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扶风县历史名人

扶风县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01 09:31:55

『壹』 东汉四大家族是哪四族代表人物

在东汉中后期,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班家的班彪、班固、班昭、班超;马家的伏波将军马援、大经学家马融,威侯马超;耿家的列侯耿弇;窦家的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宪

『贰』 陕西省扶风县的樊村有一群吕姓的人时代住在那里。请问那是历史上哪位名人之后

我在西安上学,而且也姓吕。天下吕氏都是姜子牙即吕尚的后代,楼下说的废版话。权吕尚建立了齐国,也就是后来的春秋首霸齐桓公(第12世)的国家。到后来20代吕氏失国(被田氏取代),26代吕氏分了两支,一支吕不韦一支吕不伐。
你问得那么具体,应当只有当地的人才知道了,你可以去扶风吧问一下。据我猜测,应当是“吕氏四贤”,即吕大临、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的后代。
希望有帮到你

『叁』 扶风彩绘名人, 彩绘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用途广泛,但现在现代工艺泛滥,使这一传统文化后继乏人,看看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西回部,宝鸡市境东部答湋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面积720平方千米。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瓦罐山海拔1580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肆』 三国时期扶风有哪些名人

一吕二赵三典韦来(吕布、赵云、自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伍』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历史由来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风俗:
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以下是详细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陕西地名历史由来: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秦:陕西省的简称,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撞县北);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北)。故陕西又称“三秦”。
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西安:元代时称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这一名称首次在历史上的出现。
临潼:因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水而得名。
华阴:因在华山的北面,山北为阴,故名。
韩城:是东周春秋时韩国故地。因市西有韩原,周代为韩侯国,有古韩城,故名。
咸阳:据《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这里驻扎了兴平军,因以县名。
礼泉: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在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隋时又因宫名县。解放后,因醴字生僻,改名礼泉。
乾县;据《雍大记》解释,乾州因其地位于长安西北隅,西北为乾,故名乾州。即今乾县的来历。
彬县:古为豳地,取名于“公刘居豳”。豳为山名。唐代因豳、幽二字易混,改豳为邠。解放后,国务院又改邠为彬,遂为彬县。
扶风:汉置美阳县,属右扶风。“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师,推行风化。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扶风县,以汉朝的官名作了县名。
凤翔:先秦时为秦都。周人有祖先原居彬县一带,后迁居于今歧山、凤翔一带。传说很多凤凰飞至岐山顶上栖居,被看作是周要兴盛的预兆。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名为凤翔县。
岐山:汉代属雍、美阳两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歧山县。据《说文解字》解释:“歧,周太王所封,字或作岐,因此以名之也。”
宝鸡:秦代困县境有陈仓山,设陈仓县。《旧唐书》载:“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陈仓为宝鸡,以昔有陈仓山宝鸡鸣之瑞,故名之。”
长安:原为秦代乡名,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定都于此,置长安县,为京兆尹治。现长安县实为古时长安的南郊。
户县:西汉时置鄠县。《史记,夏本纪》注释:“鄠县本夏之扈国也。”解放后,雩简化为户,称户县。
周至:《长安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1949年后,改盩厔县为周至县。
蓝田:秦献公六年(公元379年)置县。《三秦记》曰:“县出美玉,故名。”
丹凤:因境内有丹江和凤冠山,故名。
三原:据《长安志》载:“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
耀县:原名耀州。《陕西通志》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山中有光耀如鉴,州以是名。”1913年(民国二年)废州改县,成为耀县。
黄陵:因城北桥山有轩辕黄帝陵墓而得名。
延安:北魏时,置沃野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另设肤施县及延安郡治。1932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撤销肤施县,改为延安县。
宜川:原名义川,因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称宜川。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
榆林:明初于榆林庄修筑榆林堡,故名。另一说法,城池靠近榆林河,北有榆林山,多植榆树,故名。
横山;因横山山脉绵亘县境,宋代又曾于此修筑横山寨而得名。
佳县:原名葭县。《关中胜迹图志》载:“以州临葭芦川也”,“岸多葭芦(古代苇子初生叫葭,没出穗的叫芦,长成后叫苇),故名。1964年,因葭字生僻难认,改为佳县。
神木:据《关中胜迹图》载:“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有神松三株,枝柯相连,故曰神木。”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称神木县。
府谷:因县内有一条谷而得名。
留坝:因境内紫柏山相传为西汉时张良辟谷(绝食五谷,静居服病,行气修身)之所,张良被封为留侯,故把这里的平坝叫留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设留坝厅。1913年改为留坝县。
汉中:战国时期,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另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勉县:原名沔县。因汉水至此为沔水,故名。1964年因沔字生僻难认,改为勉县。
陕西名人:
黄帝起源于姬水,炎帝在宝鸡一带
(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的曾孙;禹是黄帝的玄孙);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
褒姒----历史上第一个美女;
(秦都咸阳)
白 起 战国后期军事家。又称公孙起。眉(今陕西眉县东)人;
蒙恬 秦大将;
(西汉都西安)
苏武 西汉义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汉大将之家;
张骞 西汉外交家;
霍去病 西汉大将;
孙思邈,药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寇 准 北宋政治家。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窦 融、窦 固 东汉初大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司马迁 历史学家,陕西韩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 唐初军事家。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郭子仪 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阎立本 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王昌龄 唐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 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白居易 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白行简 唐著名诗人,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 牧 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颜真卿 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王 竣 陕西蒲城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 1941年与日军作战殉职
梁希贤 陕西铜川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41年与日军作战殉职
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37年与日军作战负伤自杀
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
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 国民党陆军少将 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
多处负伤,殉职

