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鹿寨县的历史故事

鹿寨县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1 14:09:11

⑴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8月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

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

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1)鹿寨县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

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而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⑵ 老金沟的历史故事

一、十万火急
1940年秋,一名交通员被捕后叛变,供出了省委驻地在老金沟、随省委活动的六支队已远离驻地、省委机关兵力极其缺乏等重要情况,敌人得此消息后欣喜若狂,以为彻底摧毁中共在北满上层组织的时机已到,迅速派熟悉老金沟一带情况的匪特邵振鹏率领10名武装特务,化装成持枪投奔抗联的老百姓,穿密林直插老金沟。当时在臭松沟活动的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得知情况后焦急万分,恰巧由老金沟前来送信的交通员于兰阁赶到,许亨植立即写了一封密信,派于兰阁速返省委,要求他在9天内走完在平时15天才能走完的700多里山路,抢在敌前将信送到。于兰阁不负重任,克服重重困难,只用8天时间即到了老金沟,出人意料的是,敌人已于前一天赶到,幸好因敌人不明情况尚未动手。当时省委机关只有金策等3人留守,金策看到许亨植的信后,镇定自若,与于兰阁仔细研究后,设计在吃饭时使敌特人枪分开,一举消灭了这股敌特,省委和附近的三路军被服厂及医院的伤病人员因此转危为安。
二、战斗到日本投降
1944年,于天放曾率所部去苏联未成,打死打伤日讨伐队数十人后返回老金沟,后于天放虽然被俘,但老金沟留守的抗联战士一直战斗在那里。
1945年深秋的一天,几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男子,悄悄地摸进了铁力县北面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他们留一个人在村边,其余数人进了一幢紧靠村边的茅草屋,但没过几分钟,进屋的几个人就像疯了似的冲出门外,挥着手臂高喊“鬼子投降了,我们胜利啦!”他们一会拥抱在一起,一会又哭又笑,一会又蹲坐在地上,哽咽着,啜泣着。
这些人是一直在这一带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抗联战士,到村里来的目的是筹集粮食,他们来自当时惟一仍顽强坚守的抗联密营--老金沟,来这之前,他们还不知道日本人已经投降了。 老金沟留守人员因消息闭塞而未能及时得知这一消息,这次下山筹粮才知道日寇投降的事……
抗联枪支再现老金沟
2005年8月25日,铁力林业局向阳林场职工纪振坤在采山途中发现,在向阳林场141班3小班施业区内的一处石砬子下面有些生锈的铁器,经仔细辨认后他发现,原来这是一批年代已久的枪支。 纪振坤将其中两支枪带回了林场,并向林场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一情况。8月27日,向阳林场、铁力林业地区公安局、铁力地区抗日斗争史研究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此地,发掘了该批枪支。经确认,此批枪共15支,其中有一把苏制“驳壳”手枪,一把苏制冲锋枪,其余均为步枪,所有枪支均腐蚀严重,木制枪托、枪把已腐烂,一些零部件散失。

