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汝州的风云人物都是谁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回一。
严光答:生于西汉平帝末年,河南汝州人,著名隐士。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
姚崇:(650年-721年)生于陕州,后迁居汝州,三朝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
孙何:(961年—1004年),字汉公。北宋汝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状元。
张政,元代诗人、进士及第。汝州人。曾给汝州岘山题诗。
近现当代
赵秉钧:(1859年—1914年),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中国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
朱绳武:(1882年—1946年)汝州温泉朱寨人。同盟会会员,曾领导汝州(分州衙门)辛亥起义。
鲁慕迅:(1928年—)河南汝州人,著名画家,为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画家之一。
徐 慎: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专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林 蓝:著名作家,1920年4月2日生于河南省汝州市,2002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
『贰』 有谁知道汝州的历史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辖11个乡、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99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2004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35个扩权县(市)之一。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三市交界地带,焦枝铁路、洛界公路、洛上(洛阳—上海)高速横穿东西,207国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交通非常便利。
汝州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自古即为辐射周边县(市)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商品集散地;境内的千年古刹风穴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万古神汤”温泉,汉唐“九帝三后”曾前往沐浴;汝瓷、汝石、汝贴并称汝州“三宝”,久负盛名。
境内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产资源46种,原煤预测储量35.5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铝矾土预测储量4.3亿吨,水泥灰岩1.15亿吨,资源优势非常突出。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汝州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能源工业中,2004年,在小煤矿关停整顿的情况下,原煤产量达到近300万吨,焦炭产量达到135万吨。建材工业中,水泥产量达到220万吨,2004年开工建设的天瑞集团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后,全市水泥产量可达到450多万吨,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冶金工业中,以铸钢工业为主,2004年开工建设的天瑞集团15万吨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食品工业中,玉米淀粉年产量达到20万吨,为河南省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基地;饼干年生产能力达1万多吨,梦想公司新上的8万吨饼干生产线扩建项目即将建成,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饼干生产基地。红薯“三粉”在河南省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培育了天瑞集团、三佳公司、煜达瓷砖、亚星铸造、德源伟业、巨龙淀粉、梦想食品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目前,天瑞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17亿元,集铸造、建材、旅游、煤炭、电力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是河南省20家明星企业之一,已进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被确定为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之一。项目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仅去年一年,新建、改建、扩建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115个。其中已经开工的2×15万千瓦热电联供机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天宝焦化、张村煤矿扩建、梦想食品公司扩建等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就有12个,为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2004年汝州市生产总值增速达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64.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2.5%。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建设富裕汝州、文明汝州、平安汝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一是要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围绕培强做大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煤—电—水泥、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二是要在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抓招商、齐心协力上项目的良好局面。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完善招商引资手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更好地吸引外商外资进入汝州。进一步完善项目库,提高项目质量和包装水平,搞好项目推介宣传。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条件。三是要在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方面下功夫。扶持天瑞、瑞平、巨龙、梦想等有一定规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科技含量,走上以质量求生存、以规模壮实力、以品牌促发展的道路,努力培育一批在河南省、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壮大财源支柱,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四是要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下功夫。工业园区具有投资密度大、资源共享、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特点和明显的聚集效应。目前,汝州市的汝南工业区已初具规模,现在已有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年产值超过12亿元,现有的几个在建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要想方设法、集中精力抓好这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其成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叁』 河南省汝州市有没有历史大人物的墓穴
你是盗墓贼?
