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祖逖北伐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东晋建国前,祖逖向司马睿请求北伐。司马睿仅给他1000人和3000匹布。建兴元年回(公元313年),祖逖率百余部答曲渡江,在江阴(今属江苏)打造武器,招募士兵。在北方广大汉族人民支持下。很快便将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收复了。正当祖逖满怀信心,继续北进时,司马睿派南方大族戴渊为征西将军,司兖、豫、并、雍、冀、梁六州诸军事,以钳制祖逖。祖逖处处受制,忧愤成疾,于大兴四年(321年)病故。收复的河南的广大土地又被石勒所据,北伐成果被断送。
❷ 著名的历史小故事中与晋朝祖逖有关的是
闻鸡起舞,现多用来形容学习刻苦努力。中流击水,应该是说在船到江心的时候,拿着桨拍着水,发誓来着。望采纳。
❸ 祖逖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
1、东晋人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
幸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❹ 祖逖的故事让你想起了哪些历史人物
1.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赖。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❺ 晋朝的祖逖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闻鸡起舞,原意来为听到鸡啼就起自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❻ 晋朝将军祖逖有何故事流传于世
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又和同为晋朝名将的刘琨是好友,二人相互勉励,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说的便是这二人。后来祖逖深受司马睿的赏识,司马睿封他做徐州刺史,当时的祖逖十分主张要北伐,也是他从事后半生的工作,得到司马睿的一些资助后,祖逖便拉开了他北伐战争的序幕。
在其多年的北伐战争中,发生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智退桃豹等,公元320年的时候,祖逖担任奋威将军和豫州刺史,他派遣部将韩潜去占领陈川的东台,但是其守将桃豹占领着西台,和东台形成的布防局面十分牢靠。韩潜和桃豹相持四十多天,这时候祖逖让任用布袋子装满沙土,看起来就像米粮一样,让一千多个人奖布袋子运送到东台,故意让西台的士兵看到,又派几个人扛着真的米袋子在城外行走,表现出扛着的米很重自己很累的样子来迷惑西台的士兵,西台的桃豹立马就带人来抢米袋子,因为粮食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发现里面竟然真的是米,桃豹就对东台城楼上的袋子里也是米深信不疑,而这时候来救济桃豹的米粮早就被祖逖给抢去了,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桃豹。
祖逖一生对民族和北伐事业贡献卓越,不愧为后世称赞的民族英雄。
祖逖闻鸡起舞
成语闻鸡起舞是出自《晋书-祖逖传》,说的是晋朝的民族英雄祖逖与司州主簿司空刘琨相互共勉,半夜听到荒鸡名叫就起床练剑,苦练本领,为以后报效祖国。后比喻有志之人奋发图强,力求有作为的意思。
祖逖是东晋时期有志于恢复中原力争北伐的大将,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祖武去世得早,所以祖逖小时候都是由他的哥哥们照料,年少时期的祖逖并没有好好读书,但是名声却很好,因为祖逖为人仗义,对朋友又很慷慨,常常资助贫苦的人。成年后的祖逖才发奋读书,自学期间,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去请教别人,所以,那时候有人称赞祖逖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祖逖和刘琨是好友,二人经常在一起互相勉励,所以二人约好半夜荒鸡教的时候起床练剑,当时荒鸡半夜名叫是不好的象征,可是他们却没有在意这些,只是用工联系剑术,可以看出祖逖不拘小节的性格。
勤奋的祖逖在公元313年,被任命为奋威将军,祖逖带兵北伐,建立了不少的功劳。刘琨是中山魏昌人,字越石,是西晋时期的有名将领。祖上向上追溯是汉中山靖王,刘琨长相貌美,学习刻苦,曾和祖逖相约闻鸡起舞。弱冠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文采扬名于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八王之乱爆发的时候正遇上永嘉之乱,北方沦陷,当时的将领只有刘琨还坚守在并州,后投奔辽北,死在辽北内部的政权斗争。
祖逖避难
祖逖是晋代时期的大将军,字士稚,范阳人。祖上世代为官,父亲去世得早,跟哥哥们生活,少年时期不爱学习,成年后才发奋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上有所成就,被周围的人称赞,后来被举为孝廉、秀才,但是他并没有去上任。
祖逖避难
当时诗句比较动乱,匈奴人占领中原后,西晋彻底灭亡,北方由于处在战争地带,很多百姓不堪战争带来的重负,纷纷向南方迁徙,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的祖逖在乡党中的名声甚佳,带领着周围的人有序地进行迁徙工作,途中的祖逖关心乡人,自己的马车让给老弱病残,自己的衣服、粮食都是拿出来和大家已是使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被推举为“行主”,这次避难让祖逖的名声传的更远,司马睿听到祖逖的事迹后把祖逖封为徐州刺史。
祖逖的后半生都在从事北伐战争,期间的军队整建、军饷、物资等等都是由祖逖亲自操办,因为祖逖深深知道一个军队要想壮大,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必须和老百姓打好关系,不能再给百姓增加负担,所以祖逖的军队深得各地百姓的民心。
在祖逖的带领下,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期间发生了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威压王敦”等等,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祖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极其简约,把钱都节省下来建设军队,他还奖励耕作,积极招收新归附的人,从来不看地任何人,即使是和自己有过过节的人,祖逖也是热情地接待。
祖逖的北伐战争还没有完成,祖逖便病逝了,祖逖去世得时候,百姓悲哀地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可见祖逖在百姓中的威望是何其高。
