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历史上勇于冒险,敢于探索的中国人有哪些举一到二个例子
郑和下西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
⑵ 中国古代名人探索宇宙,天空,天文学的故事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著有《天文》8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著名的《甘石星经》,为后人托名甘德、石申。
《石氏星经》该书早已失传,但在《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引有该书有关五星运动、交食、恒星等方面的一些零星片断。唐代瞿昙悉达编撰的《大唐开元占经》中有不少辑自《石氏星经》的星占条文,这些条文通常冠以“石氏曰”加以注明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记载121颗恒星坐标位置的内容。根据这些坐标考虑岁差的影响加以推算,证明大部分坐标值确系战国时期所测,只有小部分可能是汉代测量的。这说明这121颗恒星中极大部分的坐标确实是石申给出的。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星表是公元前2世纪的依巴谷星表,而辑自《石氏星经》中这121颗恒星位置的星表比它还要早1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星表。
《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还说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战乱相寻的形势,记录着为政治事件占验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即“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可惜书已失传。
《汉书·天文志》中引述的石申著作的零星片断,可以使我们窥见他在天文学和占星术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岁星(即木星)赢(五星早出为赢)而东南,《石氏》‘见彗星’,……赢东北,《石氏》‘见觉星(又名天棓bang)’;……缩(五星晚出为缩)西市,《石氏》‘见檀云(即天檀,彗星的一种,形状为尾部尖锐),如牛’;……缩西北,《石氏》‘见枪云(即天枪,彗星的一种,形状为两端尖锐),如马’。……《石氏》‘枪、檀、棓、彗异状,其殃一也,‘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余殃不尽,为旱、凶、饥、暴疾’。”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颗。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6个星官的记载)。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石申与甘德在战国秦汉时影响很大,形成并列的两大学派。石申的著作,在西汉以后被尊称为《石氏星经》。汉、魏以后,石氏学派续有著述,这些书都冠有“石氏”字样,如《石氏星经簿赞》等。三国时代,吴太史令陈卓总合石氏、甘氏、巫咸(殷商时代的天文学家)三家星官,构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体系,从此以后,出现了综合三家星宫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种称为《星经》,又称为《通占大象历星经》,曾收入《道藏》。该书在宋代称《甘石星经》,托名为“汉甘公、石申著”,始见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著录,流传至今。书中包括巫咸这一家的星官,还杂有唐代的地名,因此不能看作是石申与甘德的原著。
⑶ 历史探秘:传说燕王扫北扫的是哪儿
从天津到河北再到山东,华北地区的民间一直都在传说“燕王扫北”。而燕王扫北到底扫的哪儿,却是说法不一,有人说扫的应该是北平以北,有人则说是扫的北平以南,却又不太理直气壮,因为那就成“燕王扫南”了。
那么,到底燕王扫北扫的是哪儿?
