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阳曲县大方山有什么历史故事

阳曲县大方山有什么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2 02:41:49

❶ 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这是管仲治理齐国时候使用过的手段,管仲向梁国、鲁国高价订购大批丝织品,对方贪图利益,就废掉农耕,全国养蚕抽丝。一年过后,管仲单方面撕毁购丝合同,一下子就把梁、鲁两国给搁那儿了,梁、鲁老百姓家家没粮食吃,只好天天裹着自己纺的绫罗绸缎饿肚皮。

以上只是小手段,因为当时没有经济法,也没有国际法庭,导致合同违约的发生,偏偏梁、鲁两国也没办法。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❷ 有什么历史故事影响了你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故事都影响了我。要说到影响最深的就是那些被歪曲的历史。

❸ 大闹五台山是不是历史故事

大闹五台山抄 - 四大古典名著袭之一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形象。《鲁提辖大闹五台山》选自于《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重建文殊院,鲁智深打闹五台山》。
鲁达在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祸出走了,可是又遇到了金老父女,他就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在寺里,他明显不适应那的生活,处处惹祸,一天,她在山下的亭子里遇到了一个卖酒的,心里很是窝火,趁着酒兴就喝了老多,风一吹就使酒兴上来了,摇摇晃晃的走到了山门,可是把们的和尚不让他进寺,以为他喝酒吃肉了,最后一时性起,他就打坏金刚,大吐了一场。等酒醒了以后,他也很是后悔,但是方丈不能把他怎么了,因为赵员外的面子啊。只好把他打发到大相国寺去了,在那他才认识了林冲

❹ 方山有什么历史故事50字

相传,晋元帝时,南京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大的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

❺ 山东有哪些民间的历史故事

山东民间传说中的秦琼回马泉


在济南,还有一个关于秦琼的古老传说:话说当年秦琼在历城县衙当捕快的时候,有一次手持双锏骑着高头大马追赶贼人,在与贼人交战中,秦琼所骑的战马猛一回头,由于蹄力过猛,马蹄落处出现了泉眼,一泓清泉从地下汩汩冒出。济南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处泉池取名为“回马泉”。

也许是源于这一神奇的传说,人们在2004年4月重新评定济南新“七十二泉”时,将位于五龙潭东南20米处的回马泉列为第37泉。老济南们说,现在泉底长满了绿苔,而想当年秦琼坐骑留下的蹄印之处,则呈现出浅黄色沙土,沙砾深处会溢出串串泉珠来呢。

大禹伏龙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历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水底有条恶龙作怪,禹将济、泺二水疏通,洪水排尽,孽龙无处藏身,跃身向东窜去。大禹紧追不舍,恶龙钻进城东山上的石洞,禹上前擒捉,那龙长啸一声,破山而出。

大禹追至山涧(即今日回龙洞,在浆水泉风景区),终于制服孽龙。那龙穿越时出现的洞,后人便称为龙洞。那座山也因此得名龙洞山,又叫禹登山。山下那条幽深的涧沟,被称为“藏龙涧”。


❻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8月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

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

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6)阳曲县大方山有什么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

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而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❼ 王乃山有什么历史故事

中国艺术复研究院文研中心制书画师,男,1943年10月出生,苏州人,常用笔名鲁山。文化程度大专。出身于教职员家庭,受父母影响,自幼酷爱文学艺术,曾醉心于声乐、作曲、诗歌创作等,并均有多件作品问世,然限于条件,难成大器,唯对书法、绘画孜孜不倦,经岁不怠,不放苏北农村,期间拜一句姓道士为师,临席小楷,回城后又得苏州书法家卫东晨(瓦翁)、祝嘉、程可达亲教,并结业于河南书法函授院,青岛陈振濂书学院研究院高级书法创作研究班,进展较著。

❽ 太行山有哪些历史传说

人们都听说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翻翻书本也能知道出自《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然而,这些神话传说均出自于太行山上的长治一带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
居太行之巅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形之高,有与天为党之称,因此古称上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荒创世。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文化。从目前已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一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察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因此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专家学者根据珍贵的古典文学、文献史料考证发现,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均起源于我们雄奇状美的太行山上,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了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性格特征的精神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在今长治县上郝村天台山上,炼顽石补仓天、治洪水平烈火,免生灵于涂炭。反映了这位刚烈女性民族大无畏的浩壮气概和先民对生存空间的热烈情感,并体现了一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挽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后羿谢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的老爷山上。后人把后羿尊为神,在山上立庙祭祀,并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形成古庙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百谷山〔今长治老顶山〕“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即所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如今百谷山上遗有神农井、耒耜洞与百谷泉。而在长子境内的羊头山上是神农遍尝百草而得嘉禾之处。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在这里他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基础。炎帝女儿女娃也正是在长子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被传为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种神奇瑰丽的艺术奇葩,这些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虽然反映了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并给后人留下极其深邃的精神启迪。如果你对以上典故发源地有兴趣或者持不同看法,不妨粗略考证一番,定让你千回百转而又落脚于太行山上。

