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山东陵县历史名人

山东陵县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01 00:35:24

Ⅰ 山东古代历史名人

舜帝,山东诸城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鲁班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齐国国君,军事统帅。姜姓,名小白。开创春秋五霸之首。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大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

孔融 (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著作有《出师表》《隆重对》《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清明上河图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沿海入侵倭寇闻风丧胆,创竹竿战法。今山东蓬莱人

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即他所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刘墉:宰相刘罗锅 高密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Ⅱ 山东德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德州历史名人

1、先秦德州名人
夏朝 后 羿(前21世纪)有穷部落长、善射,“因夏民以代夏政”。
春秋 晏 婴(前6世纪)齐国正卿、政治家、外交家,封地在今齐河。
战国 赵 胜(前3世纪)赵国丞相、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封地在今武城。
战国 廉 颇(前3世纪)赵国上卿、“信平君”、军事家。今陵县人。
第三期 德州历代名人
2、汉代德州名人
西汉 董仲舒(前179-前104)今文经学大师、哲学家,在德州读书讲学“三年不窥园”。
西汉 东方朔(前154-前93)汉武帝时期太中大夫、给事中、滑稽大师。今陵县人。
东汉 赵 苞(2世纪)汉灵帝时任辽西太守抗击鲜卑、追封“鄃侯”。今武城人。
东汉 祢 衡(173-198)汉末名士、文学家。今临邑人。
第四期 德州历代名人
3、魏晋北朝德州名人
三国 刘 备(161-223)蜀汉皇帝、曾任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三国 华 歆(157-231)曹魏大臣、司徒、封安乐乡侯。今禹城人。
三国 管 辂(210-256)曹魏术士、卜卦大师。今平原人。
三国 崔 琰(159-216)曹魏名士,初任袁绍幕僚,后仕曹操。今武城人。
北魏 崔 宏(?-418)北魏大臣、司空、封白马公。今武城人。
北魏 崔 浩(?-450)北魏大臣、司徒。今武城人。
北魏 崔 鸿(5-6世)古代著名史学家,著《十六国春秋》。今平原人。
第五期 德州历代名人
4、隋唐德州名人
隋朝 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河北起义军)。今武城人。
唐朝 崔义玄(586-656)唐初大臣、御史大夫。今武城人。
唐朝 孙伏伽(?-658)唐初大臣、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今武城人。
唐朝 颜真卿(709-785)唐朝大臣、书法家,唐玄宗时任平原太守,抗击安史叛乱。
唐朝 孟云卿(725-?)盛唐诗人,与杜甫等相唱和,“为当代推服”,今临邑人。
唐朝 孟 郊(751-841)中唐诗人,今存《游子吟》等诗500余首。今临邑人。
唐朝 张 祜(785-804)中唐诗人,以宫词闻名,与白居易过往甚密。今武城人。
唐朝 崔 胤(854-904)唐末大臣、四拜宰相。今武城人。
后唐 李 愚(?-935)后唐大臣、平章事(宰相)。今庆云人。
第六期 德州历代名人
5、宋元德州名人
北宋 刘 翰(919-990)宋初医学家,著有《开宝本草》。今宁津人。
北宋 李之仪(?-1117)北宋词人、文学家,备受苏轼敬重。今庆云人。
南宋 吕颐浩(1071-1139)南宋大臣、官至右相,封太师、秦国公。今乐陵人。
金朝 崔 立(?-1234)金末大将。今德城区人。
第七期 德州历代名人
6、明清德州名人
明朝 董 伦(1324-1403)明初大臣、翰林学士。今武城人。
明朝 葛守礼(?-1578)明初大臣、穆宗时任户部尚书,太子太保。今临邑人。
明朝 邢 侗(1551-1612)明代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今临邑人。
明朝 董养性(1616-1672)明末著名学者、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称。今乐陵人。
清朝 田 雯(1635-1704)清初大臣、文学家,官至贵州巡抚。今德城区人。
清朝 孙 勷(1656-1739)清初名士。今陵县人。
清朝 卢见曾(1690-1768)康熙朝大臣、文学家。今德城区人。
清朝 卢荫溥(1760-1839)乾嘉时期军机大臣。今德城区人。
第八期 德州历代名人
7、近代德州名人
近代 韦逢甲(1796-1842)近代抗英将领。今齐河人。

