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故事将相和表演结束语

历史故事将相和表演结束语

发布时间:2021-03-03 16:11:34

『壹』 将相和课本剧台词(人物 秦王 蔺相如 赵王 廉颇,三个故事都要

第一幕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宫中
人物:蔺相如
赵王
赵国众大臣
〔幕启: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得知,便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
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赵王众爱卿,本王刚接到秦王来信,他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你们认为如何?
大臣甲大王,我看秦王不过是想把璧骗到手罢了,万万不可上他的当。
大臣乙大王,如果不答应秦王的请求,万一他派兵来进攻怎办?
赵王哎,这该如何是好!
(众大臣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不应上秦王的当,不该把璧献给秦王,有人则怕秦王
派兵来进攻,说应把璧献给秦王。)
大臣丙大王,我听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哦,快快把他请来。
(赵王派人去找蔺相如,蔺相如接到赵王的命令,匆忙入宫,上)
赵王你可是蔺相如?
蔺相如报告大王,在下正是。
赵王本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得知,便写了一封信给本王,说愿意拿
十五座城换这块璧。你看怎么办?
蔺相如 (想了一会儿)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幕落
第二幕
时间:与前幕相差十几天
地点:秦国宫中
人物:蔺相如
秦王
秦国众大臣
〔幕启:秦国宫中豪华无比,蔺相如进了宫,见了秦王,献上了和氏璧。秦王双手捧
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秦王
真是一块美玉啊!
蔺相如(看这情景,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上前一步)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
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
靠着柱子站定。 )
蔺相如
(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十分慌张)别,千万别。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秦王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
和氏璧是块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肯交出来。
秦王
(无奈)好吧!
(蔺相如同秦王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回到宾馆,他立即叫手下人化了装,带
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了。待到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又笑容满面地来到
秦国宫中。)
蔺相如
(大大方方地说)大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
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
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亲自出城迎接,
回到宫中,赵王重赏了蔺相如,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幕落
第三幕
时间:与前幕相隔几年
地点:渑池
人物:蔺相如
赵王
秦王
廉颇
〔幕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赵王犹豫不决,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
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
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
久闻赵王的大名,听说赵王识音乐,鼓得一手好瑟,今日是否让本王见识见识?
赵王
那是那是。
(赵王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赵王看
此情景,也不敢说什么。可蔺相如坐不住了,他看到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于是他走到了秦王面前。)
蔺相如
大王,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
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无可奈何,只好击了一下缶。蔺相如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
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
赵王怎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而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回到赵国,赵王
重赏了蔺相如,封蔺相如为上卿。)
——幕落
第四幕
时间: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之后
地点:赵国
人物:蔺相如
廉颇
蔺相如手下人
〔幕启:赵王封了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
廉颇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听到这话,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
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
可看不顺眼了。)
手下人蔺上卿见了廉将军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手下人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
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
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
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去
请罪。)
廉颇蔺上卿,我以前实在是……哎,惭愧,惭愧啊!
蔺相如廉将军,快快请起!
(从此以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幕落

『贰』 《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请结合课文内容描写他们当时的一段话(各两句对话)

廉颇说:“蔺相如,今天来就是为了为我说过的话道歉,我不该为了自己的一口气而不为赵国的利益着想,是我太冲动了。请原谅我吧。”

蔺相如说:“廉将军,您能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已经是一大好事,再说,我早就原谅你了。我们继续为赵国效劳吧。”



(2)历史故事将相和表演结束语扩展阅读: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

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叁』 将相和的故事梗概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肆』 将相和的三个故事

完璧归赵
蔺相如本赵国一门客,廉颇乃武将。
危难之时,蔺进入秦国,将秦王欲霸回占的和氏璧给拿回来。有胆有答谋。回赵国后升官。

渑池之会
赵王秦王渑池相会,蔺相如以“五步之内血溅大王”要挟秦王,使秦王欲诋毁赵王的奸计不得逞。升官为相,位居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凭嘴舌之功,不可居其上,并称“见必辱之”,蔺相如却躲着他。
后来得知蔺是为了国家的团结与安危,才让着他,廉很内疚,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精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伍』 适合表演的历史故事

