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学出身的名人有哪些
1、钱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
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游记》,2013年主讲《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钱文忠老师参加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节目,与王立群、蒋方舟共同担任分享嘉宾。
2、钱钟书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季羡林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4、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2013年,担任青歌赛评委。2015年参加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节目,与钱文忠、蒋方舟共同担任分享嘉宾。
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是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5、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2015年4月声明已经退休。
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作品。
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
『贰』 宁波历史名人
宁波抄名人
【严光】生卒年待考。东汉初隐士。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少有文名,与刘秀同游学,曾拒为王莽官。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严光隐名换姓,避居他乡。后三聘而始至洛阳,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不就,归隐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县境内)。80岁卒,安葬在客星山。现余姚与慈溪等地有严子陵祠、客星山"高风千古"坊、故里碑亭等史迹。
【阚泽】(170~243)三国时吴国官吏。字德润。宁波市慈城镇人。世代为农,好学,后举孝廉。曾任钱塘长,三国吴尚书令、中书令,拜太子太傅,精通经学、历书。极力向孙权推荐贾谊的《过秦论》,主张废除酷刑,以礼义治国。晚年笃信佛教,舍宅为普济寺。今慈湖(又名德润湖)边有其故址,宅后山为"阚峰"。
『叁』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的中兴历史
宁波复市镇海区中兴中学制,始创于公元1904年。前身为叶氏义庄,后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叶氏中兴学校等,于1949年停办。学校拥有100多年悠久的校史,曾培养出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赵安中、叶庚年等名扬海内外的宁波商帮名人和遍布国内外的各界精英。办学规模
学校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毗邻宁波大学,是兴建中的宁波高教园区北片内唯一的完全中学。占地面积 103亩,总建筑面积28000余平方米。校园绿树葱茏,四季如春,环境优美。拥有实验室、多功能教室、阶梯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20多个,计算机350多台,有千兆级校园网系统,有能容纳550人的大型报告厅。学校有校内教师公寓,校车1辆,生活设施齐全。
『肆』 心远中学出的历史名人
110年前的心远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曾开创了许多教育传奇。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教育家熊育钖创立的“心远”和他的教育理念,无疑是百年辉煌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最初近50年的“心远”岁月里,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培养了10名中科院院士,其他行业的精英人才更是不胜枚举。熊育钖创立江西最早的私立中学提到南昌二中的历史,熊育钖是个绕不开的名字。1901年,在熊氏“育”字辈中的熊元锷(族谱名育锷)联络堂兄熊育钖、熊育镐,新建夏敬观、蔡公湛,高安邹叔忱等人,创建了一个以修研西洋实科和语言为主的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在征得家族同意后,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乐群学堂”开办一年后,主要创办人熊元锷离开了学堂。学堂的一切事务,都由原来的监督熊育钖主持。接管之后,熊育钖于1903年将学堂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1907年改名“心远中学堂”,1912年又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当时,在熊育钖的努力下,“心远”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新颖的课程内容和出色的教学质量,与天津南开、长沙明德并列为国内三大名校。在出任心远中学校长的同时,熊育钖也主持着江西省立第二中学的工作,他对教育的理念和付出令许多学生感怀于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南昌二中,虽然是在私立心远中学、私立剑声中学、私立青年中学基础上建立,但省立第二中学走出的学生们,仍然将自己视作南昌二中校友。曾走出10名中科院院士吴有训、阳含熙、徐采栋、程孝刚、蔡方荫、刘恢先、游效曾、黄家驷、吴式枢、盛彤笙,这一串闪亮的名字,都是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心远中学或省立二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如今,他们的铜像仍在南昌二中高中部的校园里屹立,见证着学校的百年历史。说起这些院士,每一位都可谓来头不小。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1916年,他毕业于省立第二中学,1920年回到母校任理化教员。除了吴有训之外,另外9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1910年毕业的程孝刚是机械工程专家,1920年毕业的蔡方荫是土木建筑结构专家、力学专家,1921年毕业的黄家驷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的盛彤笙是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1929年毕业的刘恢先是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1935年毕业的阳含熙是生态学开拓者,1939年毕业的吴式枢是理论物理学家,同年毕业的徐采栋是有色冶金专家,1949年毕业的游效曾是化学家。傅抱石和胡先骕曾是心远教员当年,熊育钖不惜重金聘请省内外名教师:北洋水师学堂高才生李岑、陈持正,分任三角、几何和英语课程的教学。学生用的数、理、化及外国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国一、二年级学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外,熊育钖还特别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学习,把《四书》《通鉴》《读通鉴论》等列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心远中学当年的师资力量,可以说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傅抱石和胡先骕都曾在心远中学任教。国画大师傅抱石可谓是中国美术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至1930年,他曾在心远中学任美术教员,他的夫人也曾经在心远中学教过书。当时的“心远”,虽然名为英文学堂,但却非常注重理工科教育。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就在心远中学担任生物教员。方志敏曾在心远就读“心远”的名号虽然只沿用了近50年,但这段在南昌二中历史里占据一半江山的岁月,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也正是这些从心远走向社会的精英,用自己的品德与成就,令“心远”这块金字招牌愈发耀眼。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心远”为革命事业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之中有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江西早期革命领袖袁玉冰;有年仅24岁,高诵“革命何须怕断头”而慷慨就义的革命志士杨超;有大义凛然面斥日寇侵略暴行而惨遭杀害的“义烈千秋”汪国镇;有在文化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政论家、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邹韬奋;也有参加八一起义,转战江南华东,后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革命家夏征农。而《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方志敏,也是心远中学的校友之一,他1922年至1923年在心远就读。1934年11月,方志敏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在江西怀玉山遭到了国民党军的阻击。由于叛徒的告密,方志敏被俘,并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校友许渊冲获国际文学翻译最高奖今年8月,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个奖项是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许渊冲是首位获该奖的亚洲翻译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国际翻译界获得最高奖的第一人。1999年,许渊冲还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曾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位翻译界的名家,也是1938年毕业于省立二中的“心远人”。许渊冲曾在回忆录《逝水年华》中,曾经提到过在二中就读的岁月,也在书中将当时的二中称之为“全省最好的中学”。
