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故事两篇

历史故事两篇

发布时间:2021-03-01 02:24:44

⑴ 有关历史故事的两篇文章长点

小人物之马车夫羊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经常是你敲我一榔头,我打你一棒槌,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鼓舞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肉。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肉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人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好看。
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昏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羊肉吃,今天我就有权让你当俘虏。”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民以食为天,所以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小人物之谋士许攸
小人物不仅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
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今河南许昌)的写信告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唐宪宗决意削藩
元和元年(806年),唐宪宗李纯登上了皇位。那时,距安史之乱虽已有三十多年,但朝政紊乱,天下并不太平。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藩镇,骄横跋扈,对唐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这种情形自然不能被李纯所容忍。因此,在主战的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的支持下,唐宪宗很快就把目光对准了各地藩镇。吴元济的淮西道是当时最大的藩镇之一,而且,他对朝廷也最不恭顺。据统计,从吴元济干父吴少诚起三十多年中,淮西就一直屡叛屡降,共造反十多次。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少诚去世,吴元济想继承父亲的位置,遭到唐宪宗的拒绝。吴元济于是纵兵劫掠,他的叛降,能直接影响到其他藩镇对唐朝廷的态度。元和九年(814年),唐宪宗发兵10万,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为元帅,举起了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大旗。
藩镇首领制造恐怖
元和九年秋,唐军四面包围了淮西。在此情况下,造反老手吴元济立即跟以前一样,一方面派兵抵抗;另一方面向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和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发出求援信,请求他们向朝廷上书,赦免淮西。李师道、王承宗虽然都与吴元济不和,但也都清醒地意识到:若唐王朝灭了淮西,那下一个目标就会是自己。为了自身利益,他们马上上表“请赦元济”。但这时的唐宪宗决心已下,断然拒绝他们的请求。此情形自然引起了李师道和王承宗的恐慌与不满。为了迫使唐政府从淮西撤兵,他们决定对唐政府采取恐怖行动。那时,各地藩镇为了自身利益,都养着幕僚。根据幕僚献策,元和十年春,李师道和王承宗等人向唐王朝统治地区派出许多无赖盗匪,这些人杀人掠贷,抢劫财物,到处制造恐怖气氛。其中在对河阴转运院的一次行动中,他们就“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匹、谷二万余斛”,造成了极大的人、财损失。更严重的是,由于李师道等在行动时并不只限于军政目标,很多平民也无辜受累,因此在民间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唐王朝被迫调用许多兵力来加强治安,因而对淮西的压力也就减轻了。鉴于此,许多唐臣纷纷请求暂罢征淮兵。但唐宪宗认为这样正好中了吴元济等的奸计,坚决不允许。他在下令各地严密戒备的同时,进一步向淮西增派了兵力。第一步行动没有奏效,王承宗便根据幕僚的再一次献策,派刺客刺杀唐朝的宰相。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一天之内,两位宰相遭袭,一死一伤!这对唐王朝来说,自然是惊天大案。唐宪宗闻讯后,立即强化了反恐怖措施。首先,他下令加强保卫:派士兵拿刀带弓,守卫在宰相左右。宰相所过之地,行人都得回避。并增派人力加紧侦破刺杀宰相的案件,还重金悬赏,以期尽快破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久神策将军王士则等查出刺客系王承宗等人派遣并将他们捉拿归案,唐政府审讯后,将捉拿的5名刺客斩首。但这只是打击了王承宗的恐怖势力,李师道的恐怖网络则基本没有被触及。

