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1、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2、坐观成败
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
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
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这说明他怀有二心。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于是,武帝传下旨意,将任安捉住杀掉。
3、逐鹿中原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封部将韩信为齐王,对他非常宠信。韩信的谋士蒯通看到韩信的力量已经很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带领军队与刘邦、项羽共争天下,那时天下三分之势可以实现。可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不忍心背叛汉王。
刘邦打败项羽后,当上了皇帝。可是,他开始猜忌韩信了。有一次,刘邦带兵出征后,吕后假传圣旨,将韩信抓起来,说韩信想篡夺帝位,准备将他杀死。韩信见到刘邦、吕后这样无情无义,后悔地说道:“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下场!”
刘邦打了胜仗回来后,听别人讲述韩信的遗言,就将蒯通抓来,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说自己无罪。
刘邦问他:“你当初唆使韩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备杀了你,这不是很合理吗?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蒯通一点儿也不害怕,从容不迫地说:“狗都知道对自己的主人要忠诚,我那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当然要忠于韩信,为他考虑。再者说,那时候秦朝失去了政权,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谁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对手因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你要愿意杀就杀吧!反正你是胜利者。”
刘邦听完蒯通的话后,觉得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就把他放了。
4、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
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5、振臂一呼
西汉时,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汉将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北上。他的军队走了很长时间,在一处开阔的地方,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相遇。尽管敌强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匈奴单于见汉军非常骁勇,于是向北撤退。李陵率众追赶,歼敌两千多人。
单于十分生气,又调来八万骑兵,与李陵的部队作战。单于发现汉军没有后援部队,就打算把他们全部消灭。李陵见势不妙,只得撤退。单于率领部队追击。李陵率领部将英勇反抗,杀死了很多敌军士兵。单于觉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败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这个时候,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投降匈奴,泄露了军事秘密,说汉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伤、得病的人非常多。单于觉得汉军可以很快消灭,打消了原来的主意,下令对汉军进行全线进攻。汉军吃了败仗,尸体堆满了原野,血流成河。剩余的汉军已不足百人,且以伤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输,挥动着手臂,高声呼喊道:“快杀敌啊!”在李陵的号召下,众士兵无论有伤无伤,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冲杀过去。匈奴兵见汉军这样英勇,惊得心惊胆战,纷纷向后退去。
后来,这支汉军部队还是被匈奴消灭,李陵万般无奈,只得投降匈奴。
㈡ 求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 我死后
历史典故: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
历史典故: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
历史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
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
历史典故: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
历史典故: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以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 孟子 的 告子 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
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读《易》韦编三绝。曰: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 韦 是熟牛皮; 韦编 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 三 是概数,表示多次; 绝 是断的意思。孔子
历史典故: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 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 释义: 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 )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
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
历史典故: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
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 身为大
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
历史典故:辛弃疾壮志难酬
与陆游同时期的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和陆游一样,是一名坚定的反投降、反妥协斗士。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
历史典故:红拂夜奔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墓,岂得羁縻女丈夫 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
历史典故:雄关虎牢
在荥阳市区西北约20公里的汜水镇,有个虎牢关村。说起这个虎牢关可是大大有名。从周朝到现在,历朝历代发生在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数不胜数,虎牢关南连嵩岳,北依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
历史典故:司马睿重建晋朝
公元四世纪初,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西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都城一度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但迁都并不能挽救它灭亡的命运。公元316年,匈奴人刘聪率兵攻下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宣告灭亡。 西晋虽然灭亡
历史典故:陶渊明辞官归隐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
历史典故: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 梁武
历史典故:苏秦合纵联六国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 合纵 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 连横 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
历史典故:狄青假面战敌军
元昊称帝反宋以后,宋仁宗抽调一批禁军到陕西去帮助防守。在这批禁军中,出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本领高强,擅长骑马射箭。他刚到陕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
历史典故:苏武牧羊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
历史典故:关羽水淹七军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
历史典故:天降甘露事件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
历史典故:化干戈为玉帛
[语出]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
历史典故:孟宗哭竹
古时武汉长春观东边一片竹林,传说《二十四孝》中的 孟宗哭竹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这里一直有个 孟宗祠 。文革的时候就毁坏了,至今未建。《二十四孝》原文: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音],冬日思笋煮羹[
历史典故: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
历史典故:黎丘老丈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
历史典故:张仪瓦解齐楚联盟