『伍』 宁波历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王守仁、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姚燮等。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2、黄宗羲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3、万斯大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初著名经学家。
万泰第六子,与其弟万斯同等俱师事黄宗羲,为黄氏之高足弟子。其为人刚毅质直,义形于色。
又性和易,好结纳贤豪,奖引后进。绝意进取,独精经学,广搜诸家之说,昼夜钻研,穷其旨要,尤邃于《春秋》、《三礼》。其治经学,以礼学为根柢,会通诸经,折衷群言,是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
4、万斯同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
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
5、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
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相继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讲绍兴蕺山书院,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
在学术上,其推崇黄宗羲,自称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万斯同影响,专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乡邦文献,尤好搜罗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
其著作颇丰,撰有《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书问答》、《句馀土音》等。
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遗产。
全祖望卒年51岁,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横长方形,墓碑上刻“谢山全太史墓”,西北侧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6、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宁波府镇海县崇邱乡姚家斗(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下邵乡)人,祖籍浙江诸暨。晚清文学家、画家。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等多个领域。五岁赋诗,一生作诗万首。又擅画人物花鸟,尤精墨梅,人称“大梅先生”。
著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红楼梦纲领》《退红衫》《梅心雪》《苦海航》等,编有《今乐府选》《皇朝骈文类苑》等,所著编为《大梅山馆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宁波
『陆』 浙江省镇海中学的知名校友
沈自尹43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原专所长,是中国采用现属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的开拓者。获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二十余项。
李志坚4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微电子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开发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贺贤土54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在国防尖端科学研究、特别在重大国家任务的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
孙建国67届,中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沈何68届,原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曦63届,原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柒』 浙江慈溪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 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名遵,字子陵。东汉高士。今横河镇石堰人,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严子陵曾受到王莽多次邀聘,但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隐名换姓,避居他乡。光武帝刘秀曾与严子陵同学,对他十分器重。刘秀登基后三次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严子陵。严子陵虽然来到了洛阳,但他依然性情高洁,孤介。刘秀想聘他做谏议大夫,他不辞而行,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公元41年,严子陵再一次拒绝了刘秀的征召,回到故里陈山隐居,直至老死。
范仲淹曾为此赞扬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虞世南(558-638)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初书法家、文学家。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虞世南出生望族,博学多才,刚直敢谏。在陈、隋两代做过官,都不得志。后遇李世民,方以知交启用。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县公。唐太宗李世民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夸他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并深得唐太宗的赞赏。唐太宗曾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虞之书法在初唐的影响之大。
3黄 震(1213-1281)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南宋思想家。掌起镇黄家村人。宝佑四年进士,授吴县尉。在职抑得扶弱,颇有政声,咸淳三年擢史馆检阅,因直言时弊,触怒度宗,被贬官三级,出判广德军。后因指责权相贾似道之侄贾番世的不法行为,被解官。咸淳七年任江西抚州太守,赈饥民,兴水利,决滞狱,清民讼,深得民心。南宋亡后,隐居著书。
黄震一生治学严谨,他的哲学思想以朱熹为宗,形成“东发学派”,重经史考辨。代表作有《黄氏日钞》90卷。
『捌』 浙江台州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很多的!!
台州古代名人
道济(济公)、王一宁、王居安、王宗沐、王士琦、王士性、王世芳、王棻、王彦威、陈耆卿、陈咏、陈选、陈仁玉、方孝儒、方国珍、朱右、冯甦、叶兑、张伯端、张元勋、齐周华、齐召南、任旭、应大猷、陈骙、陈孚、杜范、吴时来、吴芾、何宽、赵大佑、灌顶、项斯、徐中行、徐庭筠、谢深甫、谢道清、谢铎、赵师渊、戴复古、柯九思、杜浒、黄绾、林正阳……
科举文状元:王会龙、泰不华、秦鸣雷
科举武状元:叶漴、陈正大、陈桂芬
台州近代名人
王文庆、 王禹九、方策、朱葆三、林正阳、张连胜、杨哲商、陈安宝、王观澜、刘膺古、丁魁梅、刘百闵、王远、朱虚之、沈平、陈叔亮、杨志泛、杨镇毅、陈克非、 陈荩民、李伯照、林蔚、张崇文、林迪生、林森火、马平林、罗邦杰、林淡秋、郑邦捷、屈映光、周至柔、周炳琳、周宪文、徐文镜、静权、章文晋、王琎、王天眷、王雪莹、 冯德培、朱洗、张作干、张铨、罗宗洛、王萼、张任天、林炯、陈学西、郭凤韶、吴先清、柳苦民、应保寿、朱虚之……
台州当代名人
朱宣咸、叶文玲、李书福、叶如棠、张春园、徐明清、王启东、齐康、方秦汉、池志强、吴全德、陈中伟、陈高华、陈芳允、 陈洪渊、金庆焕、闻邦椿、柯召、柯伟、柯俊、洪孟民、高铭暄、徐世浙、黄志镗、蔡道基、蒋民华、詹武、吴子熊、吴建飞、章伟秋、阮经天、高宇……
『玖』 镇海中学著名的校友都有谁
陈蓉。东方卫视 幸福魔方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