Ⅲ 山东历史名人简介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青年时期做过看管牛羊的小官和管理仓库的小官。中年后开始授徒讲学。51岁时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鲁班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3,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4,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5,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6,扁鹊 (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今山东长清县人。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发明 望 闻 问 切等疗法。
7,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
8,匡衡 西汉时期人,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凿壁偷光来读书,就是他干的。后官至丞相。
9,郑玄 (127——200年),汉末著名经学家。今山东高密人。
10,孔融 (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11,管宁 (158——241年),是管仲的后代,三国时期著名学者。今山东临朐人。
12,王粲 (177——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东邹县人。
13,刘桢 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长统 (180——220年),东汉末著名哲学家、政论家。今山东邹县人。他曾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
15,诸葛亮 (181——234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今山东沂南县人。
16,王戍 (234——305年),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今山东临沂人。
17,左思 (约255——305年),西晋著名文学家,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叫洛阳纸变贵的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赋》和《招隐》。
18,王羲之 (321——379年),今山东临沂城北人。东晋大书法家。
19,鲍照和鲍令晖,系哥妹俩,是南朝宋诗人。今山东苍山县人。其中,哥哥与谢灵运、颜延之被人称为“元嘉三大家”。妹妹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学家。
20,刘峻 (462——521年),南朝梁著名学者、文学家。今山东平原县人。
21,刘勰 (约465——532年),今山东莒县人。南朝梁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所著《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极大。
22,肖颖士 (708——759年),唐代文学家。今山东苍山县人。与当时名士李华齐名,时称“萧李”。
23,颜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书法家。今山东临沂市人。
24,黄巢 (?——884),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今山东荷泽东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今山东泰安市郊区桥沟村人。支持并参与范仲淹等人发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徕集》流传于世。
26,宋江 (?——约1122年)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今山东郓城县人。
27,荀子,山东莒南县人(这个不一定是)
28,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著名女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29,辛弃疾 (1140——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30,邱处机 (1148——1227),金、蒙时期,道教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今山东栖霞县人。
31,唐赛儿 ,明初农民起义女领袖。今山东滨县人。
32,李开先 (1502——1568),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今山东章丘县人。
33,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今山东蓬莱人。
34,王士祯 (1634——1711),清朝大臣,诗人。今山东桓台县人。在创作上倡导“神韵说”。
35,赵执信 (1662——1744),清朝诗人。今山东淄博人。18岁中进士。
36,蒲松龄 (1640——1715),清初著名小说家,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
37,孔尚任(1648——1718),孔子64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为他作
38,高凤翰 (1683——1749年),清代著名书画家,今山东胶县城西三里河村人。时人常将其与扬州八怪并称,或补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39,左宝贵 (1837——1894),清末爱国将领。祖居山东齐河县,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人。
40, 墨子,姓墨名翟,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大约生于前480年,卒于前400年,活了80多岁,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泛爱、兼利而非攻”的思想。
41, 刘洪,生活于公元129——210年,东汉人,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
42, 贾思勰,今山东青州市人,著有《齐民要术》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
43,刘墉:诸城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44, 刘熙:潍坊人,字成国,汉末训诂学家,代表作有《释名》。
45, 孟喜:苍山兰陵人,字长卿,西汉今文经学中易学“孟氏学”开创者,汉宣帝时立为博士。
46,孟云卿:商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伤时二首》。
47,吕彦直:东平县人,1894—1929,字仲宜、古愚,近代建筑师,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48,武训:聊城人,1838—1896,原名武七,以乞讨、放债办学,称“义学”,清政府封其为“义学正”。
49,张尔岐:济阳人,1612—1677,字稷若,号篙庵,明代诸生,入清不仕,与顾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说略》、《老子说略》、《仪礼郑注句读》等。
50,张择端:诸城人,字正道,北宋风俗画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
51, 张养浩:济南人,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作品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东府》、《云庄类稿》。
52,穆修:东平人,979—1032,字伯长,北宋散文家,有《穆参军集》传世。
53,兰陵笑笑生,据考证为山东五莲县人,著《金瓶梅》。
54,王尽美,山东莒县人,中共创始人之一,先到青州师范读书,后到济南师范读书。
山东历史名人辈出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丘;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轲;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诗人王士礻真;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Ⅳ 陵城区的名人

