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收复台湾的英雄有哪些人物
历史上收复台湾的英雄有5位,如下:
1、施琅
施琅原本是郑成功的手下,因为施琅杀了郑成功的一个心腹,施琅家人被郑成功杀了,于是施琅投降清朝,被康熙皇帝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积极备战收复台湾。
公元1682年,施琅率领福建水师在康熙帝的命令下进攻台湾,1683年,施琅指挥水师在澎湖海战中大败郑氏水师。
收复台湾后,施琅上书康熙帝《恭陈台湾弃留疏》,详细的描述了台湾的重要性,作为清朝的东南屏障,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使康熙帝留下台湾,时隔多年,台湾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郑成功
郑成功原本是南明的大将军,但是南明仅仅存在了18年就被灭亡,郑成功率部在东南沿海一直抵抗清军。
由于明末中原大乱,荷兰殖民者趁机占领了中国台湾,而且还派人贿赂郑成功,但是郑成功深知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于是在积极准备后,于公元1661年率几百艘战船,数万大军横渡台湾海峡,在经历了8个月的斗争,终于将荷兰殖民者驱逐。
3、刘铭传
刘铭传是安徽合肥人,早年对战太平军有功,成为淮军的重要将领,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派刘铭传督办台湾军政要务。
刘铭传到台湾后积极备战,接连击退法军对台湾的进攻。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
担任巡抚的刘铭传积极发展台湾,他将许多汉人迁往台湾,促进了台湾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
4、姚莹
姚莹字石甫,安徽桐城人,公元1807年,他22岁就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鸦片战争爆发后,姚莹正在台湾担任兵备道,英军进犯台湾,他与当时担任台湾总兵达洪阿坚决抵抗,先后五战五捷,击退了英军的数次进攻,俘虏英军300多人。
陈友冰先生在《文武兼备、''皆堪大用''的一代奇才--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一》中说到:“姚莹是鸦片战争时期,领导台湾军民英勇抵抗英军侵略,取得五战皆捷的著名军事家”。
奈何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方要求严惩台湾的抗英领导人,姚莹被撤职入狱。
5、连横
连横是台湾台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本人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列强对台湾的侵略,写下了《台湾通史》一书。
全书内容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写起,止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一共1290年,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
从最早到达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将领,书中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
(1)台湾岛历史名人是谁扩展阅读:
为改善海峡两岸关系,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中国两会就解决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在“九二共识”中,双方都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
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基会表示“认知不同”,海协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异的处理。
换言之,“九二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分歧。
正是在此基础上,两会成功地举行了汪辜会谈,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与联系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商谈,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二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是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的。
我们要求台湾当局领导人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就是要求他回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求同存异、搁置政治歧见、面向未来、务实谈判。
参考资料:网络-九二共识
Ⅱ 跟台湾有关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我建议你去看来看一本书《张自学良大传》,我看过,受益匪浅,很多地方提到关于台湾的史实。另外,多看一些近代台湾的史实,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台湾等等。对于人物类,建议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人到台湾开发起了解,到明时郑成功,清时郑克爽,以及施琅与郑经的关系,以及台湾当局现在各派别与大陆的关系。
Ⅲ 台湾岛的历史。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Ⅳ 台湾的古代史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爽率众归顺清政府。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为刘铭传。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Ⅳ 台湾有什么出名的人(包括对国家有贡献的历史名人、现代歌星)
http://shi..com/shi/159681.html
Ⅵ 台湾的历史简介
大家都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居民呢?台湾这些年又经历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首先三国时期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等人前往台湾,并且将当时台湾的生活情况记载下来。这就是关于台湾最早的文字记载,到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就有很多汉人开始移民到台湾岛上定居。
但当时的台湾依旧在日本人的手上,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才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台湾的经历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Ⅶ 台湾历史
台湾的历史: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7)台湾岛历史名人是谁扩展阅读
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
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台湾
Ⅷ 跟台湾有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要3个
郑成功:收复台湾;
蒋介石:退居台湾;
汪道涵:汪辜会谈。
Ⅸ 现在台湾最红的名人是谁
现在应该是马英九吧..作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 也实现了他对台商的承诺..实现两岸包机..开放大陆人民去台湾旅游 使很多大陆同胞感到兴奋,激动人心。终于也可以去看望在台湾的亲朋好友..
Ⅹ 跟台湾有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抗日保台的爱国志士―丘逢甲
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刘永福
领导反日起义的辛亥志士―罗福星
郑成功,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