柳青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创业史》等;
雷抒雁 陕西泾阳县。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贾平凹 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
《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等;
路遥 陕西清涧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陈忠实 西安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李自成 米脂人
王嘉胤 陕北人
张献忠 陕北人
吕布 陕北绥德人
貂蝉 陕北米脂人

张艺谋 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电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和八个〉
〈红高粱〉〈英雄〉〈活着〉〈老井〉〈秋菊打官司〉
〈一个都不能少〉等;
顾长卫 导演《孔雀》
黄建新 陕西西安。中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代表作有
《错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站直喽,别趴下》
《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说出你的秘密》等;
赵季平 生于甘肃平凉。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电影音乐家,与张艺谋多次合作;
刘文西 籍贯浙江,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画家;
李若冰 陕西泾阳人。当代著名画家;
郭达 当代著名演员;
李琦 当代著名演员;
张延 当代演员
苗圃 当代演员
郑均、张楚、许巍 中国当代摇滚乐坛中坚力量;
张朝阳 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西安中学。搜狐老大。
荣海 陕西西安,海星集团老大
吴一坚 陕西西安,1960年12月吴一坚生于西安,曾在解放军东海舰队服役,先后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硕士、经济师。

『陆』 师事扶风师彪 的师 是什么意思

我记得好像是“师事扶风班彪”啊,历史上有班彪这个人,还是个内名人呢!第一个容“师”是作动词讲,为“拜师”!下面有个网址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ke.soso.com/v5902209.htm

『柒』 历史人物。扶风 孟起

马超(抄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袭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捌』 找姓吉的名人!