苏秦游说六国,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国游说,要这些国家与秦国联合攻击别国,叫 连横 。 六国中,齐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两国结成同盟,对付秦国的 连横 。这成了秦惠文王
历史典故:寇准坚决抗辽
十一世纪初,辽国大举入侵,北宋人心惶惶,有些大臣主张迁都逃跑。这时,一位大臣竭力主张抵抗,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大臣就是宰相寇准。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
历史典故: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时候,有些反对新政的人诬陷范仲淹和赞成新政的人是 朋党 ,滥用职权。当时,谏官欧阳修也赞助新政,特地写了一篇《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后来,范仲淹被贬官,欧阳修受到牵连,也被贬官到外地
历史典故:曹丕废汉称帝
孙权杀了关羽后,怕刘备来报复,干脆与曹操修好,劝他早点当皇帝。曹操一直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要废掉他让自己做皇帝还不容易?但他考虑到汉朝有个正统的名义,自己把皇位夺过来有人会心中不服,所以宁肯自己不当
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军。 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还没有全部
历史典故:四秀才会餐
孙秀才、姜秀才、黄秀才和秦秀才。一起到饭店喝酒啦呱。 四位秀才走进饭店,要了八个菜、两瓶酒。酒菜上齐,孙秀才首先开了腔,他说: 三位老弟,咱今天要立个规矩,各人用自己的姓氏开头,联带一句俗话,对上一味
历史典故:随机应变作趣诗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 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 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 不是红的,是白的。 解缙不慌
历史典故: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上任后,他看
历史典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 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
历史典故: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
历史典故: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 -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
历史典故:老子出世
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楚国苦县曲仁里村(今河南鹿邑)被团团紫气笼罩着。紫绛色的场院,紫黑色的房脊,紫绿色的烟柳,紫灰色的树叶,连初升的太阳也变成了 片紫红。好一派祥瑞之气啊!人们都感到惊奇!这时,几声
历史典故:孔子周游列国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
历史典故:尤伯的眼泪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修理树木。因天气炎
历史典故:晁错削地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 智囊 ,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
历史典故:屈原沉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
历史典故: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 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
历史典故: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 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 画家回答说: 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齐王又问道: 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
历史典故: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溪(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
历史典故: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
历史典故:献鸠放生
古来有句俗话: 行善积德 。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 放生
历史典故:丑妇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 注目礼 ,没有人不惊叹
历史典故:不识车轭
车轭(e)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 人 字形。 一天,一个郑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因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回家后,他拿着车轭去问邻居说: 这是个
历史典故:抱瓮老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
历史典故:望洋兴叹
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水势之大,竟漫过了黄河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涨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河神见状欢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
历史典故: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
历史典故:飞鸟惊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
历史典故: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
历史典故: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 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
历史典故: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 好 。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
历史典故: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 一种主管地方吏
历史典故:划粥割齑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
历史典故: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
历史典故: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 商 和 贾 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 商 和 贾 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 商 走卖为 贾 。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
历史典故:竭尽全力
这句成语原作 竭尽心力 ,见于《三国志 魏志 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
历史典故:大公无私
春秋时,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 南阳县官缺额,你看派谁去最合适? 祁黄羊想了想,说: 派解狐去最合适! 晋平公觉得很奇怪: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祁黄羊答道: 你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
历史典故: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历史典故: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
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
历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 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
历史典故: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
历史典故: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
历史典故: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 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
历史典故: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
历史典故: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历史典故:唐玄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盐,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
历史典故: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 私凭文书官凭印 ,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
㈢ 历史典故 故事
什么事做成时,之前一定是有准备的。不做准备是做不成的。而且第五张饼是成功的关键。
㈣ 辽朝的历史故事
国名由来
辽国是由契丹人所建立的政权,自916年耶律阿保机立国,到版1125年被金国所灭,不算后来西辽政权权的话,历时210年,一共传了9个皇帝。刚建国时国号为 大契丹,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下开封后,改国号为 大辽 ,据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原馆长计连成先生解释,有炫耀疆土辽阔的意思。之后国号又在 辽 和 契丹 之间有过变动,但人们已习惯以 辽 称之。