应该可以弄来成三国,毕竟大家源都很熟悉,场景描写也很容易~
而且如果要弄成大话版的也很容易~
如果要庄严点独特的,不妨用淝水之战,用两个来演符坚符融,另外的两个来演谢石谢玄~

大话搞笑版:两对人的对话,可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流行音乐或语言进去。不用布景,只要两对不同的衣服就可以了~

正式版:前秦方面两符之间的对话,晋朝方便的一些活动和对话,最后突出历史结果,用正式语言来描述和演。要大量的布景和服装~

以上竟供参考~

『陆』 将相和的故事

《将相和》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柒』 戏曲《将相和》唱词

负荆请罪

蔺相如 (唱西皮原板)
将相不和成何样?
二虎相争必有伤。
并非是蔺相如胆小退让,
怕的是将相不和有害家邦。
廉 颇 (内叫)走!
(唱西皮快板)
廉颇做事无分寸,
羞辱相国意气生。
卸盔甲袒襟赤背将错认,
背定紫荆杖一根。
含羞带愧我把相府进。
(唱西皮摇板)
无知廉颇请罪名。
李 诚 老将军过府。
蔺相如 啊,老将军来了?
李 诚 老将军来了。
蔺相如 哎呀妙啊!现在哪里?
李 诚 他在这儿呐!
蔺相如 老将军在哪里?老将军。啊!老将军,你这算何意啊?
廉 颇 哎呀丞相啊!俺廉颇只顾意气相争,得罪相爷,身背荆杖,求相爷看在同朝的份上,你要多多的,教训呐!
(另:哎呀丞相啊!廉颇老迈昏庸,居功自傲,藐视贤才。深感丞相宽宏忍让。俺廉颇愧无面目来见丞相。望丞相,看在同朝的份上,你要多多的,教训呐!)
蔺相如 (唱二黄三眼回龙、原板)
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
有什么衷肠话细说端详。
我虽然在秦邦完璧无恙,
我虽然渑池会羞辱秦王。
我虽然侥幸封首相,
怎比得你老将军,
东挡西除、南征北战,
可算得是盖世的忠良。
廉 颇 (唱二黄原板)
我这里谢过了贤明丞相,
从今后保江山文武全堂。
蔺相如 (唱二黄原板)
走向前还大礼还恳你谅,
赵 王 (唱二黄散板)
见此情不由孤喜在心肠。
(白)幸喜将相和好,准备酒宴,众卿同饮!
众 谢大王。

『捌』 将相和成语故事

将相和是历史典故不过也包括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三个成语故事

『玖』 将相和 戏剧 内容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秦国是强国,经常欺压弱国。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到赵国,说要用15座城换赵国珍藏的宝贝“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极珍贵的玉。

赵王就派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去秦国交涉这件事。临行前,蔺相如对赵王说:“秦国交出城,我就把璧留在秦国;秦国不交城,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见到秦王后献上和氏璧,秦王让左右大臣传看,大臣们都向秦王道贺。秦王得意洋洋,却只字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看出秦王根本不想换城,急中生智,上前对秦王说:“这玉虽然名贵,可也有点小毛病,很难看出,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向后退了几步,靠着一根大柱子,瞪着双眼,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到赵国说情愿以15座城换赵国的璧,可大王却没换城之意。如今璧在我手,大王若是逼我,我宁可把我的头和这块璧一起在柱子上碰碎!”说着,他真的做出要碰碎的样子。秦王怕他真摔碎璧,忙道歉说:“先生别误会,我哪能说了不算呢!”蔺相如说:“大王如果诚意换璧,就应斋戒5天,再举行一个接璧的隆重仪式,我才敢献璧。”秦王只得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马上派人化装成商人将璧安全送回了赵国。