“不耻下问”这话,是孔子讲的。说起孔子的家世,那可远了。他出生在春秋末叶的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姓孔,名丘,字仲尼。至于大家为何都唤他作孔子,这其实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尊称。
孔丘的爷老子叫孔纥,其人魁梧雄壮,仪表堂堂,文武双全,膂力过人,是鲁国威名远播的一员虎将。
这年,孔纥已过六十四岁,虽已有一妻一妾,可正室施氏只生了九个闺女,小妾倒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伯尼,但是个跛子,想要一个健全的儿子就成了孔纥的一大心愿,决意再娶第三房。新人颜征在进门这天,孔纥大人一门心思只想生儿子,一瞅后晌天气晴好,就异想天开,命人套好马车,铺垫厚实,带上祭祀用物,载上新人,朝城东尼山兴冲冲地驶去。车跑得轻快,尼山隐约在望,半山神庙在绿树丛中,琉璃瓦顶映着阳光分外耀目。望此孔纥倏然一阵兴奋,不由自主地搂住新人;征在显然尚不习惯这种亲密,有些害羞,欲挣脱孔纥的怀抱;然而武将出身的邑宰老而不糠,青藤只得紧傍老树。孔纥轻声道:“你没听说过?尼山神庙灵得很呢!回头我俩入庙求子,你可不许有丝毫杂念!”征在面红无语,默然垂头。或许是新人的嫩脸娇热熨开了孔大人的厚面褶皱,孔纥谈笑风生:“……我们孔家世系,上溯有灭夏桀而建立商王朝的成汤子乙。黄帝是我浩浩华夏的始祖圣哲!我孔氏作为黄帝的嫡脉子孙,无上荣光啊!”孔大人说着一脸景仰之情。征在茫然无语。孔纥又开口了:“你可知道,为夫为什么要带你来这尼山神庙求子?”征在总算开了口:“你不说谁知道。”孔纥神秘地对新人说:“史说,黄帝的生地就在寿丘,古寿丘就在本邑城东。”“哦……”征在一笑。孔纥更来了兴致:“上古时,少典国君有妃附宝,一日她在原野上行走,傍晚时天边闪电突现,如龙飞绕缠北斗枢星,当即一阵心动腹热,有了身孕,怀了二十四个月,后在此地生下了至尊至伟的祖圣黄帝……所以,我今与汝诚意来此圣地求子,是喜夫人年少丰盈,天性仁孝,你我贞洁交合,赖祖荫庇佑,上苍恩赐,育得硕男,我孔门瓜瓞绵绵,祭祀不绝……”说着车到了山门前……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历史人物小故事 两篇500字

本人原创文章两篇

当一个平凡的人进入历史的眼眸
西汉武帝时候有一个人叫朱买臣,喜欢读书,家里很穷,又不会打理营生,只靠着砍柴卖柴维持生计,他和妻子常常一起背着木柴去集市,史书当中类似性质的故事很多,读到这大概就能判断下面的剧情了:夫唱妇随,买臣读书不废,后来有了机遇,终于做了官,政绩颇好……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简直就是历史上独一无二,因为他妻子把他休了,当然是逼着他写的休书,但也算是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可怜朱买臣名垂青史,被史官记录下来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被甩。情何以堪。

故事是这样的,朱买臣两口子一起背着柴火赶路,买臣兄喜欢边走边背书,日子久了人所皆知,路上前前后后的人便开始指指点点(这种行为我们说至少距今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啦),耳语的内容很明显——你个砍柴的背神马书啊(就像当初种地的陈胜那句“苟富贵勿相忘”遭到众人耻笑一样。)

对此,朱买臣倒是不理会,但女人也是要面子的,就数次制止买臣兄:“要点脸吧”。不知道买臣兄具体怎么想的,不背书改摇滚说唱了。他女人大怒,当即表示不过了。买臣这才赶紧赔笑脸,说出一句“混账”话来:“算命的说我五十岁的时候大富大贵,今年四十多了,你跟着我也受了不少苦,再忍我几年,将来富贵了好好报答你!”他女人大骂:“你这样的早晚饿死,还能富贵!呸!”最后离婚。以后就只有买臣兄自己背着柴火讴歌于道了。

后来,买臣的妻子改嫁了,嫁了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而买臣真的挨饿了。上坟的买臣遇到了同样是上坟的前妻两口子,前妻见到买臣饥寒交迫,心下不忍,就管了他一顿饭。算是救了买臣兄一命。(这里我一直有个怀疑,买臣自己都要饿死拿什么上坟,是不是到墓地找吃的呢,史书无记载,我也不好妄加揣测。)

故事到这开始转折了,有时候算命瞎子的话还真是不可不信,汉武帝开始在全国海选人才,买臣表现突出,真的做官了,而且这官不一般,皇帝身边的顾问之一。由于在皇帝手下混了个脸儿熟,又赶上买臣兄家乡所在地少数民族不安分,汉武帝决定派他回家乡备战,只见皇帝安慰他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着名牌走夜路”。于是,买臣回家乡了,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地方军区司令。

