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重视兄弟情义的事例
武松大闹飞云浦
蒋门神把快活林酒店时还旧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版
张都监请武松来家,酒肉相权待。灌醉武松,设计擒拿,指使知府将武松下入死囚牢里。
施恩给康节级、叶孔目各一百两银子,以保武松性命。武松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半路施恩送衣送吃,备说蒋门神复夺快活林之事,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四个公人,奔孟州城里来。
② 历史上重情重义的人,有哪几个列举一个典型事例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
一、管鲍分金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军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不过我想也就是个连长一类的基层干部吧!)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拨重用。
三、各为其主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
③ 历史上的讲义气的小故事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俞伯牙和钟子期
在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
④ 古代重情义的例子
1、芦衣顺母
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管鲍之交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
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是人用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人的良好的友谊,也是形容对朋友的信任!
3、刎颈之交
廉颇和蔺相如成为如割脖子那样生死与共之好友。后以此典比喻生死与共的好朋友。战国时,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下,有文臣蔺相如、武将廉颇两位大臣,即是强大秦国也很重视赵国。
但蔺相如出身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等重大事件中有功,赵惠文王授给蔺相如上卿(高级大官),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几次与蔺相如闹矛盾,蔺相如都躲避退让,他的手下人不解。
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威严,我还敢在朝堂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我即使愚笨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强大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呢。现在两虎互相斗争,势必不能两存。我这样做的缘故,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以私人的仇怨为后呢。”
廉颇听到这些话,脱去上衣,露出肩臂,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说道:“我这个庸俗卑鄙之人,想不到将军胸怀宽阔到这种程度。”两人终于和好,结成同生死共患难之好友。
4、知音之交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人,从小很聪明,尤其在弹琴方面很有天赋,后来成为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高妙,优美动听,但是能听懂其中韵味的人却没有。
有一年,伯牙坐船出去旅行。船走到一座小山下时,天下起了雨。于是,伯牙就把船停在山脚下,在船舱里弹起琴来。
伯牙弹奏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时,忽然看到江边有一个人,心里一惊,弹断了一根琴弦。
伯牙仔细一看,江边的那个人披着蓑衣,拿着斧头,担着一担柴,是一个打柴的樵夫。
那人见伯牙弹断了琴弦,就说:“先生请不要害怕,我是一个樵夫,回家晚了。听到您弹奏的琴声优美,就忍不住站在这里听起来。”
伯牙很奇怪一个樵夫居然会喜欢自己的弹奏,就问:“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吗?”
樵夫笑着说:“您刚才弹奏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樵夫说的一点不错,俞伯牙就请他到船上来,问他的姓名。樵夫叫钟子期。
伯牙又为钟子期弹奏一曲,当他的琴声雄浑高昂,钟子期说:“这琴声表达的是高山的雄伟髙迈。”当伯牙的琴声清新流畅时,钟子期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十分惊喜,因为这些正是他要表达的,以前从没有人能听出来,没想到在这野岭却被一个樵夫听了出来。
俞伯牙为自己遇到了知音而高兴,请钟子期喝酒。两人越聊越高兴,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分别的时候,两人约定,在来年的同一时间,再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约。他在江边弹奏一曲又一曲,等着钟子期。然而,最终也没有等来子期。伯牙很奇怪,就向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前不久得病去世了。去世前,子期让家人把他葬在江边,他还要听伯牙的弹奏。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很悲痛,他找到了钟子期的坟墓。在墓前,伯牙悲伤地又一次弹奏了《高山流水》。奏完,伯牙将琴摔碎了,他说:“我的知音去世了,今后这世上还有谁能真正听懂我弹奏呢?”
后来,俞伯牙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弹过琴。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子期的故事成为后世友谊和知己的典范。
5、鹿乳奉亲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
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⑤ 历史上因重义而被重用的故事
羊左之义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人才闻风而归。
西羌积石山有一位贤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胸怀济世之才,安民之志,但一直没有出仕。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左伯桃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寒风刺骨,左伯桃衣裳尽湿。
天色渐晚,他望见远处竹林里的茅屋之中,透出一点光亮。伯桃大喜,忙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不想,屋主也是一介书生,名叫羊角哀,自小也是父母双亡,平生只好读书,立志报国救民。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可谓相见恨晚,便结拜为异姓兄弟。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此心思,遂带了一些干粮一起往楚国而去。晓行夜宿,眼看干粮将要用尽,天又降大雪,道路难走。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食用,勉强尚能到得了楚国。
他知道自己学问不如羊角哀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前程。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帮忙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继续前行去楚国谋事。言毕即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羊角哀来到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羊角哀时,羊角哀上陈10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羊角哀为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并留下守墓。
不想,此地与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至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至天明,发现荆轲的坟爆开了。
消息被楚元王知道之后,感其义重,给他们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⑥ 重情义守承诺历史故事300字
