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刚健有为的历史人物

刚健有为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01 15:32:03

Ⅰ 对孔子提出的刚健有为的理解

人本思想的确来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源对待人与神的关系,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以抵制宗教神学.故此,中国文化具有了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
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者,一贯反对以神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如孔子,他虽然承认天命(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对鬼神采取存疑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论语

Ⅱ 刚健诗风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刚健诗风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不满于当时注重形式的文风,倡导一种有骨气的刚健诗

Ⅲ 请介绍一下孔子刚健有为的思想

儒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国际儒学论坛

Ⅳ 刚健有为是什么意思

刚健有为指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易教授为全体2015级本科新生作入学导航专题报告。

2015年9月10日下午,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在世纪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易教授以“弘扬优秀传统,做刚健有为的大学生”为主题,为全体2015级本科新生作入学导航专题报告。

在报告会上,王易教授援引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思想,结合《易经》原文的著述,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阐述“刚健有为”蕴含的深刻内涵,勉励同学们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成刚健有为的厚重之才。

报告会伊始,王易教授引述国学名家南怀瑾关于儒、释、道三家与“粮店、药店、百货店”的比喻,为同学们讲解了儒家的“修齐治平”、道家的“超脱出世”与中国化的佛教思想对传统中国人思想的影响。

指出同学们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学会辨析并发扬其中的优秀部分。接下来,王易教授引用《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话,为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中“道法自然”的思想。

(4)刚健有为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王易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五点期望——善于学习、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品行高尚、理想远大而又脚踏实地。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积极参与各种讲座,与师友交流,善于利用图书馆等资源。

王易教授勉励各位初入校园的新生,应当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不断反思自我,在学习生活中逐渐达到“刚健”与“有为”的境界。

在集体生活中保持包容与尊重,在待人接物中兼顾原则与灵活性;在实践中摸索自己有志于做什么,为自己的生活做好规划。

最后,王易教授为同学们介绍宋代文学家黄庭坚“闻木樨香否”的典故,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用心感受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不断充实自我,向着“刚健有为”的目标努力迈进。

Ⅳ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儒家和儒学的理论归纳,另一方面体现在以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精神状态。 刚健的内涵:刚是指有进取精神,不屈服于外力;健是指具有持久力。
1、儒家和儒学的理论归纳
孔子就是极力提倡积极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特别重视“刚”,他的生活态度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舒适),敏(勤劳敏捷)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德的人来匡正自己)”,他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正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态度。
孔子的这些思想,《易传》有进一步的发展。《象传》提出“刚健”观念,赞扬刚健精神,“刚健而文明”,“刚健中正”。把刚健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又要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中正,即刚健而不过分,不妄行,不走极端,坚持原则,以“中正”的态度来行事。
《象传》提出“自强不息”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传》倡导的“自强不息”可以说是最有概括性经的典型的论述。
在先秦,不仅儒家主张刚健有为,墨家的“非命”、“尚力”,法家认为当时是“争于气力”,主张耕战立国,走富国强兵之路,都是积极有为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儒家思想经过后世儒生的加工提炼,更加为后世之人所接受和推崇,所以儒家思想以其现实精神和积极进取态度赢得了后人的欢迎,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2、以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生活实践和精神状态
(1)、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抱负。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唐将士的积极戍边,在诗文中俯拾皆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杜甫“”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即使是满怀悲愤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可以看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所以他的诗歌风格是“悲中寓豪”。(2)“虽九死而尤未悔”的坚韧精神和顽强意志。
汉代的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you有)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所为作也。
(3)敢于否定、革固鼎新的改革精神。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都自新。《易传》也肯定“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中国历史被当“”积弊日久时,有识之士总会有或改革、或革命的运动,为清除积弊而改变法规。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正改革,明代东林党人澄清吏治、反对阉党的斗争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Ⅵ 刚健有为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来基本思想源已形成了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总则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它所包含的崇德利用、和与中、天人协调的思想,分别解决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刚健有为的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总原则。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 《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Ⅶ 求一些 年少有为的历史人物

岳飞
政和四年,十复二岁。制从陈广学击技,一县无敌(注:由于《说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岳飞的枪法是由周侗教的,其据《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粹编》卷第四)是“尝学射于乡豪周同”,而枪法,据《金佗续编》卷二十八从事郎永州军事判官孙逌编《鄂王事》云:“宣和四年,令枪手陈广以技击教之,一县无敌” )。
靖康元年,二十四岁。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募敢死义士,岳飞应募。
建炎四年,二十八岁。四月,诏令收复建康。败金人于建康东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败金人于新亭。
我觉得李世民也算得上是年少有为 成名挺早的
诸葛亮也应该是吧 他出山时才二十几 后来和周瑜(这个也是)一战成名
个人觉得张良也算一个吧
再想想的话 项羽也可以是了

Ⅷ 刚健有为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基复本思想已形成了制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总则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它所包含的崇德利用、和与中、天人协调的思想,分别解决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刚健有为的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总原则.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 《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Ⅸ 年少有为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岳飞
政和四年,十二岁。从陈广学击技,一县无敌(注:由于《说岳》的影响,很多回人认为岳飞的答枪法是由周侗教的,其据《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粹编》卷第四)是“尝学射于乡豪周同”,而枪法,据《金佗续编》卷二十八从事郎永州军事判官孙逌编《鄂王事》云:“宣和四年,令枪手陈广以技击教之,一县无敌” )。
靖康元年,二十四岁。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募敢死义士,岳飞应募。
建炎四年,二十八岁。四月,诏令收复建康。败金人于建康东南三十里的清水亭。又败金人于新亭。
我觉得李世民也算得上是年少有为 成名挺早的
诸葛亮也应该是吧 他出山时才二十几 后来和周瑜(这个也是)一战成名
个人觉得张良也算一个吧
再想想的话 项羽也可以是了

Ⅹ 如何理解 中国文化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一套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历来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道德信念的信守和道德理想的坚持可以不受物质条件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比生命还重要。

除了这些核心理念,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确定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偏好,即责任先于权利,义务先于自由,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

2、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又如民为邦本、政者正也、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居安思危等思想智慧,可以为今天的启示和镜鉴,以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必须努力传承和弘扬。

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深层动力和总体精神

《周易》的两句话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永远前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坚韧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兼容并包”“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统一的宽厚胸怀。

(10)刚健有为的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阅读全文

与刚健有为的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