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湄洲岛妈祖的故事
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相传,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终生未嫁。
她生前兰心慧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
人们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站在湄洲祖庙山巅,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湄洲祖庙巍峨壮观;那巍然屹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雍容慈祥,是一尊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妈祖精魂,古今中外无处不在。
(1)湄洲祖庙里供奉的八位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现如今,妈祖庙在中国沿海地区、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埠头仍分布较广,而其影响力也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谓“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② 湄洲妈祖祖庙的历史沿革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 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农历九月初几,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从此以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人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船遇大风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頟。从此,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故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妈祖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妈祖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型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大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按石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山—处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众志成城,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间、升大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199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共程动工。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妈祖生前扶危助困,济世救人,深受人们爱戴。升天后又流传下许多美好的传说,经过不断的演绎发展,终于形成了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妈祖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据统计,如今世界上有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港、澳、台地区,妈祖信仰非常普遍,台湾岛有占总入口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湄洲妈祖祖庙建筑雄伟、规模庞大,妈祖灵验,护佑四方。人们不断地不远万里奔向妈祖圣地焚香膜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据统计,近几年来,到湄洲蚂妈祖祖庙谒祖进香的信众超过l000万人次,单海外信众就超过百万。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纷纷赶赴圣地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③ 湄洲祖庙的妈祖信俗
妈祖信俗,作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最早的发祥地莆田湄洲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妈祖信俗、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遗产地。湄洲妈祖祖庙在妈祖文化现象当中的神圣地位和影响力是其它庙所不具备的。
建设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首个世界性妈祖社团组织的落址单位。国家批准的首个世界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年在湄洲岛妈祖祖庙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正式被界定为妈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祖庙的“妈祖祭祀”、山东的“孔子祭祀”和陕西的“黄帝祭祀”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祖庙“妈祖祭祀大典”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每年都要举办朝拜妈祖祭祀大典。祭典场面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主祭人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或秘书长。湄洲妈祖祖庙是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建设规模最庞大的妈祖庙。始建于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特别是祖庙的南中轴线庙宇群,全长323米,宽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7米,可同时容纳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妈祖座像,陪侍的有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和兴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兰陂的女杰钱四娘以及航海家郑和、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广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戏台,是祖庙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两旁的观礼台及回廊能容万名观众。而高19米,宽33米,五开间的山门大牌坊则是我国少见的雄伟牌坊之一。