⑶ 历史故事的全集

这个哪能有全集。

⑷ 鹿寨县的历史沿革

秦,属桂林郡地。
汉,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
三国,初沿袭汉制;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始安地(属零陵郡)南部置常安县,境内分属潭中、始安、常安三县地。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常安县改名长安县,属桂林郡。
南北朝,宋(420—479),撤消常安县,其地并入始安县,境内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梁大同八年(542年)于常安旧址改置梁化县,于县置梁化郡,境内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及梁化郡地。陈析潭中地置象郡,境内分属梁化郡,象郡及始安县地。
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年间(583~586年),又于今雒容镇南部,设置象郡,隶属桂州。隋代文帝杨坚开皇九年(589年),废象郡,改设象县,隶属始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将梁化郡和象郡改置梁化县和象县,境内分属梁化、象、始安三县地。开皇十八年(598年),梁化改纯化;境内分属纯化,象和始安县地。仁寿初(601—604年)析始安县地置兴安县,境内分属纯化、象、兴安三县地。大业初,并纯化、兴安入始安,境内分属象县和始安郡地。
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十二年(606年),废纯化县并入始安县。大业二十四年(618年),又废兴安县并入始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原兴安县地置宣风县;是年复置纯化县,境内分属宣风、象县和纯化三县地。
贞观中析象县地置洛容县;十二年(638年)并宣风入兴安。境内分属象、洛容、兴安、纯化四县地。
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663年),废象县;乾封二年(667年),复设象县,并迁县城至今柳州市东北方向,次年,象县改隶属柳州。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洛容县亦改隶属柳州。
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纯化县因避唐宪宗李纯的庙讳,更名慕化县。
唐昭宗李晔乾宁二年(895年),废慕化县改设古县,县城设在今永福县百寿镇,管辖今鹿寨县一部份地方。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907年),慕化县改为归化县。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924年),归化县复名慕化县。
宋嘉祐四年(1059年),并象县入洛容;六年(1061年)并恭化入古县。此间,境内分属洛容、理定、古县三县地。绍兴二年(1132年)桂州改称静江府、理定、古县属静江府,洛容属柳州府。
元代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1279年),洛容县改隶属柳州路。
元惠宗妥灌帖睦尔元统三年(1335年),都元帅韦颜,统兵镇压慕化、边山、毛峒等地少数民族起义,设大岭、桐木、银洞三隘,并设百夫长督兵屯因守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古县改称古田县,属桂林府。此间,境内隶属关系相应变更。正统五年(1440年)理定县并入永福县。庆隆五年三月,古田县升为州,称永宁州,辖永福、义宁二县,仍属桂林府。此间,境内分属洛容县、永福县和永宁州。
清,洛容改为雒容,属柳州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析永宁州及雒容、永福、柳城、融等县的部分地域置中渡抚民厅,属桂林府。此间,境内分属雒容县、中渡厅和永福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中渡厅降为中渡县,属桂林府;雒容县仍属柳州府。民国二年撤府设道,中渡县属漓江道(民国3年改为桂林道),雒容县属柳江道。13年,析永福县的黄冕、鹿寨、寨沙三个区设置榴江县,县治寨沙圩,属桂林道。此间,境内分属雒容、中渡、榴江三县。
民国19年,雒容、中渡、榴江同属柳州民团区。23年,三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29年,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区治柳江。38年7月,三县属第十三区,区治柳州。
1951年6月29日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令,将雒容、中渡、榴江三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属柳州专区。1952年8月改属桂林专区。1958年8月改隶柳州专区(1971年更名柳州地区)。2002年11月30日改属柳州市。

⑸ 大名的历史故事

虎牢关,又称为成皋关、汜水关、古崤关,虎牢关的位置位于现在河南荥阳市区西北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内。在古代,虎牢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

据《穆天子传》中的记载,虎牢关之名,是和周穆王有关的。其记载的是:

“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
由此可见,虎牢之名是因周穆王牢虎而得名的。上面提到的东虢,在西周时,虎牢之地是位于东虢国境内。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有黄河,并且又有山岭相错连,可谓是一个天险之地,是洛阳东边重要关隘和门户,故而是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作为一个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又加上其有自成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所以在此是发生过不少历史故事的。比如,在公元前719年时,郑国曾在虎牢败燕国军队。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曾在此争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虎牢关之名还是有过变化,比如秦朝开始在虎牢设关口为虎牢关。东汉时为成皋关、旋门关。魏晋时为黄马关。隋朝时为金堤关,等等。

有关虎牢关的历史故事,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让人们对虎牢关并不陌生。那时诸侯联军曾和董卓大战虎牢。其中比较熟悉的故事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让人熟悉了虎牢关,也让人记住三英战吕布这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当然虎牢关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的。在此发生的战争是不少的,除了楚汉相争时的成皋之战,还有一个著名之战,就是李世民和窦建德之间的武牢之战(虎牢关曾因避讳虎字曾改为武

⑹ 求历史上发生在潼关的战争历史故事!

潼关南原之战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与明朝军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此役李自成几乎全军覆没,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在今陕西南部)中。
经过
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方案。是年九月李自成在汉中遭曹变蛟伏击,只得退居四川。后来前往梓潼、剑州一带活动。洪承畴分析李自成势穷,必定出潼关东走河南。洪承畴命孙传庭于潼关南原设置三重埋伏,崇祯十一年春二月,曹变蛟等人将李自成逼入潼关。此役李自成部尸积如山,几乎全军覆没,当地居民“遇则棒杀,秦贼遂尽”,最后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中。

曹操潼关败马超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三月,作为丞相的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钟繇,进攻盘踞在汉中的张鲁(天师道首领)。同时命令征西护军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名义上是要去与钟繇会师,共讨张鲁,实际上是要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讨伐占据关中的马超、韩遂。管仓库的官员高柔向曹操建议说,咱们的大军西进,韩遂、马超会怀疑是攻打他们,一定会互相煽动而联合起来。应该首先消灭马超、韩遂等势力,平定关中。关中如果归顺了,汉中一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定。曹操没有采纳高柔的建议,因为马超、韩遂等当时在名义上仍然是朝廷的将军,并没有反叛朝廷,曹操没有理由讨伐他们。他要用向关中进军逼得马超、韩遂等反叛,然后师出有名地讨伐他们。

