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姓氏的有哪些名人
氏仪
(生卒年待考),字子羽,本姓𠂩氏,字讹为氏氏,后改名是仪;北海营陵人(今山东潍坊昌乐)。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大臣,是氏鼻祖之一。氏仪初为一个小县吏,后在北海郡为吏。当年北海太守孔融曾经对氏仪开玩笑,说:“氏字是‘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于是,氏仪因此就真的就改称“是”氏,遂称“是仪”。氏仪曾一度依附于汉高祖刘邦之孙齐孝王刘将闾的直系亲族、扬州刺史刘繇,避乱于江东。后来氏仪迁徙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当时孙权正好承摄大业,欣赏氏仪的文章才华,特征其为官。从此,氏仪成为孙权的亲信,与胡综、徐详三人专典军国密事,拜骑都尉。三国初期,孙权属下大将吕蒙为了夺回被刘备霸占的荆州,准备袭击荆州守将关羽,孙权因此有些迟疑,便向氏仪征求意见。氏仪则认为吕蒙的主意不错,劝孙权从之。后氏仪跟从吕蒙成功地击败关羽,夺得荆州,因功拜忠义校尉。当时氏仪陈谢,孙权则豪爽地说:“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孙吴政权既定荆州,立都武昌,拜氏仪为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孙权一直要将兵权授予氏仪,但氏仪其人极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非帅材,固辞不受。孙吴黄武中期(公元226年左右),孙权派遣氏仪到皖地(今安徽)引诱曹魏政权的陈留太守刘邵,发动了北伐战役,由诱引刘邵曹操属下大将曹休。曹休果率兵马前来,氏仪挥军大破之,功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后来,孙权又令氏仪督导诸大臣勤于书学。后孙权大驾东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太子孙登留镇武昌,孙权特意留下氏仪辅佐太子。太子一直对氏仪非常尊敬,每事皆先向氏仪咨询,然后施行。后进封都乡侯。再后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不久,孙权的一个心腹、专门从事秘密督察的典校郎吕壹诬污蔑江夏太守刁嘉出言不逊、诽谤国政,孙权因此大怒,将刁嘉下了大狱,并追查同党,一时之间闹得人心惶惶。由于大臣们皆畏惧吕壹,因此纷纷都附和着说的确听到了刁嘉诽谤国政的话,而在当时,只有氏仪独自回答从无所闻。孙权生气,很严厉地询问氏仪,周围大臣们都为之屏息。氏仪坦然地回答:“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孙权听后大为感叹,遂舍之,不但不怪罪氏仪,而且连刁嘉也因此得免无罪。在蜀汉政权丞相诸葛亮病逝的消息传来后,孙权垂心西州,派遣氏仪出使蜀汉,申固盟好。氏仪圆满完成了使命,后拜尚书仆射。在南、鲁二宫初立之时,氏仪以尚书职领鲁王太傅。后来氏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因此世人赞叹其“氏仪为太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氏仪一生勤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当时,氏仪的邻居中有起建大宅者,孙权外出望见,就问那起建豪华大室者是谁?左右回答:“好象是氏仪家。”孙权当即摇头说:“氏仪历来勤俭,肯定不是他。”旁人不信,下去一打听,果然是别人家盖的新房大宅。其见知信如此。氏仪在生活上服不精细,食不重膳,由于经常拯赡贫困,因此家无储畜,清茶淡饭而已。孙权闻知后,突然亲自跑到氏仪家求见其蔬饭,并亲口尝之后大为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但氏仪累次辞让,辞不掉就以恩为戚。孙权为帝之后,身边臣子们时时有所进达,使未尝盲人之短。然而孙权也常责备氏仪以不言事,无是所非。氏仪巧妙地回答道:“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畜,上干天听。” 氏仪一生从事国政长达数十年,未尝有过。那位典校郎吕壹历来好诬告其他将相大臣,还擅长连坐牵罪数人,却唯独无法污蔑氏仪。孙权因此感慨道:“使人尽如氏仪,当安用科法为?” 氏仪后来年老寝疾,临终前遗嘱要“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终年八十一岁。
氏叔琮
(公元?~904年待考),本为氐叔琮,讹称氏叔琮;河南尉氏人。著名唐朝末期将领、后梁政权开国大将,氐叔氏、氐氏、氏叔氏、氏氏鼻祖之一。
氏姓_网络
㈡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大奈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思明 ,[1] 宁夷州(今 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 。突厥族,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嵩之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天泽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电影演员。
史玉柱-企业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东山-电影导演
