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功利主义在18-19世纪的西方功利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是
18至19世纪功利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公元1748年2月15日—公元1832年6月6日),他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也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边沁的主要观点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国家权威的正当性和所基于的原则都逐渐被世俗化了,而有关保持社会秩序的宗教观念亦不可避免地被启蒙运动所产生的观点淡化。因此,在关于替代和补充旧秩序方面,急需提出一种新的价值系统。而边沁就是一位提出新的价值系统以便取代宗教的哲学家。他还是一位社会设计师,可以说是西欧现代化的先驱。尤其是他的伦理观和法律观,为自由民主制度奠定了社会基础。
边沁理想是建立一种完善、全面的法律体系,一种“万全法”(Pannomion)。力图让普遍、完善的法律之眼洞察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并要澄清英国法中“普遍性的不准确与紊乱之处”。 而边沁对英国法的澄清工作的核心,就是将普通法“去神秘化”。他大力鞭笞自然法和普通法,因为在他眼中,自然法与普通法的许多逻辑虚构,不过是神话而已,必须借助彻底的法律改革,才能建设真正理性的法律秩序。但边沁不仅仅提议了很多法律和社会改革,更阐明了这些法律所基于的潜在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就是“功利主义”,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一书中给出了功利主义的概念:他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的。
② 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吧 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要求发展资产阶级
③ 古代哪个名人是追求功利的代表求告诉几个
范进 和珅
④ 功利主义的发展历程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 (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 (Cesare Beccaria) 以及休谟(Hume)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19世纪末期的功利主义代表人物亨利·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认为功利主义来自对“常识”的道德系统的反省。他论证多数的常识道德被要求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他也认为功利主义能解决常识学说的模糊和前后矛盾而产生的困难和困惑之处。在20世纪功利主义虽然经过摩尔 (G.E. Moore) 的批判,但英美哲学家与英国自然科学家兼伦理学家图尔明(Stephen Edelston Toulmin)、牛津大学的诺埃尔·史密斯 (Patrick Nowell-Smith)、厄姆森 (J.O. Urmson)以及澳大利亚的斯马特 (J. J. C. Smart)等人仍为功利主义辩护。
⑤ 关于摆脱功利的名人事例或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回。答---------李商隐。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望采纳。
⑥ 过度最求功利而得不到成功的例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是受利益驱使的动物,无论人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忙碌、奔走。这些利益,小到丰衣足食的基本需求,大到经世济民的远大梦想,都在驱使着每一个人不断努力,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人人为私和人人为公的社会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在追求自身的合理利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有些人的功利心越来越重,他们为自己的眼前利益而精打细算,努力攫取着身边所能够获得的资源,但是却极少关心身边他人的感受、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注重眼前利益的同时,不少人的追求也逐渐消失在了物欲之中。
功利的心态往往让人们用一种短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它让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用特定的价值标准去衡量每一件事物的短期收益。然而梦想和追求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甚至为梦想和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在短期的收益表上呈现的是负值。但是精神上的积累才是追求梦想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功利的心态也许能够帮助一个人在短期内实现物质上的收获,但是也会因为过分关注物质条件而忽略了精神上的积累。当人们遭遇困境和挫折时,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才会愈显珍贵。
随着大学和社会的接轨,功利的心态也逐渐影响到了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现在,在学校中评判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很多人关注的是绩点多少、获得过哪些荣誉、奖学金等等,很少有人去关心那个学生的心态是否健康,他是否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当我们在以物质化、标准化的手段去评判一名学生时,往往会助长他们的功利心态,而逐渐磨灭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关心绩点排名、奖学金的评选,却忽略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忽视了自己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在十余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我创办了绿色浙江、求是强鹰和紫领计划、伟基之星计划,希望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在宣布伟基之星的评选条件时,我加入了志愿服务这一前置条件,更在今年联合伟基集团在伟基学生成长发展基金中拿出15万举办“梦聚紫领 益暖伟基”社会公益创业大赛,希望能够以此激励那些对理想有追求,同时有对他人和社会有担当的人。