5天后,秦王召集大臣和各国使臣举行了一个接璧仪式。蔺相如从容地上前,对秦王说:“秦国一向不讲信义,我怕受骗,早已派人把璧送回赵国了。”秦王大怒,蔺相如又镇静地说:“大王,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以强欺弱,决没有以弱欺强的道理。大王真心要璧,请先把15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这些话说得头头是道,秦王当着众大臣和使臣的面只得收敛怒气,假笑说:“对,我们不应为一块璧伤了两国的和气。”让蔺相如回国了。

后来,秦王又耍花招,公元前279年,他请赵王到渑(miǎn)池(现河南渑池县西)赴会,设下埋伏,想扣押赵王。又是蔺相如勇敢机智地对付秦王,再次保全了赵国不受屈辱。

回朝后,赵王拜他为相国,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是位老将,很不服气,他对手下人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上头去了。哼,我要给他颜色看看!”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有一天,蔺相如出门,看到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就叫自己的车退到小巷里,让廉颇的车马过去。蔺相如手下的人责怪他太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我怕的是相国和将军不和,秦国知道了,对赵国不利啊!所以我宁愿容让老将军。”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廉颇,廉颇听了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见了蔺相如,他跪下来说:“我是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请您骂我打我吧。”

蔺相如忙扶起廉颇,说:“您是赵国的老臣,是我的前辈,您能体谅我,我万分感激,怎么还给我赔礼呢。我实在不敢当。”

两人激动地流下眼泪。从此,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秦国是强国,经常欺压弱国。公元前283年,秦王派使者到赵国,说要用15座城换赵国珍藏的宝贝“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极珍贵的玉。

赵王就派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去秦国交涉这件事。临行前,蔺相如对赵王说:“秦国交出城,我就把璧留在秦国;秦国不交城,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见到秦王后献上和氏璧,秦王让左右大臣传看,大臣们都向秦王道贺。秦王得意洋洋,却只字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看出秦王根本不想换城,急中生智,上前对秦王说:“这玉虽然名贵,可也有点小毛病,很难看出,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向后退了几步,靠着一根大柱子,瞪着双眼,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到赵国说情愿以15座城换赵国的璧,可大王却没换城之意。如今璧在我手,大王若是逼我,我宁可把我的头和这块璧一起在柱子上碰碎!”说着,他真的做出要碰碎的样子。秦王怕他真摔碎璧,忙道歉说:“先生别误会,我哪能说了不算呢!”蔺相如说:“大王如果诚意换璧,就应斋戒5天,再举行一个接璧的隆重仪式,我才敢献璧。”秦王只得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马上派人化装成商人将璧安全送回了赵国。

5天后,秦王召集大臣和各国使臣举行了一个接璧仪式。蔺相如从容地上前,对秦王说:“秦国一向不讲信义,我怕受骗,早已派人把璧送回赵国了。”秦王大怒,蔺相如又镇静地说:“大王,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以强欺弱,决没有以弱欺强的道理。大王真心要璧,请先把15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这些话说得头头是道,秦王当着众大臣和使臣的面只得收敛怒气,假笑说:“对,我们不应为一块璧伤了两国的和气。”让蔺相如回国了。

后来,秦王又耍花招,公元前279年,他请赵王到渑(miǎn)池(现河南渑池县西)赴会,设下埋伏,想扣押赵王。又是蔺相如勇敢机智地对付秦王,再次保全了赵国不受屈辱。

回朝后,赵王拜他为相国,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是位老将,很不服气,他对手下人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上头去了。哼,我要给他颜色看看!”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有一天,蔺相如出门,看到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就叫自己的车退到小巷里,让廉颇的车马过去。蔺相如手下的人责怪他太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我怕的是相国和将军不和,秦国知道了,对赵国不利啊!所以我宁愿容让老将军。”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廉颇,廉颇听了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见了蔺相如,他跪下来说:“我是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请您骂我打我吧。”

蔺相如忙扶起廉颇,说:“您是赵国的老臣,是我的前辈,您能体谅我,我万分感激,怎么还给我赔礼呢。我实在不敢当。”

两人激动地流下眼泪。从此,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故事将相和表演结束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