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胡历史人物

胡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01 18:59:06

1. 姓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人物简介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时讲,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我个人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今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
大盛奎是做边境贸易的,在当时封闭的中国,走私肯定获利不菲,所以在今天开放的环境下应该说没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
胡雪岩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 "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胡庆馀堂在1880年时,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除了创办胡庆馀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 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常常把 "奸"字与 "商"宇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馀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一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馀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 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中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事业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挂的,胡雪岩一人而已。 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为了急人之难,他情愿丢了自己的差事;孰料这位仁兄青云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岩事业的第一步。他与左宗棠结识、彼此倾心的过程,也充满了戏剧性。不过,胡雪岩官场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赞叹,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他以「门槛外」的「空子」之身份,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即为后来的「青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爷叔」称之。 然而这样一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之上,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人物,却又在短短时间之内事业崩毁、身败名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下场相当凄凉,「看他起楼,看他楼塌了」,不免就令人感慨万分。 本书全三册,是“胡雪岩系列”的第一部,描述胡雪岩以帮助福建人王有龄起步官场为起点,由此开始驰骋商场的历程。《红顶商人》是当代历史小说名家高阳「胡雪岩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上承《胡雪岩》崛起的过程、下接《灯火楼台》中胡氏极盛而衰。然而高阳出入历史事迹、稗官掌故,走笔如龙、行云流水,三部小说部部自成一格,各具风味。书中描绘政、商与民间、江湖错综复杂的关系,常常令人联想当代社会之中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古观今、其细腻之处令人绝倒。
书 籍 详 介 胡雪岩赤贫出身,身处海禁大开的清末变迁的时代,以其才思敏捷、胆识过人,得以在逐渐复杂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推展「国际贸易」,成为清末首富,官拜三品顶戴布政使衔,人称「红顶商人」。 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具有时代价值,不但勾勒出一位传统中国商人的典型,更藉主角的胸襟与抱负,为今日的高坛树立顺变应时,自我期许的理想形象。 然而以清末洋人入侵造成激烈的社会变迁,代表着传统商场方式的胡雪岩,终也不免步上败落的困难。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本书在清末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瞻与奇瑰,表现了在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较量中,中国商人的大智慧。同时,通过胡雪岩的成功经历,揭示了商业与政治的关系。尤其足小说最后以悲剧结束胡雪岩辉煌的经商人生,更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在沉寂数年后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此一新作,是继其同题电视剧之后的又一最新探索

编辑推荐
“胡雪岩是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进行,列强对中国进行着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李鸿章和左宗棠推行洋务运动,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并且张扬自己,并且最终消亡下去。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
——二月河
关于胡雪岩,台湾的高阳曾著有多卷本小说,大陆也有多种关于胡雪岩的传记,但在二月河与薛家柱共同创作的这部小说中,既没有沿袭高阳的路子,将胡雪岩写成一个“商圣”,一个传奇性的成功者,也没有如某些传记那样,写他的商战谋略,而是写他在时代的波峰浪尖上,如何驾驭命运,为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战乱频仍的江南,在外国资本的挤对下,艰难开拓商业王国的曲折经历。小说重点渲染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写出了封建皇权的残酷无情,宫廷内外权臣间的倾轧,胡雪岩辉煌后的凄凉结局。
在谈到胡雪岩和历史小说与高阳之间的区别时,二月河说:“高阳先生的优点是:贵族气息浓厚,文笔从容。他的笔法非常柔和,看完之后,心理有一种舒展的感觉。缺点是:稍微罗嗦一些。唐浩明写书是非常严谨的,对历史资料掌握得可以说是很准确的。但缺点是:人物刻画不够好,例如《曾国藩》人物的把握不是太好。而我自己从严谨的角度,不如唐浩明,行笔从容上不如高阳。但是情节和个性化地语言表述有我独特的地方。”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百家讲坛》栏目此次讲胡雪岩,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讲,因为胡雪岩死后被抄家,留下的资料很少。但是关于胡雪岩的传奇故事,却在民间口口相传,流传甚广。

2. 历史上姓胡的名人及其故事

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149&name=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於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於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著名学者胡适,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小说家胡也频,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

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3.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

胡衍:战国时期名士。
胡安:西汉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质:三国魏国荆州刺史。
胡渊:西晋将军。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
胡遵:三国时魏国大将。
胡威:西晋奉车都尉。
胡奋:西晋大将。
胡烈:西晋凉州刺史。
胡芳:晋武帝贵嫔。