到市委衙门那天,各部门长官们正在聚餐,没人搭理买臣兄,买臣也是好脾气,就在旁边等。脾气好但是他不傻,小子故意把包裹官印的绸子露在衣服外面,然后转悠。终于,有个属下发现了,很好奇,就起身来看,一看不得了,大喊:“别喝啦,首长到了!”其他人瞟了一眼朱买臣,哈哈大笑:“朱买臣?别扯淡了!”这名属下急头白脸的说:“真是!有大印!”大家忙过来看,然后就瞬间醒酒了。

大家马上展开首长返乡的部署工作,迅速组织了一个一百多辆的豪华车队,陪同领导到老家探亲访友,老家所在县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县老少爷们、妇女紧急大扫除,重点是境内马路,大干一个通宵。第二天,只见豪华车队到来,道路两旁的群众热烈欢迎,买臣兄却从中看到了躲在人群后面的、他那正拿着扫把的前妻两口子。

不知道买臣这时心情如何,但他一定记得过去的日子,以及他当初的“戏言”。他下令把前妻两口子接到了车上,把他们的家搬进了自己府里,养了起来。但是。但是。一个悲剧发生了,一个月后,他的前女人自尽了。
一年以后,买臣兄击破叛乱的少数民族,立下大功,返回京城。数年以后,买臣死于政治斗争。

历史总是照耀后世,后世总是重复历史。砍柴的朱买臣心中有个大理想,这个大理想实现了但又最终压垮了他。不知他是不是想过,他做成了,但是却没有当初预计的美好收获。

朱买臣的妻子,命运因为朱买臣而改变,总觉得朱买臣是有责任的,但是又不能怪朱买臣。

荒诞,也许只属于我们眼中别人的生活。

历史只是故事之宋弘的婚姻保卫战
两汉之交,天下无主,当时最大的一伙土匪——赤眉(教科书上说是农民武装),得势了,得势了就想着正规化,正规化就是建立朝廷,树立百官,于是有一定名气的宋弘就被请来做官,请不来就绑来,宋弘不得已只能答应去,但终究还是没去,道上跳河了,捞上来后装死,看来宋先生绝对是实力派,居然骗过去了。

后来有关他辅佐光武皇帝刘秀的故事我就不说了,我说一件刘秀和宋弘之间的私事。
这事是保媒。媒人是刘秀。
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不知大家耳熟吗,就是袒护杀人奴才,最后成就了强项令董宣的那个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刘秀想给姐姐再找一个,但又不好直说,毕竟刚刚守寡,前姐夫尸骨未寒就保媒,确实有点不地道,再说也不知道姐姐愿不愿意找。
但是刘秀是有办法的,办法叫探口风,他先和姐姐聊天,聊着聊着就把话题往当朝大臣身上引,目的就是暗中了解姐姐对谁印象好,从而先确定下一任姐夫的人选,其他的比如啥时候过门,再说。坏啊!湖阳公主也不傻,正好也是有这心思,将计就计,大夸特夸宋弘,认为气质、容貌、品质、能力,其他人都比不上。姐俩默契。定了,定了!就是他了!
但有一个问题,宋弘有老婆!这姐弟俩都知道,这事比较绕不过去,公主不能当妾啊,二婚也不能当妾啊。题外话:中国古代历来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你要问有神马区别,区别就是按照一夫多妻制,陈世美就可以不死了。
于是还得刘秀出马,办法是一样的,还是探口风。找了个理由单独召见宋弘,其实也不是单独,因为湖阳公主被安排在屏风后面暗中观察。
一番寒暄之后。。。。
刘秀发话了:“俗话说啊,地位高了就要换朋友,有钱了就得换老婆,这种事挺正常吧。”
画外音:我想让你离婚当我姐夫!
不知宋弘之前是否有所察觉,面对皇帝这种不找边际的问题回答的实在流利:“臣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却,结发夫妻不能抛弃(原话是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很有名的两句话,原来出处在这里)。”
画外音:老子不!
刘秀蔫了(刘秀毕竟是个明君),只得对着屏风感慨说:“事不顺啊”。估计是怕她姐姐走神没听清楚。
终于没成,而湖阳公主终于嫁给了另外一个人,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宋弘,差一步就领先陈世美一千年获得负心汉的称号了,虽然两者的情况是有区别的,但广大人民群众是会归为一类的。
但历史上,确实还真有和宋弘相反的版本,不是卫青,虽然卫青也娶了皇帝守寡的姐姐,起码俩人有“自由恋爱”的嫌疑,我要说的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即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献之,故事经历与宋弘差不多,只是皇帝昏庸点,结果相反,休妻娶了守寡的公主。但王献之很痛苦,临死时,当时的佛教还是道教记不清了,也流行死前忏悔赎罪这一套,王献之只是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后悔的事,只在离婚这件事上实在对不起前妻。