契丹族发源于我国辽河流域及内蒙古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一带,是鲜卑族的一支,过着逐水草而居,互不统属的渔猎、游牧生活。344年,契丹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在南北朝时期分成了8部。到了唐初,契丹形成了统一的部落联盟,契丹民族也在此时形成了。
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外蒙古、中国的东北全境、内蒙古东部、华北一部分,还有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面积粗略估计在450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当有600多万,军队接近30万。辽是亚洲史上浓重的一笔,阿拉伯人直到13世纪,还把中国称为契丹,就是现在,俄文中的契丹还是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
㈤ 我想知道刘道醇有什么历史故事或者典故谢谢
《圣朝名画评》又名《宋朝名画评》嘉祐二年(一o五七)左右成书
《五代名画补遗》专嘉祐四年(一o五九属)左右成书
《圣朝名画评》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绘画思想。该书共三卷,分人物、山水林木、畜兽、花竹翎毛、鬼神、屋木六门,每门仍然采用张怀璀的体例分神、妙、能三品。收录凡九十余人,各系以传,加有评语。
㈥ 辽代著名历史典故都有哪些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专“辽”则国号,属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㈦ 有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
1、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2、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3、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4、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最后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交换玉璧,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发现秦王并未真心想用城池交换和氏璧,便提出了吃素食交换玉璧的计谋,在此期间。让人把玉璧偷偷送回秦国。
5、曹冲称象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㈧ 辽朝的历史故事
辽代的历史故事有很多,比如说和宋朝之间的檀渊之盟,这个就是出回现了辽国和宋代答的长达百年的和平时间,是在宋真宗和辽圣宗时期,这一事件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影响力,并且是对于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是有一个先导作用。
㈨ 北宋历史故事
1、名医钱乙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2、岳飞抗金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金国建国后,洞悉北宋朝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便于天会三年十月,发兵十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
九月,贡献太原后,转兵向东,进攻东京。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攻克了重镇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
宋钦宗急忙派遣康王赵构赴金营求和,许诺以黄河为界,金军不答应,向东京发起猛攻。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国灭亡。
金兵虽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县大半还在宋军手中,虽然士气低沉,但是民气高涨。康王几经生死,最后终于到达应天府即帝位,历史上被称为南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进入南北对峙阶段,先是金兀术撤路过镇江,被韩世忠败于黄天荡;另一支金兵在攻陕西时,为宋将吴玠阻于和尚原。
岳飞也在广德境内开始堵截金兵,六战六胜,擒获金兵头目,于是,“岳家军”的名字开始在金兵中流传。待金兀术北返,再遭岳飞截击,在镇江东清水亭的战斗中,致使金兵横尸15里,收复了健康。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
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3、解梦消愁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下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学,忽听近处传来少妇哭声。李觏讲完课,顺着哭声前往探视,见有婆媳二人正抱头痛哭。
原来老人的儿子出门经商,时值半载音讯全无,婆媳日夜思念。于是求神于山庙,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妇忽得一梦,梦见麻姑仙子给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脱落,只剩下几根扇骨。
今天一早,婆媳俩连忙请庙中和尚解梦。和尚说:“扇衣脱落,只剩扇骨,是个凶号,你儿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烂,只剩枯骨!”婆媳俩听后,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李觏听了,暗自思忖:梦中之事,岂能当真,那和尚信口雌黄,害人不浅。我不如也来为之解梦,以消此婆媳无故之忧。
便大笑说:“和尚之言差矣。岂不闻,穿衣见父,脱衣见妻,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梦,赠与脱衣之扇,正是丈夫归来与妻团聚之象。”
婆媳二人听李觏解梦,觉得有理,于是转悲为喜。过了不久,这老妇的儿子做完生意,回转家门。合家欢喜带上爆竹香烟,到十贤堂烧香点爆,作揖鸣谢。
李觏大笑说:“生意人回家,自是应当,并非作梦的缘故。我只是为你婆媳消愁罢了。”从此,李觏解梦消愁的故事,在乡里广为流传。
4、羊肉泡馍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古时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吃。
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下的两个烧饼给了他。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肉香,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家肉铺在煮羊肉。
赵匡胤便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没想到,这碗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长,嘴里没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汤泡馍”,立即传旨御厨速速做来。但御厨做了几次,赵匡胤都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一次,赵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长安,不知不觉又来到当年流浪的那条街,又闻到了那久违的肉香。这一下,赵匡胤食欲顿起,下了御辇直奔肉铺,让店主马上做一碗“羊肉泡馍”。
店家见皇上驾到,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烧饼铺已关了门,店家只得让妻子烙了几个饼,怕皇帝嫌是死面饼,便把饼子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汤内放入了菠菜、粉丝,撒入葱花,最后又淋上几滴鲜红的辣椒油。
当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馍端到面前时,赵匡胤尝了一下,立刻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卫士惊异的注视下大快朵颐。吃完后,赵匡胤全身舒畅,当即赏赐了店家。
一夜之间,皇帝来吃羊肉泡馍的事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尝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铺改成羊肉泡馍馆,吃的人多了,馍也掰不及了,于是谁吃谁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许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馍成了长安人最喜爱的小吃,一直流传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馍不断地出现在陕西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或许还因占了皇帝的龙威,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碗”。
5、北宋废除新法
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是一场以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然而,可惜的是这场变法终究是没有坚持到最后。
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死,宋哲宗赵煦继位,当时还不到10岁,由英宗之后、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后名义临朝摄政。
她一向反对新法,上台后,立即任保守派首脑司马光做宰相。司马光对新法持全盘否定,提出废除。
1085年7月30日(宋元丰八年七月初六日)下令首先将保甲法和方田均税、市易等法废除。稍后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也被废除。
正因为这次变法在推行过程中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同时,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恰恰也是为何宋神宗去世,变法就此止步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