❾ 谁能告诉我永济市那段中条山有什么历史故事

永济,古称蒲坂,隶属于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永济地处黄河中游,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早在六、七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后为尧、舜建都之地。《史记•五帝本记》: “舜耕历山﹙历山即河东中条山﹚,历山之人皆让衅,鱼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据《蒲洲府志》记载“汉置蒲坂县”。隋后,蒲坂并入河东县,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为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为永济县。 永济,傍山依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豪杰辈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文会萃。许多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都生长在这里,如柳宗元、张巡、王维、卢伦、吕温等。他们为后代留下许多不朽的著作和壮丽的诗篇,为蒲坂增添了异彩。 家喻户晓《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就在永济城外的普救寺,距离普救寺不远的蒲州旧城外就是鹳雀楼,当年唐代的著名诗人王之涣风尘仆仆来到蒲坂,登上鹳雀楼,俯视汹涌奔腾的黄河,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登鹳雀楼》这一千古绝句。 刚到永济城时恰好黄昏,但见乌云上下翻腾如泰山压顶一般滚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状,似顷刻间就有大雨如注随后而来,奇怪的是大街上的人却沉着安定,悠闲自在,丝毫未见大雨前的紧张气氛。再仔细看那片乌云好像在原地没有动,伫立良久观之,时隐时现的乌云原来是山峰,恰似水墨宣染的国画破墨一样,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中条山。 永济城区坐落在中条山脚下,而中条山主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且山势险峻,岩壁如削。在黄昏或空气飘有大量浮尘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折射现象,宛如一场海市蜃楼,误以为乌云压顶山雨欲来之状。难怪北宋文学家王禹苒在《中条山》这首诗里是这样描写道: “ 崛起巨流边, 奔腾欲上天。 远临沧海尽, 高与太行连。 大块横为脊, 他山立似拳。 土膏经舜来, 石险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 峰青冷罩烟。 城外的鹳雀楼是由北周的军事设施演变为风景名胜,再加上这里生态良好又是鸟类栖息之地,更是风流雅士趋之若骛之所。从岑参的《宿蒲津关东店忆杜陵别业》诗中也可证明当时的繁华;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谣闻秦树鸦”。 于是在盛唐的某一天,王之涣与好友数人一起在蒲津关渡口附近鹳雀楼里饮酒听歌,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着美姬莺喉低婉的歌唱,不禁诗兴大发,看着窗外炎炎的烈日和远处的中条山,便随口吟出;“白日依山尽”,然后又俯下身窗外,看见波涛滚滚黄河上千帆竟过,百柯争流场面,便脱口而出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有此两佳句还需将诗的文眼和主题点出,便缓步登楼一边迈台阶一边思索,当来到楼的最高处,往外一看景色绝佳,令人心邝神怡,立刻豁然开朗看的更远。于是便随口说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绝句。 唐代河东诗人畅当也作过《登鹳雀楼》诗,他是这样描写的;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诗形式和内容相当,但不如王之涣的诗高古直白流畅略逊一筹。畅当这首诗与王之焕登鹳雀楼的诗中都有“山”。诗中所指的“山”就是中条山。 韩愈的《条山苍》诗曰: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 显然“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我曾在夏日的傍晚到姑苏城外寒山寺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坐在河边,看着运河上往来繁忙的驳船,船舱里闪着幽暗的灯光,甲板上的女人蹲在炉火旁做一家人的晚饭,那种镌刻在郊外,雕刻在人心,古意盎然的诗句现在不断被喧嚣的城市吞没,已经变得漫漶不清了。 文人的诗句,尤其是唐人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巨大号召力,不到诗歌中描写的地方去一趟,就算你没有读过这首诗,没有读过诗,那就是没有文化,没文化,在今天,就是一种文雅的贬义词,就是愚昧无知的潜台词。 这次到永济县,走风陵渡,过潼关,然后登上西岳华山,才理解:“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王之涣当年也一定是:过秦汉之故乡,观嵩山华岳之高,凝天地之灵气,集古人之陈迹。

阅读全文

与阳曲县大方山有什么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