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烟台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烟台古称之罘,后称芝罘。烟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二 芝罘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统治。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是从芝罘岛登陆。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 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1858年(清咸丰8年),中法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3年后改为烟台,迄今为止,烟台开埠已有150年的历史。
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40岁的秦始皇沿渤海湾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路上,他遇到了齐人徐福。徐福向他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为真,遂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药。
次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登上芝罘岛,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岁,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三次东巡找到徐福。徐福见秦始皇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秦始皇求药心切,竟亲设连弩,追杀大鱼。到了芝罘,终于发现一条大鱼,并挽弓发箭,亲手将其射杀。
徐福这才扬帆出海,到了东瀛,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一页。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最终未遂其愿,却在芝罘岛留下了“始皇道”、“两观刻石”等遗迹。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遗址“阳主庙”,就建在芝罘岛阳坡上。现在烟台市开发区就有为纪念秦始皇的秦始皇东巡宫。
海上丝绸之路
烟台市的航海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烟台市区的芝罘湾水深滩平,背有屏障,是一个天然良港。在2000多 傍晚的烟台港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国北洋航线上的重要停泊点。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登州(治所蓬莱)是全国著名海口,同广州、交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发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遣使赴朝鲜,也是由芝罘启碇的。
中国的丝绸、冶铁、造纸等技术由烟台传入朝鲜、日本等地,烟台由此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莱水城,又称备倭城,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⑵ 烟台历史抗日人物有那些
赵登禹(1890-1937),抗日将领。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入陕西第十六内混成旅,后随旅长冯玉容祥入川,转战各省。从1922年任排长後,到1927年已升任旅长。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二十九师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日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日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这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赵登禹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日军在退回承德後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战后,赵登禹因功升任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1936年1月,授予陆军中将。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先后殉国,终年47岁。
⑶ 烟台苹果 历史典故
烟台自古有苹果。明代以前叫作“奈”,明代以后称为“平果”,不过那时的苹果口味实在不敢恭维,果肉绵,果汁少,所以又称绵苹果。苹果花改写历史的时刻出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据史料记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毓璜顶东南(今北海宾馆 中国苹果产量第一县栖霞市
对面)的一片山坡上,出现了一座果园,果园的正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匾额上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着:广兴果园。果园的主人是来自美国的牧师倪维思。倪维思夫妇1871年自美国返回烟台时,这位爱好园艺的牧师从他的家乡纽约州带来了十几种西洋苹果树苗,这对美国夫妇是为了在异国他乡仍能尝到家乡的水果,还是遵从上帝的旨意造福人间,不得而知,但是,烟台乃至中国大地上从此开始了西洋苹果与本地苹果嫁接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数年后,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倪维思夫妇带来的苹果苗结出了与本地苹果迥然不同的果实,这种苹果个儿大,皮儿薄,汁儿多,瓤儿脆,酸甜可口。于是,便不断有当地百姓通过各种途径取得西洋苹果的枝条,与当地的绵苹果嫁接,很快,在当时的芝罘西沙旺、南山一带便出现了蔚为壮观的苹果园。二十世纪初,经常到烟台出售农副产品的福山县绍瑞口村的青年农民唐殿功,当他经过广兴果园,看到果园里那与众不同的苹果时,便产生了将洋苹果嫁接到自家果园的想法。一次,在经过果园时,他趁看园人不注意,便剪下几根枝条,回村后嫁接到自家的果园里,三年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这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烟台青香蕉苹果。唐殿功又将自家果园的枝条剪下送于乡亲们嫁接栽培。自此,青香蕉便在绍瑞口村一带繁衍开来,并一度成为烟台苹果的主打品种。
⑷ 在烟台发生的历史故事有那些
好说
八仙过海 神话故事
秦始皇东巡(芝罘岛的“罘”,就是因为秦始皇第四次东巡的时候挂了而得名的。)
徐福率童男童女赴日
⑸ 烟台建国以来发生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中国人民能够真正站立起来,使新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毛泽东主席指挥打了两场战争,可以说两次都赢了。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世界由二极争霸变为三足鼎立。
不知是历史巧合还是造物弄人,这两次战争竟然都是与当时号称超级大国的美国打的。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就是一个不信鬼神、不畏霸权的领导人。在毛泽东主席的名言中,最灭敌人威风的一句话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提国人士气的一句话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第一场战争——“抗美援朝”
这是史上以劣胜优最典型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世界军事史上谱写的最辉煌一页!