④ 湄洲妈祖祖庙新殿除了供奉施琅以外,还供奉了哪些历史名人
湄洲妈祖祖庙新殿供奉妈祖外,还有陈靖姑、钱四娘、路允迪、李富、蒲师文、宋本、郑和、林尧俞、姚启圣、施琅等10位历史名人。想要了解更多妈祖资讯,可以去中华妈祖网看看~~
⑤ 天后娘娘的湄洲祖庙
湄洲祖庙,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
湄洲祖庙,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湄洲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岛,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管辖)二十海里。
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湄洲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湄洲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里)祖庙(湄洲)。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型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1966年,湄洲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祖庙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众志成城,经过多年努力,湄洲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湄洲祖庙建筑群。
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199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工程动工。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⑥ 湄洲岛除了妈祖以外的名人
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母亲王氏。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岛、屿、礁30多个。距台湾省台中港72海里。全岛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中部为平原,海岸线长30.4公里。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的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相传,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终生未嫁。她生前兰心慧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人们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湄洲岛的妈祖庙尊称为“湄洲祖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北宋巩溪迁军城驿前街府西巷宋会元鸿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分别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110-111号建有两处步云书院有“一会元两宰相三尚书四解元”,黄中庸一门“四代联登八进士”和“八代联第十六进士”科第之盛冠阖莆郡之美称。”“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九牧林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莆田市文物的特点是点多、密度大、价值高、分量重。经过1956~1957、1986—1987年的两次文物大普查,以及日常文物普查和专题文物普查,现保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800多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14处(原23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岛妈祖祖庙、木兰陂、三清殿、释迦文佛塔、天中万寿塔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103处(原41处),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67处。古建筑是莆田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莆田市至今保存的数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宋代建筑以古谯楼,三清殿、妈祖庙以及众多宋塔、宋桥、宋陂为代表。八闽名楼古谯楼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称。
秀屿是海面上的石头山,含水丰富,树木茂盛,风光秀丽,怪石嶙峋,有许多摩崖石刻,有试剑石,石壁上有一幅比人高的吕洞宾身背宝剑的崖刻,还有他踩下的尺半长的“仙脚”印,屿上建有青峰寺、玉皇殿等。屿上早有百姓居住。明洪武初巡检司在屿上筑城以御倭寇,保护百姓。据传明兴化府大守岳正在这里建一座有99个墩的长石桥,群众称“铁锁桥”,把秀屿和陆地连接起来,以便利百姓往来,又在附近海边建一座石塔为航海标志。秀屿至醴泉半岛的海底之间,因潮水只涨退没有流动,就沉积很多海泥浆,年长日久,就沉积满秀屿至醴泉之间的海底。当时有些士绅对岳正不满,造谣中伤,毁谤他破坏了狮穴好风水。说秀屿是只狮子,建了桥和塔,把狮子控住,使狮子动弹不得,所以海底淤积。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福建省莆田县人,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点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⑦ 湄洲祖庙的建筑分布
