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陶然亭公园里的烈士墓是哪位急
最早的陶然亭,其实无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间敞厅,供临时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习惯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设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义,“亭”与“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并非作为园林景观的“亭”。故有“江亭无亭”之说。
江亭位于紫禁城外的远郊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丰茂,空旷清悠,富于田园风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诗、流连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秋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曾登临此处,或忧时伤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会、共谋变法。“五四”运动前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曾在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烈士与他的女友、作家石评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岛上的苍松翠柏之中,他俩的墓碑,如两柄宝剑,指向苍穹。早年,在这荒郊野地上,还有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墓地,其旁不远,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满清朝和北洋军阀时代的黑暗腐败,佯狂装疯,谩骂当局,歌哭于市,在京城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鹦鹉冢、香冢……
❷ 有关北京陶然亭公园(急)在线等答案!谢谢啦
陶然亭 (国家4A级旅游景点)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太平街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园林,集我国传统的“亭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为一体,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既是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4A级旅游景风景区。
陶然亭公园因陶然亭而得名。而陶然亭之名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两句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北京市旅游观光胜地。
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1.票价:
门票:每人每次2元。
优惠措施:
1)半价票:每人每次1元。大、中、小学生凭学生证;老年人凭老年证;持有社会保证金领取证的人员享有半价门票优惠。
2)1.2米以下儿童免票入园。
3)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免票入园。
2.开放时间: 6:00-21:30
公园与北京火车东站,南站,西站,电、汽车总站,前门枢纽站都有直达的公共电、汽车、交通便利。由公园到市内名胜之地,如天安门、故宫、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天坛公园、大观园均有直达车。
我的印象是在前门比较好找车过去
❸ 北京陶然亭公园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感受
今日,我怀着变动的心情早早的招待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接触。阅兵是中国向世界声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替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守,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叫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如今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判断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表明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今天,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该当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
观看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任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达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❹ 陶然亭始建于哪一年有什么历史典故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也曾经是高君宇与石评梅爱情的见证者,两人后来合葬于此,“冰雪情谊”流传至今!
现代的陶然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广大游客不劳远徒跋涉即可领略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陶然亭公园年接待游人700万人次,日游人量最高峰打6万。2002年获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四A级旅游景区及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称号。
陶然亭公园还设有游船、水上乐园、儿童娱乐城、迷高乐、游乐场、餐厅、陶然花园酒店及商业网点等综合性设施。热忱欢迎中外宾客观光、游览。
❺ 陶然亭的来历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版此权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
❻ 北京陶然亭公园的烈士纪念碑叫什么
高君宇与石评梅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石评梅是本世纪20年代著名的进步作家,素有“以生花之笔,写哀时之痛”之誉。
高君宇于1896年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1915年当他在太原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曾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拦,与爱国师生一道走上街头,投入到反袁斗争的洪流中。他在反袁斗争中的言行,曾在太原的学生中广为流传。高君宇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李大钊的帮肋下,终于找到了拯救中华的伟大真理——马克思主义。他和邓中夏等爱国学生一起,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五四”大游行。1920年3月,他和邓仲夏等19名北大学生参与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石评梅于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乳名心珠,学名汝壁,因爱梅花的高洁,后来就选择常用名为“评梅”。她从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学也喜爱歌舞、体育。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她从山西来到北京投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可正好赶上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于是她就报考了体育系。但她没有放弃文学。在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她勤于读书写作,并已初步展露了她的文学才华。高君宇在山西反袁斗争中的言行以及在北京所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深深地打动了石评梅的心。