『肆』 河南历史名人有哪些
1、妇好 ,好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
2、燧人氏,(前?------前4354年)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风姓,名允婼。华夏族。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称“燧皇”。燧人氏为有巢氏之子。
3、吴广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
4、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5、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伍』 河南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名人
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
仓颉-回黄帝的史答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
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
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
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墨子《吕氏春秋
『陆』 河南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禹:建立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先后定都于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师,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3.吕不韦: 河南禹州市人,秦朝丞相。编撰了《吕氏春秋》。
4.张 良:河南郏县人,西汉名相。
7.邓颍超:河南光山县人,曾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8.李德生:河南新县人,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大学政委,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9.许世友:河南新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0.尤太忠:河南新县人,曾任中央军委纪委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1.韩擒虎: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率兵攻下建康城,俘虏陈后主。
12.钱 钧:河南新县人,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3.曹刚川:河南舞钢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4.穆 青:河南杞县人,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
15.岳 飞:河南汤阴县人,南宋名将,民族英雄。
16.岳 云:河南汤阴县人,岳飞之子,南宋名将。
17.彭雪枫:河南镇平县人,新四军师长。1944年9月11日,死于国军流弹。
18.杨靖宇:河南确山县人,东北抗联领导人,壮烈牺牲于抗日战场。吉林省靖宇县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19.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抗日名将。
20.张仲景:河南南阳县人,曾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21.杜凤瑞: 河南方城县人,空军战斗英雄。1958年10月10日牺牲于福建前线。
22.薛喜梅:河南许昌市人,知识青年的楷模。
23.吴桂贤:河南巩县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24.史可法:河南开封市人,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25.李 斯:河南上蔡县人,古代著名政治家,秦代名相,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
26.贺若弼: 河南洛阳市人,隋朝名将。
27.袁宝华:河南项城县人,袁世凯之孙,曾任国家计委主任。
28.黄 忠:河南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29.魏 延:河南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30.项 淳: 河南人,日本花冈**策划者之一。
31.陈 胜:河南登封县(古阳城)人,农民起义领袖。
32.吴 广:河南太康县(古阳夏)人,农民起义领袖。
33.侯镜如:河南永城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著名军事家,革命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1927年,参与指挥了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经历了“四·一二”政变,后任贺龙第二十军教导团团长,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1943年,任国军第九十二军军长,1948年,任国军第十七兵团司令。已故。
34.杨水才:河南许昌县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楷模。已故。
35.史来贺:河南新乡县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楷模。
36.宋学义:河南沁阳县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已故。
37.范 蠡:河南南阳市人,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38.孙天帅:河南邓州市人,1995年,珠海市瑞进电子公司的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借故要求一百二十名打工者跪下,来自郑州的孙天帅一个人坚决不跪,遭到女老板的辱骂和解聘,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
40.危拱之:河南信阳县人,中共早期女革命家,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41.吴焕先:河南新县人,红军名将,曾任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1934年11月6日,牺牲于长征途中。
42.汤:商朝创始人。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一带。
