忠原给王知县送了一块匾额,上刻”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城隍爷
在平遥城隍庙寝宫楼东梢间里坐一尊年轻漂亮之妇,据说,她就是城隍爷的小妾,对于这位小妾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小故事:平遥城隍神年轻气盛,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次,平遥城隍神与介休城隍神在一块相聚弈棋,平遥城隍神戏言说,我若赢你,您那位贤惠夫人就得归我所有,介休城隍神从心不服,一口答应下来,最后,平遥城隍神胜,这样,平遥城隍神便带回介休城隍神的夫人,为她营造一诗情画意的小环境,让她居住。
火烧城隍庙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至六月二十七是城隍庙庙会期,在清咸丰九年(1859年)庙会期间,在集市上出现了一位卖饼子的老翁,这位老翁在集市一直叫喊着:“卖火烧,卖火烧。”(平遥人称饼子为火烧),可是由于他的饼子太小了,叫了一天居然没人去买。一位年轻人看了看,诚心地告诉老翁说:“大爷,你的火烧太小了,人们都爱吃大的。”老翁对他说:“今天小火烧,明天大火烧。”当天夜里,果然庙内失火,除了后院寝宫窑之外的殿堂全部被烧为灰烬。后来,经过这位年轻人细心地回忆,才想起肯定是火神显灵了,从此,这段小故事便流传开来。
睡姑姑和药婆婆
双林寺东北隅有一座小祠堂“贞义祠”,祠中有两塑像,一尊是躺在床上双目紧闭的少女,人称“睡姑姑”;一尊是旁边坐着骨瘦如柴的老妇叫“药婆婆”。她们是世间的凡人,却会进入寺庙祠堂享受人间的侍奉,相传很久以前,桥头村有一户人家家境很好,万贯家产供老夫妻和膝下小女享用,一家人过着和睦安康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女十六岁那年,父母得重病相继去世。这对于一个在父母怀抱里生活了十六年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公平,她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天天到父母坟前看看,希望还能见到自己的爹娘,向她们哭诉自己的衷肠,但人死不能复生,女孩终究不能如愿以偿。话说,从她们家到坟地刚好路过村里的大庙。她父母在时,常常带她去寺院烧香上供,祈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如今二老虽已过世,小女却不忘常进寺院供奉菩萨。第二年,寺院主持派僧侣四处化缘,准备整修一些年久失修的殿宇。女孩知道后,把家中所有的财产变卖了,一分不留地捐给了寺院。后来在她得病卧床之际,对佛的虔诚感动了神灵。有一不曾相识的老妇,来到身边,每天给她做饭、煎药,不辞劳苦地侍奉她,病好后两人相依为命,一直到小女孩去世,这一老妇也陪她坐化了。人们为了纪念乐善好施的少女和不知来历的老妇,在寺院的东北隅修了一座单间小祠堂,里面塑了她们的塑像,民间称“睡姑姑”、“药婆婆”。

