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隋朝之前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太多了。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Ⅱ 隋朝之前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多着类,这个数的过来吗
Ⅲ 隋朝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原因
隋炀帝杨广。因为他开创了中国科举制的先河,打破了几千年来门第官僚做官的束缚,还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功在千秋,利过万代
Ⅳ 隋朝 伟大人物历史
隋文帝杨坚,宰相高炯,苏威,战神韦孝宽,晋王杨广(不要怀疑,这人当时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Ⅳ 中国历史中隋唐时的著名人物个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房玄龄,唐初名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杜如晦,唐初名相。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
-----长孙无忌,唐朝的开国功臣,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魏征,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尉迟敬德,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秦琼,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郭子仪,军事家,安史之乱时,功居平乱之首,
-----李白: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后世尊为“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杨贵妃,即杨玉环,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是体态丰腴之美。
-----鉴真,对佛经深有研究,东渡日本,除传扬佛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中医、建筑学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著名人物不计其数,以上也仅是略见一斑。
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Ⅵ 隋唐历史人物介绍
《隋唐演义》《说唐》中秦琼一般是元帅,敬德是先锋官,程咬金是个猛将军,秦琼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几乎可以说是最前的武将了,秦琼却排名最后,二十四,程咬金第十九。 怎么回事?《旧唐书》列出了其中记载的三人职位:秦琼 (生年不详-638年):武德二年------------------归降,拜马军总管;--------------------------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贞观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贞观十三年----------------改封护国公。敬德74岁 (585年-658年):武德三年------------------归降,右一府统军,因众将猜忌离去;--------------------------刺伤单雄信,救了秦王一命,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贞观元年------------------玄武门杀死李元吉,又救了秦王。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出为襄州都督。贞观八年,----------------累迁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后历鄜、夏二州都督。贞观十七年----------------抗表乞骸骨,授开府仪同三司,令朝朔望显庆三年------------------高宗以敬德功,追赠其父为幽州都督。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程咬金76岁(589年-665年):武德二年------------------归降,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以功封宿国公。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贞观元年------------------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贞观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屠城,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综合下,史书中敬德和秦琼都是武力超群冲锋陷阵的大将。敬德能空手夺槊,两次在危急中救了李世民,所以成为李世民最钟爱的大将,后来玄武门立下大功,地位升为武将之首,非常骄横,但是晚年闭门修道。秦琼在玄武门之前的官职功劳在敬德之上,武德年间就封了翼国公,李世民经常派他干冲入敌阵杀死敌将,秦琼因此负伤很多,身体很早就垮了,贞观年就没他事了,凌烟阁造好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程咬金直到唐高宗时候还在领兵打仗。从死后的荣耀看,三个人都有都督,敬德还有个“司徒”,是三公之一,也超过了程咬金的大将军。这是《旧唐书 卷六十八 列传第十八》里的。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张公谨为同一列传,下面是他们的评价: 史臣曰: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 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 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赞曰: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 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Ⅶ 隋唐时代历史人物简介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尉迟恭作为唐初大将,自归附李世民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门事变中,不但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还请高祖下令,令诸军皆属李世民指挥,内外遂定,可谓力挽狂澜。尉迟恭同时还有远见的卓识,如玄武门事变后,对太子的党羽主张释而不杀,这一举措迅速缓和了内部矛盾,同时还为李世民保留了魏征那样的大批栋梁之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尉迟恭,也就没有李世民,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在性格上,尉迟恭纯朴忠厚,自归李世民之后,从无二心,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拒绝娶公主一事上,更显示出高贵的品质。正因如此,后人才将他做为门神,画图流传至今。虽说居功自负是尉迟恭的不足之处,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了他的的纯朴,做事毫无心机。