关中诸将马超、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得到曹操进军关中的消息,对他“去讨张鲁”的借口果然产生怀疑,就联合起来抗拒曹操。他们拥兵十万,割据关中,扼守潼关。曹操作为朝廷的丞相,抗拒曹操当然就是反叛朝廷。这样一来,曹操就名正言顺地对马超、韩遂等进行讨伐。

八月,曹操率主力逼近潼关,与马超等军隔关对阵。曹操用大部分兵力假装进攻潼关,吸引住马超,却派徐晃、朱灵二将军秘密率步兵骑兵4 000人由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偷渡黄河,占据黄河以西地区。闰八月,曹操率军由潼关北渡黄河。.他令部队先行渡河,自己与勇士百余人在南岸掩护。马超率步、骑兵万余人向曹操进攻,射来的箭如同暴雨,曹操坐在行军凳上一动不动。将军许褚扶着曹操上了船,船夫中箭而死。这时许褚一只手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一只手划船。在这紧急关头,校尉丁斐放出不少牛马,诱骗马超军。马超的部队顿时混乱起来,争先恐后地抢夺牛马,曹操乘机渡过黄河,向北进发。接着,又从蒲阪西渡黄河,沿黄河西岸向南推进。马超等部队退据渭河口,抗拒曹操。曹操到处设置疑兵,欺骗对方,暗中令部队人渭河架设浮桥。晚上,曹军进驻渭河南岸宿营。马超派军乘夜偷袭,被曹操的伏兵击败。马超派人向曹操求和,并以割让河西地盘为条件,曹操不答应。

九月,曹操的大军全部渡过渭河。马超多次向曹军挑战,曹军总是坚守营垒,不与交战。马超无奈,再次请求割地求和,并表示愿意将子弟送人曹营作为抵押。谋士贾诩说,可以假意答应。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目的在于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曹操就采用了贾诩的计策。

曹操与韩遂的父亲以前同年举上孝廉,又与韩遂同朝做官,有过交往。因为这点关系,韩遂请求与曹操会面,曹操答应了。在双方军队的阵列之间,曹操与韩遂骑马相见。两人都没有下马,交谈了一阵,没有涉及战事,只讲些过去在京都洛阳的往事。谈完之后,曹操拍手大笑。这时韩遂部下很多人前拥后挤地争着看曹操。曹操笑着向他们说:“你们要看我吗?我也是个一般人呀,没有长四只眼睛两个嘴,只不过智谋多些就是了。”

当韩遂返回以后,马超问他跟曹操谈了些什么。韩遂说没谈什么,马超对他怀疑起来。随即,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把许多字句故意加以涂改。马超得知曹操来信,索取要看;一看其中涂改了一些字句,以为是韩遂涂改的,不让自己知道一些秘密,对韩遂更加怀疑了。

此后,曹操便定下日期与马超会战。先以轻装士卒与马超军作战,待挫伤对方锐气之后,立即派出强劲骑兵突然从两面夹击,大败马超等军,斩了成宜、李堪等人,韩遂、马超逃往凉州(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县),杨秋逃往安定,关中地区遂成为曹操的地盘。

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

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⑺ 彬州的历史故事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版分流的地带。“北瞻衡权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郴州东西宽202公里,现辖1市2区8县(资兴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郴州总人口约460万。

郴州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有“林中之城,创享之都”的美誉,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5%。别名“福城”、“林城”,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

郴州历史悠久,是古代炎帝部落苍梧越的聚集地,秦末汉初楚义帝熊心的都城,其水系分别注入珠江,赣江,湘江,有天下上游之称。郴商自古往来商贾于湘赣粤桂之间,勤劳刻苦,诚信可靠,人称水上骡子。

⑻ 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老家永修县的吴城镇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康山,这座康山因为为朱元璋解救危难而得名。

元末的起义领袖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武装在鄱阳湖上大战了18载,可以说是你死我活,异常残酷。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是后勤保障之仗。

朱元璋与陈友谅经过长期的战争,双方伤亡巨大、后勤瘫痪、生存困难,双方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一次战争中,处于劣势的朱元璋被陈友谅追赶到了一座山中。朱元璋及将士门多日未曾进食,但伙房告知已经无米下锅。面对饥寒交迫的将士,面对无米可下的铁锅。朱元璋仰天长叹:难道天将灭我吗?为何绝我粮道!