►大牌坊和长廊
大牌坊,是妈祖祖庙第一道进门,起到建筑群大门的作用,也是该建筑群中轴线主体建筑物之一。重檐单进五开间,高22米,宽35米,1992年重建,2013年底修建,正中嵌有2008年著名书法家林加国书写的庙名“湄洲妈祖祖庙”。大牌坊前左右两旁分置有两尊负碑赑屃,由台湾张玥敬赠,分别题刻“春草微忱永昭屃赑”、“湄洲妈祖灵通华夏”字样。两侧的长廊又称为“百柱廊庑”,雕梁画栋,与大牌坊连成一体构成祖庙的第一道风景线。
►山门
三门一般是寺庙建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门。因妈祖在封建时代受到朝廷“天后”的至高褒封,在民间又被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海神,所以祖庙的山门呈皇家城阙型,高10米,长20米,进深9米,内供祀“千里眼”、“顺风耳”两尊妈祖护卫神。传说中“千里眼”、“顺风耳”乃是妈祖收伏的两妖怪,实际上是宗教寺庙山门里供奉的两尊护法神将。
►圣旨门
圣旨门是祖庙的仪门,清代所建,1989 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会捐资重建,是为纪念历代皇帝36次褒封妈祖都在这里颁布“圣旨”而建的,故称为“圣旨门”。 圣旨门三重檐三开间,正中悬挂“圣旨”竖匾,凌空而建,神圣而威严,故有旧时通过此门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说法。仪门背面书有:“历代褒封崇懿德、环球利涉赖慈航”的对联,歌颂妈祖懿德普天。
►戏台
民间信仰有酬神仪式,戏台为每逢纪念妈祖诞辰、升天等重大文化活动时演出莆仙戏的专用场所。大多戏台面向正殿,而该戏台受地域限制,对面旧时为观礼台,故而座西朝东。戏台檐高6.9米,台高1.2米,面积126平方米,主台为歇山顶建筑,两边柱子上有楹联一对,上联:法曲献仙音,九域讴歌,万方鼓舞,下联:海潮飓圣绩,千年顺济,两峡和平。
►钟鼓楼
钟鼓楼是大型妈祖庙的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属于清建筑物,1989 年重修。晨钟暮鼓,原作佛教寺中早晚报时之用,即早晨敲钟,傍晚打鼓。祖庙钟鼓的敲打时间是:清晨(春夏5:00秋冬5:30)及傍晚(春夏17:00秋冬17:30)均为钟一声,鼓两响,交替进行, 一共钟36声,鼓72响。昭示在妈祖保佑下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正殿
原为朝天阁,是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又称为“太子殿”,源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姚启圣把座落于此的原朝天阁改建为正殿,以与其它建筑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因民间敬称姚启圣为“太子公”,所以后人便将其改建的正殿称为“太子殿”。正殿仍保持清初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三开间一进深的抬梁式结构建筑。殿内供奉妈祖及陪神,设有光明灯3万盏,以让广大妈祖信众点灯祈安。
►圣父母祠
圣父母祠为祖庙重要配殿之一,原为南宋始建,后历经明代重建、清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初重修时的原貌,正堂为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祠内供奉妈祖及其父母神像三尊,寓意妈祖在庇佑四海万民的同时,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侍奉父母膝下。
►升天古迹
“升天古迹”崖刻是明末清初由祖庙住持僧照乘题刻,旁边的歇山顶木结构纪念亭是仿1922年拍摄的清代照片而建。因传说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因救助海难而逝,民间传其在此羽化升天,乡人感其美德,就在此处建祠奉祀,逐渐地也成为祖庙一大景观。
►梳妆楼
据《敕封天后志》考证,梳妆楼为清康熙间靖海侯施琅将军所始建,以后历经重修,至“文化大革命”间被毁,1988年重建,为二层歇山式楼阁建筑,楼内供奉的是身着 “妈祖服” 梳着“妈祖头”的妈祖神像,是专供妈祖梳妆打扮的楼阁。“妈祖服”为蓝色上衣及红黑两截裤,“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和思念;“妈祖头”是船帆式的发髻,头上髻是帆银针是锚,红头绳代表缆绳,波浪形的发夹代表船桨,寓意妈祖保佑四海万民一帆风顺。
►天后殿
本殿为正殿,民间又称为“寝殿”,是妈祖祖庙最主要殿堂之一, 占地面积 238平方米,始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分别对寝殿加以重修。现存建筑是民国年间再度重修的,建筑保持明代布局和清代风格,部分为清代原构。由门殿、主殿和两庑组成,主殿为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五进深的抬梁式结构建筑,殿内供奉宋代雕刻的千年樟木妈祖金身及水阙仙班陪神,正梁悬挂清雍正皇帝御笔《神昭海表》匾额,门殿石柱上有莆田明代才子戴大宾所写的“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对联一副,极具文物价值。
►佛殿
佛殿为祖庙重要配殿之一,清康熙年间靖海侯施琅所建。 “文革”期间此殿也被毁,1989年重建。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及文殊、普贤等菩萨像。据《天妃显圣录》记载,妈祖自幼“喜净几焚香,诵经礼佛”,可引证妈祖与佛祖同祀的合理性。
►朝天阁
因姚启圣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就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朝天阁为1989年7月由鹿港天后宫捐资重建。朝天阁为三层八角塔型建筑,一楼所悬挂的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影像,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像,前中部为鹿港妈,后面为祖庙妈,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右侧的玉如意乃惠安崇武镇港墘村张炳所捐赠,有“摸摸玉如意,事事都如意”之说。
►慈孝洞
慈孝洞,顾名思义乃“慈爱、孝心”之洞。原是一条军用坑道,为弘扬中华民族孝行美德及妈祖大爱精神,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据有关史料,敦请工艺技师在保持当年耗巨资建造的坑道原状基础上雕塑了二十四孝故事群像59尊,于2009年对外开放观瞻。在线状坑道中徜徉犹如穿越历史的时空,可以感悟和平的珍贵和感召孝德的震撼。洞中有一口天然水井,因水质良好被民众誉为“妈祖圣水”,常作“谢恩”(谢父母及天地之恩)仪典“供茶”之用。