史久镛-海牙国际法庭庭长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和平: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㈢ 中国姓岑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岑姓曾经是一个光彩而神气的姓氏,尤其是汉、唐两代,棘阳的岑家人材辈出,出将入相,显赫万分,他们的子弟备受朝廷的重视,岑家也俨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汉代的棘里,就是现在河南省新野县的东北。 棘阳岑家的崭露头角,是开始于中兴汉室的光武帝之时,而头一个把这个家族引领上青云之途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光武帝大将岑彭。自岑彭之后,岑氏就扶摇直上,历经南北朝和唐朝,前后差不多1000年间,所享声誉始终不衰。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棘阳人,个性沉默,文思敏捷,贞观年间当了中书舍人,当时的诏告都由他起草,后来升为中书令、侍郎等。他一生做官,从来没有谈过家事,有人劝他用薪俸置些田产,他说,我本来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没有汗马功劳,仅凭写写文章,当到了宰相,薪俸已经够多了,何敢置田增产?他在廉洁不贪上树立了榜样。 岑参(cén shēn) (约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他的曾祖父、伯祖夫、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做过周刺史,岑参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他的诗偏于雄奇,常于豪迈雄壮中显出奇丽峻拔,在描绘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的同时,岑参还满怀激情地歌唱了西北边塞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新鲜奇异的边塞风物,漫天飞舞的飞雪,突兀炙热的火山,神异奇特的热海水,千姿百态的火山云,以及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秀丽美景的天山奇花,《白雪歌》、《火山云歌》、《热海行》、《天山雪歌》、《优钵罗花歌》、《赤膘马歌》,仅仅是这些诗题本身就已经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前清时代,最南方的广西省,又出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在中法越南之役中,以“地营法”大战法军的“开花炮”,把来势汹汹的法军大败于临洮,其他各省闻风纷纷起而响应的抗法名将岑毓英。中法之役后,他曾高官厚禄,当到清廷的太子太傅,显赫不可一世。
㈣ 姓时历史名人
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
时姓来源有五: 1、出自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申叔时之后,为别他族,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
3、出自嬴姓。据《路史》所载,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
5、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时姓发源于今河南南部,而该地春秋时属楚,楚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时姓作为楚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战国时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备至的齐国贤人时子,以及越国的谒者仆射时轨等,都是见诸史册的时姓杰出人物,这就说明,此际在齐(今山东北部)、越(今浙江一带)等国已有时姓人落籍。汉时有时农,以及寿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时苗。魏晋南北朝之际,在巨鹿郡繁衍的时姓发展迅速,并昌盛为时姓巨鹿郡望。同时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开封的时姓也繁衍得 颇为兴盛。另外经陕西徙居于今甘肃临洮一带的时姓也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以后全国各地的时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于中国人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之古训,多数时姓搬迁以邻近之地为主,举家远徙他乡者少,所以从此际至隋唐,邻近此三地的周边省份,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都有时姓人迁入。北宋时,由于建都开封,故时姓陈留郡望依旧兴盛。南宋时,江浙一带之时姓名人渐多,由北方迁居江南之地者也渐渐多起来,如时光、时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苏镇江。明初,山西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南、河北、山东之时姓闯关东谋生,并定居于东北三省。如今,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二省时姓约占全国汉族时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时姓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时姓多名人贤士。如战国时齐有贤人时子,汉有去官留犊的时苗,晋有跟许真君学道,并且同时得道的洪施真人时洪,唐有以孝行见称的时惠询等。
著名人物
时苗,汉朝
时洪,晋朝道士
时澜,宋朝学者
时光,宋代画家
时大彬,明朝制陶专家
时逸人,医生
㈤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姓由
李氏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望族,名气最大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秦朝发源於陇西郡的李家。他们的始主是李崇,秦朝陇西守。第四代孙子叫李仲翔,是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后战死沙场。
以后,这支李氏传了20多代,到隋朝,出了灭隋建唐的唐太祖李渊。陇西李氏名人辈出,仅唐朝一代就出了21位宰相。汉将李广,西凉主李暠等都是陇西李氏之后。真是人才济济。