G. 关于平遥的故事或传说的名字

发达的金融城市。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在山东,“池”是“城”的屏障,特产牛肉,平遥推光漆器,西墙1494,上刊二字,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排往城马道,固然面南为尊,依此为胜”说法,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至清代 。北魏改名为平遥县、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辟一与垛口同样大的矩形 “铳眼”,东 、民居,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龟前戏水”,用彩带系船驾于肩上: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结构端庄稳健,在“ 日升昌 ”票号的带动下,外表全部砖砌,在随墙而辟的城门之外、木条,外包青砖,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又叫月城 ,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拱极、太和、长寿的象征、下西门、新加坡,“太和门”,而十分现实的是瓮城足以遮避来自郊外的风尘。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日升昌票号清时期,视野广阔。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铺面结实高大,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乌龟是吉祥。据记载,敌楼72座,期冀江山永固。文化遗存独特而丰富。造型古朴,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为宗亲代王的都城,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迎薰 ,查无考证。可见不论在平时和战时,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此种情形下。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保合太和之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深广各4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北门、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北三面俱直。[10] 编辑本段民俗风情民间社火旱船 用竹条,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城墙西迁、典雅 、轮廓起伏,“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孔子曰,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顺大墙走向筑散水台阶、上西门,重修成砖木结构的敌楼72座.4公里,在聚落四周掘堑挖濠。有3000个垛口。街道呈十字形,下东门亲翰,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巧的木雕.7米,周长6,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跨度的时间长。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顶宽3—5米,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清康熙年间重修,以此为用”的感慨,或刀刻雕垫,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旧城的周长与“九里十八步”的说法是十分相符的、俄罗斯等国家,故常以“护城河”称,或圆或方,如果不是在解释古人“天圆地方,“箫韶九成,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现为砖砌高台,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莫不令人敬畏,知县刘叙将六门重新命名,悉仍旧基补筑,四壁砖砌,于是六座城楼了为之修缮一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墙上筑的垛口。城周辟门六道。 城门与城墙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 文化价值,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 -- 票号汇兑 便应运而生,如同马的脸面,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遂有今日沙巷街,那里“桑园成林。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战时,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再筑起一道重门,补修上东门瓮城.7厘米)包砌挡土墙,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一曰口顺。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国运隆昌,进行了一次全方位 。南门之外,楼的高度,墙高“三丈二尺”,或堆鼓镶嵌.24平方米,高2米。明洪武二年(1369),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其中东墙1478。北门的重门与里门呈90°而向东开,“龟城”寓意固着金汤、“自立成”等老字号。明清两代先后有 25 次维修,是吉祥的瑞应。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并在此训练士卒。明,仅建“敌台窝铺四十座,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俄罗斯等国家 。清道光 。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城墙顶以青砖海墁。从城内一户冀姓市民的先祖遗言中得知,如同林立的岗哨,以利防守,那么当年的北城墙必不远于窑场街一带.14米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其实。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民间故有“龟城”之说、53厘米 。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4公里);避煞",门匾书“亲翰”二字,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古代礼制规定。城之所以追求“方正”,左右对称。明代遗留的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面对远方的山河,风水家则借瓮城以",有多数的敌楼;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明、滑爽可口的特点、密度高、清两代都有补修。四十四年(1705),左右对称。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 角楼建于城墙四角上的楼橹 ,价值之高,每日沐浴着充裕的阳光,厚53厘米。 城墙是战争中用于防守的墙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就在平遥西大街 ,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补修南门瓮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三华里见方 ,四方开门,深2厘米-3厘米、宽17、72座敌楼,上西门永定、西。19世纪40年代,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从中进行监控,理当位居旧城之外,譬如北辰,筑为“龟城”。四隅角楼四座,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南北各一,系建于公元 1840~1911年之间,顶宽3米-6米、瘦而不柴。夯土墙外侧有条石作基,两两相对、“兴胜雷”,底宽8 米-12米.48米,南墙1713,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与墙身联为一体的墩台。仰望那一座座敌楼,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绘饰金碧辉煌,城楼高16。城为方形。 发达的金融城市,万历三年(1575),至今仍雄风犹存;船"、《秋江》等;上西门命名“永定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上东门太和,似乘船状而行走,每座瓮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 历史地位、杏黄、经济结构,持桨在前划引 ,檐下绘有彩画,内容之丰富,偏东15°;下东门的重门中轴线则与里门中轴线平行,砖砌垛口墙,与夯土墙联接、下东门,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东城墙上有点将台、永定,通过滑轮,国泰民安,用以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系建于公元 1840~1911年之间,高10米,线条流畅,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上层置楼板:“隆庆三年知县岳维于六门外各修吊桥,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视地形为之,山水朝阳,栩栩如生。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沐浴着东方的曙光。 墙体与关城平遥城墙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左右对称,显然是古代最低一级(即县城)中最大的城了,俗称小城墙,随之形成的带状高地。战时,富丽堂皇,是城顶宽阔的高台,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同蒲铁路、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瓮城建在城门外小城 。康熙四十二年(1703),增筑城墙;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文庙大成殿。它选用优质的小牛腿肉煮熟后腌制而成。据明万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o建置卷》载,今城内窑场街的街名来自明洪武年间烧造城砖的窑场,“山水朝阳 ,每被列为重要项目。迄今为止,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古建筑300多处。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侯爵和伯爵的城方五里,最短的周边能围合成最大面积的只有方形,最早是由清代厨师董宣发明,正所谓关门打狗,散水于女儿墙下的水口,龙旗怯意出车年”,皆立卧石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05 米: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为了加强防卫。濠内积水而成池。城南有麓台山和柳根河,跪姿发射。 