43.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河南新郑县人,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44.吴起: 河南濮阳市人,战国前期卫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45.商鞅:姓公孙,名鞅。河南汲县人,战国中期卫国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6.姚 崇:河南陕县人,三朝为相,一生清谦,为唐王朝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47.邓 艾:河南新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灭蜀主将。
48.谢 安: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太傅,政治家、文人。谢安为相,施政宽和,不以小察为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征讨大都督,指挥谢玄等取得淝水大捷。
49.谢 玄: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淝水之战。
50.翟 让:河南滑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
51.陈元光:河南固始县人,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治,政绩显著,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被尊为“开漳圣王”。
52.王审知:河南固始县人,后唐时期被封为闽王。
53.曹 谨:河南沁阳县人,在台湾淡水县和凤山县任职期间,为反抗英国侵略者,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立下了卓著功勋。
54.陈星聚:河南临颖县人,曾任台北知府。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55.司马光:生于河南光山县,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编撰了《资治通鉴》。曾主持北宋朝政。
56.司马懿: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谋略家,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57.司马昭: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主持魏国朝政,消灭了蜀国。
58.司马炎: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西晋开国皇帝。定都于河南洛阳。
59.聂 政:河南济源县人,战国时期著名三刺客之一。
60.长孙无忌:河南洛阳市人,唐代宰相,辅佐李世民治理国家。
61.长孙皇后:河南洛阳市人,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妻子。
62.晁 错: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政治家、散文家,御史大夫。
63.李隆基:生于河南洛阳市,唐玄宗,唐代皇帝。
64.邓 禹: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
65.赵匡胤:生于河南洛阳市,北宋开国皇帝,定都河南开封。
66.姜子牙:河南许昌市人,辅佐周文王伐商灭纣,完成了兴周大业。
67.吕蒙正:河南洛阳市人,北宋宰相,以大公无私,任人唯贤而闻名。
68.桑弘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大司农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中丞。以“桑弘羊舌战群儒”而闻名。
69.上官婉儿:河南陕县人,唐代诗人,曾辅佐武则天。
70.上官仪:河南陕县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曾任宰相。上官婉儿之兄。
71.苏 秦:河南洛阳市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
72.袁 绍:河南商水县人,东汉灵帝时任中军校尉,以后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73.张释之:河南方城县人,西汉文帝时任中大夫、中郎将、廷尉。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说。
74.张 巡:河南南阳市人,唐代名将。平定安史之乱时,在著名的睢阳(河南商丘)之战中,以身殉国,被诏封为御史中丞、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柒』 河南汝州历史上有什么大人物
一)梁县候姚崇 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身于陕县一个武将之家。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州都督。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广成泽在汝州西六十里,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处名胜。东汉朝廷曾将这里辟为宫苑,供皇帝游猎娱乐。姚崇继承了父亲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炼就一身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诸般兵器无所不通。后来饱学之士张憬藏游学路经广成,落脚姚崇家,见姚崇气宇轩昂,眼神里透出一股灵气,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与之交谈起来却感到他知识贫乏,文理欠通,力劝姚崇好好读书,增长识见,并鼓励说:“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你将来当以文才显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级大官,不要自暴自弃,要好自为之!”从此,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人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姚崇入朝做事,负责理案刑狱,正值武则天时严刑峻法横生,他执法公正,把许多人从冤狱中解放出来,引起朝野注目,官职连续晋升。公元698年,武则天破格提升他为尚书,兼相王李旦府长史。五年后,因对罪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邦昌兄弟,被借突厥犯境这之际调任安抚大使。临行推荐了张柬之任宰相。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回京,同张柬之密谋杀死了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显。李显复位,以姚、张为宰相,因姚有功,加封为梁县侯。中宗继位,武家势力十分强大,姚崇没有按受相位,以种种借口出任亳州刺史。之后出现了《大名宫词》中张柬之被杀、武三思和韦后掌权,太子杀死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权,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李旦继位的宫廷权力争斗。姚崇幸免于难。
