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明治维新的历史小故事

明治维新的历史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3 02:25:36

❶ 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日本近代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提倡新文化,改造旧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明治维新的历史小故事扩展阅读

一、积极影响:

1、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使日本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3、此外,它对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消极意义:

1、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2、日本较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的同时,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筵席上占有一席位置。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

❷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故事

http://ke..com/view/22062.htm(网络)回答

❸ 戊戌变法的历史故事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变法开始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外,一律都被废止。

❹ 关于明清时代的历史故事

http://chat.bbs.eju8.com/forumdisplay.php?fid=10
清朝的九大历史贡献

第一,屹立世界东方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那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西汉,东汉呢,我算了,东汉159年不够。西汉、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终是半壁山河,没有统一,元朝统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我认为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东北,明朝虽然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但是明朝对东北地区没有进行有效地管辖。清朝不同,东北是清朝的肇兴之地,从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个黑龙江流域,各个民族统一在清朝的政权之下,一直到库页岛。 清朝的多民族统一,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西部我说,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时候,定了一个《钦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钦定西藏章程》里面规定,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的时候,规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还有其他。这个《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续到现在,乾隆时候定下的,《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影响到后来,西藏在清朝完全归中央管辖,西南的少数民族,云、贵、川等等的少数民族,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些民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管理和统一,我接到一封读者的来信,说“改土归流”明朝就有了,康熙也有了,我说了,我在雍正时候说了,我说雍正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归流”制度,历史上有一个渊源过程,真正大规模地把它推行下来,坚持下去,是在雍正时期。东南高山族,随着台湾统一,高山族也归到清朝的管辖之下,我们看看清朝的民族,从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可以说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 ...

第四,创制满洲文字。
清朝创制满洲文字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东亚文
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个东北亚地区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清朝之前没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创制了满文,才把整个东北亚满-通古斯各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记载下来,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大贡献。特别是满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稣会士到清朝来,先学满文,用满语和康熙皇帝交谈,用满语跟他们讲几何学数学,音韵,讲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满文把四书五经,满文把汉文的四书五经翻译过去了。西方又通过满文翻译的四书五经,再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所以我说满文是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今天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学习研究清朝的历史,他看汉文很困难,看奏折,看行草,行书奏折很困难,我们今天还很困难。他看满文档案,那它都是拼音文字,用满文档案来研究清朝历史。今天我们国家大约还存在有两百万件满文档
案,一千多种满文的图书,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 当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第五,编修文化典籍。
把散藏在民间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过层层官吏把它收集起来,重新把它抄录了,汇集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几百年战乱灾害很多的书都失传了,一家一户保存的书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个书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阳一部,杭州一部,镇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们,可以到那儿去看书,去查阅去抄录,就等于建了七个国家图书馆。这些书后来影印了,现在全世界各个大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四库全书》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书,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库全书》很方便,我们图书馆就有,就可以查到了。所以《四库全书》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蒙古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书,叫《无圈点老档》,满文写的,有人把它叫做《旧满洲档》都可以,乾隆时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会儿还修了《钦定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特别这个时候编汇了一些地图,像《康熙全览图》、《乾隆内府地图》、《乾隆京城全图》,《乾隆京城全图》每一个房间都画上,每一个王府、院落,每一个房间,倒座每间房都画上了,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编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贡献,一直得益于我们的当代以及我们的后代。

第六,兴修皇家园林。
清朝它是一个狩猎的民族,长于骑射,它又在东北,到了关内之后天很热,夏天,多尔衮就说暑热难熬,还有没有地方打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第七,贡献杰出人才。
清朝296年,杰出历史人物灿若明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等,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与纳兰容若,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典型例子。

第八,中国人口激增。
明朝的人口统计不太准确,万历的时候一般人认为九千万到一亿,万历以后就经过战争、灾荒人口锐减。清朝乾隆的时候,人口到了三亿,道光的时候,人口到了四亿。我小时候老说中国人口四万万五千万,基本上还是道光那个时候的。在清朝中国成为世界人口大国,因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国,所以清朝的综合国力增强。后来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国,或者想吞掉中国,他们办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说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国人,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人口太多了,人口过多容易破坏生态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会的动荡。

第九,开发三北地区。
“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时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清朝入关之前,它的势力已经到了黑龙江流域,那里很多原始的部民,归顺了清,加入了八旗,从龙入关,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时期因为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战争,一部分关里的人到了关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强了关内与关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别是辽河流域,清朝努尔哈赤从都城赫图阿拉,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加快了辽河流域,辽沈地区经济开发的步伐,后来清朝在东北设卡伦,派军队戍边,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说齐齐哈尔,呼玛,瑷珲,加强??个是前代所没有的,正北地区主要是蒙古族,整个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间战争、动乱,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饭没有锅灶,穿没有衣服,吃没有盐。明朝一个时期对蒙古禁运,禁运一个时期。清朝不同了,满蒙联盟,满蒙联姻,整个蒙古,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这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不容易,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是防御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问题两千年没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说过:“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❺ 跪去一篇外国历史小故事,2百多字,是历史课前上台讲的,最好有教育意义,不胜感激

