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楼兰古墓历史故事

楼兰古墓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1 08:44:06

『壹』 想知道楼兰古国的兴衰史及楼兰新娘的故事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傅介子立即召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立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尉屠焉为新国王。”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平定楼兰之乱后,汉昭帝即诏立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行别时尉屠焉对汉昭帝说:“我长期在长安居住,现在回去当国王,孤身一人,恐难服众。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后恐被其仇杀。楼兰国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块富饶美丽的绿洲,天子可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到那里屯田积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于是汉朝即派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尉屠焉一起回西域。尉屠焉继位后,于公元前77年将国都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方城)迁到(扌于)泥城(今若羌县城),汉朝在(扌于)泥城以东的伊循城(36团米兰遗址)也设立了伊循都尉。此后楼兰故都没有再发展,估计只有原王室贵族仍居住在这里,从2003年楼兰贵族墓的发掘,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楼兰的消失,有一下六种说法,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贰』 楼兰古国的详细资料,越详细越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编辑本段楼兰古城之谜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叁』 cf手游楼兰古墓的故事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CF手游中楼兰古墓是近期爆料的一个全新的挑战模式,在对战中想要顺利通关楼兰版古墓还是需要技巧权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CF手游中楼兰古墓的对战技巧解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打兵先打弓箭手
在楼兰古墓挑战模式中前面的小兵有刀兵、弓箭手和胖子兵,因为弓箭兵的伤害较高,而且是远距离攻击的,主要还是要先将弓箭兵击杀,最后再来击杀胖子。

『肆』 楼兰古国的故事到底有多少

你好,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伍』 楼兰的历史

楼兰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为古代新疆与内地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今天,它只剩下几堵断垣残壁,凄凉地残存在广袤的荒漠中,成为中外学者研究历史和广大旅游者向往的圣地,同时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许多思考。

古楼兰历史悠久

楼兰古城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在著名的罗布泊的西北角。古代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孔雀河沿着盆地的北缘向东流入罗布泊,在河流的尾端,形成一个冲积平原。古楼兰人正是在这个冲积平原上生存着。这里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绿洲敦煌地区,是新疆地区与河西走廊之间距离最短的两个绿洲。早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成为新疆地区与黄河流域和东部地区交往的通道。

楼兰地区有人类生存的历史很悠久。根据科学的年代测定,现已测得的楼兰地区有人居住的最早年代为距今3800多年前。我国考古研究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土的大量玉雕品中,经鉴定,其所用的玉石原料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这就以实物证明了早在3000多年前,新疆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有着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一部旅行记录《穆天子传》,是2900多年前周代穆王西征的真实记录。其中就记载了周穆王曾到过位于塔里木盆地东端的楼兰和罗布泊地区。周穆王用内地出产的丝绸织品与这里的人民交换玉石等物品。诸多事实表明,新疆地区与内地和东部地区交往的历史很悠久。

在距今2100多年前的汉代汉武帝时期,张骞经今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到达中亚地区,开通丝绸之路,以及汉代对丝绸之路的有效经营,使经丝绸之路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发展,促进了楼兰地区的繁荣。虽然楼兰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就已有城的存在,但楼兰地区和楼兰城的发展,是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汉代对这里和对丝绸之路贸易的有效经营和管理之后。

古楼兰是丝绸之路重镇

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地。由敦煌向西,丝绸之路在楼兰地区又分出若干条通道。在两汉时期,主要分出两条通道。一条是向西,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和沿塔里木河,经库车、阿克苏,到新疆盆地西端的喀什,古代称疏勒,再经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西亚和西南亚地区以及欧洲,称丝路北道,一路向西南,经若羌、且末、和田,向西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西南亚和西亚及欧洲,称丝路南道。到三国时期以后,丝绸之路分为三条通道,即多出一条从楼兰向北经吐鲁番盆地再向西北,沿天山北麓向西,经伊犁河谷地向西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的通道。这样,原先的北道后来被称为中道,新出现的沿天山北麓的通道被称为北道。丝绸之路南道还继续存在。另外,还有若干条次要的分支道。其中有从楼兰向北经吐鲁番盆地再向西南经焉耆盆地到塔里木盆地,与沿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通道相合,从阿克苏向西北经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伊塞克湖盆地向西,到中亚和西亚。另外,还有若干条不经过楼兰的通道。如从敦煌直接向西北到吐鲁番盆地,所经过的是一片瀚海戈壁,又称为大海道。从敦煌向西南,不经楼兰,有可直接到若羌的一条通道。此外,从黄河流域向北,经蒙古高原和新疆北部或经西伯利亚到欧洲,称草原丝绸之路。尽管存在这许多通道,在楼兰古城未废弃之前,通过楼兰的丝路南道、中道和北道,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而楼兰则是这三条通道必经之地。