面对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凭借着才华和努力,你们一定能够获得物质上的丰收。但是对于你们而言,更加宝贵的是梦想和追求,是你们精神上的财富和积累,因为这些,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让你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亲爱的毕业生朋友们,不在于眼前之利,前进的脚步才有可能会更轻松。请暂时放下对短期收益的斤斤计较,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少一些索取,多一些付出;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
⑦ 功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中国,战国时思想家墨子以功利言善,是早期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宋代思想家叶适和陈亮主张功利之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惟言功利和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
中文名
功利主义
外文名
utilitarianism
代表人物
杰瑞米·边沁、约翰·穆勒
涵义
“达到最大善”的行为
影响学科
法学、美学等
派别
情境、普通、规则
主要概念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功利主义
发展历程
功利主义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型的出现。从思想源流上,来源于古希腊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传统。快乐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所创立的昔勒尼学派。另外,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也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休姆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 以及休谟(Hume)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密尔提出。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19世纪末期的功利主义代表人物亨利·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认为功利主义来自对“常识”的道德系统的反省。他论证多数的常识道德被要求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他也认为功利主义能解决常识学说的模糊和前后矛盾而产生的困难和困惑之处。在20世纪功利主义虽然经过摩尔 (G.E. Moore) 的批判,但英美哲学家与英国自然科学家兼伦理学家图尔明(Stephen Edelston Toulmin)、牛津大学的诺埃尔·史密斯 (Patrick Nowell-Smith)、厄姆森 (J.O. Urmson)以及澳大利亚的斯马特(J. J. C. Smart)等人仍为功利主义辩护。
主要派别
功利主义根据应用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情境
情境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在此时此刻这个情境下,该怎么做才能促进全体快乐值。”而不是问若将此道德律推广到每个人身上会对全体快乐值造成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像说谎一般来说是不对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境下,情境功利主义者会认为说谎是对的,像善意的谎言、为保守国家机密而说谎等。
对情境功利主义的定义可以参考下面一句话:
“某个行为仅在全体快乐值不低于其他等同行为所产生的全体快乐值时为善,此为情境功利主义。”
普遍
普遍功利主义重视的是“若每个人都按照我现在遵守的道德律作出行为,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最明确的例子是“穷人可不可以夺取富人的财富?”按照情境功利主义,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可以促进最大快乐值,但普遍功利主义提醒我们,若每个人都这么作,那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规则
其学说认为,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常见的应用可见于交通规则,不能像情境功利主义那样,视哪种方法能取得最大快乐值而决定该往左开还是往右开,而是根据既定的规范。若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交通就能安全便利(最大快乐值)。 但需要注意这个规则制定时的合理性。也有批评学者认为实际是变化的,这种规则若不能紧跟变化会最终走向不合理。
有人认为,普遍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本质上都属于情境功利主义的一种。
应用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的影响甚为广泛。它在法律、政治学、经济学方面更有特别显著的重要性。例如在惩罚方面,功利主义反对“一报还一报”的“报应”理论。功利主义者认为惩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造罪犯或保护社会不受罪犯破坏,从而避免发生更多的犯罪行为,同时也使其他人因惧怕受到惩罚而不敢犯罪。在政治哲学上,功利主义者赞成将民主作为使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取得一致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每个人的最大自由和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是一致的。不过也有人因为强调政府利益的一面,而走向保守主义、甚至独裁主义。另一方面,也有人因相信人性本善,认为最大的幸福是来自社会的根本变革,从而走向无政府主义的共产主义,如威廉·戈德温。在经济学上,所谓边际效用分析学派如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则是从边沁那里吸取了许多思想,所谓“福利经济学”是以“比较爱好”代替“比较效用”,也表现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经济政策上,早期的功利主义者倾向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涉。后期的功利主义者由于对私人企业的社会效率失去信心,又希望政府出面干涉来纠正私人企业的弊病。在当代的讨论中,人们对伦理学语言的分析,以及对边沁的“快乐计算”均已失去兴趣;功利主义出现了种种修正的和复杂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