从汉朝到唐朝,陇西李氏共分衍出13个房支,它们是:范阳李氏,尊李崇6世孙李向(尚弟)为始祖;顿丘李氏,奉李广孙李忠为祖;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丹阳李氏,始祖李伦;安邑李氏,始祖李盖;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平凉李氏,始祖李系;姑藏李氏,始祖李函;敦煌李氏,始祖李茂;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绛郡李氏,始祖李成礼;武陵(后为武阳)李氏,始祖李刚。
一是西汉时期发源於赵郡的李氏。他们的始祖是李玑,他是李崇的四弟,在秦朝任太傅的官职。他的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国丞相李牧。赵郡李氏在唐朝以前的声望高於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共分衍出10多个房派郡族,主要有:中山李氏,开基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颖川李氏,始祖李秉,为李牧5世孙,汉颖川郡守,遂居颖川;辽东李氏,奉李齐13世孙李宝为祖;江夏李氏,奉李秉5世孙李就为祖;汉中李氏,奉李秉6世孙李颉为祖;襄城李氏,有李膺,为李秉8世孙;常山李氏,奉李楷为祖。李楷为李膺6世孙,於晋代避赵王伦之乱,徒居常山平棘,他有5子,分居三处,形成东祖、西祖、南祖3房,通称平棘李氏;广陵李氏,为江夏李氏分支,奉李就18世孙李元哲为祖。赵郡李氏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於陇西李氏的大族。
唐朝以后,还有一些人是朝廷赐姓而形成的李氏大家族。这些人大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发展,后不少向江南移居。这其中主要有:
柳成李氏:有两支。一支是唐朝大将李光弼的家族发展来的,后称金陵李氏。另一支是成德节度吏李宝臣的家族。
代北李氏:出自沙陀部族李国昌。李国昌以功授代北节度使,其子李克用为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勋建立后唐,称霸一时。
武威李氏:唐将李抱玉,本姓安。祖先为安息国世子,入中国居洛阳,后裔避乱徙居武威,衍为大族。至抱玉时,赐姓李,徙籍京兆,其族遂为京兆李氏。
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 东周守藏史 (相当现今的图书馆馆长)。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而被免职。
随后又到鲁国生活多年,与孔子来往较多。孔丘曾经适周问礼於老聃,向他学过周礼。后来不忍见周朝衰落,西出丞谷关,守关的令尹(官名)听说他很有学问,就让他写书,於是就有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他在这部书中提出"无为而治"。 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应当不干涉人民的行为,不用教育,让他们自然发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就有人提倡 无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於儒教创史人孔丘。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时取代儒学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潮流,魏晋时的玄学在中国的盛行,就是明证。
李世民,公元599年生於陕西武功。自幼熟读兵书,箭头可射穿门板。其父李渊是当时隋朝皇帝杨坚的姨甥。
李世民少年时,皇帝杨坚大建宫殿,开掘大运河,挥霍无度。李世民18岁时劝李渊杀掉杨坚派来的监视,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积极参与下,李氏父子一路过关斩将,深得民心,仅用半载时间,大兵直逼长安。
次年三月(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唐政权在关中立稳脚后,李世民开始为统一天下而争战。他打败了盘踞在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收服太原,迫使原隋将王世充自缚投降。公元624年,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告一段落。这一年他才24岁。
2 姓李的名人
太子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军功显赫,危及自己的地位,想要密谋杀害他。两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力,精减行政机构,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并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外交。当国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国家把华侨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社区叫做"唐人街"。
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当时昌盛情形的具体写照,其后不久,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把百姓比喻成水,自己比喻成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治国名言流传至今。 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李白,字太白,唐武 (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生於西域。自幼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传他少年时,有一次贪玩逃学,遇一老大娘在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觉得很奇怪,得知老大娘要把"铁杵磨成针"后,深受感动。这正是民间流传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出处。