在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也充分表明楼兰古城地位的重要。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纟罗、绮等。出土的丝绸织品,虽经近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丝绸纺织水平的高超。许多中亚商人以及欧洲商人竞相来中国从事丝绸生意。如在楼兰遗址出土了粟特人写的信件,粟特为古代中亚地区的国家,大致位于今中亚的楚河流域。再如近年在楼兰遗址西北的营盘遗址的一个古墓葬中出土了身着精美华丽丝绸服装的西方人遗体,据认为很可能是到中国来从事丝绸生意的西方富商,因暴病而死在这里。同时,在楼兰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特征的雕刻品和艺术品。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出土的这些作为东西方交流证据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楼兰古城的繁荣,是和当时开放的通商贸易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今天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应充分发挥新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位置这一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实施开放政策,欢迎中亚和西方人士来此从事商贸活动。

楼兰古城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也与中央政府对这里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密切关系。在楼兰遗址出土了大量汉文文书。这些文书表明,中央政府在这里进行行政管理,打击和震慑来自各方面对丝绸之路安全构成威胁的破坏势力,保护过往商旅的安全,管理过往贸易,同时在这里屯田,发展水利与农业生产,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保障。历史表明,西部地区的开放和经贸繁荣,有效的行政管理,政治上的安定,社会的稳定,是必须的条件。

古楼兰的衰落

楼兰古城大约在公元4世纪期间废弃。经过1600多年,今天所见到的古城遗址,是一片残破而凄凉的景象。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到处都是一片光秃秃的死寂景观。在这广大的范围内,地面也没有一点平坦的地方,到处都被风吹蚀而凹凸不平。被风吹蚀的部分形成长条形的洼沟,而未被风吹蚀残留下来的土质则形成长条形垄岗,诸多的凹沟和垄岗相间排列,好象凝固的大海波涛,崎岖起伏。垄岗和凹沟的相对高差最高达8米以上。这种地形被称为“雅尔丹”地形。“雅尔丹”是维吾尔语,也是突厥语(维吾尔语属突厥语系统)词汇,专指这种独特地形。古城只剩下几堵断垣残壁。古城的轮廓还勉强能辨认出来。古城墙绝大部分已被风吹蚀了。根据残存的痕迹,经测量,古城大致为每边300米长的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在城内有佛塔的残迹和屋宇的断墙残壁。城内地面也是被风吹蚀成为高低不平的崎岖的雅尔丹地形。

然而古代楼兰地区的环境并不是这样。古代楼兰地区地面相当平坦。塔里木河尾段滋润着这片平坦土地,使这里有灌溉农业。这里除了楼兰古城,在古城周围还有许多聚落。聚落还很密集。他们除了从事农业生产,还从事畜牧业。据文献记载,古代楼兰地区畜牧业也占据很重要地位,骆驼、驴等牲畜很多。古代这里有茂盛的天然植被,主要有胡杨树和红柳等植物。今天在楼兰古城内还残存有许多用胡杨木做的房屋的梁和柱,最粗的梁柱直径达120厘米,大多数梁柱的直径都在60厘米以上。古代楼兰地区树木生长情况由此可见。

古楼兰前车可鉴

关于楼兰古城废弃原因,一直是中外学者探讨的科学问题。总的来说,楼兰古城的废弃,可能有多种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就自然原因而言,楼兰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东端,地处内陆的荒漠地区,降雨极少,气候极为干旱,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荒漠地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里又多大风,每年春季,有连续数十天的大风天气,吹扬着弥天盖地的沙尘。塔里木河水的滋润灌溉,是古楼兰绿洲和古楼兰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塔里木河是一条流量极不稳定的河流。它既有洪水的年份,也有枯水的年份,造成这里的水资源极不稳定。因此,这里经济与社会发展潜伏着诸多不利因素。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上中游地区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空间分配发生变化。公元4世纪期间,全球气候出现变冷的波动,导致塔里木河来水的波动和河道的变化。这些因素给古楼兰带来生态灾难。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缺少抵御自然界不利变化的能力,缺少强有力措施保证水资源的稳定来源。在楼兰古城出土的汉代木简中,已有记载表明出现灌溉用水的不足。可以想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塔里木河水滋润的天然植被,受到水资源匮乏的影响,逐渐死去,而楼兰绿洲和楼兰古城缺少天然植被的保护,土地逐渐沙漠化,最后人们不得已舍此而去。近年来,由于塔里木河来水的逐渐减少,下游大片的天然胡杨林植被在枯死,土地沙漠化,严重威胁了从库尔勒到青海的公路以及一些农场的生存。楼兰古城的废弃告诉我们,虽然其所在区位很优越,但在生态环境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对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对生态环境缺少有力的保护措施,那么,经济和社会将不会有持续地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在西北地区今后的发展中,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进行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楼兰古城的废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

『陆』 楼兰古城的故事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拥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楼兰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楼兰古城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略呈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任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乘东则是罗布泊/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 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 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 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

7 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 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纪末,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罗布泊考察, 深入罗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风沙袭击,百十号人几乎丧失殆尽,仅一人幸免于难。 从此他定称:“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的蒙难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纱。楼兰究竟是怎么消失的?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纪初斯文赫定发现古城后,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1906 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 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

