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李世民历史人物点评

李世民历史人物点评

发布时间:2021-03-01 20:07:58

1. 名人对唐太宗的评价

人物评价:

1、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2、勒内·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

3、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1)李世民历史人物点评扩展阅读

人物功绩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二十三年的努力,李世民对内以德治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四海宾服;唐朝人口达到了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中国大唐盛世的基础。

即位后,李世民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政治上,李世民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李世民经常以前朝为戒,注意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大胆进谏。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能够克制自己。同时,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2. 对李世民的全面评价

1、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2、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3、钮先钟:“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2)李世民历史人物点评扩展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轶事典故

1、房谋杜断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2、改名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3.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专。”属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4. 历史上怎么评价李世民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平凡的一生,创建了一个不平凡的国家,但是他始终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他一生中有功也有过。
一、 爱才如命,心胸宽广,具有宰相心中能撑船的风范。 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魏徵,魏徵对国家十分忠诚,直言诤谏,补救缺政,是辅佐唐太宗成为“贞观之治”的最大功臣,当魏徵向唐太宗批评建议时,把唐太宗比做桀、纣……但唐太宗并没有阻止他,因为他并没有顾自己却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为了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并接受意见,随即改正,当魏徵死后,自己痛不欲生流泪叹息。
二、 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浓厚的负机意识。 唐太宗曾说过一句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治理好天下,所以他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为了心中的百姓,他放弃了自己的欲望,用强烈的自制力克服自己,经常批奏折到深夜,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因此人们对他非常拥戴。
三、 具有领导力,社会安定。 在唐朝出现了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大增,采用隋朝制度,人人安居乐业,社会治安好,家家睡觉不关门,监狱经常空无一人,对人民加强了思想教育,同时是唯一没有贪污的国家,不管官大或小都尽心竭力的为人民服务,可见唐太宗的领导能力有多强。
四、野心大,晚年奢侈。 唐太宗发兵攻打东突厥后,还要接连不断地攻打其他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虚荣心。当时唐朝正处在繁荣时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变得渐渐奢侈起来,贪图享受,最终犯下错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5.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6. 从评价唐太宗看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设计思路是用已有历史知识结合补充的历史材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评价历史人物。 首先确定选取评价哪个历史人物,要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对实力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朝代,尤其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与交流活跃,文化走向繁荣。在唐朝的统治者中,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做为典型。理解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是理解唐朝的一把钥匙。分析评价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既可以通过对隋唐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做总结对比,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课标为依据,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第一步依据课标,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在教学中呈现学习过的四位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第二步科学地呈现这一历史人物。在学完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以后进行,通过归纳教材上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分析提供的必要史料,引导七年级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向,通过横向的比较,发现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这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既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又通过分析、思考、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更加全面地认识唐太宗和唐初的历史。在认识中,初步掌握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准人物的地位、理解人物的历史作用。在教学中概括其主要作用——由乱世到治世;列举其治国思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列举其治国措施,概述其成效;通过对学生问题和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逐个解决问题:1.“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他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唐太宗是怎样使国家从乱世走向盛世的?”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3.“唐太宗治国措施有什么成效?”他的政策对后代的影响?4.唐太宗统治后期有怎样的变化? 第三步要科学地呈现历史人物,首先需要全面展示他的历史业绩,帮助学生完成由形象具体的历史故事到全面把握历史事实,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这也是贯穿整节课的重难点:凸显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探索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在教学中这么做:以上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唐太宗?这是否是全面的唐太宗?认识唐太宗还有没有其他的视角? 出示元朝人戈直对唐太宗的评价,戈直指出了唐太宗的不足,认为唐太宗主要的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总体上给予肯定的评价。体现出古代学者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出示唐太宗干预史官工作的素材,在分析中边归纳,边板书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历史、客观、全面的方法。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一定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认识历史问题需要回到当时的情景中,这是“历史地”看问题;尽量选取“真实”的材料认识历史事物,这是“客观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其优点,又看到其不足,同时又能将人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定位,这是“全面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采取三步: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科学地呈现这一历史人物;凸显评价人物的方法,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就是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初步掌握这种方法的过程。 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过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得以展现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和运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自我生成的观点。学生之间在交流、争论、意见综合中,慢慢构建起对人物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路逐渐清晰、外显,学生在反复的交流中,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运用及思维过程进行判断和矫正:不仅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的在探究中,历史的学习由认知、理性的智力范畴,渗透扩展到情感、态度、人格等非智力领域,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单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更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育人过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学生正确看待他人评价他人提供良好的人生借鉴。

7. 怎么评价李世民这一历史人物

千古一帝毫来无疑问,至源于争议最大的玄武门之变那也是不得不为,换谁都一样,李老二已经完全刹不住车了,他当时的地位,功勋,威望,让他已经非常危险,就算不争这个皇帝,也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只能先下手为强。想低调但是实力也不允许了。这就是政治。无可否非,用道德根本讲不通

8. 李世民的人物评价

功绩: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④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⑤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还设立安西都护符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过失:
但是到了贞观后期,太宗又大兴土木,而且穷兵黩武,学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隋炀帝百万大军进攻高丽,最后失败,是隋炀帝自己的原因。但是唐太宗进攻高丽说不上失败。因为唐太宗进攻高丽的军队总共只有区区几万人,第一次没有成功,但也没有溃败,第二次成功了,最终的结果是高丽臣服于大唐,在战争中,唐太宗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最著名的就是名将薛仁贵。唐太宗对他说:“我不喜得高丽,喜得薛仁贵!”(大意是这么说的)

9. 历史对李世民的评价是什么

【史学评价】
《新唐书》: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旧唐书》评价: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集论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这里所说,太宗在正心修身,齐家明伦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10.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物评析

历史上的唐太宗。唐朝第二代皇帝,隋大业十三年(617)他随父李渊在晋阳起兵。在唐朝的统一过程中,李世民用武力打败薛举、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镇压了窦建德等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即位后,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坚决抵抗突厥军事贵族的骚扰,扩大了国内各民族的亲密联系,发展与四邻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出现了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史评:“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而电视剧一开始,就是年逾五旬满脸阴鸷之气(雍正?)夹杂沧桑之感的唐国强老师登场,演绎着时年27岁刚刚经过玄武门之变,即将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英姿勃发的秦王李世民,如果不是那一身戎装和唐老师高超的演技,真让我不忍卒睹?不过总算这个稍逊风骚的太宗被唐老师塑造的还真是有血有肉有看头。只是心机太过、对众臣和诸子们工于心计,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虽然他口口声声离不开“我大唐黎民百姓”,可观其执政三年作为,却发现他老人家并不关注民生,而是一心扑在“灭突”大计上,浓墨重彩的表现他在“灭突”方面的施为,仿佛其最大志愿是向突厥复仇?而不是天下大治?
在遇敌料事上,仿佛太宗对任何事情的发展和对方的阴谋都未卜先知,站位很高,且处处高人一筹,那还要什么房谋杜断?还纳什么谏?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里把汉武帝也是塑造成了一个料敌在先、未卜先知的诸葛亮。鲁迅批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过犹不及是也。其实人性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伟大的人物。展示出、挖掘出人性最复杂的一面才是文学作品的上品。正如史言太宗其人:“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阅读全文

与李世民历史人物点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