⑶ 急求!两篇哲理故事或历史故事!急啊!

曾【zeng】子杀猪【大概是寓言吧】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儿子哭闹着也内要去,妻子便哄容他说,回来杀猪给你吃哦。儿子信以为真,便回去了。
妻子赶集回来,正看到曾子杀猪。妻子赶忙制止他,曾子认真的说
‘做父母的要是不讲诚信,将来儿子又怎么会诚实呢,没了诚信,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最后,曾子还是把猪杀了。
这故事讲的是‘诚信是金’的道理。
孔融让梨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个讲的是‘尊老爱幼’的道理。

⑷ 有关于历史人物故事两篇一篇50字。

草船借箭
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版亮用妙计向曹操“权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武松打虎:
武松道阳谷县找哥哥,在景阳冈酒店不听店家劝阻,一连喝了十八碗酒,没想到在景阳冈上真的遇到猛虎,半醉中他躲过老虎一扑一掀一剪,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

⑸ 历史小故事100字 两篇

http://www.lishirenwu.com.cn/
这里有好多自己慢慢精选一些吧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帮你概括一回下

如果迫切需要的话
就直接使用下面的两答篇吧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⑹ 两篇历史故事(200~300字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

--------------------------------------------------------------------------------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沉鱼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中国民间故事网)

⑺ 有哪些历史故事2个

1。隋炀帝的面子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具有安邦定国之才。但是,隋炀帝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

公元609年,隋炀帝决定西巡。那时候,西域有27个小国。这些小国虽然名誉上隶属大隋王朝,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隋炀帝带着一个巨大的访问团,自长安到甘肃陇西,经青海横穿祁连山,最终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士兵冻死大半,官员大都失散,隋炀帝也差一点被暴风雪掩埋。但是,这次西巡让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地区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土,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到达西部最远、巡视地方最多的皇帝。从这一点来看,隋炀帝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商人大量涌入洛阳做生意,27个小国的国君也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这时候,隋炀帝的虚荣心开始急剧膨胀。在西巡的时候,隋炀帝一再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好。隋炀帝是一个爱面子的人。现在,27个小国的国君同时来访,这可不是小事儿。于是,隋炀帝决定弄虚作假,在西域各国面前大秀帝国的富有、人民的幸福。

先说文艺演出。白天,隋炀帝在东都洛阳的端门街安排了100场大戏,连续演出一个月。夜晚,隋炀帝在戏场周围5000步以内,布置了一支18000人的乐队,一支30000人的歌舞队。白天唱大戏,夜晚唱歌跳舞。歌声和音乐声数十里外都能够听到,烛光把整个洛阳城都照得如同白昼。这样折腾了整整一个月,把大隋王朝库存的所有蜡烛都用完了,更不用说其他的经费开支了。

再说招待。隋炀帝亲自举行豪华国宴,在皇宫招待各国国君和随行人员。同时,隋炀帝还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东都洛阳城内的酒店重新装饰,热情待客。并且要求,所有外国来宾在东都城内吃饭,费用全部挂单,由政府统一结账,违令者一律斩首示众。一位西域商人在一家酒店吃了饭,喝了酒,要付钱。店家急忙拦住了,店家说:“大隋王朝非常富有,酒店一律免费!”开始,一些西域人认为这是在作秀,故意跑到另外一条街吃饭。可是,结果一样,只管白吃白喝,没有人向他收费。

最后,说说服饰。为了显示大隋王朝的富有,隋炀帝下令,政府给东都洛阳的人每人做一件丝绸衣服。外来进京人员,衣帽不整者不准进入洛阳城。这样一来,就连卖菜的小贩也穿着丝绸衣服,用龙须席铺地而坐。不仅如此,就连洛阳大街上的树也被披上了丝绸飘带。据说,当时东都和西都的丝绸一夜间全部被政府买空了。