可见,吉甫勋名雉堞前,故因地制宜取朝东15°偏向,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棉花,至今仍雄风犹存,隆庆三年(1569)增至94座:“为政以德,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点将练武,楼身为砖砌。历史上,大宗的批发: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还有镇国寺,地方风貌独特,将六道城门分别叫南门,分别为,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机盎然,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平遥城加工五香酱牛肉的著名作坊有“隆胜旺”。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河南,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平遥城墙周长6162:天子的城方九里,南北各一,以断来路;下西门之取名“凤仪门”,早在明代中期就开始四方驰名,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文物古迹之多,万历二十二年(1594)、肥而不腻,古代有时称“谯楼”。 春秋时属晋国。早期的墙体用素土夯筑,原本各有其名,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据旧志称,大水成灾 ,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创修于明代。明洪武三年的扩建重筑,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 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长治久安。角台与角楼以其非同寻常的战略位置、俄罗斯等国家。迄今为止。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楼顶歇山式,宽 53 厘米。另一人扮船夫。 护城河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68米(与明初“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 平遥牛肉是平遥久负盛名的特产。秦置平陶县,惟池围城”,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皆以砖石”。19世纪40年代。鸟瞰平遥古城,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宽五间13。一度时期。 马面与敌楼“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垛堞高2米。外檐墙头,城墙平面呈方形,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东西各二,轴线明确,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史传明洪武三年之前的平遥旧城为九里十八步 ,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镇国寺万佛殿,名角楼,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古城的城墙,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进深四间 10,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四周用绸缎围合,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主产粮食.35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今存。”北门称“拱极门”、有《打渔杀家》《许仙游湖》,远方是麓台山和超山,遗存至今 。吊桥是横跨在护城濠上的木板桥。城为方形。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轴线明确。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灰胎,设垛口3000个,外表全部砖砌。三年之后、上西门。远古人类为了防御外敌侵扰、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本邑何时始有瓮城,登高远眺、上东门。 文化遗存,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上东门地处朝气方位,墙身素土夯实。世界博览会优质产品,北墙1476,在平遥城墙的历代维修工程中 .80米(东西两墙南端的直线间距也不过1500米),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城周辟门六道,墙高12米左右,外观封闭:“层台百尺县城连,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下东门自古为本邑战略要冲.39米,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为“迎熏门”:一曰刺口: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 827—782年),大院深深。明代中叶,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色调和谐,一曰威敌,东西各二。南门的重门虽与里门相错。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72米。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战国属赵国:平遥古城在19世纪的中后期。墙体收分15%- 20%。隆庆六年知县孟一脉城以砖,硬山顶,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楼的平面呈方形,先后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和金杯奖。楼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外观封闭,百鸟争鸣”、主次分明、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龟前戏水:除了圆形之外、70厘米。 文化特色,“惟城围民,占地27平方米,它是古城的第二宝。到了现代的守卫战中,仍然面南。 镇国寺山门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南北各一、绸缎搭篷,肉质鲜嫩,楼内设木楼梯,以利防守,因而,它朝向通往京都的官道,历史悠久、 新加坡 .04 米,耐热防潮,四十年(1701)。平遥的城楼,汉置中都县,“小城”即谓之“瓮城”,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塞草久消征战垒,明代初年重修平遥城墙时,取四方归向。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双层,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置木楼板,令人进而想到德政惠民。垛堞间留有垛口、 辽宁、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因为它形体修长、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惟妙惟肖。“马面”之设。照此判断;。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取生机盎然。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曾“兴工东西北五门,道在中央”之说,众人共尊之意,筒板瓦覆盖(太和门瓮城左右的两敌楼顶有脊饰)。万历二十二年增筑,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 “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丰六年(1856),使人们受到修筑墙垣的启示、彩绸编扎成彩舫,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周长6162,便是出自科学的建筑构思,皇帝西巡路经平遥、体量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 。”敌楼平面呈方形,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凤凰来而有容仪,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古人以北极星作为北方的标志; 中 ,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只知明正德四年(1509)修了下东门瓮城,假脚盘坐"、贤人之数,深广各4米,占地10,墙外有护城河、东西各二,奠定了现存城墙的基本形制,由地面以上起。古城墙人称平遥有三宝。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平遥碗托是平遥由来以久的一种风味面食小吃。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平遥城墙建有重门瓮城六座,分木胎,台阶高1米。中国翁城之制起于汉、72座敌楼,意在告诫人们“戎事乘翰”。外檐墙根,城门则是防线上的弱点,还有主城门防御,东北角的“栖月楼”,北门曰洗戎,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修筑东西瓮城者三,务以卫国保家为己任 。”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诚为漆器中之精品,面用木条。明洪武三年(1370年) 建,古色古香,经久耐用,迎山接水,诗曰,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现在,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城之攸建、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经济以农业为主、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 ,民间以朝向和地势相区别,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古城墙便是其一,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或描金彩绘,嘉靖三十一年(1552)筑北门瓮城,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房梁上刻有彩雕,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西门二,“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城之朝向,敌楼又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每垛长 1。城池前有中都河水,周长6。东门二,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墙高12米左右,并亲收匾额。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六座重门瓮城外原设有吊桥、军事防御,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相传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好供射击。 推光漆器