李旦继位后,于公元710年,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二次当了宰相。因太平公主想走母亲的道路,掌握大权。姚崇向李旦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洛阳,诸王派往各州,确保东宫李隆基之位。昏庸的睿宗李旦如实转告太平公主,使事情败露。李隆基为争取主动,以姚调拨兄妹关系为由,贬姚崇为地方官。这任宰相在职还不到一年。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继位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巩固了地位,决定起用姚崇为相。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下举行盛大阅兵式,参加的有二十万军队,旗帜相连五十余里,但军容不整,秩序紊乱。看到这种情况,玄宗大怒,下令把阅兵式总指挥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罢官流放。召姚崇速赴骊山行营。姚崇赶到骊山时,玄宗正游猎于渭河之滨。玄宗问姚崇:“卿颇知猎否?”姚崇回答:“臣少孤,年二十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四十岁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宰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今虽官位过忝,至于驰射,老而犹能。”于是指挥卒伍,呼鹰放犬,投枪射箭,进退有序。玄宗很称意,即拜姚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
姚崇出任宰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唐玄宗建议改除武则天晚年以来十几年间混乱政治的积弊十种。主要是罢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绝贿赂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盘采纳,并全力支持姚崇逐条落实。姚崇任宰相三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础。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与唐太宗时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贤相。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去世,亨年72岁。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好,社会上特别是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去世前留下遗嘱:不准崇佛敬道,不准厚葬,只给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经写像。并告诫子孙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嘱咐去做,成为家法。姚崇节俭办后事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姚崇死后,葬汝州梁县。墓冢在今汝阳县境内。
(二)唐代水利专家孟简
孟简(?-823)字几道,唐朝大臣,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祖籍汝州梁县,后寓居吴中,为吴中人所称美(李观《贻先辈孟简书》)。
孟简自幼聪明,贞元七年(791)前后,考中进士,再参加博学宏词科(此科唐玄宗首创,以博学宏词科为首要,登科者地位崇高)考试,榜上有名。九年,担任浙东观察使皇甫政的助手。十三年,随皇甫政入朝任职,累官至仓部员外郎(掌全国军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二十一年,转吏部员外郎(管考功考绩,主持考试)。元和二年(807)迁司封郎中(掌国之封爵,从五品)。四年,拜谏议大夫、知匦(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事。因论事与皇上不合,下放到常州任刺史。
唐朝时期,长江自镇江以下江宽水深,风大浪高,粮航行承受极大风险,以致粮船大多由南运河至润洲(今镇江)过江至对岸六圩入北运河北上。但由于奔牛以上河段地势高昂,一遇枯水,航船堵塞,交通极为不便。
孟简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同时了解到由于武进西北无通江大河,加上地势高昂,灌溉困难,农业作物收获无保障,农民苦不堪言。元和八年(813年),孟简征集常州郡内及附近的民工15万人,对北自河庄(今孟河城)附近长江岸起,南至奔牛附近万缘桥京杭大运河岸一线中间的旧河道进行贯通拓浚。工程期间,孟简亲赴河岸监察。河成,长四十一里,滚滚江水从此直达南注,入大运河,河水灌溉了四千余顷土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农民温饱有了保障。同时,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沿扬中大沙洲内侧夹江西航至润州附近过江入北运河,分流了漕运。后人为纪念孟简的功绩,因而把新开通的河道称为“孟河”,千百年来沿用至今。 孟简因治常有功,唐宪宗李纯赏赐金紫衣服以表彰他,调回中央任给事中(负责官员的监察,直接对皇帝负责)。九年九月,拜浙东观察使(军政首长)。十二年八月,调回中央任入户部侍郎。长庆元年(821)四月,量移睦州刺史。二年,复为常州刺史。旋入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这年十二月因病去世。
孟简精于佛典。元和六年,曾受诏与刘伯刍、归登、萧俛同至醴泉寺翻译《太乘本生心地观经》。善长诗文,所作《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叙写欧阳詹与太原妓恋爱事迹,颇为动人。《全唐诗》卷473录其诗七首,《全唐文》卷616收其文三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163,《新唐书》卷160本传,《旧唐书》卷15《宪宗纪》、卷16《穆宗纪》,《咸淳毗陵志》卷七,《嘉泰会稽志》卷二、《唐诗纪事》卷四一等。
(三)大唐名将王虔休
王虔休(737—799年),字君佐,唐代汝州梁县(今汝州)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各种书籍,还喜欢音律,是个少年才子。他为人讲信义、重言诺,颇得乡邻赞誉。长大后,强健崇武,精通诸般兵器,扶弱济贫,远近闻名。
大历年间(766年—779),李深出任汝州剌史。李深是中唐正直的大臣,诗人,官至兵部侍郞。他到汝州任职后发现王虔休有胆有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破格录用为部将。王虔休不辜负李深的期望,努力进取,很快成为各州属将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李深的好友泽潞(西晋东南)节度使李抱真得知后,专程拜会李深,说服他忍痛割爱把王虔休让与己用。李抱真以优厚的待遇,任王虔休为泽潞兵马使押衙。
唐德宗即位,河北藩镇拥兵变乱,李抱真统率本部兵马与诸路将领征讨河北。在双岗、水寨营诸战役中,王虔休身先士卒,勇敢对敌,冲锋陷阵,战功卓著,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李抱真提升王虔休为步兵都虞侯,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封同昌郡王,赐名虔休。