回顾1950年的新中国,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来,可谓一穷二白、两手空空。这样的国情,竟然敢与世界经济军事最强国——美国及其麾下的联合国多国部队(15国参战)兵戎相见,着实让当时的人们想不通。林彪带头反对出兵朝鲜,蒋介石欲伺机反功大陆,麦克阿瑟更是想不通,也瞧不起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使他在朝鲜坏了一世军事威名。
当然,毛泽东主席并不是打无准备之仗,而是抓住苏联作战略后盾,边打仗边换装备,三年“抗美援朝”,打出了一支名震世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打出了全球华人的脸面。从此,再也没有人瞧不起中国了。“抗美援朝”战争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与美国的一次直接的军事较量,一举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和增强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和国防力量,彰显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抗美援朝”战争是当时东西两大集团对抗的第一次地区性热战,也是此后几十年全球冷战的开端。
尽管朝鲜战争以美军退至“三八”线而告终,且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然而,与强者交手,能打成平局的,也一定是强者!
第二场战争——“抗美援越”
这是毛泽东主席晚年所指挥的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也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分水岭。
越战前,美苏两霸争雄,中国危机四伏,且夹在两霸夹缝中屈辱度日,那是一个对强国对弱国充满敌意的时代,尤其以苏联为甚,除了在中国北方陈兵百万,而且还威胁随时以核弹解决中国。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所思所想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突破美苏的围堵,突破两霸的包围。否则,连国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没有保障,还谈什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作全面的准备,“不打则已,一打就要打出长期的和平。”
鉴于“抗美援朝”中国直接参战牺牲太大的教训,毛泽东主席采取了1954年“抗法援越”的奠边府(越南西北部城镇)模式,间接参战。即让北越出面同美国正面作战,中国在背后全力提供战略、战术、人员和物资的支持。当然,如果美军深入北越,则将改为“抗美援朝”模式,派遣志愿军直接参战。结果,自始至终,美军地面部队一直未越雷池一步。以北越的贫穷落后,可以想像,没有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后勤、人员等方面的全力支持,越南如何抵挡得了美国的五十四万现代化地面武装部队的疯狂进攻和空中的狂轰滥炸?如果不是中国在越战中起著不容漠视的关键作用,当年尼克松会跑到中国与毛泽东主席商谈如何安排国际格局这样的大问题吗?
越战后的世界,不再是二分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国际政治由两极变为三极。毛泽东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政治胆识和杰出的军事艺术,先是利用“抗美援朝”为契机,壮大了新中国,继而又利用“抗美援越”为突破口,打破美苏的围堵,为中国人打出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中华子孙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并直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此外,越战对台湾的直接影响就是在《上海公报》里迫使美国承认或默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解除美国对防卫台湾的国际条约义务,使两岸关系基本上又回到了内战状态。