胡国珍:北魏司徒。
胡充华:北魏宣武帝皇后。
胡焱:东晋散骑常侍。
胡广:东汉重臣。
胡曾:唐代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
胡则: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卫国英雄。
胡舜陟:北宋庐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铨: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枢密院编修官。曾撰文斩秦桧。
胡安国:南宋经学家。
胡宏:南宋理学名家,为胡安国之子。人称“五峰先生”
胡三省:元代史学家。
胡惟庸:明代开国功臣、丞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大海:明朝开国功臣。
胡季犛:越南胡朝开国皇帝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户部尚书。
胡瓒 明朝工部尚书
胡海:明朝开国将军。
胡松:明朝工部尚书。
胡琏:明朝户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监察御史。
胡宗宪: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抗倭名将。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学家。
胡正言:明朝书画家。
胡应麟:明朝文学家。
胡震亨:明朝文学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兰教经师。
胡渭:清朝经学家、地理学家。

胡简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长龄:清朝礼部尚书。
胡公寿:清朝书画家。
胡璋:清朝画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峄阳:清朝文学家。
胡开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
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湘军将领。

4. 历史上胡氏有名人呢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汉朝时胡广,曾经在6代皇帝手下当官;
唐代有诗人胡曾,他的诗通俗明快,
还有和尚诗人胡得生;
北宋有学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经学家胡安国及他的儿子学者胡宏;
宋、元之间有史学家胡三省,以解释《资治通鉴》而闻名于天下。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是学者胡居仁、胡直,
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
文学家胡天游;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有:
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
著名学者胡适,
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
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
小说家胡也频等。

历史名人

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
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於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於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
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

5.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

1、胡质

胡质,字文德,寿春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胡质性情深沉,好深思,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因此得到他人的爱戴。

嘉平二年去世。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只有皇帝所赐衣物和书厨。军师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朝廷,追封他为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号贞侯。由其子胡威继承爵位。嘉平六年朝廷下诏追思并褒奖徐邈、胡质和田豫清正节俭的行为,赐三人家室二千斛谷和三十万钱,并布告天下。

2、胡车儿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初从张绣,为其心腹猛将,勇冠三军,与贾诩交情甚佳。宛城大战后,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爱胡车儿之骁勇,手以黄金与之。

后因曹操私纳张绣亡叔张济的遗孀邹氏,张绣深感其辱,欲杀曹操,与贾诩商议后决心反曹。考虑到典韦的勇猛,便令胡车儿盗走典韦的双戟。最终典韦、曹昂、曹安民皆死于此次战斗。

3、胡遵

胡遵,安定临泾人,三国时魏国大将,景初二年(238)公孙渊造反,胡遵在司马懿的指示下击破公孙渊将领卑衍、杨祚。

嘉平四年冬十一月,时任征东将军的胡遵与征南大将军王昶、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讨东吴,同年十二月东兴之战被吴将诸葛恪击败。正元二年升任卫将军,甘露元年薨,追赠车骑将军。

4、胡威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吏,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

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世。再迁右将军、豫州刺史。入朝任尚书,加奉车都尉,曾向晋武帝建言,认为时政过于宽松。官至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累封平春侯。

5、胡充华

胡充华, 北魏宣武帝皇后,《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时入佛寺为尼。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

宣武帝元恪即位初年,经他人举荐,她被宣召入宫讲道。其秀丽优美的姿容、清纯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破例下诏封其为世妇,随侍左右。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