贞元十年(794年),李抱真病逝,副将元仲经阴谋立抱真子李缄,军中出现动荡迹象。王虔休召集全体将士义正辞严地说:“军州是国家的军州,将帅缺额,理应等待朝廷的任命,哪能自作主张,随意变乱法度闹独立!”将士们一致赞成王虔休的意见,惩治了元仲经,避免了一次内乱。唐德宗对王虔休以大局为重的举措非常赞赏,擢升其为潞州(今山西长治)左司马,掌留后。王虔休严明号令,勤勤恳恳地处理军政事务,俭省节用,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社会生产。潞州连年丰收,民富军强。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唐德宗晋升王虔休为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刑洛(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观察使,加检校工部尚书。王虔休成为勋冠一代的中唐名将。
虔休精通音律,带兵打仗时曾作曲填词,教士兵传唱,鼓舞士气和斗志,可能是最早的军歌。据明唐枢《国琛集》记,王虔休作有《蔡氏新书》能究其辞意,而加以四清声,音律尖高非昔比矣
在潞州任昭义军节度时,王虔休得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就以宫为调,创作《继天诞圣乐》曲献于德宗,以庆贺德宗的诞辰。德宗听了这支曲子后非常高兴,命乐工加紧排练习,并命教坊依曲编舞,在二月一日“中和节”大宴群臣时演出,称为《中和乐舞》。
贞元十五年王虔休死于任上,终年63岁。德宗闻讯停朝一日,诏赠左仆射,谥曰敬。
(四)唐代名相柳浑
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
柳浑10多岁时,有个巫给他看相了面后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高官厚禄的事与他根本无缘。”父亲非常信巫,又喜欢他这个儿子,就按巫师的要求,不让他读书学习。柳浑用经书的的道理反驳说:“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若速死。父亲听了他话认为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做法。于是学习更加用功了。柳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信怪异荒诞之事,被后人所称道。
开元中,柳浑被汝州推举进京参加会试,在汝州参加的近百人举子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礼部侍郎在考核中认为他与别人不一样,推举为优等。调宋州单父县任县尉(从七品),主管治安和军事。他在父县判案断狱,决事如神,大小案件都能按期办理,为政更是洁廉检守,严格按规距办事,经考核朝廷加封为云骑尉(正七品)。任期届满后,江南西道观察使闻其名,将他招到公府谈话说:江以信州(江西上饶)一带治安很乱,百姓常遇到凶害,让他暂到信州永丰县代理县令,维护一方安宁。柳浑上任后用重拳铲锄地方黑恶势力,出台政策关顾鳏寡老人,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官吏没有弄权和违法之事,处理事情没有违犯法和侵害百姓的事情。辖区内听讼断狱,渐于讼息。百姓重新在田地耕作,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百姓遵纪守法,公学私塾大兴,丰城出现政通人和的好局面。遂表为洪州丰城令,到职,如永丰之政,而仁厚加焉。授衢州司马,管理全州的治安和军事。之后辞官隐居武宁山。不久,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柳浑生性放旷,不愿在朝廷做事,想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有缺额即补)”。
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柳浑为判官。开元寺僧与酒徒夜饮,失火,却归罪于守门人。人均知此系一冤案,不敢言。惟柳浑与同事崔祐甫为守门人鸣冤。自此,以公正闻名当时。后为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刺史。崔祐甫辅佐朝政,荐柳浑为谏议大夫(从五品)。不久为尚书右丞。
公元783年, 唐德宗命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泾原(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士兵五千人,去关东一带,跟那些反抗朝廷的节度使作战。士兵在路过长安时却因劳军问题发生叛乱,德宗只好逃出京城。在京大臣朱泚趁机与姚令言勾结,谋化称帝。朱泚作乱时,柳浑隐匿于终南山。朱泚以宰相官职相引诱,浑未就,并改名换姓避开公使。来使找不到柳浑,就把他的爱子捉拿严刑烤打,并砍去右腿,逼他就范。柳浑不为所动,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在褒骆一带找到了皇帝。德宗嘉其诚节,很快召见他,并与你讨论平乱之法。叛乱平息后,赐柳浑为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初公名载,字元舆,至是奏请改命,以涤伪署之污。这一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占领许昌,朝廷商议讨戮大计,宰相卢杞推荐大理评事李元平任汝州知州,守护洛阳东南门户,朝堂上一片附和声。柳浑则认为李元平华而不实,不能担当此任。但德宗没有听他的建议,命李元平到汝州上任。李元平到汝州后即募工匠筑城,李希烈偷偷命士兵假扮应募的工匠,混进城里几百人,李元平竟一无所知。李希烈用数百骑兵突袭汝州,里面士兵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汝州。士兵将活捉的李元平带去见李希烈,没想到这个“酱”才一见李希烈,便吓得屙了一裤裆。直气得李希烈大骂卢杞是个瞎眼子,派这么个人来给我作战,真是太小看我了。汝州失陷,朝廷大惊,这时才认为柳浑当时讲得是正确的。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由兵部侍郎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有一次,德宗李适命玉工制作玉带,弄坏了一个扣版。玉工很害怕,就到市上买他玉补上。皇帝一看,不是同类,认为有欺君之罪,欲将玉工处死。柳浑说:“以法律,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由于柳浑执法公正,玉工杖打六十,得免一死。
韩滉自浙西入朝,皇帝委以重任。人虽有议论,均未直言。浑事无巨细,一概过问。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浑虽为滉所推荐,但也恶其专政,对滉说:“先相国因处事偏激,不一年而去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滉悔恨,其威稍减。
后来柳浑与吐蕃订盟约于平凉。有人认为,此约可保百年无事。而浑却跪谏说:“吐蕃人面兽心,不可信。”皇帝变色说“浑,儒生,不晓边境之事。”果不出浑所料,夜半,边关节度使飞奏朝廷,吐蕃反,“将校皆覆没”。次日,皇帝慰勉柳浑说:“你是一儒士,竟知万里以外的敌情,可嘉。”于是柳浑更受人敬重。
宰相张延尝骄矜专权,嫉浑刚正不阿,令其亲信对浑说:“应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说;“为我谢张相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结果,被张延尝所排挤,罢政事,改任右散骑常侍(为皇帝侍应杂事)。