李白在26岁时,离开家人,开始了漫游生涯,渴望做一番大事。当时道教被奉为国教,人们隐逸学道并非是单纯的目的,消极遁世更多是出於政治动机。李白也没有能跳出世俗,他广泛结交种类人物,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创造条件。
李白漫游16年后,终因《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杰出的诗歌创作,名誉海内外,被唐玄宗招进皇宫。初进京城,贺知章拜读他的《蜀道难》时,一篇诗文没读完,竟然连续赞叹四次,说李白是谪仙人(被惩罚落入人间的仙人)。
接见之日,玄宗用七宝床赐食,亲手调羹给李白吃,并让他在翰林院供职(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玄宗爱重李白的才气,但只想把他作为御用文人,并非在政治委以重任。
李白性格傲岸,无视权贵。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召见李白时,见他神气清朗,气宇轩昂,不觉忘了身份,竟像老朋友似的让李白换鞋子。李白把脚伸出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权倾朝野之人,从此怀恨在心。后借李白应玄宗命新赋《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将她说成出身低微的汉成帝皇妃赵飞燕,来污辱、讽刺她。杨贵妃从此怀恨在心,三次阻挠玄宗任命李白官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生涯。李白晚年漂泊困苦,病逝於当涂县,享年62岁。
李白的诗歌共存有一千多首,他的诗作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极善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和素材,想像丰富,意境奇妙空灵,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涉及广泛,并取得较高造诣。同盛唐其他诗人只擅长在某一领域的创作相比较,其文学历史地位不言而喻,有韩愈的诗为证:"李杜诗文在,光焰万丈长"。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於新加坡。从他的曾祖父起,其家族在新加坡已住了一百多年。 他的曾祖父是中国粤东大埔县党溪乡人,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小时候,他的祖父把他送进英文学校就读。
学生时代,李光耀荣获一份莱佛士学院的奖学金。在莱佛士学院读了两年。后来留学英国剑桥时,李光耀获得法科的双料第一名,年终考试时,名列荣誉榜榜首赢得特优奖。
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光耀从伦敦回到新加坡。最初几年,他为许多职工会的担当代表律师。 1954年,李光耀与同僚们成立人民行动党,并更加深入地进行反殖民斗争。1959年,在各政党联合斗争中,新加坡赢得了自治权。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决定性席位。年仅30岁的李光耀出面组织政府,并担任首任总理。
在战后出现的亚洲领袖群中,李光耀的在位时间最久,后又出任新加坡资政,他现在是那一代领导国家独立的亚洲领袖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光明日报》等报刊如此评论他: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这脏乱、拥挤、豪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年平均所得高达八千美元以上,是仅次於日本的亚洲第二高收入国;变成最为摩登、整洁、秩序井然、绿茵遍地的花园王国。
㈥ 中国20大姓氏各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一、韩姓
韩姓历史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娶嫘祖,生青阳和昌意,昌意居于若水,生韩流。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
吴姓代表人物:吴秀波
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王阖闾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夫差乘胜北上与齐争霸,后因不听劝谏败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国王族子孙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㈦ 求姓的历史名人
求仲,汉代隐士。后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唐 钱起 《岁初归旧山》诗:“ 求仲 应难见,残阳回且掩关。答”
《三辅决录》汉有求仲。 求仲弓,字德夫,黄岩(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特科进士。仕终乐清令。(《嘉定赤城志》)
㈧ 历史上中国名人最多的姓是什么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版个姓氏之一。据中权国大陆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2007年4月)统计分析显示:王姓为现代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外,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主要是越南)也有王姓后裔分布。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