⑹ 烟台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烟台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华侨张回弼士在烟台创答办了张裕酿酒公司,聘奥地利驻烟台领事做酒师,取得成功。1912年烟台设瑞丰面粉厂;1913年设电厂;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头厂;1915年李东山兴建钟厂,同年,张裕葡萄酒获国际金质奖;1920年设醴泉啤酒公司。张裕酿酒公司和钟厂在中国属最早创业的厂家,罐头厂、啤酒厂是山东最早创业的工厂。烟台创造和打破了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
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烟台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1868年,烟台海关即设邮务办事处,兼办邮递外使文件,这是中国近代邮政的萌芽;1879年,清政府议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试办邮政,这就是中国近代邮政之先声了。
这件事与盛宣怀有关。因为中国近代邮政是随洋务运动而产生的,而盛宣怀是洋务运动的最重要的干将,他作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在此前两年曾为谈判《烟台条约》到过烟台。十年后又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芝罘)监督长驻烟台,六年后才离任。
⑺ 烟台的故事传说
一、烟台故事·传说:街西神窑
在莱州程郭镇驻地五佛刘家村,有一座山名叫歇山,歇山之上曾有一座歇山王母庙。相传有一位五台山的和尚某日云游至此,决定在山上修建一座庙宇。筹化物资时,和尚来到街西头村砖窑,向窑主化砖:待砖烧好之时,我自牵驴前来,只需将驴上的驮篓装满砖即可。窑主心想,装满驮篓不过区区几块砖,于是约好九九八十一天后和尚前来取砖。
提起街西砖窑,还要先说说窑主。清乾隆年间街西出了个名人,姓名已不可考。此人忠厚老实,力大无比,绰号“杉木滚子”。杉年少时,有一天夜晚去离家15里地的柳林头看戏,等走到时,已是半夜戏也演完。杉叹了口气,转身正要回家,却见戏台拐角处有一块顶面凹陷的见方山石。杉一看,此石稍加雕凿可成碓臼,若放在自家过道头,可方便街坊日常使用。杉就扛起这三百多斤的石头,趿拉着蒲窝子,硬是一口气扛了回来。稍年长后,杉看到街西西海崖下乱石丛生,一片荒凉,决定在此建一座砖窑。而那和尚来化砖的那天,正好是杉的砖窑动工的日子。
首窑烧出的砖瓷实敦厚,碰撞声清脆如铃。“街西砖窑烧出一窑好砖”,大家奔走相告,和尚也从东而来,只见沿路全是和尚带来的毛驴。当初杉答应和尚要将毛驴身上的驮篓全部装满砖,却没想到和尚带来的毛驴竟不计其数。杉不动声色,信守承诺,一边招呼伙计为烧窑师傅和和尚上好茶,一边招呼窑工们装砖。不知装了多少砖,当第一头毛驴已经回到歇山卸下砖时,最后一头毛驴还在窑上装砖呢。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砖出窑,不见坯入窑。一窑砖就这样装了三天三夜。等到装完最后一头驴身上的驮篓,杉再去窑中查看,发现窑中的砖竟一块也没少!回头看时,和尚与毛驴已了无踪迹。
一年后,和尚设宴宴请施主,杉再去歇山。山顶的歇山庙已建成,高大雄伟,飞檐流角。待席口吉时到来,和尚亲自礼让杉至宴席上座,并向来宾介绍说,歇山庙七七四十九间庙宇所用砖,全部由街西神窑布施。“街西神窑”也自此成名。
如今,歇山庙虽已不在,但当地十里八乡至今保存着六月初六赶歇山庙会的习俗。神窑的传说虽颇多神话色彩,然而街西砖窑却是的确存在过的。现今街西头村海崖下的几块地段,后人叫做东荒、西荒和南荒。集体劳作前沟壑纵横,遍布水沟,最宽达6米,后被种上菖蒲。比较大的土沟如东荒的东湾、南荒的三角湾,面积最大的位于西荒的潭潭湾约有5亩,传说这都是街西神窑当年烧砖取土留下的痕迹。
二、烟台故事--烟台山的传说
一般都说,烟台因烟台山而得名,而烟台山又是为防倭寇而设立的烟墩,每当海患出现的时候,就在那里放起狼烟来,借以报警。其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的事,而当时的烟台只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渔村,是否需要在这里设置军事哨卡,很得画个问号,而且。这里地势既不险要,又不高峻,设了军事哨卡,也不一定发挥作用。倒是那里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古老的文字,在昭示人们:这里原来不叫“烟台”,而叫“燕儿台”。
关于“燕儿台”,有各式各样的传说,都跟燕子有些关系。