柳浑与人交,以真诚相见。勤俭,不谋私利,不置产业。贞元五年,以疾告终,谥号贞。有文集十卷。
(五)西汉名相申屠嘉
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汝州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汉高帝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前179),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对邓通就是偏爱。”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景帝二年(前155),晁错担任内史,因为受皇帝宠爱,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内史府的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司马迁这样评价他: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啦。
(六)军政全才韩安国
韩安国,西汉大臣,字长孺,成安(今小屯一带)人。曾在山东邹平县田生家里学习《韩子》及杂家学说,后来在梁国(国都在商丘)梁孝王朝内当中大夫。安国文精武备,能言善辩,七国之乱时,韩安国为将,击退吴兵于梁国东界,后又当使臣往长安以动人的言辞疏通了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的关系。他也因此而扬名。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认错说:“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增添了忧愁。”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赏赐了他们。从这以后梁王更加受宠爱了。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他的名声因此显著,而且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韩安国曾因轻罪被囚于山东蒙城监狱,狱吏田甲虐待羞辱于他,他愤愤不平地说:“死灰难道不会再燃烧吗?”意思是我还会再复职的,你要对我客气点。谁知田甲毫不示弱,竟恶狠狠地说:“如果燃烧了我会用尿把他溺灭的。”不久,安国复官为内史,便将田甲叫到跟前说:“死灰复燃了,你怎么不溺灭呢?”田甲叩头求饶,安国不咎既往,一笑了之。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窦太后听到了,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得是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便派使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汉派使者到梁国自国相以下大搜查一个多月也没有捉到凶手。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就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说:“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该死。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紊乱到这种地步。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杀。”梁孝王说:“你何必这样呢?”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大王自己忖度一下,您与皇上的关系比起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皇帝以及皇上与临江王,哪个更亲密呢?”梁孝王说:“比不上他们亲密。”梁孝王说:“太上皇、临江王与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高皇帝说:‘拿着三尺宝剑夺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最终也不能过问政事,住在栎阳宫。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为他母亲一句话的过错就被废黜降为临江王;又因建宫室时侵占了祖庙墙内空地的事,终于自杀于中尉府中。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事。欲话说:‘即使是亲生父亲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老虎?即使是亲兄弟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恶狼?’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妄言论,违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于是汉景帝、窦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
建元(公元前140—前135年)初,太尉田蚡推荐韩安国于汉武帝,武帝叫他当北地都尉,后御史大夫(副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与处理。
韩安国任御史大夫时,北方的匈奴派使者来请求和亲,武帝让群臣商议。大行(外事官员)王恢说:“汉与匈奴多次和亲,大都不过数年便违背盟约,不如兴兵讨伐。”安国说:“匈奴兵强马壮,行动象鸟飞一样方便,很难制服。得到他的土地,我们也不稀罕,战胜他们,也显不出我们多么强大。况且,跑到千里之外去作战,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山东薄绸);冲风(暴风)之极(最后),力不能起鸿毛。不是它的力量不大,是到了最后力量用尽的缘故。打仗不如和亲。”安国生动的比喻和有理的讲解,博得群臣的赞同,最后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安国当了4年多御史大夫,曾推荐名士壶遂、臧固、郅他等入朝作官,受到武帝的器重。一日安国和武帝一同外出,不慎从车上摔下来,严重伤足。当时武帝想用他为丞相,因他伤足无法工作,遂改任薛泽为相。安国伤愈后,被任命为中尉。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大举入侵,被车骑将军卫青击出雁门(在山西山阳县南)。当时安国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北京密云县南),因兵败被匈奴虏走千余人及大量牲畜,武帝派使责备,并迁他到右北平。安国看到武帝对他疏远,且又兵败内疚,心中抑郁,不数月,吐血而亡。
『捌』 河南汝州或平顶山在近代史上有什么名人吗1840年之后的,只要有影响力即可!急需
明朝有,清朝就没有了,都成奴才了
『玖』 河南汝州有什么典故