西域诸国国君和商人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身穿丝绸衣服的行人,听到的都是美妙的音乐,吃到的全是免费的美食美酒。西域人感叹道:大隋王朝真的是很富有呀。其实,这些都是隋炀帝做的面子工程,是用来做给西域诸国国君看的。这次面子工程几乎耗尽了隋朝国库的所有钱财,但是却极大地满足了隋炀帝的虚荣心。

隋炀帝讲面子讲上了瘾,他接着又进行了南巡、北巡,耗资一次比一次大,面子一次比一次足,但是农民的负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隋炀帝南巡时,单说仪仗队用的鸟羽毛,就耗费10多万个工时,这还不包括捕鸟的人工。最终,老百姓不堪忍受苛刻的赋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公元618年3月17日,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

面子毁了隋炀帝,也拖垮了大隋王朝。人人都知道做这些面子工程不好,但是许多人却常常乐此不疲。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颗虚荣心在作怪。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纵然你再富有,也禁不住瞎折腾。到头来,不是亡国,就是破产,或者家破人亡。

2.
还是在刘彻被封为胶东王时,有一个韩姓少年,生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简直似美女一个,所以取名叫嫣。刘彻与韩嫣同学读书,甚是亲密。
胶东流行蹴鞠,这少年韩嫣蹴得一脚好鞠。渐渐地,刘彻也喜欢上蹴鞠了。一有空闲,便让韩嫣约上几人,找个地方蹴鞠玩耍。
刘彻即位后,仍然将韩嫣带在身边,不离左右,有时还同寝于御榻之上。到底汉武帝是喜欢美少年?还是喜欢蹴鞠?惜史书无记载。
汉武帝即位之初,虽身为皇帝,但有太皇太后窦氏干政,他不得施展,并不开心。常借口打猎,换了装束,溜出宫去。有时猎也不打,却让韩嫣找一帮青少年,蹴鞠去了。久而久之,就约定时间,让他们在城外等候,再与其会合同去游玩、蹴鞠。
这日,他们蹴鞠之后,路过一个酒肆,大家嚷着要喝酒。汉武帝说:“好吧,我来请客。”
这店家瞧见他们带的鞠,不知何物,以为里面装着金银。遂起加害之心。幸好他家的女儿见武帝相貌非凡,她又对其中一少年甚是喜爱,就偷偷将他父亲准备的毒酒换掉,使汉武帝一行免遭毒害。当这帮少年走后,她偷偷跑出门来,从后面追去。
汉武帝他们发现有一少女在后面紧跟,不知为何,便停了下来。等那少女走近,便问道:“你紧跟着我们做什么?”
她并不搭话,只是瞅着一位少年,眼中脉脉含情。汉武帝看出其中有蹊跷,又对她说:“你叫什么名字?有事但说无妨,我可以给你作主。
这少女说:“我叫杨娇娥。”接着,她就把父亲欲行加害,她如何换酒,怕挨父亲责打,以及喜欢其中一少年的事说了出来。
汉武帝问:“你喜欢哪一个呢?”
少女指着一位少年面含羞涩说:“就是他。”
汉武帝一看,少女手指的那个少年名叫柳斗,长得膀阔腰细,浓眉大眼。再仔细看这少女,亦模样俊秀,聪慧可爱。觉得这少男少女很是般配。便说:“这好办,此事由我作主。选择吉日,为你们二人成婚。”
柳斗说:“婚姻大事,当有父母作主,否则是不孝。”
武帝问:“你不喜欢她?还是觉得她配不上你?”
柳斗说:“俺喜欢。”
武帝说:“你喜欢就好,你父母那里我去说。”
三日后,柳斗和杨娇娥真的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⑻ 中国历史故事50个字2篇,急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等下第二篇
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⑼ 两个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太多了,如:荆轲刺秦王 · 李斯谏逐客 · 信陵君救赵
· 纸上谈兵的赵括 ·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 廉颇负荆请罪
· 屈原沉江 · 田单的火牛阵 · 燕昭王求贤 等等
你去这个网页看看吧: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html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故事两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