当时,北京有个山西同乡会,是旅居北京的山西人节假日聚会的场所,高君宇常在这里演讲。假日的一天,石评梅走进山西同乡会大厅,大厅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群,只见英俊的青年正在向大家演讲,她赶紧找了个凳子坐下,向身边的人打听,知道他就是高君宇。高君宇关于科学、民主、自由问题的演讲,句句说到了石评梅的心坎里,她确认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她觉得高君宇虽然精神焕发,但脸色有点苍白,似有病症,她向身边的人打听,得到的回答是:高君宇在“五四”运动中奔波甚苦,积劳成疾,两次吐血,至今还未痊愈。
知音、贴近、疼爱像一条无形的绳线,牵引着她在散会后走到了高君宇身旁,结识了这位她十分仰慕的青年。他俩诚挚地交谈着,由过去谈到现在,又谈到了未来。分别时,高君宇握着石评梅的手,说:“朋友!过去的确是过去了,我正在疲倦的路上,努力去创造未来吧!”此后,石评梅经常找高君宇谈时局,谈救国救民之道。高君宇在《京报》等报刊上也常看到石评梅发表的诗歌、散文,认为她很有文学才华,而且在她笔端流露出来的哀痛,蕴含着一种抗议人世不公平的勇气。高君宇对她也十分敬慕。
石评梅赴京求学的时候,父亲曾给她找了一个保护人,这就是他的学生吴念秋。当时吴在北大上学,与高君宇同年级。吴念秋关心她的生活,与她一同读诗、写诗、评诗,赢得了她对他的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突然发现,吴念秋已是一个有妻室儿子的人。这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决定与他一刀两断,永不见面。在与吴念秋分手后,她决定一生独身的心志。
1920年北京的冬天。这时候高君宇已在北大毕业,留校当教师,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不久改为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又被选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当他得知石评梅因爱情受到挫折而陷入深沉的痛苦之中的时候,便找石评梅谈心,并带着她去和工人朋友接触,开阔她的胸怀,振奋她的精神。在高君宇的帮助下,石评梅振作起来了,她写作发表了散文和诗歌,抒发对进步思想的执著而热烈的追求精神。
高君宇在北京从事革命斗争的同时,还多次返回山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山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开拓者。1921年5月,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从北京返回山西,组建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协助他们开展革命活动。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高君宇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根据党的决定,高君宇协助蔡和森一起筹备出版了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敌人对高君宇的革命活动又恨又怕,在报纸上刊登通辑高君宇的消息。石评梅暗暗为高君宇安危担忧,四处打听高君宇的下落,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是杳无音讯。’
高君宇虽然暂时不能抛头露面,但仍在从事革命活动,他在北京西山的悬崖峭壁上摘取了一片红叶,然后在红叶上写了两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以“天辛”的化名寄给了石评梅。但是石评梅在经过了和吴念秋的爱情挫折后,便决心怀抱独身主义,于是,石评梅在红叶的反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寄还给高君宇。
高君宇他接到石评梅退给他的红叶题诗后,他虽然心中有些黯然,但并未失去对她的希望和执著追求。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约她参加一些活动,结交一些工人朋友。石评梅很感激高君宇,但并不抛弃自己的独身主义。
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924年高君宇受党的派遣,回山西组建共产党。太原建党任务完成以后,高君宇又立即经上海奔赴广州,去投入新的革命斗争。1924年10月10日,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袭击游行队伍,惨杀游行的革命人士。高君宇遵照孙中山的讨伐令,率领工团军与滇、桂、湘、豫、粤部分各军,仅用几个小时就把商团的叛乱活动全部镇压下去。胜利后复市的这一天,他特意选购了一对洁白如玉的象牙戒指,一只留给自己,一只寄给石评梅;并给她写了长信,告诉她,他将不久北上。没几天高君宇随孙中山北上,抵达北京,可是高君宇劳累过度,又患上了咯血症,入德国医院治疗。石评梅戴着象牙戒指去医院探视高君宇。
得到了石评梅对他的爱的承认,高君宇的心情自然愉快,加上李大钊等党的领导人的关心,高君宇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一天天好转起来了。高君宇走出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陶然亭去散步。陶然亭是他多次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自然对这里有了感情,而且在他眼里,北京这地方,全被军阀权贵糟蹋得肮脏不堪,只有陶然亭这片荒僻之地还算干净,他不仅生要常来这地方,而且死也要埋葬在这里。高君宇和石评梅一连数天来到陶然亭散步,他们边走边谈。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抱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高君宇与周恩来“欢谈甚深”。会后,高君宇受周恩来之托,在天津会见了邓颖超,为这一对久别的战友传递了书信。返京后,高君宇立即参加了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务工作。1925的3月1日,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高君宇作为大会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大会开始三天,高君宇就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又患了急性盲肠炎。可他还坚持参加会议,以致延误治疗,病情加剧,直到人们发现才立即送他住进了协和医院。石评梅听到此讯立即坐车赶往协和医院,她找医生问明病情,医生只是叹息道:“太晚了,太晚了。不过我们正尽力抢救。”也就在这天夜里,1925年3月5日深夜2点40分,高君宇与世长辞。
党组织征求石评梅的意见,石评梅依高君宇生前的愿望,将墓地选定在陶然亭葫芦小岛北部锦秋墩的北坡下。石评梅为高君宇的墓碑书写了碑文:(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在下面又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所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1925年3月29日,高君宇的追悼大会在北京大学旧址学院的礼堂举行,高君宇生前的战友、同学、老师、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馆的以及其它外国友人,都参加了追悼大会。追悼会由中共北方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主管职工和宣传工作的赵世炎主持。李大钊、邓中夏、王若飞等都送了挽联和花圈。邓颖超也去参加了追悼会,她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迫切的愿望,希望能见到石评梅一面。但是,很出乎她的意料,那天石评梅因为悲痛过度而未能参加追悼会。
石评梅写下了大量痛思高君宇的诗文。石评梅关切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笔墨更多了,革命的要求更强烈了,作品的社会意识也更大了,她的理想和高君宇的理想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在《血尸》里,她就真实地介绍了“三·一八”惨案的真相。
她太悲伤了,也太劳累了,她不仅担任着师大附中女子部主任,还带国文课,体育课,晚上又要熬夜写文章,每个星期天又必去陶然亭……她娇弱的身体终于抵挡不住疾病的侵袭。她患了急性脑膜炎,被送进协和医院抢救。
1928年9月30日,年仅26岁的石评梅因脑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遵照石评梅生前的愿望,她的朋友们把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着“春风青冢”四字。后人称之为“高石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