汝州 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东周为王畿之地,秦属三川郡,西汉置梁县,隋设汝州,明成化六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而名。西南有外方山余脉,北为嵩山余脉,北汝河横贯其间,形成较宽阔的河谷盆地。北汝河两岸来水吮山而下,有大小沟溪1304条,造就了一方物产丰茂的沃土,人类踪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文化积淀厚不可测。自周而到唐、汉,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织。中原腹地,自古兵家必争。其山河沧桑、人烟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这一段北汝河古时曾称“汝海”,其色也清,其势也淼。有唐代殴阳詹的《汝州行》为证:“湛湛清流九曲湾,浮沉澈底似拖蓝。扁舟一叶无人系,风动横移向碧滩。”而自《诗经·汝坟》到殴阳詹的《汝州行》,都写到了两岸生民伐条采叶、植桑养蚕的景象。远的不说,1913年3月,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临汝县就有绢帘汝帖、带籽棉花、本色山绣、山蚕茧等产品参展。一张薄薄的粉皮,也成为国人餐桌上的珍馐。
早在100万年前,寄料的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居住,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仅次于云南元谋人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5000年前,市区的煤山公园一带,崎岭的槐树伊、大张一带,纸坊的阎村、中山寨一带,安沟水库神德宫一带出现较先进的原始文明村落。
三皇五帝时,汝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轩辕黄帝在新郑称帝,曾带人两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和养生的道理。之后把当时最富饶的汝河流域封给他和正妃嫘祖的第二个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高阳,在黄帝死后,继承了帝位,就是五帝的第一帝颛顼。颛顼死后,让位给大伯玄嚣的孙子高辛,为帝喾。喾死后传位于儿子尧,尧继位后欲让位给贤人许由,许由避让逃至汝州北部的箕山下。尧之后让位给颛顼的后人舜。三皇五帝时代,汝州是昌意部落的管辖范围,昌意的后人出了两个伟人颛顼帝和舜帝。
夏后期,建都于在今杨楼樊古城一带的霍国强大起来,成为夏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霍候支持商汤统一了天下,霍西南部的高士伊尹为商的宰相,为商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汝州为世界霍姓的发源地。
商朝,“霍”做为灭夏有功的侯国,地位得到巩固,管辖南到伏牛山东到禹州西至嵩县北至登封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带大军打败商纣后,挥师包围霍都。霍侯开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儿子为新的霍侯。霍在整个西周相对平安,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周平王迁都洛阳后,汝州的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就将霍地封给自己的儿子姬唐,改霍为梁,迁霍后人至杨楼一带,建小霍城安置,为梁小邑。
春秋时梁国西南曼氏国兴起,一度将梁和霍纳入自己的版图。曼氏国后被楚国所灭,汝州成为楚的北部边地。再后郑国打败楚国,把汝州地纳入郑国的版土。
战国时,梁城位于洛阳东南户的战略地位被军事家们所看重,梁地区成为诸侯争夺的中心地带,韩国灭郑国后,梁地归韩国管辖,改梁为南梁,以区别开封的大梁和山西的西梁。这时南梁附近出现了注人城(庙下东一带)阳人城(梁古城)郸狐聚(临汝镇一带)赫人聚(杨楼石台村一带)等几个大的城池。汝州为梁姓的起源地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置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辖。
汉承秦制,汝州西部仍为梁县,公元前206年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梁县归属河南郡。公元前113年在尚庄乡榆庙村一带置承休国,安置周的后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带置成安国。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梁县属河南尹。
三国仍为梁县,为魏国的司州河南尹管辖。东南部的小屯一带归豫州的颍川郡管理辖。
公元280年,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历史进入西晋。将河南尹分为河南郡和荥阳郡,汝州仍为梁县,归河南郡管辖。东部小屯一带归襄城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隶属频繁。公元317年,属东晋,后归前赵;公元365年属前燕,隶河南郡;公元369年属前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属后燕,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属后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属东晋。
公元420年,历史进入南北时期,政府为扩大自己的虚名滥设州县。汝州的建制随北朝的变迁而变动。北魏时汝州属司州归中央直辖,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设南汝原县,公元527年在今杨楼梁故城置汝北郡,后在今庙下东注人城置治城县,在霍城置石台县,在今小屯成安城置东汝原县,汝北郡从西到东共领石台、梁县、治城、南汝原、东汝原五个县。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汝州属东魏。同年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公元539年,恢复汝北郡,在承休国旧地置承休县,移郡治至承休县;公元543年,改汝北郡为汝阴郡,废治城县入梁县。公元577年改汝阴郡为和州。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 城八县。
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
五代时汝州先后归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建制随唐制,仍为军事要地。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入梁县,汝州领六县。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公元1105年划郏县归颖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夫子1115年)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鲁山五县。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含今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县属许州;1208年,划叶属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省南阳府管辖,领梁、郏县、鲁山三县,宝丰废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阳太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明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唯一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阳县城附近置伊阳县,划原嵩县、鲁山、汝州的部分地区为伊阳地,汝州领鲁宝郏伊四县。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别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