楼兰古城大事记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楼兰和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突然闯入人们的视野,让世人惊诧不已。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内13个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两枚木简、大量魏晋木简、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150余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到楼兰进行大规模的考古。他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初次揭开楼兰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获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发掘了两具楼兰男性头骨,并经英国人类学家基恩证实为欧洲白种。
1927年,斯文·赫定组织中瑞西北考察团再次楼兰之行。考察队员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个支流找到一大批楼兰古物,并发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着华贵,被称为“楼兰女王”。这片被伯格曼称为“小河”的废墟。

楼兰古城
楼兰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楼兰古城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略呈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任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乘东则是罗布泊/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 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 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 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
7 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 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纪末,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罗布泊考察, 深入罗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风沙袭击,百十号人几乎丧失殆尽,仅一人幸免于难。 从此他定称:“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的蒙难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纱。楼兰究竟是怎么消失的?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纪初斯文赫定发现古城后,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1906 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 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

『柒』 楼兰古国的故事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亻去)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迷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捌』 楼兰国的历史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参考资料:http://www.itsqq.com/a/jd/xinj/bayglzh/2005-04-07/7435.html

『玖』 楼兰古国的传说

楼兰古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出生王族地青年叫做罗布淖尔,他英俊潇洒。罗布淖尔不愿继承王位,他要穿过沙漠,去龟兹学习歌舞。

当走到塔里木盆地,他迷失了方向,饥渴劳累使他昏厥在地。濒死之下,却被风神的女儿米兰所救。这位米兰姑娘,天真可爱,美丽善良。二人一见钟情,倾心爱恋、难舍难分。

风神发现女儿与凡人相爱,大怒之下,便刮瞎了罗布淖尔地眼睛,摔断了米兰的双腿,又将他们吹到东、西两面地荒漠上,罚他们终生无法相见。二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见,正是思念如刀,刀刀催人老。

美丽的少女米兰,每天思念情郎,一夜之间青丝变白发,滚滚地泪水聚流成河,汇集成一片晶莹地湖泽。这就是传说中的罗布泊。千百年前地罗布泊,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诸多河流注入其中,一脉相连,好似颗颗珍珠洒落大地。据说,那就是少女多情地泪珠。

后来,米兰姑娘思念成疾,魂归天外,那一夜之间,天地变色,湖泊干涸,美丽的罗布泊自此消失不见,唯留下这满地地银沙,传说这遍布天地地银沙,便是少女地白发所化,这个典故就叫做泪如米兰、白发银沙。

(9)楼兰古墓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原来楼兰国是一个通往丝绸之路的一个小的国家,楼兰国在罗布泊西部的方向,主要是位于西域的枢纽地域,在丝绸之路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楼兰国在公元176年建立,在公元630年的时候楼兰国消失了。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汉武帝的使者张骞率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穿过西域前往中亚阿姆河畔的大月氏,试图与大月氏结成同盟,东西夹击匈奴。

匈奴人得到消息后,发令西域各国对汉人使团围追堵截,楼兰人当然不敢怠慢。结果,张骞一行人被匈奴俘虏。后来,张骞侥幸逃脱,造访了西域各国,西域被宣布“凿空”,伟大的“丝绸之路”随之开通。

因为西域南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白龙堆沙漠分割为南、北两部分,所以当“丝绸之路”从敦煌到达楼兰后,被迫分成南、北两条通道:一条直接向西,沿塔里木河,经库车、阿克苏,到达疏勒,再经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西亚和西南亚地区以及欧洲,称“丝路北道”;

另一条路由此向西南,经若羌、且末、和田,在疏勒与北道交会,称“丝路南道”。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重要驿站和交通枢纽,“楼兰”因此成为亚洲与欧洲文明交流的代名词。

楼兰城内客栈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良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各色商队经过这里,都要落脚休整。

对于无数穿行在“丝绸之路”漫漫征途上的使者、客商、僧侣来说,楼兰开始成为他们心中的灯塔、歇脚的港湾、精神的驿站。很快,楼兰成为塔里木盆地中6个人口超过万人的国家之一。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楼兰成为汉、匈争夺的热点地区。丝路开通后,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团前往西域和中亚,匈奴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汉使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通过,因此摩擦突起。

楼兰和姑师在匈奴汗国指使下,派出联合巡逻部队截杀中国使节,切断了丝路交通线。幸存者将使团受到袭击的消息向汉武帝做了详尽的报告,性情暴躁的中国皇帝大为光火,发誓要狠狠教训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朝将军赵破奴率领数万精兵进入西域。当时的楼兰军队仅有可怜的3000人,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只有14000多人,根本不是西汉大军的对手。

得知楼兰根本不堪一击,赵破奴只率领700轻骑就俘虏了楼兰王,将他关进了楼兰人自己的牢房。接着,姑师被顺利征服。不久,楼兰王心悦诚服地投降汉朝。

阅读全文

与楼兰古墓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