祖逖是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士稚,是范阳人(今天在河北)。出身世族地主家庭,祖上时代为官,少年时期的祖逖可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纨绔子弟。祖逖的父亲早亡,祖逖的生活由他的哥哥们照顾。
祖逖
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对自己的朋友更是出手慷慨。青年的祖逖学习武术,和好友刘琨曾经闻鸡起舞互相勉励,被后人传为佳话。
由于西晋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各族人民起义造反的很多,时局很是动乱。匈奴的刘渊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时局,进行改朝换代,公元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次年两次进攻洛阳,祖逖率领当地的百姓迁移到淮泗避难,迁徙的途中,祖逖十分关心百姓,把自己的车子、粮食、衣服等个人物品,都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使用,祖逖的行为深深感动功劳百姓,祖逖被推举为“行主”。
成年后的祖逖由于发奋读书,所以他的见识和抱负都很远大,被司马睿送赏识。祖逖一直以来都很关心国家的命运,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被司马睿封为奋威将军后,祖逖便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祖逖在北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物资、军队都是祖逖自己为自己提供的,祖逖省吃俭用,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并且军纪严明的军队得到百姓很大的认可,所以祖逖的军队壮大得很快,为他的北伐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祖逖在历史上就被评为民族英雄,一生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❼ 祖逖胸怀大志的典故
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版来舞剑,后比权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传说,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❽ 关于历史人物祖逖相关的所有资料!
祖逖生活在公元三到四世纪的晋代,是范阳遒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涞水县,是当地的世家大族。祖逖少年时性格爽朗豁达、不太注重仪表细节,也不喜欢读书。他的几位兄长都担忧他成不了才。祖逖在家乡常常做一些仗义疏财的事,为人豪侠而有操守,所以乡亲们倒十分看重他。
祖逖成年后开始立志读书、发愤学习。后来他来到京城洛阳,与祖逖交往的人都说他有治国之才。他在担任司州主簿的小官职时,与后来也十分出名的刘琨是同事,祖逖和刘琨虽然当时地位不高,但都颇有英雄气慨,因而气味相投,经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有时一直谈到深夜,互相勉励说:如果一旦周边动乱、群雄并起,我们应当离开中原去平定天下。二人谈得投机,便同床共寝。《晋书》中记载说:“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夜阑之时,听见野外鸡鸣,祖逖踢醒身边的刘琨说:这个声音不难听。便起身舞起剑来。这就是“闻鸡起舞”的典故。
西晋是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朝政黑暗,王后专权,分封在各地掌握实权的王子先后叛乱,争夺政权,史称“八王之乱”。由于中原动乱,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进入内地角逐混战,西晋王朝随之崩溃。
祖逖生逢乱世,应召参加内战,但不久便不愿参与这种不义的混战,回到家乡。京城洛阳沦陷后,他带领数百户乡亲,经过艰难跋涉迁往江南避难。祖逖目睹中原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决心收复国土、洗雪国耻,他招募集结了一批勇猛的壮士,并上书皇帝慷慨呈词说:“晋朝遭此劫难,是由于藩王们争权夺利、自相攻伐,使得异族趁虚而入,大王如果让我率众北伐,沦陷区的豪杰之士必然闻风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晋元帝终于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发给一些粮饷,但不配给兵员武器,让他自行筹集。祖逖受命后,带领原来一起南迁的乡亲数百人北渡长江,船到江心时,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誓言将一去不返,有如这滔滔长江!
祖逖后来虽然未能收复国土,但他在国家危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豪情壮志,却为后人所传颂。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常以祖逖“闻鸡起舞”的精神勉励自己,及时奋发、报效祖国。
❾ 祖逖与刘琨的故事
祖逖与刘琨的故事为:闻鸡起舞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
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9)祖逖有什么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祖逖与刘琨介绍:
1、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
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2、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工于诗赋,少有文名,选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乱时,效力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
永嘉之乱后,据守晋阳九年,抵御前赵和后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太兴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
刘琨善于文学,精通音律,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朝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