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罗马军队服役,逃走后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亚城的一个角斗士学校,成为角斗奴隶。因不堪奴隶主虐待,密谋起义,率领70多名角斗士逃往维苏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亚展开决战。在罗马的优势兵力下,起义军战败。斯巴达克英勇牺牲,6000多名起义奴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次起义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纪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矛盾尖锐。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继位,企图恢复天主教,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会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于 1688年发动政变(也称“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及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和女王国国王,最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这场革命最早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到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国也在此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它也使得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业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拿破仑战争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与欧洲反法联盟国家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督政府统治法国期间,拿破仑受命远征意大利,取得对第一次反法联盟的重大胜利。雾月政变后,又赢得了对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胜利,1804年称帝后不久又取得了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辉煌胜利,击溃了第三次反法联盟。1806年和1807年,通过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打败了第四次反法联盟的重要成员国普鲁士和俄国。1809年,法国击退第五次反法联盟,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但最终惨败。1813年,拿破仑还未来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国为主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组成,在1814年3月的莱比锡会战中大败拿破仑。1815年3月拿破仑只身率少数人在法国南部登陆,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联盟立即组成,双方大战于滑铁卢,拿破仑战败,被流放至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14年反法联盟国家与法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法国作为战败国与反法联盟签订和约。拿破仑战争给法国人民和被占领民族带来很大灾难,但战争把法国革命思想传遍欧洲各地,极大地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举行的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具有历史首创精神的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中传播很广。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夺取了政权。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26日进行了巴黎公社委员会的选举,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尔赛反革命军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攻入巴黎。经过激烈的巷战,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极宝贵的经验,它的革命原则是永存的。美国独立战争也称“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郊区的来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5月10日,殖民地13个州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组织大陆军的决议,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康华利率军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在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明治维新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带有封建性、垄断性的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得到迅速发展,导致日本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十月份,故称。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起义获得胜利。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8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组成了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7月28日向塞宣战。俄国为支持塞尔维亚于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及3日德军以此为借口先后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918年3 至7月,德国在西线发动4次攻势全部受挫。8月,协约国全线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战争。11月3日奥匈宣布投降。同时德国爆发革命,君主政体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同协约国军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战争导致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欧洲各国却走向了衰落。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操纵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脑中。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又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合约。《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由此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1929年经济大危机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一开盘就出现价格狂跌,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这次危机涉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并一直持续到1933年,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暴跌。危机期间,各国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大批银行倒闭。在美国,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的49%。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发,它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同时,这次经济危机也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反对德意日轴心国的反法西斯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日本为一方,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盟国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议确定占领德国的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逮捕并审判战犯;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发展和平经济;苏美英向德国所提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来满足;划定波兰的国界。会议还达成了对意、罗、保、匈、芬政策的协议。会议还签署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等文件。波茨坦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原子弹的问世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斯地区爆炸成功,宣告原子弹诞生。整个研制过程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从1942年8月至1945年上半年,科学家们经过3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一颗实验用原子弹,并于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地带爆炸成功。原子弹所显示的巨大杀伤力使世界震惊,它成为拥有国对弱小国家进行威慑的政治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以核武器研制为主要内容的军备竞赛,为核战争做准备,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冷战二战后以苏、美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对抗争夺。“冷战”一词是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战从丘吉尔富尔敦演说发出信号、杜鲁门主义出笼兴起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持续时间达40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
还有《凡尔赛条约》等等