....一、先秦时期(前2700—前206) ....1、黄帝的姞姓儿子: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 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蕃衍,其后裔又 建立了“姞姓”的“雍、燕、鄂、密须(密、须)、阚、光、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氏族。(据《国语》、《诗经》、《左传》、《史 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青山彭氏敦睦谱》等) ....2、雍父:姞姓雍氏,古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人。传说为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今人认为,“姞姓雍氏族”是中国古代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农耕部族。(据《世本》、《玉篇》) ....3、吉光:传说为黄帝的第八代孙、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今人考证后认为,吉光当系古代“五帝”帝喾 (帝俊)时“黄帝部族联盟”中“吉光部族”的首领。该部族是中国古代陕晋黄河沿岸的一个游牧部族,以“神马”为图腾,其族人善于捕捉野马、驯养骏马,还发 明了水陆交通工具——船和车。(据《山海经》、《史记》、《潜夫论》、《抱朴子》) ....4、吉夷氏:传说为古帝。今人认为,吉夷氏当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的首领。(据《姓谱》、《路史》) ....5、伯倏:姞姓燕氏。传说为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倏是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的开国君主,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燕氏族”。(据《左传》、《说文》、《新唐书》、《辞海》) ....6、后稷元妃(女):姞姓,古南燕国人。传说在“五帝”尧舜时她嫁给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即“姬弃”),成为后稷的长妃;她养育了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周族兴旺起来。(据《左传》、《说文》、《潜夫论》、《通志》、《辞海》) ....7、吉甫:传说在夏代之初曾教“东夷部族集团”首领羿(即“后羿”)学射,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人。(据《帝王世纪》) ....8、鄂崇禹:姞姓鄂氏。商代末年时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商王朝的“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据《左传》、《史记》) ....9、吉立:传说为商纣王时太师闻仲的门将,当系商代“吉姓”方国人。这个“吉姓”方国是商代的一个侯爵国,该方国可能是古代“吉光部族”后裔所建。(据《姓源》、《封神演义》) ....10、伯吉父:姞姓雍氏,西周时雍国的国君。(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伯吉父鼎”铭文) ....11、善夫吉父:姞姓雍氏,西周雍国人,伯吉父的亲属。曾为周王掌管御厨。(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善夫吉父鬲”铭文) ....12、密须康公: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恭王(共王)四年 攻密时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康公的古冢还在,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祖先墓葬。(据《世本》、《史记》、 《通志》、《灵台县志》) ....13、杨姞(女):姞姓,西周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人,晋侯夫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嫁给晋穆侯为妻。(据1993年山西曲沃—翼城交界处天马—曲村出土“杨姞壶”铭文、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王光尧《从新出土之杨姞壶看杨国》) ....14、蹶父:姞姓燕氏,南燕国人。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据《诗经》) ....15、韩姞(女):姞姓,南燕国人,蹶父的女儿。西周宣王四年(前824)时嫁给韩侯为妻。(据《诗经》) ....16、尹吉甫(约前853—前775):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父),尹是官名。西周中 叶,“姞姓鄂国”(今湖北鄂城)被楚国熊渠所灭,“姞姓鄂氏”中的一支(其中就有尹吉甫的先祖)迁徙至楚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改其姓氏为“兮”,故 尹吉甫原本是“姞姓鄂氏”的后裔。尹吉甫在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的尹官,他既是驱逐玁狁(严允)、安定成周(洛阳)、中兴周室的名 臣,还是“兮甲盘”的制作者和《诗经》的创作者。据台湾学者李辰冬考证,整个《诗经》三百首均系尹吉甫一人在周宣王三年到周幽王七年期间(前825—前 775)所作。尹吉甫享年七十八岁,其后裔中的一支以“吉”为姓氏,而另一支则以“尹”为姓氏。(据《诗经》、《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 海》、《万姓统谱》、《辞海》、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等) ....17、宋雍氏:姞姓雍氏,春秋时宋国的大夫。(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8、雍姞(女):姞姓,宋雍氏之女。春秋时嫁给郑庄公,生子为“郑厉公”。郑厉公于“前700—前697年”和“前679—前673年”先后两次登基执政。(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 ....19、燕仲父:姞姓燕氏,春秋时南燕国的大臣。郑庄公二十年(前724)见传。(据《汉书》) ....20、燕姞(女):姞姓,南燕国人,春秋时嫁给郑文公。传说燕姞因“梦兰之喜”而生子,故给其子取名曰“兰”。郑伯兰(即郑穆公)于“前627—前606年”登基执政。(据《左传·宣公三年》、《潜夫论》、《辞海》) ....二、汉代(前206—220) ....1、吉恪:汉代时为汉中太守。(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 ....2、吉华:字伯房,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3、吉充:字叔才,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4、吉苗:字元裔,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太尉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 ....5、吉闳:汉代人,幼有美名,九岁时就能通晓《尚书》。(据《太平御览》) ....6、吉仲考:汉代人,与长史威都为友。(据《风俗通》) ....7、吉瞻:汉代冯翊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据《金石续编》) ....8、吉汉:汉代记史,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9、吉济:汉代奏曹掾,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10、吉凤: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 ....11、吉本(《三国演义》中作吉平):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廿三年(218)与耿纪、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12、吉邈:字文然,吉本之子,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13、吉穆:字思然,吉本之子、吉邈之弟,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1、吉茂:字叔畅,东汉、三国魏时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好书不耻,建安初年(196)隐处武功南山,被州里举为茂才,后任临汾令,拜议郎,为官清静,不欺吏民,景初中(238)卒。(据《三国志》、《太平御览》、《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2、吉干: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时铸鼎之工匠。(据《新五代史》) ....3、吉朗:西晋冯翊莲勺(今陕西)人,晋愍帝时任御史中丞。