6. 中国历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谁

人物简介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时讲,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我个人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今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
大盛奎是做边境贸易的,在当时封闭的中国,走私肯定获利不菲,所以在今天开放的环境下应该说没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
胡雪岩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 "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胡庆馀堂在1880年时,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除了创办胡庆馀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 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常常把 "奸"字与 "商"宇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馀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一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馀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 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中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事业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挂的,胡雪岩一人而已。 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为了急人之难,他情愿丢了自己的差事;孰料这位仁兄青云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岩事业的第一步。他与左宗棠结识、彼此倾心的过程,也充满了戏剧性。不过,胡雪岩官场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赞叹,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他以「门槛外」的「空子」之身份,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即为后来的「青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爷叔」称之。 然而这样一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之上,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人物,却又在短短时间之内事业崩毁、身败名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下场相当凄凉,「看他起楼,看他楼塌了」,不免就令人感慨万分。 本书全三册,是“胡雪岩系列”的第一部,描述胡雪岩以帮助福建人王有龄起步官场为起点,由此开始驰骋商场的历程。《红顶商人》是当代历史小说名家高阳「胡雪岩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上承《胡雪岩》崛起的过程、下接《灯火楼台》中胡氏极盛而衰。然而高阳出入历史事迹、稗官掌故,走笔如龙、行云流水,三部小说部部自成一格,各具风味。书中描绘政、商与民间、江湖错综复杂的关系,常常令人联想当代社会之中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以古观今、其细腻之处令人绝倒。
书 籍 详 介 胡雪岩赤贫出身,身处海禁大开的清末变迁的时代,以其才思敏捷、胆识过人,得以在逐渐复杂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推展「国际贸易」,成为清末首富,官拜三品顶戴布政使衔,人称「红顶商人」。 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具有时代价值,不但勾勒出一位传统中国商人的典型,更藉主角的胸襟与抱负,为今日的高坛树立顺变应时,自我期许的理想形象。 然而以清末洋人入侵造成激烈的社会变迁,代表着传统商场方式的胡雪岩,终也不免步上败落的困难。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本书在清末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瞻与奇瑰,表现了在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较量中,中国商人的大智慧。同时,通过胡雪岩的成功经历,揭示了商业与政治的关系。尤其足小说最后以悲剧结束胡雪岩辉煌的经商人生,更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在沉寂数年后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此一新作,是继其同题电视剧之后的又一最新探索
编辑推荐
“胡雪岩是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进行,列强对中国进行着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李鸿章和左宗棠推行洋务运动,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并且张扬自己,并且最终消亡下去。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
——二月河
关于胡雪岩,台湾的高阳曾著有多卷本小说,大陆也有多种关于胡雪岩的传记,但在二月河与薛家柱共同创作的这部小说中,既没有沿袭高阳的路子,将胡雪岩写成一个“商圣”,一个传奇性的成功者,也没有如某些传记那样,写他的商战谋略,而是写他在时代的波峰浪尖上,如何驾驭命运,为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战乱频仍的江南,在外国资本的挤对下,艰难开拓商业王国的曲折经历。小说重点渲染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写出了封建皇权的残酷无情,宫廷内外权臣间的倾轧,胡雪岩辉煌后的凄凉结局。
在谈到胡雪岩和历史小说与高阳之间的区别时,二月河说:“高阳先生的优点是:贵族气息浓厚,文笔从容。他的笔法非常柔和,看完之后,心理有一种舒展的感觉。缺点是:稍微罗嗦一些。唐浩明写书是非常严谨的,对历史资料掌握得可以说是很准确的。但缺点是:人物刻画不够好,例如《曾国藩》人物的把握不是太好。而我自己从严谨的角度,不如唐浩明,行笔从容上不如高阳。但是情节和个性化地语言表述有我独特的地方。”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百家讲坛》栏目此次讲胡雪岩,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讲,因为胡雪岩死后被抄家,留下的资料很少。但是关于胡雪岩的传奇故事,却在民间口口相传,流传甚广。