►升天楼
升天楼为三层六角攒尖顶塔型建筑,1989年开始建造,1991年3月15日落成,是为纪念传说中妈祖羽化升天而建。一楼供奉站姿式妈祖如意神像,供游客祈求妈祖赐予吉祥如意;二楼供奉铜铸立式妈祖像,供游客感受“摸摸妈祖手,平安跟我走”的心理体验。
►观音殿
观音殿始建于清代,现存建筑为1990年重建。作为妈祖祖庙的重要配殿之一,观音殿建造初衷主要源于民间传说中妈祖的诞生是由于她的父母向观音菩萨祈求子嗣得来之说法,且妈祖的慈悲济世精神,亦与观音一脉相承。殿中中央供奉观音菩萨,旁陪祀十八罗汉。
►中军殿
中军殿始建于明代,相传明代泉州卫指挥周坐,在大兴土木扩建妈祖庙的工程竣工后,用剩余建材建了一座殿房,并塑了神像作为妈祖殿前护卫,赐名“中军”,后人认为中军为妈祖保驾护庙,即认同本殿中军乃周坐之化身,以代代相奉。现存建筑为1989年重建,是祖庙的重要配殿之一。
⑧ 莆田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林披、陈文龙、林藻、徐寅、黄滔、林默、蔡襄、郑樵等
⑨ 湄洲祖庙的介绍
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湄洲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於福建省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管辖)二十海浬。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⑩ 湄洲祖庙的祖庙介绍
湄洲祖庙位于湄洲岛北部最高峰的祖庙山,创祀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初仅数椽,奉通贤灵女香火,不久即有海商三宝第一次扩建,天圣年间(1023~1032年)添建廊庑。开庆元年(1259年)由福建两司宫捐楮币万缗助修。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寝殿,又建香亭、钟鼓楼、山门;又有张指挥创建1座朝天阁,开始形成规模。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第一次来湄洲,由朝廷拨款修庙,他自备宝钞500贯助修;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三次来到湄洲主持御祭,命兴化卫、平海卫、兴化府、莆田县官员采办木石,全面整修扩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委兴化海防厅张同、兴化府同知林升主持,改建朝天阁为正殿,和钟鼓楼、山门成直线西向,并另建朝天阁于今寝殿西侧;靖海侯施琅、又捐建1座梳妆楼于朝天阁旁。
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一次台风,殿宇倾圮。闽浙总督何璟,倡捐银1000两,命泉州、厦门、兴化各府州县题捐重新修建,由林姓族裔举人知县林兆骐、廪生训导林以垣主持工程,光绪五年(1879年)兴工,翌年三月竣工。今存何璟撰文、柯玉树书的《重修莆田县湄洲天后宫碑记》石刻1通。
民国36年(1947年)林姓族裔林竹亭又一次重修。1981年由湄洲乡群众于原址照旧重建寝殿。80年代塑成1尊高14.4米巨型妈祖石雕像,矗立于岛上最高峰巅。1987年又建成正殿(按旧址稍为前移)扩大寝殿前的石庭。正殿宽3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前檐下1对盘龙八仙浮雕石柱,工艺精湛。台胞陈姓兄妹捐建钟鼓楼(亦按原址前移10多米,原构造底层方形,上2层作6角形,今3层均作四方形,通高15米)另一陈姓台胞捐献1口大钟、1面大鼓,悬挂其上。1990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由台湾大甲镇澜宫捐建的1座石牌坊落成;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捐建的朝天阁,新港奉天宫捐建的梳妆楼,分别举行剪彩仪式。
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湄洲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岛,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於福建省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管辖)二十海浬。
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湄洲祖庙建于宋初,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规模的。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日臻雄伟,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后来庙宇几经损坏,日渐破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68年),湄洲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夷为平地”。八十年代来,湄洲祖庙才陆陆续续开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来,台湾妈祖信徒到湄洲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湄洲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如今,湄洲祖庙不但重显光彩,而且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更加富丽堂皇。目前湄洲祖庙建筑群是以前殿为中轴线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气势不凡。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面向台湾,栩栩如生。伫立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在湄洲祖庙附近,有“升天古迹”、“观澜”石、“妈祖镜”、“潮音洞”等景观,祖庙里还有重修碑记、御赐金玺、御赐匾额等文物。
“升天古迹”摩崖题刻在湄洲祖庙寝殿后的一块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隐约可见千年前仅“落落数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伫立此处,举头西望,对岸贤良港隐约可见。相传,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