建兴四年(316)西晋王朝灭亡时,朗叹 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敌,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吾对君不忠,为民不德。”遂举刀自杀殉国。后代吉氏家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 人,就以“忠德堂”作为冯翊吉氏家族的宗祠堂号。(据《通鉴》、《晋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4、吉挹:字祖冲,吉朗之孙。东晋孝武帝初(373),前秦苻坚攻陷东晋梁益,经桓豁举荐,率兵抵抗苻 坚,屡挫其锐;任魏兴太守,寻加轻车将军、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后来苻坚部下韦锺围攻魏兴,城陷后不言不食而死。(据《晋书》、 《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5、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南朝刘宋武帝初,为龙骧将军道怜的参军,清谨勤正; 文帝元嘉四年(427)任梁、南秦二州(今陕西汉中、甘肃成兴)刺史、将军等职,在任时业绩显著,后迁徐州刺史,监豫州、梁郡诸军事;元嘉九年至廿八年 (432—451)期间,著《秦纪》十一篇;享年六十卒于官,追赠征虏将军。(据《宋书》、《南史循吏传》、《史通》、《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 辞典》) ....6、吉谋:南朝刘宋时(420—479)秘书郎。(据《万姓统谱》) ....7、吉文甫:南朝刘宋时(420—479)散骑常侍,到梁时(502—589)著有《释字同音》三卷、《十五代略》一卷。(据《隋书》) ....8、吉毗:南北朝西秦乞伏暮末时(428—429)为西秦将军。(据《北史西秦列传》、《玉海》) ....9、吉士瞻:字梁容,冯翊莲勺(今陕西)人,南朝梁武帝时(502—549)为太子卫率,迁任南阳、武 昌太守,以功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后为梁、秦二州刺史,为官清廉,家无余积。其谥号曰“胡”。(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谥 号封爵》) ....10、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人,世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502)十 五岁时,其父被吏所诬,乃为父击鼓鸣冤,并愿代父死,其父因此得宽宥,故有“老童挝鼓”之说;后为万年县监,上任数月后,当地风气立变。(据《梁书》、 《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11、吉底俱:南朝梁(502—557)时僧人,善画。姚最云:“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据《续画品》、《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12、吉苟子:南北朝东魏时(534—550)民望(今河南长葛)人。(据《金石萃编》) ....13、吉贵:北朝北齐天保三年时(552)为功曹,野王县(今河南沁阳)人。(据《金石萃编》) ....14、吉邕:北朝北齐天保三年(552)时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 ....15、吉清仁、吉元可、吉先华: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 ....16、吉璜颈: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唯那(今河南登封)人。(据《金石续编》) ....17、吉伯仁:北朝北齐天统三年(567)时河南偃师人。(据《金石萃编》) ....四、隋唐五代时期(589—960) ....1、吉藏(549—623):隋代佛教学者,三论宗创始人。本姓安,原藉安息。其祖因避仇移居南海,家于交趾、广州间,后迁金陵(南京)而生藏。(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2、吉子:隋开皇十三年时(593)冯翊(今陕西)人,为汉代同州刺史吉瞻的后代,才高学博。(据《金石续编》) ....3、吉善行: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唐初道士,唐高祖武德三年四月(620)授朝散大夫,命主宗祠祭祀。(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 ....4、吉哲:唐初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 ....5、吉顼:吉哲之子。敢言事,以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690—705)任右肃政中丞、朝靖大夫,进任 天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曾建议召还相王(李旦)、庐陵王(李显),被武则天所采纳;后因倡导立唐中宗(李显),到唐睿宗(李旦)初(710)赠御史 大夫。(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6、吉琚:吉哲之子。唐、周时雩令(陕西户县县令),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 ....7、吉皓:字叔明,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前为前尉,冯翊(今陕西省)人。(据《金石萃编》) ....8、吉旷:唐开元(713—741)中期集贤院书手,能解画。(据《历代名画记》、《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9、吉浑:吉顼之子。唐时为司勋郎中,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 ....10、吉温:吉琚之子。唐天宝初年(742)为新丰丞,经李林甫引用,升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为官严酷,与罗希奭一道,有“罗钳吉网”之称号,后被杨国忠遣人杀死。(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11、吉逵:冯翊人,唐“大历十才子”吉中孚的父亲。(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2、吉中孚(726—794):唐开元十四年(726)生于冯翊郡华阳县柳市(今陕西华阳柳子镇), 后居关中、楚州(今江苏淮安),晚年居鄱阳(今江西波阳)。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马曙、苗发、崔 峒、夏侯审、李端十人皆以能诗出名,号称“大历十才子”,名声震动京都长安,著有诗集一卷。后中进士,授万年(长安)尉、校书郎,登宏辞科成为翰林学士, 历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署理度支郎中等职,致仕(退休)后归隐鄱阳。(据《新唐书》、《全唐诗》、《中国人名大辞典》、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3、吉皎(757—847):唐代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才子,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后居洛 阳香山,与白居易(772—846)、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一说李元爽)、卢贞(一说禅僧如满)等人一同宴游,名列“九老会”,被后人 称为“香山九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九老同在洛阳香山履道坊作“九老诗”、绘“九老图”。(据《新唐书》、《全唐诗》、《玉海》、《中国人名大 辞典》、《辞海》) ....14、吉逾:善诗文,曾于唐德宗二年(781)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并刻石立碑于该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任范阳县县丞。(据《续古文苑》) ....15、吉益:吉逾之子,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16、吉陶余、吉潜:吉逾之侄,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17、吉宏宗: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时,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据《唐会要》) ....18、吉伦辅: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京兆府兴平县(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都曹。(据《金石萃编》) ....19、吉庸:唐大中十二年(858)郎官石柱题名中有其名,为司勋郎中。(据《金石萃编》) ....20、吉师老:晚唐诗人,其诗富含仙风道骨,有“大历十才子”之遗韵,《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其诗两首。(据《万首唐人绝句》)