综观燕王朱棣,一生用兵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坐镇北平称燕王期间,向元朝残余势力用兵,先后多次向北出击,出战必胜,使北元再也缓不过劲儿来。显然,华北地区民间说的“燕王扫北”绝对不是指那次用兵,因为与他们无关。第二次用兵是从北平出发向南打,发起的是“靖@难战役”,理由是“清君侧”。
有必要说明,此次战役并非以排山倒海之势所向披靡,一举打到南京完成靖@难任务。此次战役打得很艰苦,前后用4年时间,在北平河北山东形成拉锯战,时进时退,过程十分惨烈。当燕王率军攻打别处时,北平曾遭南军多次围攻,险情频出。
朱元璋驾崩后,按嫡出顺序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称建文帝。建文帝要消除20多个皇叔的王位,朱棣受到威胁,才发靖@难之师清君侧。《明史·成祖一》载:建文元年(1399)8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至讨。己酉,师至真定(正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
可见,燕王够狠,首先拿雄县开了刀。据《明史》后文和其它史书说,燕王屠@城不是一地,有很多地方遭@屠,原因是当地兵民都骂他大@逆不@道,认为他的靖@难之师是叛@逆,是为夺@皇@位。这激怒了燕王。
耿炳文讨伐燕王的30万大军很快被打败,建文帝又急忙派曹国公李景隆上阵,合兵至50万,再讨燕王。
《明史》载,建文二年夏4月,李景隆兵包围燕王,燕王险遭不测。“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燕王多谋善战,且总是身先士卒,最终反败为胜,而后返回北平。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燕王再次出兵,又遭失败。二月又挥师出征,过海河三岔口,再夺德州,顺势南下。建文四年六月,终于攻进南京。建文帝失踪,燕王从此成为永乐皇帝。
燕王扫北到底扫的哪儿,至此已经明了,扫的就是南京北平之间,也正是这一区间百姓才有“燕王扫北”的传说故事。
为什么不说扫南而说扫北?史书没有任何评说。但可以推理,关于南北方位问题,应该先确定要点,如果要点在北平,就应该扫北平以北,如果要点定在南京,这就对了,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
为什么要点是南京呢?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站在首都说话,燕王扫的是南京以北。若按地理位置说,河北山东一带本来就是北方,燕王扫的就是大明天下的北部,因此只能说是“燕王扫北”~
⑷ 勇于探索的事例60字
1、司马迁实地考察史实
《史记》作者司马迁写战国时代魂国历史时。听说秦国为灭掉魏国,曾引黄河水淹魏都大梁拭。为弄清这一史实,他亲临大梁城墙,爬高走低,找寻当年的痕迹,并找当地的老人耐心调查,终于掌握大量资料,证实当年秦国确实引黄河水淹大梁城,然后才将这一史实写入《史记》。
2、18世纪,天花像一种可怕的瘟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着。在英国,几乎每个人迟早都会传染上这种病,许多成年人的脸上和身上都有天花留下的难看的疤痕,成千上万的人由于病情严重而变成瞎子或疯子,每年死去的人不计其数。免疫法的发现者、英国的琴纳,当时,还是位年轻的工程师,他立志向天花宜战。
他经过观察实验,发现在动物身上用人工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那么,在人身上做试验结果怎样呢?冒着可能害死儿子的风险,忍受亲友们的各种责难,琴纳将痘浆种到了儿子的胳膊上,两个月后又把天花病人的脓液种到了儿子身上,结果儿子没有染上天花,他的试验成功了。
3、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4、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5、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的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
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⑸ 中国近代历史的探索过程
基本上是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民主为目标:
洋务运动:实业救国,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北洋水师战败,失败了。
维新变法:改变政治制度,谋求根本变革,走资本主义。袁世凯出卖,失败了。
太平天国:推翻清王朝统治,推出天朝田亩制度,但是没有真正实施,资本主义性质纲领推出,但是也没有实施彻底。内部争权,失败了。
旧民主主义运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是没有改变土地制度。最后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失败了。
新民主主义:我党了,必须彻底的改变三座大山的压迫,一切都是先进的了,没啥好说的,人民大家做主,胜利了。
⑹ 琅琊榜历史背景探秘 是什么朝代发生的故事
是架空历史的
但是故事架空没什么,拍出来的服装文字背景等都要具现化,所以制作公司在拍摄时借用了南北朝的人文背景。
可是历史仍是现实中没有的
⑺ 有没有关于探索的故事
黑洞革命性理论!2006-06-23 19:03:28 来源: 网易探索 网友评论 13 条 进入论坛
黑洞以惊人的高密度而闻名,但新的研究表明,除重力场之外,磁力风也使得黑洞周围的星球不可抗拒的出现坍塌。
GRO J1655-40的艺术图,它由一个小型黑洞和其附近的一颗星球共同组成
黑洞以其惊人的高密度而闻名,因为有着强大的重力场,它能将周围所有的物质,包括光在内都吸入其中。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除了黑洞的重力场之外,磁力风也使得黑洞周围的大量星球不可抗拒的出现坍塌。在22日《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科学家认为磁场帮助物质流入到了黑洞里面。该报告的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的乔·米勒说,超过特定的距离,“物质能够绕着黑洞运行,使它非常像一颗普通的星球,或者类似于物体绕着地球运行的方式。”