站在烟台的制高点——毓璜顶上,俯瞰烟台,便发现她很象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一头拱进了北海碧波之中。那燕子头,便是烟台山。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烟台山下住着一户渔民。一家三口,恩爱夫妻外加个胖小子,生活虽说艰难,可也温饱无虑,温馨自在。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渔人出海打鱼,被漫天的巨浪吞噬了性命。女人痛不欲生,哭瞎了眼睛。
大海铸造了海边女人刚强的性格,瞎妈妈硬是吃糠咽菜把儿子拉扯大了。儿子不仅出息得模样英俊,而且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海上能使八面风,陆上能开八石弓。更可贵的是一双火眼金睛,不管是风干浪静,还是浊浪排空,他都能一眼看出来,水底下有没有鱼,有多少鱼,是哪一种鱼。只要他把网投下去,保准网网不会落空。谁都愿意跟着他出海打鱼,因为船上有他这样一双“神眼”。
小伙子从此没了名字,人们只叫他“神眼”。
老人们都说,神眼其实有两双眼睛,一双是他自己的,在海水中泡大的;还有一双是妈妈的,是在苦水中泡大的。有了这样一双眼睛,不光鱼鳖虾蟹逃脱不了,就是披上蟒袍玉带的乌龟王八蛋,也会让他一眼撕下画皮来。
“神眼”因此得罪了东海龙王。
在诸海龙王之中,东海龙王位置最尊,权势最大。玉帝封他为“群龙之首”,特赐给他一颗火种。有了这颗火种,不管是北海龙王、还是西海龙王,都得向东海龙王俯首听命。这理由很简单,水火不相容。龙王虽能翻江倒海,戏水作浪,可在烈火面前则一筹莫展。既然把那火种吹得神乎其神,诸龙王也就只能闻火而颤栗,称东海龙王为大哥了。
“神眼”却不买帐。每天驾着小船,遨游在东海之上。对龙王那些虾兵蟹将、鱼族子民都是照捕不误。这且不说,还对东海龙王好大不敬。龙宫里的那些宝贝,哪个不是珠光宝气?可让“神眼”一看,便鄙夷不屑:“什么宝贝呀?不全是些蛤皮蛸须吗?”
海边的人对龙王崇拜之至,“神眼”不以为然:“他哪里是什么神?哄骗众人的饽饽吃就是了。哪年春天他不去找山神婆鬼混?他兴妖作怪是老没正经,你们还要给他磕头。”
一双雪亮的眼睛看穿了东海龙王的伪善,东海龙王决心来惩罚这个“神眼”。
他兴风作浪了,搅得周天寒彻。那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呼啸着向岸上袭来,掀起了一排高似一排的浊浪,排山倒海般地往岸上压过来。“神眼”的小船哪里抵得住这如此神力,便在风雨中飘摇。凭着“神眼”的本事,巨浪汹涌倒可以应付,就是那料峭的寒意受不了,“神眼”不由得瑟瑟发抖了。
这情景让一只玉燕儿大动恻隐之心。
这玉燕儿大有一点来历。它原来在玉皇大帝廊庑之下,不知经过几千几万年,修炼成一个美丽端庄而又妩媚多姿的姑娘。东海龙王上天述职,一眼瞥见了,就厚着脸皮向玉帝讨要,玉帝自然就赏赐了他。
岂料这玉燕当真冰清玉洁,居然不识抬举,不肯跟那东海龙王做那苟且之事。东海龙王一怒之下,便将玉燕贬作使女。
玉燕心灵手巧,居然很快在东宫成了女红巧匠。这且不说,她还因为善解人意,博得了东海龙王的老相好——山神婆的欢心。山神婆喜欢燕子轻手轻脚的,落地都悄没声的,决不会惊动她与东海龙王的好事。就硬从龙王那里讨走了燕子姑娘,充当了婢女。
然而,东海龙王还是冷酷地弄瞎了她的眼睛。这不仅因为东海龙王要维护自己“尊长”的脸面,他的风流韵事落入婢女的眼睛总会有人戳脊梁骨的。还因为他实在让燕子姑娘那双眼睛弄得焦躁不安,以致他搂着山神婆时,眼前都闪着燕子姑娘的俊眼。
东海龙王正搅动腥风血雨要致“神眼”于死地的时候,山神婆带着燕子来了。失明的燕子凭感觉,知道跟龙王正在恶斗的人,实在太了不起了,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胆量过人。一会儿浊浪把“神眼”推到了浪巅,“神眼”象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傲然屹立;一会儿,巨浪一下子又把“神眼”压进浪谷,四周的浪山马上就要倾倒,立即就会埋葬“神眼”,可“神眼”却稳操木舵,借着浪坡再次跃上浪尖,燕子姑娘心醉了,她跟“神眼”灵犀相通,越发使“神眼”如同浪中的海燕。
但可惜,东海龙王的凛冽寒气逼住了“神眼”,“神眼”发起抖来——
幸亏,这时山神婆的妖冶令东海龙王春心大作,他迫不及待地要与山神婆幽会了。
机会难得,燕子姑娘急急去看望“神眼”。
两个命运相似的人,用不了好多话语就心心相印了。
“神眼”说:“东海龙王真坏,他把许多大石头埋在浪底下,专门对付打渔的人。船碎了,人落了海,好喂他的虾兵蟹将。”
燕子说:“他坏我早就知道,只可惜,我的眼睛瞎了,不然,我一定站在这里,告诉过往渔船,一定别触礁石!”
“神眼”感激地握住了燕子姑娘的手:“你的心太好了,我把我的眼睛给你,你会成为来往船只的保护神的。”
燕子姑娘十分作难:“你把眼睛给了我,那你怎么办?不就跟妈妈一样了吗?”
“神眼”说:“我不要紧,反正我快……龙王是不会让我活下去的,他是口里眼里一齐往外冒寒气的。”
