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三字格成语形容趋炎附势媚态十足的人
变色龙
⑵ 历史上趋炎附势,软弱无能的人
有,很多的。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卖国求荣,不顾百姓的死活给自己庆贺内六十寿辰;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容前,她一直是主战派,但是节节败北之后,她把责任都推给了义和团,自己逃到西安去了,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来俊臣:
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其实就是一个小人。来俊臣总是对所谓的“犯人”使酷刑,经常是屈打成招,而且经常诬陷他人,涉及到有权有势的就对那样的人阿谀奉承,后来侵犯到了皇族的利益,被武则天所杀
杨国忠:
唐朝著名的奸臣,杨贵妃的兄长。本来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却能说会道,用花言巧语哄骗别人。在贵妃的裙带关系下入朝为宰相。
还有琦善、咸丰皇帝、李辅国都是,有事继续HI我
⑶ 谁知道古代有哪些人趋炎附势 ,讨好别人的例子啊
俄国著名诗人谢普抄琴科被沙皇召见,在场所有人都向沙皇弯腰鞠躬致敬,只有谢普琴科一个人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里。沙皇大怒,问道:“你怎么不向我鞠躬?”他沉着的答到:“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想周围的人一样深深的鞠躬,请问,那你在怎么才能看得清我呢?”
⑷ 讽刺趋炎附势的人的句子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专2。越人3语天姥属(mǔ),云霞明灭4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脚著(zhu)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云青青21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28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iao)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6]
⑸ 名著中有哪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
《胖子和瘦子》,瘦子,作者契诃夫(两个人本来是小时候的好朋友,久别重逢,备感亲切。但专聊到胖子属做官了的时候,瘦子立马变色,点头哈腰,不断奉承讨好)。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作者契诃夫(此人是警察,在处理一个人被狗咬伤的事件中,随着听说狗主人可能是某官员而屡次改变态度)。
简介不详细,希望楼主能阅读一下原著。
⑹ 形容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哈巴狗
⑺ 不食嗟来之食和它意义相同的成语和历史人物
嗟来之食,黔敖。
(1)嗟来之食【jiē lái zhī shí】
基本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白话译文: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
(2)黔敖,是春秋时期的一名贵族奴隶主,此人唯一的记载出自于《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
(3)西汉戴圣的《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的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白话译文: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7)形容为趋炎附势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嗟来之食的近义词:残羹冷炙、残羹剩饭、残羹剩汁。
相关例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白话译文:有志气的人不去偷盗泉中之水,廉洁的人不受施舍的吃的。
嗟来之食的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就是他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⑻ 趋炎附势的人两个字怎样形容
市侩,势利
⑼ 形容人趋炎附势之类的成语,要很多!O(∩_∩)O谢谢
看风使舵油腔滑调 巧言令色 鼠目寸光 为虎作伥 狐假虎威 恬不知耻
得意忘形 盛气专凌人 趾高气扬 作恶多端 为富属不仁 色厉内荏
媚上欺下 唯利是图 幸灾乐祸 挑拨离间 指鹿为马 阿谀奉迎
落井下石 无恶不作 颠倒黑白 朽不可雕 滥竽充数 臭名昭著
朝秦暮楚
落井下石
事不关已
冷嘲热讽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道貌岸然 媚上欺下 老奸巨滑 出尔反尔 言而无信 狐假虎威 见利忘义 过河拆桥 左右逢源
趋炎附势
阿谀奉迎
拍马溜须
攀龙附凤
阿其所好
四处逢源
人云亦云
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
⑽ 三国演义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政客华歆在历史上是怎样的
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东汉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孙策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王沈写的〈〈魏书〉〉说,华歆“性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他“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注引〈〈博子〉〉说,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称他为“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华歆居三公之位,家庭生活很简朴,〈〈华歆传〉〉记载他:“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这在封建社会的官僚中,是难能可贵的。就是〈〈世说新语〉〉也承认华歆“遇弟子甚整,虽闲室之内,严如朝典。”对于戏剧、小说中为什么要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人们认为可能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