『玖』 宝鸡出了那些名人

接上面 他不让我一次发完

班固
东汉文学家、史学家。字孟坚,陕西扶风人。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父班彪曾著《史记后传》百余篇。父死承其业,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入狱,弟班超为之辩白,始获赦。后为兰台令史,与陈忠等写成《世祖本纪》,迁为升郎、典校秘书,受命编写《汉书》。章武帝时任玄武司马。建初4年随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作《燕然山铭》以记功。后因窦宪擅权被杀,受到牵连,死于狱中。《汉书》尚未完成的八“表”及《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完成。班固曾根据诸儒观点整理成《白虎通义》,擅长作赋,有《两都赋》、《终南山赋》等,后人集有《班兰台集》。
今扶风境内沿西宝北线公路傍边的太白乡浪店村有班固墓。

班超
东汉名将。字仲升,陕西扶风人,班固弟。32年生,102年卒。永平16年从窦固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攻杀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章帝初,在疏勒等地坚守,从章和元年到永元6年,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等地贵族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在西域活动达31年,永元14年回洛阳,病死。

梁鸿
东汉一对恩爱夫妻。梁鸿,字伯鸾,陕西扶风人,生卒年月不详。鸿家贫博学,与妻隐居霸陵山中。过洛阳作《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为朝廷所忌,改姓隐名逃往齐鲁,后往吴依附皋伯通,居廊下小屋内,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示敬爱。 后人常用举案齐眉表示珍贞的夫妻关系。

班勇
东汉将领。字宜僚,陕西扶风人,班超子。汉安帝时,匈奴贵族攻扰西域,他任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领导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著《西域记》,为《后汉书.西域传》所依据。

窦宪
东汉大臣。字伯度,陕西扶风人。生年不详,92年卒。妹为章帝皇后,章帝死,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他为侍中,操纵朝政。不久,任车骑将军,永元元年率兵击败北匈奴,直追至燕山。后任大将军,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多出其门,弟兄横暴京师。4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灭窦氏,他因而自杀。

耿秉
东汉将领。字伯初,陕西扶风人。生年不详,91年卒。 明帝时,任驸马都尉。永平17年,与窦固率兵击败北匈奴。后任征西将军。永元元年与窦宪率兵击败北匈奴,封美阳侯。

窦固
东汉将领。字孟孙,陕西扶风人。生年不详,88年卒。汉明帝时,任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率兵一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北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又与耿秉等出玉门,击败北匈奴贵族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光禄勋、卫尉。

耿恭
东汉将领。字伯宗,陕西扶风人。明帝时,任戊己校尉。后驻西域疏勒城遭北匈奴围攻,坚守不屈。建初元年,汉军来援,率领坚持到最后的26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行,奋战三月,到玉门关时所部生还的仅13人。当时称他“节过苏武”。

马融
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字寄长,陕西扶风人,东汉名将马援从孙。79年生,166年卒。
曾任效书郎、议朗、南郡太守等职。俊才善文,以病免官后居家讲学。他常坐高堂,施绛纱为帐,前授先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马融博通古文经籍,世称“通儒”,他的学说综合各家,在儒家发展史上带有开创性的工作。经学著作多已佚失。
今扶风县绛帐镇为其讲学时设帐的地方,陇海铁路有绛帐火车站。

马腾
_
东汉末年将领。字汉寿,陕西扶风人。汉灵帝末年,西部边民叛乱,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时,受曹操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入京师封为卫尉。后因其子马超归降刘备,为操所杀。葬于许昌石梁河畔,今许昌有马腾墓。

孟达
孟达出生于东汉末年,世居宝鸡扶风,太和元年(227年),被曹魏骠大将军司马懿击败,斩于安康旬阳县。

马超
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字孟起,176年生,222年卒。陕西扶风人。马腾之子,东汉末年随父起兵,后领马腾部属于凉州,人称髁孤沓

阅读全文

与扶风县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