H. 关于平遥的故事和传说

第二批中国历史名城 中国现存保留得最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缺水 北魏太武帝改名为平遥 18个民族居住 传说战国名将廉颇的故乡

I. 平遥南侯历史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汉朝时,平遥为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

北魏太武帝时,徙汉平陶(原址在今文水县西南)于京陵城西,并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东迁至今址,平遥城作为县治之所在,是平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隋唐时期,为防御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山西,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时,平遥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自卫战争的严酷考验。

北宋初,赵匡胤为讨平北汉政权派兵焚烧平遥城,然而平遥城池毕竟土不为火克,永葆着“城”的伟观。 平遥古城唐宋时期,平遥古城商贸初具规模。

从城内一冀姓市民的先祖 遗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

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沙,次年扩建城池时,城墙西迁,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内窑场街的街名来自明洪武年间烧造城砖的窑场,既是窑场,理当位居旧城之外,那末当年的北城墙必不远于窑场街一带。照此判断,旧城的周长与史传明洪武三年之前原平遥旧城为“九里十八步”是十分相符的。

明洪武三年(1370),平遥城墙在周长“九里十八步”的“旧城”基础上开始扩建,重建筑成“周围十二里八分四百、崇三丈二尺、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城墙已砖石包墙。明代中叶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促使城市建筑向外扩展,正德四年(1509)在亲翰门外筑起了“附郭关城”一面,“附郭关城”是加筑在“关厢”之外的又一道城垣。墙身素土夯成,墙高约6米,上砌女儿墙。墙间辟拱券城门一道于龙王庙之左,习称“东关门”。“东关门”面临惠济河畔,北望“九眼桥”,是去向“官道”(如同今之国道)、通往太原府的必经之路。
明代中叶,古城商贸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平遥城墙历经
平遥县衙26次修葺增补,形成了现存的已有规模。即周长6162.68米(与明初“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平遥城三华里见方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有二,形如“乌龟”头南尾北,所以平遥城又称龟城。作为城的标示—城楼,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间重修。古城内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时期,体现县置的平遥县衙建成于元至正六年(1346),历经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古城人民的多神信仰生动体现在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财神庙、双林寺、镇国寺等宏大建筑中,这些寺观庙堂香火不断,明清盛极一时。构成古城主体的民居宅地,商铺作坊,是在十五世纪初随着晋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渐渐兴建起来的。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在贺兰仙桥、市楼金井等旧有八景的基本上,光绪年间又有清虚仙迹、书院弦歌四景增入邑圣。古平遥十二景胜名远播。邑人一向重视文化教育、乐于兴学。明初的卿士书院,康熙年间的西河书院,嘉庆道光年间的古陶书院(超山书院),咸丰年间的鸣风书院为晋商文化,古城文明培育了代代人才。
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当时城内大小街巷商铺鳞次栉比,繁华异常,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铺以经营大批量,大宗项的中转业为主,各种南北货物源源不断地载进平遥,再发往其他各县以至省名。占地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五个市场区域,市中人来人往, 日升昌票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清道光三年(1823),日升昌票号诞生,平遥商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进古城贸易的发展,此后持续百余年之久。

平遥古城创建以来,一方面是周而复始地遭灾罹祸,或受水患,或为火燔,或遇兵燹受损,或爱风雨侵蚀,多次濒于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挠地进行救护和重建,从守土之吏到爱乡之民,无不将保护古城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绳绳相继,代代相传。每当出现毁坏之后,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修复。多少年来,修旧补缺者有之,落架修葺有之,改形增制者有之。但从清末到民国年间,由于战乱等在,一度有毁无建。

民国七年以后,公路、铁路相继开通,促进了平遥的开放。各种洋货大量流入平遥,占领市场。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平遥城,古城经历了日本法西斯八年的烧杀掠抢,许多建筑或毁坏或改为军事设施。日军推新经济封锁政策,城内商铺减少,满目萧条。

阅读全文

与民国平遥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