朱元璋询问身边的将士:此为何山?有熟悉情况的士兵告知:这是吴城的康山。安座在朱元璋旁边的军师刘伯温,一听叫康山,就像打了兴奋剂一般,赶忙站了起来,告诉朱元璋说:“大王,天无绝人之路,朱(猪)到康(糠)山,定有活路。”于是派出将士寻找可食之物,结果在山的背面发现了大片的红薯,终于解决了几万将士的吃饭问题。大家都知道,红薯不仅能够熟食,而且能够生吃,对于随时需要投入战斗的部队来说,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就意味着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此时,陈友谅的后勤保障也非常艰难,他占领的那座山上生长的不是红薯,而且芋头。大家也知道,这芋头也是一种能食用的植物,但是只能熟吃,不能生吃。去了皮的生芋头别说用嘴吃,就是用手摸也会奇氧难受。因此,对陈友谅队伍的战斗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长期的对垒中,朱元璋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而陈友谅的优势则逐渐丧失。

因此,民间有传说,朱元璋能够做皇帝,得益于吴城康山上的红薯。

直至今日,红薯仍然是我们家乡人喜欢食用的食品。

⑼ 关于柳州的历史故事

百越时期

柳州位于先秦时期的百越之地,相关的有西瓯越,南越等百越分支。柳州的蛮王城遗址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

秦朝时期

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灵渠修通后,发动第二次战争,于公元前214年最终深入岭南,现在的柳州地方隶属秦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

南越国时期

秦朝灭亡后,该地区成为原秦将领及越人建立的南越国的一部分(建国时间约在公元前204年)。南越国的统治持续了近百年时间。

汉朝时期

汉武帝时,路博德率军进行了汉平南越之战(公元前112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灭南越国,同年在现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称之为潭中县属郁林郡。地方则主要由当地人管辖,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改土归流”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出土了40多枚汉武帝和汉宣帝五铢钱,是柳州最早的货币贸易证物。铁锸和铁条表明潭中县已进入铁器农具时期。出土的琉璃饰品有可能来自东南亚或印度东海岸,从合浦登陆,经南流江、北流江西上柳江进口。

古代史

三国时期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三国时期,潭中县以西,今桂西境唯一的县城定周(今宜州市)撤消建制,红水河流域和今龙、融两江流域即今柳州地区和河池地区的桂西北,就完全没有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这标志着桂西北少数民族和汉化程度较高的桂东以至中原的经济交流进入了波谷时期。

西晋时期

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北朝时期

南朝齐(479─502年),从潭中县辖地分置齐熙郡。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后为潭中县治马平郡治所。

隋朝时期

开皇11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605年),马平县属桂林郡。大业三年(607年),属始安郡。

唐朝时期

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唐太宗时期,开通了桂州经现在柳州到邕州的买马路,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桂州至柳州530里,柳州至严州(来宾县)200里,严州至宾州190里,宾州至邕州(南宁)245里。武则天时期又在临桂相思埭开辟了桂柳运河,沟通湘江经漓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柳州以唐代古文运动发起人,改革家柳宗元(773年-819年)闻名,当时在市中心建有纪念柳宗元的柳侯祠,衣冠冢,罗池,现存唐开元寺遗址等遗迹。当时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

北宋时期

坊间围墙拆除,商贩摊点深入到民居,民居也扩散到城厢各处。柳江上游的龙江以及融江地区之间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于柳州集散,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皇室修玉清、昭应等道宫,列举所用各地木材8种,其中就有柳州杉木。柳州木制品从此闻名于世,成为后来柳州棺材相关谚语:“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产生的历史背景。1052年-1053年,柳州短暂被侬智高军控制。之后北宋政府在今三江、融水、罗城和南丹、河池、宜州等地设有博易场(贸易市场),山区土特产特别是木材大量外销。《宋会要辑稿》就有融州王口寨大宗板木水运到柳州的记载。柳布行销各地。柳江沿岸曾建有青瓷窑,可能曾销往东南亚。柳城大埔有坡式龙窑群。柳州城下码头除了运载宜州地区的铅、锡矿,可能还有瓷器销售到海外市场。马鞍山下灵泉寺“来栖之士,指以千计。”,意味着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南宋及元朝时期