米勒说:“已经在一个稳定轨道上运行的物体趋向于停留在稳定的轨道上,我们把它称之为角动量。”但是,假如在黑洞近轨道上存在着一颗相邻的星球,那么来自这颗星球的气体就会被黑洞吸走,并会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薄而明亮的圆盘,以螺旋状环绕在黑洞周围,然后再慢慢的沉降到黑洞里面。
在这个星球气体的圆盘里面除了重力之外必然还有其他的力在发挥着作用,而米勒的研究小组认为这种力是磁场摩擦力。
强烈的风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银河系里面已经确定了20个黑洞,并且猜测在我们的银河系附近还存在着数百万个更多的黑洞。
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大量有关黑洞的信息,其中包括了黑洞在星系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关于天体为什么会违背角动量定律长期以来一直还是个谜。
通过使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米勒的研究小组将目光指向了GRO J1655-40。GRO J1655-40是一个小型黑洞和其附近一颗星球的名字,或者称之为双星系统,它们就坐落在我们银河系里面的。
GRO J1655-40的黑洞大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七倍,一直以来它在不断的从它附近的那颗伙伴星球上吸收超热气体。
通过钱德拉卫星,米勒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一阵充满了粒子的电子风从GRO J1655-40黑洞散发出来。他们认为这阵风是由以漏斗状的形式将物质吸入黑洞的同一个磁场所产生的。研究小组的资料显示,其他一些原因如热量和射线压力,根本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风,因为它们释放的力量太弱,。
磁场本身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环绕GRO J1655-40黑洞的圆盘轨道在逐渐的衰退。
米勒说:“磁场在那些圆盘状气体里面引起了摩擦力,正是这种摩擦力才征服了角动量,使得这些气体缓慢的以螺旋状进入到黑洞里面。”
X射线视觉
研究人员说,这种摩擦力也可以用来解释了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为什么黑洞吸收星球气体会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X射线物体。
米勒说,磁场产生的摩擦力使得黑洞周围圆盘里的星球气体变得超级热而且变的耀眼。他说:“它所释放出来的X射线是如此的明亮,甚至能够与整个银河系其他所有释放的X射线亮度相抗衡。”
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丹尼尔·普罗哥称,关于磁力风的争论都是依靠一些间接的证据,没有一位科学家认为它可以信服。“但目前它是最好的可以使用的证据,” 普罗哥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新闻中写道。
他说:“这项研究工作将激励许多科学家去开发和探索这项存有希望的模型。”
米勒说,1999发射升空的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为这项具有革命性的理论收集数据做出了贡献。他说:“没有像钱拉德这样的仪器的进步,像这种观察黑洞的工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天文物理学家们称美国宇航局计划的一种名为“X星座”(Constellation-X)的高新X射线望远镜在未来也能完成与此相类似的科学发现。而且它将使我们完成许多比研究黑洞更细致的工作。(网易探索 卡麦拉/编译)
⑻ 寻找善于探索的小故事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不但无限勤奋,他还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禁区、创立新说的伟大科学家.他敢于并且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当然,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在他科学思想最活跃、贡献最多的20世纪初,是科学思想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人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的时刻,一连串“挑战”却接踵而来.在平静而晴朗的物理学太空中挂着两朵乌云:一朵和黑体辐射实验有关,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实验有关.另外,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也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闯将.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国剧作家莱辛说的: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在勤奋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过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经结束.但是,人们在心里建起了纪念他的殿堂.
⑼ 求所有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的节目如:百家讲坛 探索发现等。
其实看历史还得看书 我也喜欢 个人推荐明朝那些事 很好的史记形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