7. 姓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胡安:(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初期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生卒年待考),著名晋朝将领。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氏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生卒年待考),契丹族;河北涿县人。著名后唐画家。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江苏如皋南乡胡家庄人。著名北宋学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朝理学的先声,是誉满宋朝,惠及后世的大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并且自负不凡,天资过人,七岁时便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时能通读五经。虽然家庭生活及学习条件差,但他求学之志不减寸分,常以圣人、贤人要求自己,成为乡里引人瞩目的才子。当时,就有人对他的父亲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青年时期的胡瑗,既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又有专一、踏实的学习态度,他曾说:“孔子因学于人而后为孔子。”胡瑗恪守这一信条,勤学不懈。年轻时,胡瑗为避世事干扰,专心就学,便同他的好友孙明复、石守道一道隐居泰山,专心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十年没有回家。每逢家书捎来,只要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连拆都不拆,便抛向山涧,唯恐家事干扰了他的学习。如今泰山上还留有此遗迹,名为“投书涧”。就这样,胡瑗在泰山度过了十个春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上,对儒家经典及百家之言全部认真研读过,并且细心体会,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后来胡瑗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年轻时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胡缓自泰山下山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苏州地区开办私学,用儒家经典教授于苏州。由于学识渊博,教育有方,不几年便成为本地区远近闻名的学者,很得当时苏州知州范仲淹的垂爱和敬重。公元1035年,范仲淹设立了苏州郡学,聘请胡瑗为郡学教授,从此开始了官学教学的生涯。胡缓主持郡学,学规严密,许多学生不能完全遵守。为此,范仲淹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郡学,带头奉行胡瑗所订的学规,使得没有完全遵守学规的学生也不敢犯规。苏州郡学也就这样成为各地郡学的榜样。公元1036年,胡瑗因为通晓古乐,长于音律,被范仲淹推荐到京城研究钟律,制作了钟磐等古代乐)器,得到朝廷的嘉奖。后来因为父亲病死,胡瑗辞官曰家,继续在苏州郡学任教,直到公元1039年。公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谅设立湖州州学,胡缓又以保宁节度推官的身份被聘为州学教授,“四方之士,云集受业”。胡瑗在苏湖设教二十多年,他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创立了著名的“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04年,范仲淹在京城创立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当时胡瑗正设教苏湖,由于他教绩显著,名声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宋仁宗皇帝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并在大学中推行“分斋教学”制度。公元1052年,朝廷调胡瑗到京城主持太学。他讲学时音韵高朗,意思清晰明白,很得学生信服,全国学者远道而来,人数多到太学容纳不下,附近的官署教被扩充为学舍。后来胡瑗升任太子中允,专门掌管太学。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诲人不倦,教学有方,深得广大求学者的信任和爱戴,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对此,王安石称赞他是“天下豪杰魁”。胡缓的“明体达用”、“经实并重”的教育思想实在是两大创举,与当今素质教育一脉相承。“明体达用”思想突出表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主张。“经实并重”即经义和实学并举,把经义和实学分斋进行教学,运用因材施教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知识,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最大发展。“经实并重”思想体现了胡瑗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重视能力培养,不仅重经义教学而且重科技教学。胡瑗的因材施教法、商讨教学法、游学考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激励教学法、言传身教法等教学方法更是给胡瑗的教育思想增添了光彩。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教育遗产。胡缓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想通过教育扭转当时浅薄浮化的社会风气,他想通过教育来安邦治国,这些愿望通过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实现了。他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当时许多人的信任和爱戴。王安石称他为“天下豪杰魁”,确是名副其实。公元1059年,胡瑗因为生病不能掌管太学,以太学博士身份退休并回杭州他的儿子胡志康处。离开京城时,学生夹道送行,百里不绝。同年农历6月病故于杭州,一代伟大的教育家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终年六十七岁。 胡安国:(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建宁崇安人(今福建崇安)。著名宋朝经学家。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进士。胡安国十五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胡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两年后,胡安国进入太学学习。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学事。因推荐王绘、邓璋等人被解职。宋太观四年(公元1110年)复职。宋宣和初任江东路学事。宋宣和末官至尚书起居郎。宋钦宗时出任通州(今江苏知事。宋钦宗召其为给事中,写出《时政论》二十一篇,因论及旧相被解职。南通)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进宝文阁直学士。逝世后得谥号“文定先生”。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潜心研究《春秋》,与次子胡宏共同开创“湖湘学派”。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遣》一百卷及其它文集。湖湘学派正式形成于南宋胡安国、胡宏父子手下。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中原士人纷纷南下,给长江流域的文化兴盛创造了机遇。胡安国也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率家人、弟子从荆门来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然后又在衡山山麓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宪等外,还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其中仅长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谭知礼、以孝友信义著称的黎明等,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1138年(绍兴八年)春,胡安国在湖南逝世,葬于湘潭阴山。他的传世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其中《春秋传》是他以毕生精力纂修而成,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胡宏是胡安国的次子,字仁仲,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们称他为五峰先生。胡宏从小就在父亲胡安国的督导下研习经学,尤其服膺二程理学。他年仅十五岁时就撰写了《论语学》和《程子雅言·序》,认为二程继承了孔孟之学的真传。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十岁的胡宏进入太学,师从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杨龟山,成为二程的再传弟子。金兵南侵时,他和父兄一起迁居潭州,创办碧泉等书院,并曾到宁乡灵峰书院(今宁乡县朱良桥乡灵峰山)讲学。胡安国逝世后,胡宏独立治学,他以振兴道学,醇化风俗为己任,表示“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目担”,写成了《知言》、《皇王大纪》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被湖湘学派奉为经典,是传授师说的重要范本。当时,一批批志学求道的青年纷纷来到衡山追随胡宏研经读史。至此,在思想体系和人才群体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学派作为南宋一个重要理学派别的基础。因此,后人评价胡宏“卒开湖湘之学统”。在他教授的学生中,张栻、彪居正、吴翌、赵师孟等后来都是著名学者和湖湘学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张栻,更成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太凡一个著名的学派都有一定的学术风尚,宋代湖湘学派也不例外。其学风主要有:首先是尊奉理学。湖湘学派主要人物的学术思想,都直接渊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颖。胡安国认为自己的学问主要来自二程,胡宏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张栻也称二程为“圣学渊源”,学术“亦出程氏”,并请朱熹前来长沙会讲,此后湖南士人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张栻去世后,他的学生许多改从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又致力于振兴岳麓书院,经常和生徒讲论问答。于是,程朱理学在湖湘占据了学术的主导地位。虽然以后也有心学、农学渗入湖南,但这一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8. 历史上的胡姓人物