“不要紧!”燕子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我去偷!偷他的火种。火种一点,哼!他再兴风作浪也没用了!”
“那怎么行?龙宫的东西能随便偷?何况还是玉皇大帝赏赐的神物!”
“我不管。为了你,俺甘心粉身碎骨。”
后来,燕子姑娘果然把火种偷了出来。东海龙王厌倦了山神婆之后,再次兴妖作怪,正在大逞淫威时,忽见后方升起了狼烟,烟尘滚滚,遮天蔽日。他的寒意一扫而光。
直到现在,烟台仍旧是中国北方极难得的不冻港,无论寒流如何袭击,仍不见坚冰封海,就因为当初燕子姑娘窃来的这一把火。这一把火现在仍在烟台山上烧,只是凡人俗眼看不见罢了。
火种被窃,龙王告了御状。燕子被拿住,要解往天庭问罪。
她对着海边遥喊;“神眼哥哥!永别了!”声音十分凄厉,连塔山都随着一起落泪。
“神眼”出现了。一见燕子姑娘被铁镣缠身,痛不欲生,忙喊:“等一等!我给你眼睛——”
天兵天将哪里肯等?他们如虎似狼地推搡着燕子姑娘上路。
燕子一下挣开那些天兵天将,张开双臂扑向了自己的心中人。
天兵天将的头头托塔李天王慌忙抛下了宝塔镇压。这下子可好。“神眼”和燕子都立即变成了石头。“神眼”就是今天的芝罘岛,燕子就成了今天的烟台山。所以烟台山的真名是燕儿台。
燕儿台今天有高大的现代化灯塔,其实,在老辈子,那里就有一明一灭的灯火。那是燕子姑娘在眨眼睛。
⑻ “烟台养马岛”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历史由来:公元前219年秋天,中国的始皇大帝御驾东征,经过烟台的芝罘以后,继续沿海东进,忽然看见海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水草丰美,骏马呈祥,秦始皇因此把这里御封为“皇宫养马岛”,并下令各地选马派员,进岛养马训马,专供御用,养马岛由此得名。
1984年,养马岛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1991年又被国家定为84个旅游景点之一;1995年1月被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84年养马岛被列为山东省旅游开发区;1991年又被国家定为84个旅游景点之一;2009年1月,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
以前,养马岛是一座海上孤岛,现在新建的跨海大桥把海岛和陆地连接起来。进入海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天马广场。广场中建有秦皇文化苑、马文化苑等六处景区。广场中心的骏马雕塑,高30米,成为海岛的标志和腾飞的象征。
养马岛自然风光秀美,最神奇的当属“一岛三滩”景观。你也许相想不到,就在这样一个小岛周围,竟会有三种不同的海水、三种不同的海滩、三种不同的海浪。
以天马广场为界,岛前的东部是平缓细腻的金沙滩。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蔚蓝的海水平静如镜,远山秀色倒映其中,宛若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年盛夏未到,就有无数的游客来这里戏水游泳、扬帆碧波。
而广场西面的海滩虽与东部的海水浴场相隔咫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当潮水退落,一片乌油油的黑泥滩就会展露出来。游客们可以和渔家女一起,到这里赶小海、挖蛤蜊,尽享怡然之乐。
岛上丘陵起伏,草木葱茏,山光海色,秀丽如画,海岛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南缓北峭,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岸;东端碧水金沙,优良浴场。西端水深浪小,天然良港。岛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8℃,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⑼ 烟台有哪些历史名人,历史古迹,流传着哪些历史故事