Ⅷ 真实历史上隋朝有哪些著名武将
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鱼俱罗、杨爽等。
1、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出身弘农杨氏,不拘小节,胸怀大志。初仕北周,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与族兄杨坚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
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暗中帮助晋王杨广,夺嫡成为太子。杨广即位后,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国公。
大业二年(606年),去世,赠光禄大夫、十郡太守、太尉,谥号景武。
2、贺若弼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
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
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自恃功高,心生怨怼,为隋文帝所疏远。
大业三年(607年),以诽谤朝政之罪,为隋炀帝所杀。
3、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
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拜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
开皇八年(588年),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后以行军总管屯兵金城,防御突厥,拜凉州总管。
开皇十二年(592年),去世,年五十五。
4、鱼俱罗
鱼俱罗(?~613年),字俱罗,冯翊下邽(陕西渭南县)人。隋朝开国名将,开隋九老之一。
身高八尺,膂力过人,目有重瞳,声气洪亮。二十岁,加入禁卫军,迁大都督。开皇九年(589年),随从随炀帝 灭亡陈朝,授开府。
开皇十年(590年),随平沈玄懀、高智慧的叛乱,授上开府、叠州总管,封高唐县公。因母丧离职,归家守孝。行至扶风郡,遇见杨素军队,夺情报国,随军攻打突厥,拜柱国、丰州总管,令突厥心怀畏惧,不再塞上牧马。
因其弟鱼赞犯事自杀,迁赵郡太守。携带特产给权贵,为御史弹劾除名。起为光禄大夫,平定越巂郡飞山蛮作乱、攻打高句丽 和镇压刘元进起义。
大业九年(613年),御史诬有帝王之像,遭到隋炀帝猜忌,斩首于市。
5、杨爽
杨爽(563年—587年8月25日),字师仁,小字明达,汉族,京兆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将领,隋武元帝杨忠幼子(第五子)、隋文帝杨坚异母弟。
杨爽美容仪,性格聪慧,六岁时封同安郡公。隋朝建立后,由于他从小被嫂嫂独孤皇后抚养,所以深得隋文帝宠爱和重用。被封为卫王,上柱国,担任雍州牧,领左右将军。
不久,迁右领军大将军,权领并州总管,后转凉州总管。开皇初两次领军出征突厥,大胜而归。
开皇七年(587年),杨爽被征召入朝任纳言,颇受杨坚器重。七月十六日(8月25日),杨爽因病逝世,年仅二十五岁,追赠太尉、冀州刺史,谥号“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贺若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擒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鱼俱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爽
Ⅸ 隋朝有哪些名人
隋朝的名人有:杨坚、杨广、杨勇、翟让、李密、杨素、杨玄感、独孤皇后(独孤迦罗)、贺若弼、韩擒虎、牛弘、史万岁、宇文恺、杨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陈棱、宇文化及、杨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等等。
1.杨广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北周时期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唐朝谥炀皇帝[8],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5.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参考资料网络-王世充
网络-宇文化及
网络-杨玄感
网络-李密
网络-杨广
Ⅹ 隋唐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韩擒虎
韩擒虎原为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性情豪迈,素以智勇双全而著称,他身材魁梧,相貌威武,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他喜欢读书,对于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都略知大旨。韩擒虎少年擒虎,足见其天生神勇。而后来他领兵打仗,更是勇猛难敌。
韩擒虎临终前,邻居的母亲看见韩府仪卫甚多,就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我来迎王。”说完人都不见了。
又有重病之人跑到韩府说要见韩王,别人问见什么王,此人答:“阎罗王。”韩擒虎的子侄要殴打这个人,韩擒虎却制止了他们,说:“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几天之后,韩擒虎就去世了。
史籍很少记载鬼神之事,而韩擒虎死后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收入《隋书·韩擒虎传》,可见在初唐时期,这个传说颇为流行。
2、秦琼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3、狄仁杰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
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
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4、萧瑀
萧瑀,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
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苏烈
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
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
永徽六年春,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攻占其北境三十余城。新罗向唐朝遣使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伐高句丽。
五月苏定方等渡过辽水,高丽见唐军兵少,于是渡过贵端水迎战。苏定方等奋力进攻,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焚毁其外城、村落后回师。战后,苏定方拜授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