胡公满:根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妫满。妫满是虞舜的第

胡公满
三十三代孙。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后人以谥为姓为胡姓。
胡衍:战国时期名士。
胡毋敬:秦朝太史令,书法家。(胡母虽为复姓,起于胡姓。)
胡母生:西汉临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汉时经学家。
胡安:西汉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质:三国魏国荆州刺史。
胡渊:西晋将军。
胡遵:三国时魏国大将。
胡威:西晋奉车都尉。
胡奋:西晋大将。
胡烈:西晋凉州刺史。
胡芳:晋武帝贵嫔。
胡国珍:北魏司徒。
胡充华:北魏宣武帝皇后。
胡焱:东晋散骑常侍。

胡质
胡广:东汉重臣。古华容(今湖北监利)德高望重的学者。
胡曾:唐代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
胡则: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卫国英雄。
胡舜陟:北宋庐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铨: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枢密院编修官。曾撰文斩秦桧。
胡安国:南宋经学家。
胡宏:南宋理学名家,为胡安国之子。人称“五峰先生”

胡瑗
胡三省:元代史学家。
胡惟庸:明代开国功臣、丞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大海:明朝开国功臣。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户部尚书。
胡瓒 明朝工部尚书
胡海:明朝开国将军。
胡松:明朝工部尚书。
胡琏:明朝户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监察御史。
胡宗宪: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抗倭名将。

胡雪岩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学家。
胡正言:明朝书画家。
胡应麟:明朝文学家。
胡震亨:明朝文学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兰教经师。
胡渭:清朝经学家、地理学家。
胡简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长龄:清朝礼部尚书。
胡公寿:清朝书画家。
胡璋:清朝画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逸民
胡峄阳:清朝文学家。
胡开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
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湘军将领。
胡藻斌:民初岭南画家。
胡万洲: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
胡汉民:国民党右派首领。
胡逸民:原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监狱长。
胡适:近代学者。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胡也频:近代文学家。

胡适
胡宗南: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9. 中国历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谁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汉朝时胡广,曾经在6代皇帝手下当官;
唐代有诗人胡曾,他的诗通俗明快,
还有和尚诗人胡得生;
北宋有学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经学家胡安国及他的儿子学者胡宏;
宋、元之间有史学家胡三省,以解释《资治通鉴》而闻名于天下。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是学者胡居仁、胡直,
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
文学家胡天游;

近现代的胡姓名人有:
国民党右派首领胡汉民、
著名学者胡适,
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正详,
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
小说家胡也频等。

历史名人

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
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胡安国对於整个中华文而言,可谓是功高五岳,难怪他身后会被从祀於孔子庙,千秋万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后,史学家胡三省,
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
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领域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学者胡居仁、胡直,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绘画,与刻工汪楷等合作,改进了彩色套版印刷术。

广东潮阳县著名人士胡万洲,任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孙中山总统咨政。

呵呵,也是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楼主看看有用没

10. 中国历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谁

姓胡的历史名人有:胡广、胡曾、胡宏、胡得生、胡三省、胡渭、胡天游等版等。

1、胡三省权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宋元之际史学家。南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然贾似道专横不用。后隐居不仕。

2、胡曾

胡曾(音层)(约840—?),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 。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而著称。《唐才子传》称赞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著作有《咏史诗》。

3、胡得生

胡得生(863~937)法名齐己,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著有《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指格》一卷传于后世。

4、胡瑗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5、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阅读全文

与胡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