1.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2.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3.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⑦ 关于重情义的名人小故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野猪林鲁智深救林冲
武松大闹快活林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关羽千里走单骑
太多了,个个都是重情义的故事。
⑧ 历史上关于有情有义的事例
历史上关于有情有义的事例:
1、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送嫂归刘备。
2、张学良,为国为家发动西安事变。
3、苏小小,名妓风流却最重情义。
5、鲍叔牙推荐管仲
⑨ 关于讲义气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义气墩的传说
传说溧水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吴楚交界地,因为两国的争夺,它一会是楚国的濑潴邑,一会是吴国的平陵邑。燕国的左伯桃、羊角哀关系一直不错,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楚国。
当衣衫单薄的他们走到东刘村时,遇到大风雪,干粮即将吃完,周围又地广人稀。左伯桃担心继续走下去,两人不是被冻死,就是会饿死,于是寻思把自己的东西给羊角哀一人用,这样羊角哀或许还能活下来。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话,但两人谁也不肯眼睁睁看着另一个人死掉,各不相让只好作罢就地休息。第二天醒来,羊角哀发现身上盖着左伯桃的衣服,旁边还放着左伯桃的干粮,但却不见左伯桃的踪影,后来发现,左伯桃已经冻死在附近的一个树洞里。羊角哀把树洞封好作了标志后,一边抹泪一边出发。
到了楚国后,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为大将军,但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好友左伯桃,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楚王,请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为感动,当即准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后,就落宿在附近,夜里听到厮杀声,左伯桃托梦告诉他,附近的荆将军(有人称是刺秦王的荆柯)经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荆将军庙,但遭到当地土人的反对。第二夜,他又听到厮杀声,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帮战。当地人很受感动,就把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世代相传。
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当一群小坏蛋们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一个人拍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诉牛主人,小牛钻进石洞里,拉不出来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吴晗先生评论道:“朱元璋虽然吃了苦头,丢了饭碗,却由此深得伙伴们的信任,认为他敢作敢为,有事一身当,大家心甘情愿把他当作自己的头目。”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保持了这个特点。这可能是他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这支部队的大头目——元帅郭子兴很赏识他,才几个月时间,就将他提拔到自己的亲兵卫队里担任小头目,并且很快亲自主婚,把自己的养女——就是后来名声很大的马皇后,嫁给了他。
但是,使他能够真正团结起一批死党,并得到死心塌地的拥戴,除了才干等因素,他的胆识与江湖义气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当时,在这一伙造反部队中,分成几个不相统属的山头,相互间时常发生摩擦。有一天,郭子兴一个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结果被对方绑架后关进地窖。他的所有亲信、亲属,包括两个儿子,都被吓坏了,纷纷躲藏起来。朱元璋是人们公认的郭子兴心腹,肯定也是被打击的对象。此时,他恰好领兵在外,躲过了此劫。
得到消息后,出乎人们意料,朱元璋立即动身,准备返回去营救郭子兴。有人力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义凛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现今有难,我若只顾自己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结果,他回去后,利用那几派之间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派系残杀。朱元璋自己则爬墙上房,身蹈险地,最后纵身跳进地窖,砸烂枷锁,将郭子兴背上来。
后来,当郭子兴被其他造反好汉挤兑得很难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甚至将自己发展起来的数万人马,拱手交给他,一如既往地辅佐这个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
还有一件事。有一回,朱元璋在打败一支曾经背弃他的部队后,抓获了数万名俘虏。这些人极度不安,害怕遭到报复。朱元璋却下令,从中挑选500名勇猛壮士,担任自己的宿卫。
当晚,星光灿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换成这500人。灯火通明之中,这500人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相当感激。从此,全军死心塌地地冲锋陷阵,极大地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汤和比朱元璋大3岁,是当年一起分吃那只小牛犊的小坏蛋之一。
汤和比朱元璋更早地投奔了红巾军,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汤和写信给朱元璋,劝诱这个游方和尚也投奔了红巾军。当时,由于战功,汤和已经官居千户,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团级干部了,但他对朱元璋相当恭敬。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从一个马弁迅速崛起为部帅后,军中诸将以同辈视之,没有人肯服低做小,唯独年龄与资历都胜过他的汤和,遵从他的约束与指挥。这使得朱元璋“甚悦之”,感觉特别愉快。
稍微用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之后的诸多故事,已经具备了古代江湖义气的全部要素和现代黑手党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点。朱元璋显然也具备了成为团伙老大的基本素质。
这些分吃过小牛犊肉,和后来在红巾军受过朱元璋恩惠的伙伴们,大多成为朱元璋武装集团中的重要战将,出生入死地跟着他打天下。
大明帝国建立后,他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与待遇。比朱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毒手,其余无一善终。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朱元璋的含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义气、才干及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跟着他的重要原因。
《聊斋志异》中有篇《田七郎》,
说有个叫武承休的富人梦中得知猎户田七郎是个可以共患难的人,因而想与他结交,并赠以重金。谁知田母毫不客气地拒绝他说:“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她对儿子解释说:“我适睹公子(武承休)有晦纹,必罹奇祸。闻之,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之以财,贫人报之以义。无故而得重贿,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后来田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武承休用重金设法解救他出狱,救了他一命,这位贤德的母亲才慨然应允儿子与他交往,因为“子发肤受之于武公子耳,非老身所得而爱惜者。”,“见武公子勿谢也,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此后,田七郎对于武承休的厚遇不再推辞。故事的结果正如田母预言的那样,武承休蒙冤,田七郎为他报仇,手刃仇人之后,自刭而死。
⑩ 关羽重情义的故事的详细内容
斩颜良,诛文丑(报恩)
心系兄长,千里走单骑(情义)
华容纵曹操(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