❻ 求篇200来字的外国历史小故事,感激不尽

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曾在罗马军队服役,逃走后又被俘,公元前73年被送到加普亚城的一个角斗士学校,成为角斗奴隶。因不堪奴隶主虐待,密谋起义,率领70多名角斗士逃往维苏威火山。公元前71年在加普里亚展开决战。在罗马的优势兵力下,起义军战败。斯巴达克英勇牺牲,6000多名起义奴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次起义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纪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矛盾尖锐。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士二世继位,企图恢复天主教,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会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于 1688年发动政变(也称“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迎立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及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和女王国国王,最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这场革命最早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到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日、俄等国也在此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它也使得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业革命也使得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拿破仑战争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与欧洲反法联盟国家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督政府统治法国期间,拿破仑受命远征意大利,取得对第一次反法联盟的重大胜利。雾月政变后,又赢得了对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胜利,1804年称帝后不久又取得了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辉煌胜利,击溃了第三次反法联盟。1806年和1807年,通过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打败了第四次反法联盟的重要成员国普鲁士和俄国。1809年,法国击退第五次反法联盟,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但最终惨败。1813年,拿破仑还未来得及喘息,以英、俄等国为主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组成,在1814年3月的莱比锡会战中大败拿破仑。1815年3月拿破仑只身率少数人在法国南部登陆,重返巴黎再登皇位。第七次反法联盟立即组成,双方大战于滑铁卢,拿破仑战败,被流放至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14年反法联盟国家与法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法国作为战败国与反法联盟签订和约。拿破仑战争给法国人民和被占领民族带来很大灾难,但战争把法国革命思想传遍欧洲各地,极大地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举行的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具有历史首创精神的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中传播很广。 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夺取了政权。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26日进行了巴黎公社委员会的选举,28日正式成立巴黎公社。5月21日,凡尔赛反革命军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攻入巴黎。经过激烈的巷战,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在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极宝贵的经验,它的革命原则是永存的。
美国独立战争也称“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郊区的来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5月10日,殖民地13个州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组织大陆军的决议,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康华利率军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在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治维新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868年1月,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明治天皇。在倒幕派人物的主持下,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但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带有封建性、垄断性的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得到迅速发展,导致日本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十月份,故称。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起义获得胜利。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8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8日晚上组成了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7月28日向塞宣战。俄国为支持塞尔维亚于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及3日德军以此为借口先后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918年3 至7月,德国在西线发动4次攻势全部受挫。8月,协约国全线反攻。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退出战争。11月3日奥匈宣布投降。同时德国爆发革命,君主政体被推翻。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同协约国军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战争导致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欧洲各国却走向了衰落。
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会议操纵在美、英、法的政府首脑中。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又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合约。《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由此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1929年经济大危机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一开盘就出现价格狂跌,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四”。这次危机涉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并一直持续到1933年,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暴跌。危机期间,各国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大批银行倒闭。在美国, 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的49%。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集中爆发,它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同时,这次经济危机也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宣告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反对德意日轴心国的反法西斯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同一年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至1939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日本为一方,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盟国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议确定占领德国的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逮捕并审判战犯;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发展和平经济;苏美英向德国所提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来满足;划定波兰的国界。会议还达成了对意、罗、保、匈、芬政策的协议。会议还签署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等文件。波茨坦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冷战二战后以苏、美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对抗争夺。“冷战”一词是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最早提出的。冷战从丘吉尔富尔敦演说发出信号、杜鲁门主义出笼兴起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持续时间达40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

❼ 有关戊戌变法的历史故事

变法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 康有为
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 梁启超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根本原因;(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分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编辑本段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编辑本段变法准备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中国,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光绪于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编辑本段开始变法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从此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主要有: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和淫祠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消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这些抵制和反对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
编辑本段变法起因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这是维新派最重视的地方,细节包括: 举办京师大学堂 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 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 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编辑本段变法内容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 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在各地设立工厂 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政治方面
裁减冗员 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开放新闻自由 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据康有为表示,自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荣禄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谭嗣同拒绝出走,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他数十人被捕,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唯一在地方彻底实施变法的地方巡抚湖南巡抚陈宝箴被革职,且永不叙用。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 谭嗣同英勇就义

❽ 收集关于明治维新的有意义,有意思的问题,或关于明治维新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小故事也行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福泽谕吉所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也在此时成为正论。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发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特别是现代文学与欧式风格建筑)。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还有很多,楼主请在这里看吧http://ke..com/view/22062.htm#6

❾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小故事100字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相视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
“9.18”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曾经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一目标。但是,每当外敌入侵之时,也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时,各自称王,各霸一方,内部矛盾重重,这也给别人入侵创造了条件。由此观之,实现民族复兴,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实现这一目标肯定是一句空话。“9.18”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你记住了吗?可是,记住了又能怎么样?笔者以为,不仅仅是记住,每一个中国人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你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还打算怎么做?你最起码是一个爱国者,然后,你是一个建设者。爱你的国家,爱你的民族,为她添砖加瓦。国家统一强大,民族团结兴旺,看天下谁能敌?
国耻象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然而,我们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发面还处在落后地位,落后是现实,安于落后就是可耻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里,权欲观念,愚昧思想,腐败堕落作风,惟利是图,崇洋媚外……种种可鄙的现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耻。也许这些可以算作新的“国耻”吧,这些有损国格,有损中华民族形象的“国耻”,我们一天也不能容忍!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❿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网络里就有的 还有一个网站——维基网络 我刚才看了 很全 这里不让贴网址 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明治维新的历史小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