清朝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隶河洛道,仍领四县。
1913年,地主实行省、专区、县三级管辖,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归许昌专区管辖。
1947年属豫西五专区。
1949年仍归许昌专区,1951年将大小张庄和磨冢营村划归宝丰县管理辖。
1954年10月改隶洛阳专区管辖。
1986年,撤专区建制,实行市(地)管县,改隶平项山市。
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项山市代管。
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拾』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历史名人
唐代名相柳浑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 柳浑10多岁时,有个巫给他看相了面后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高官厚禄的事与他根本无缘。”父亲非常信巫,又喜欢他这个儿子,就按巫师的要求,不让他读书学习。柳浑用经书的的道理反驳说:“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若速死。父亲听了他话认为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做法。于是学习更加用功了。柳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信怪异荒诞之事,被后人所称道。 开元中,柳浑被汝州推举进京参加会试,在汝州参加的近百人举子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礼部侍郎在考核中认为他与别人不一样,推举为优等。调宋州单父县任县尉(从七品),主管治安和军事。他在父县判案断狱,决事如神,大小案件都能按期办理,为政更是洁廉检守,严格按规距办事,经考核朝廷加封为云骑尉(正七品)。任期届满后,江南西道观察使闻其名,将他招到公府谈话说:江以信州(江西上饶)一带治安很乱,百姓常遇到凶害,让他暂到信州永丰县代理县令,维护一方安宁。柳浑上任后用重拳铲锄地方黑恶势力,出台政策关顾鳏寡老人,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官吏没有弄权和违法之事,处理事情没有违犯法和侵害百姓的事情。辖区内听讼断狱,渐于讼息。百姓重新在田地耕作,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百姓遵纪守法,公学私塾大兴,丰城出现政通人和的好局面。遂表为洪州丰城令,到职,如永丰之政,而仁厚加焉。授衢州司马,管理全州的治安和军事。之后辞官隐居武宁山。不久,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柳浑生性放旷,不愿在朝廷做事,想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有缺额即补)”。 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柳浑为判官。开元寺僧与酒徒夜饮,失火,却归罪于守门人。人均知此系一冤案,不敢言。惟柳浑与同事崔祐甫为守门人鸣冤。自此,以公正闻名当时。后为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刺史。崔祐甫辅佐朝政,荐柳浑为谏议大夫(从五品)。不久为尚书右丞。 公元783年, 唐德宗命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泾原(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士兵五千人,去关东一带,跟那些反抗朝廷的节度使作战。士兵在路过长安时却因劳军问题发生叛乱,德宗只好逃出京城。在京大臣朱泚趁机与姚令言勾结,谋化称帝。朱泚作乱时,柳浑隐匿于终南山。朱泚以宰相官职相引诱,浑未就,并改名换姓避开公使。来使找不到柳浑,就把他的爱子捉拿严刑烤打,并砍去右腿,逼他就范。柳浑不为所动,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在褒骆一带找到了皇帝。德宗嘉其诚节,很快召见他,并与你讨论平乱之法。叛乱平息后,赐柳浑为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初公名载,字元舆,至是奏请改命,以涤伪署之污。这一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占领许昌,朝廷商议讨戮大计,宰相卢杞推荐大理评事李元平任汝州知州,守护洛阳东南门户,朝堂上一片附和声。柳浑则认为李元平华而不实,不能担当此任。但德宗没有听他的建议,命李元平到汝州上任。李元平到汝州后即募工匠筑城,李希烈偷偷命士兵假扮应募的工匠,混进城里几百人,李元平竟一无所知。李希烈用数百骑兵突袭汝州,里面士兵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汝州。士兵将活捉的李元平带去见李希烈,没想到这个“酱”才一见李希烈,便吓得屙了一裤裆。直气得李希烈大骂卢杞是个瞎眼子,派这么个人来给我作战,真是太小看我了。汝州失陷,朝廷大惊,这时才认为柳浑当时讲得是正确的。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由兵部侍郎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有一次,德宗李适命玉工制作玉带,弄坏了一个扣版。玉工很害怕,就到市上买他玉补上。皇帝一看,不是同类,认为有欺君之罪,欲将玉工处死。柳浑说:“以法律,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由于柳浑执法公正,玉工杖打六十,得免一死。 韩滉自浙西入朝,皇帝委以重任。人虽有议论,均未直言。浑事无巨细,一概过问。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浑虽为滉所推荐,但也恶其专政,对滉说:“先相国因处事偏激,不一年而去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滉悔恨,其威稍减。 后来柳浑与吐蕃订盟约于平凉。有人认为,此约可保百年无事。而浑却跪谏说:“吐蕃人面兽心,不可信。”皇帝变色说“浑,儒生,不晓边境之事。”果不出浑所料,夜半,边关节度使飞奏朝廷,吐蕃反,“将校皆覆没”。次日,皇帝慰勉柳浑说:“你是一儒士,竟知万里以外的敌情,可嘉。”于是柳浑更受人敬重。 宰相张延尝骄矜专权,嫉浑刚正不阿,令其亲信对浑说:“应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说;“为我谢张相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结果,被张延尝所排挤,罢政事,改任右散骑常侍(为皇帝侍应杂事)。 柳浑与人交,以真诚相见。勤俭,不谋私利,不置产业。贞元五年,以疾告终,谥号贞。有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