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本人要做关于朱元璋的历史人物手抄报 希望能提供一些资料
你可以有目的的查一下,什么朱元璋一夜通四书五经,出家当和尚,要饭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等传说或民间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Ⅱ 名人事迹手抄报图片
古人有三桩事是最重要的,即所谓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讲话和做文章 ,有名的讲话记录下来,即是语录,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算做文章,归根结底,立言就是做文章。“文章经国之大事”,是谁也马虎不得的。将文章提到这个高度,即使那些看破官 场险恶而隐居在野的人,也不敢漠视它的作用,有的更将著书立说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士之患在身灭而名不彰。要想使声名彰明显著,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他人代己立传,一是自 己替自己宣传。自己替自己宣传,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写文章吹嘘自己,一是写彪炳的千秋的文章。前者不易为人承认,牛皮易吹破,做的是无用功;而后者则是所有读书人所梦寐 以求的。所谓名山事业,使多少人为之而献身;今人的著书立说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做学问只要敷衍得过,东抄西摘,七拼八凑,不久便能著作等身,以之夸耀同列,博一个学问广 大 的名声,至于其中的货色是好是坏,谁也不去注意,于是作者便俨然以大学问家自居,顺带的可以招博士生,博士后,去指导更年轻的人去了。古人将学问、文章当作崇尚的事业,其 执著认真的态度是今人难以企及的。即如做学问、写文章前的基本功夫——读书学习,也不易 为今人所达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的是学习的快乐。荀子的《劝学》 ,颂扬的是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的学风。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读书当作赏心乐事来欣赏,其中滋味,又断非 一般浅人所可知。明代华亭人陈继儒作的《读十六观》,是谈读书的好文章,其中有云:“ 倪文节公云:‘ 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 声 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闻他人读书声已极喜,更闻子弟读书声则喜不可胜言者矣。’ 又去:‘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 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益,故有全利无少害也。’读书者当作此观。”虽时移世易,此种心迹,于当今之世,虽不可说绝对没有,但确实远较古代为少。市场经济时代,大家 只求温饱、奔小康,读书作人的事是很少顾及到的了,更谈不到以纯审美的方式去读书、做学问与文章。如上所引诸多古人可谓书痴,做人做到痴,读书读到痴,其卓绝与快乐之处又 岂是常人所意想得到!
Ⅲ 抗战历史和抗日英雄故事手抄报图片大全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2]
要首脑
中国
蒋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湘潭人,字润之。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后,他同朱德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战略反攻,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军队、民兵和解放区(1944年抗日根据地改称解放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2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48]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纪念节日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由全国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设立。[86]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Ⅳ 古代历史人物手抄报,快客
分类
朝代
人物
主要史实
帝王将相
隋朝
隋文帝杨坚
①建立隋朝、统一南北;②励精图治、提倡节俭;③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杨广
①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②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帝王将相
唐朝
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③注意“戒奢从简”; ④注意减轻人民负担;⑤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⑥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 ⑦重视发展科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⑧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⑨在今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⑩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
女皇帝武则天
①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③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④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武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⑤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都护府。
唐玄宗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④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⑤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⑥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⑦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⑧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房玄龄
富于谋略
杜如晦
善断大事
魏征
敢于直言,前后向进谏二百多次,是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
姚崇
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
帝王将相
辽(契丹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辽太宗
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帝王将相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宋真宗
澶州之战中,被迫亲征,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后订立了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宋钦宗
1127年,金军掳徽、钦二帝等北归金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寇准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
帝王将相
西夏
大夏国皇帝元昊
①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②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帝王将相
金
金太祖阿骨打
①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②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③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④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帝王将相
南宋
宋高宗
①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②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
抗金英雄岳飞
①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②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③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作战勇敢。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④岳飞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
抗元英雄文天祥
①南宋灭亡后,继续抗元。不久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等诗句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和崇高的气节。
帝王将相
蒙古国
成吉思汗铁木真
①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只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②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不已的局面。③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除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帝王将相
元
元世祖忽必烈
①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②
1276年,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灭亡南宋。③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④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会通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⑤设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帝王将相
明
明太祖朱元璋
①1368年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②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④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⑤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众多的子孙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
建文帝
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①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②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③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强化君权。④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帝王将相
后金
女真杰出首
领努尔哈赤
①统一了女真各部。②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③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起兵攻打明朝。夺取明朝辽东七十余城。④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帝王将相
清
清太宗皇太极
①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②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③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④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顺治帝