丘处机(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滨都村人。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处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通过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寺庙改道观、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计其数。有元一代,丘氏对于华夏文化的传承和汉文化的独立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五年,年六十九岁。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懿行性沉默,呐若不出口,然谈经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懿行处之泰然。妻王照园,亦博涉经史,当时著书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目。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笔录六卷,《证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纪》、《燕子春秋》、《海错》各一卷,《宋锁语》一卷,《实训》一卷,《尔雅义疏》十八卷,《春秋说略》十二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等二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于七(1609——1702) 本名乐吾,山东栖霞唐家泊村人,抗清英雄。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新儒学八大家之一。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927 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 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
张炜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原籍在农村参加工副业劳动。1978年考入山东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今鲁东大学)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在省档案部门做过四年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工作。1984年调山东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历任栖霞县寺口橡胶厂技术员、工人,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档案编研处干部,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东省龙口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文体委主任等。
⑽ 谁知道有关烟台的古老的神话传说。
塔山三和塔
塔山,位于烟台市区中部,山名由来是因为一座塔,这就是三和塔。三和塔位于塔山主峰,由烟台塔山集团公司筹资于1999年在原址重修而成。
三和塔始建年代不详,何年倒塌亦无人知晓,只是从山顶遗留的塔基和刻石上所载:“重修宝塔,补塑圣像……大元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年)”,推断三和塔初建时期应早于元朝,距今至少已700多年。
关于塔的名称,早无从查找。后来据山下太平庵院内碑文的记载:“三教寺即太平庵……孔子、佛、老子祖师肃穆庄严道貌粹然能使向善各徒全神皆振……”推断原塔及庙宇应为当时应势所建的全真教派建筑,为将古今人们祈望和平的愿望融入建筑符号中,故取“三和”之意,曰:“三和塔”。
三和塔的存续及修复,让我市珍贵的旅游及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得到重现。现在的三和塔已成为烟台市区标志性建筑之一,登上塔顶远眺,北方海天一色,轮船远渡;城区高楼林立,芝罘岛、崆峒岛等海上岛屿一览无余。于建华表示:“愿塔这一特殊建筑物,能美化城市,给烟台人民带来美的享受”。据传,有一年,王母娘娘在生日蟠桃会上,忽然想登塔游玩。托塔天王便在塔山选中了高矮适中又精致玲珑的三和塔,受到王母娘娘青睐,并将三和塔留在瑶池,供自己随时赏玩,有诗为证:“塔山之塔今何在?有人遥指浮云外。王母寿辰羡瑶台,李靖托移去瑶台。”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这天,老百姓就成群结队到塔山请愿,恳请王母早日归还三合塔。至今,“三月三,逛塔山”,仍是芝罘人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