唐宋诸多迁柳官员的到来为柳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南宋丞相吴敏、王安石(南宋)、汪伯彦都曾在柳州居住。宋代城南建有驾鹤书院。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为防范蒙古骑兵的冲击,宋朝将州官署从柳州城搬迁到西北面偏离桂邕大道的柳城县,此后经元朝一代共百年时间是柳州历史上第一次大的衰落。元皇朝大大强化了驿道的管理,桂林到马平县城的陆路驿站有东泉驿等4个,水路驿站经洛清江有苏桥、大石、横塘、旧县等5个,主要为军事需要,但对地方经济交流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明朝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再次成为统辖二州十县的府署驻在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政府扩建柳州城垣,城高旧制一文八尺,城东西长三华里,南北宽二里,即今城中区南半部到柳江北岸坡上范围之内,环城布有东、北、西、镇南、靖南共五个城门,现存柳州镇南门古城墙及清代重修的柳州东门城楼一段。诗云:壶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丽江凡四折,如环抱城郭。于是壶城和龙城,并为柳州之别称。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粤西盛郡的发展阶段。葡萄牙商人曾从广州买桐油运往欧洲,很可能为柳州产品。明代著名人物有柳州八贤等。明末,出逃的明朝皇帝南下柳州,清明两朝在柳北一带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使得柳州遭受重大损失。

清朝时期

清朝平定南明后,相对的稳定使得柳州城成为广东,贵州和湖南间的贸易中心,今鱼峰区太平街一带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设古州运馆,办理柳古(今贵州榕江县)间航运之仓挽运业务。柳州主要向南方输送木材,粮食,并向北运盐。当时在今柳州高中内建立了粤东会馆,今景行小学内建立了湖南会馆,十二中今群众艺术馆有江西会馆,今柳州剧场附近的福建会馆, 和今青云路近樵家巷处庐陵会馆等,柳州的商业地位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柳州城内出现了大量表现行业特色的地名,意味着城市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清朝末期

随着广西多个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之后(1887年),中国大西南物产经西江东下珠江出口大量增加,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有桂富、柳平两艘商业轮船行驶柳梧航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法国以柳州发生陆亚发会党起义事件,需要保护商民为由,驻兵柳州。南宁辟为商埠的当年(1907年),香港英商天和洋行先后派出电龙、电马等8艘客轮船行梧邕、梧柳线;翌年,又将所代理的美商利国号等4艘客轮投入梧州线运输。这一年,又有法国兵轮“亚居士”号由郁江驶至柳州。大量洋纱涌进,柳州农村出现离开农业生产而从事纺纱的专业户。同时,本地蚕丝出口走俏。在柳州知府杨道霖时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任),柳州兴起办实业的风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试图成立柳州官银号,但不能与外资竞争,未成。五月初一日,成立柳州商务总会。合资试办华兴改良植木公司,至香港购办锯木、起重机器,依照先进技术锯办木材运出,分销广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埠。

民国初年

军阀混战时期,桂系在柳州大力发展金融业和制造业,但柳州曾于1928年遭受巨大火灾,半城被烧毁。后拆除了大部分明代城墙,开建马路。当时广西省主席黄绍竑原策划1928年将省会迁至柳州,在柳州大兴城市建设,并在规划中将鱼峰路作为新柳州的中心,在大龙岭兴建了会展中心;三十米宽的鱼峰路时为广西第一路;辐射出的东大路,正南路等甚为繁华。三十年代,由于蒋桂战争,柳州错失了成为省会的最好一次机会,但1937年时,在鸡喇的广西机械厂制作出了柳州历史上第一辆军用战斗机。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西南重镇柳州成为抗日的大后方,柳州曾为韩国临时政府驻地(1938年11月~1939年5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柳州不断遭到日机的空袭。1939年柳江铁桥开始建设,次年完成,和黔桂铁路一道奠定了柳州西南地区交通中心的地位。1942年12月9日起,原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曾被国民党当局关押在柳州蟠龙山扣留所旧址,不久被押往桂林,1943年1月又被押回柳州关押在此,直到1943年9月被释放。1943年至1944年胡志明经常与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各党派负责人在柳州现乐群社旧址会面及讨论工作。

豫湘桂战役及日军占领时期

1944年春,为打通从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桂柳会战之后,桂林、柳州相继被日军占据。1944年11月至1945年6月,柳州曾被日军占领。抗战时期柳州城区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和焚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建交时放弃了对日赔款,不反对个人对日索赔。相应的从1979年到2004年,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接受了日元无偿援助:42.03亿日元,以当时人口计算人均约280日元,日元协议贷款额:2177.92亿日元,人均约14500日元,及部分技术交流。注意,因为各个时期日元实际价值不一致,真实值需要另外统计,这里为各时期的直接加和,而且日本政府也声明并非战争赔款。)

民国政府统治末期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之后,桂系和国民党政府控制的军队18万余人收缩广西,11月25日,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三四三团从沙塘方面进入并占领柳州。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魏伯任首任柳州市市长。

阅读全文

与鹿寨县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