①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②接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
①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②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③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④为抗击沙俄侵略,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雍正
①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③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
①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②平定大和小卓分裂祖国的叛乱;③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④ 1771年,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农民军首领
明末清初
闯王李自成
1644年,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民族英雄
明朝
戚继光
①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②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末清初
郑成功
1662年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
渥巴锡
1771年初,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科学家
北宋
沈括
①著《梦溪笔谈》,此书涉及各学科知识;②创制“十二气历”,是当时先进的历法。③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元朝
郭守敬
①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②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明朝
宋应星
①写成《天工开物》一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②“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
明朝
徐光启
①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网络全书。②书中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③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明家
北宋
毕升
①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②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建筑家
隋朝
李春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医学家
唐朝
药王孙思逊
①杰出医学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②写成《千金方》,书中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多个药方,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
李时珍
①明朝卓越医药学家。②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③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被译为多国文字,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外交家
探险家
旅行家
航海家
唐朝
玄奘
①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佛经回到长安。②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朝
鉴真
①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至第六次才成功。②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③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④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元朝时来华
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明朝
郑和
①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②从1405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③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④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史学家
北宋
司马光
①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治学严谨,前后用了19年,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②《资治通鉴》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③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文学家
诗人
唐朝
“诗仙”李白
①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②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③诗歌特点: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圣”杜甫
①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②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代表作“三吏”、“三别”。 ③诗歌特点:语言精练凝重,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
白居易
①生活在唐朝中期。②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③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词人
北宋
苏轼
①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属“豪放派”。②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③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属“婉约派”。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①南宋杰出词人。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②参加过抗金斗争,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戏剧家
金末元初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作者用浪漫的艺术手法,让窦娥的誓愿实现,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明朝
汤显祖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作者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小说家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所写《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明朝中期
吴承恩
所写《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清朝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曹雪芹写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家
书法家
由隋入唐
欧阳询
代表作《九成宫碑》。特点: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唐朝
颜真卿
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唐朝
柳公权
①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②特点: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玄秘塔碑》。③柳公权以楷书见长,曾笔谏唐穆宗,“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④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北宋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各有新意。
元朝
赵孟頫
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明朝
董其昌
其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画家
隋朝
展子虔
隋朝最有名的画家。代表作《游春图》,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唐朝
阎立本
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唐朝
吴道子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北宋
张择端
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卞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代
赵孟頫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当时人称颂他的画为“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明末
徐渭
善用泼墨。代表作《墨葡萄图》
清朝
“扬州八怪”
一般指活动于江苏扬州地区的八位清代画家。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是郑板桥。他的画主要以兰、竹、石为对象,其中兰竹画得最出色,苍劲绝伦。代表作《兰竹图》。
Ⅳ 简单又 漂亮的抗战历史,英雄故事的手抄报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2]
要首脑
中国
蒋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湘潭人,字润之。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后,他同朱德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战略反攻,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军队、民兵和解放区(1944年抗日根据地改称解放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2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48]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纪念节日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由全国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设立。[86]
Ⅵ 关于名人故事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名人故事的手抄报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Ⅶ 近现化中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的手抄报
这张图内容有限,以下作为补充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
晚年就西方对中国的宗教侵略抨击:“他们用政治力和经济力来掠夺中国人的物质还不算,又用宗教来耗夺中国人的精神。一班神甫牧师倚仗着他们的国力,包庇教民,干预词讼,欺压其教以外的人,无所不至,受其虐者忍心刺骨。”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
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Ⅷ 我最(喜欢/崇拜)的历史人物手抄报,急急急急急急!!!1
李世民,林则徐,武则天。
Ⅸ 历史名人的手抄报内容
名人画像、生平简介以及一个符合主题的故事。
举例:
手抄报主题—珍惜时间
人物—鲁迅
画像
人物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