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很多历史片的人物都要找长的的像的演员来演
更有代入感和真实感。
② 演戏的话历史人物应该怎么演啊
如果我是你我回去冥想,并作出相应的计划,想象你是很重要的,仔细的去分析当时的背景所对你造成的压力
③ 明星演历史人物
也是好是事情了,是利用现在的一些偶像明星来推广历史嘛,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是很不了解历史了哈!
还有就是确实是有一些老外来中国的嘛,象是什么白求恩,汤若望什么的,一己之言,见笑阿!
④ 一个世界的历史人物是怎么由来的
一般是由那时候的学者(也有可能是民间的人们的口口传播)记录他的光辉成绩,然后后人又引以为案例,就这么来的!
⑤ 这人演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演的是诸葛亮
⑥ 历史人物的像怎样得来的
历史人物的像是根据一些史书的描述,比如肖像,动作,神态,推测出来的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譬如说孔子,谁知道他长什么样啊,而现在的孔像就是根据这些塑出来的
⑦ 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都是怎么得来的
多个方面得来的:一是自己的笔记,二是历史记载;三是亲身经历者的描述;四是随笔者的记录;五是功绩碑;六是铭文;七是案例剖析;八是经典语录。
⑧ 这个人是演的哪个历史人物
这个人演的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
⑨ 隋唐演义中的很多历史人物的原型是怎样的
罗成的人物原型:罗士信 千金堡之役实有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市历城人),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丽,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开始征战疆场。当时,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当战前他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在山东省东部,入莱州湾)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罗士信在14岁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胆识,让张须陀颇为赞叹,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而罗士信紧随其后。隋炀帝闻报,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慰劳,并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阵之状来观看。
以后张须陀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他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祝阿县隶属齐郡,唐改为禹城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卢明月赶快率军回师,张须陀回头猛攻。卢明月大败,自己率领几百骑兵逃走,张须陀斩获乱军无数,取得大胜。
归顺唐高祖智取千金堡城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所杀,罗士信隶属隋将裴仁基麾下。后来裴仁基归降了李密,罗士信也随着投入了瓦岗军。李密被王世充所败,罗士信力战负重伤,为王世充所擒。王世充起初很看重罗士信,后来又疏远了他。更让罗士信难以忍受的是,王世充还夺取了罗士信的骏马送给自己的亲属。所以罗士信趁王世充派他进攻谷州的时候,率领部下千余人投奔了唐朝,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此后,罗士信在攻打王世充的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归秦王李世民指挥。在攻取千金堡的战斗中,罗士信显示了他的智谋,这也是罗士信归唐之后打得最精彩的一仗。他夜遣百余人抱婴儿到城下,故意让小孩啼哭,先高声叫门:“从东都来归罗总管”,既而又故意说:“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赶快离开,让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退,而城下人是从洛阳来的逃亡者。守军见自己的百姓竟然叛逃敌军,大怒之下开门追击,被罗士信的伏兵趁势攻入,夺取了千金堡。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大将,又以勇悍知名于世,在对敌之际却用兵设计如此细致,可见其才。
罗士信不贪财,凡有所获,都赏赐部下,所以部下乐于效命,但是他持军严谨,对人对己要求都很高,因而终失军心,部下和他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不能不说是罗士信治军的一大遗憾。但是,罗士信非常重情义,裴仁基对他有恩,后来裴仁基在东都洛阳企图杀王世充,拥立隋朝皇泰主,反被王世充所杀。在攻破洛阳以后,罗士信出家财,收殓裴仁基的尸首,厚葬在北邙山上,以报答当初礼遇之恩。
抗击刘黑闼被俘
英年早逝
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后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李世民在过去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所以注重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而忽视了同时采用政治手段进行瓦解。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
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0岁(《旧唐书》说终年20岁,《新唐书》说28岁)。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得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应该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⑩ 扮演历史人物或真实人物,演员需要做哪些功课
首先就是不断地练习,而且必须不断地练习。
领袖人物形象塑造有它的特殊性。首先,他们是万众敬仰、崇拜的民族英雄,甚至带有某些宗教的神秘色彩;其次,由于领袖人物超乎常人的特殊经历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普通人是无法想象和体验得到的,在演员和老百姓的心目中,对他们都存在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无形之中就在心理上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无疑给演员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所以扮演历史人物一定用心扮演,才可以还原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