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西汉文学家,《史记》、《汉书》专中均有详细记载。属
颜真卿:字清臣,号应方,祖籍琅琊(山东临沂),唐朝杰出书法家、政治家。
石维屏:今陵城区神头镇后石庄人,生卒不祥,明朝廉臣。
吴匡五:原名吴观志,阳信县后吴家店人,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廉颇:战国时“赵之良将”。
康丕扬:字士遇,号骧汉,明代著名学者。
薛登奎:清朝秀才,在武林中是河南“靳二爷”门人,德州一带有名的义和团首领。

Ⅳ 谁能介绍一下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的来历啊

陵县历史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陵县文博苑内。唐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

夏、商、周时属鬲氏国。
春秋属齐地,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置重丘县。
战国中期属赵地。
秦在境内神头镇置厌次县,属齐郡平原地。
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置安德县,初属韩信齐国,后属青州平原郡。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设定安公国,辖平原、安德、漯阴、鬲县、重丘5县,治所安德(今陵县区城)。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定安公国,改称安德国。

三国时,安德国降为安德县,属青州平原郡。
晋安德县复为安德公国;厌次县治迁至马岭城(今山东阳信东)。
东晋建武二年(318年)安德公国复称安德县,属冀州平原郡。南北朝,安德置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安德郡改称德州,州治安国(今陵县区城);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德州为平原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原郡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原郡。至德三年(758年)又为德州;州治、郡治县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县治。
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今德州)为陵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将陵县;洪武七年(1374年)将陵县与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迁至将陵县城,即今之德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改称陵县。
清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德州。
民国初将德州改为德县,2县均属济西道,后改德临道。
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安德区为匡五县。
1949年复称陵县。
1952年并入德县,县城在今陵县城。
1958年并入平原县;陵县城改为德陵镇。
1961年与平原县分治,仍为德县;10月复称陵县。
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和德城区。此县划归德州市。
2013年德州市政府批准陵县陵城镇改为临齐街道。街道住址:驻原陵城镇政府。

Ⅵ 山东省乐陵市有什么历史名人

汉有名书法家朱灯,东晋有文学家王欢,南宁有右丞吕颐浩,清有经学家董养性、版著权名中医牛履祥。民国时期,有著名抗日将领宋哲元,著名武术家尚云祥。现任中国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杨文昌,原国家文物局长、当代著名书法家孙轶青均是乐陵籍人

乐陵官方网站上的

Ⅶ 陵县有什么名人

古迹与旅游唐城墙。唐代平原郡古城,即现今的陵县城。当时郡城有内、中、外三道城墙,为公元 753 年颜真卿任太守时为抵御“安史之乱”所建。现存两端,一位于陵县县城北面护城河边,为南北向,一位于陵县人民公园内,为东西向。
汉墓群。位于神头镇。现存 38 座,大者直径 40 米,高 5 — 6 米,俗称“七十二疑冢”,经考古挖掘为汉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可惜的是,被盗严重。曾出土战国灯具等文物。
东方朔画赞碑。现立于陵县文博苑颜碑亭内,为唐代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书,俗称“颜子碑”,集真、隶、篆书为一体,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宗家战斗纪念碑。为纪念 1939 年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抗击日军的壮烈事迹而设,碑名由杨成武题写,高 4.35 米,占地 2656 平方米。这是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仙人湖、得月湖位于陵县丁庄乡,由库区面积 8.5平方公里,是鲁西北最大的两个人工湖,占在面积分别是 1.1 万亩和 1.4 万亩。湖面波光潋滟,候鸟栖集,被人们称为“姊妹湖”,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历史名人东方朔(公元前 154 —前 93 年),字曼倩,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汉太中大夫,文学家,博学多识,机智诙谐,相传是中国曲艺的鼻祖、算命盲人的祖师,被后人称为“智圣”。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颜真卿(709 — 786 ),字清臣,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753 年(天宝十二年)任平原郡太守。 755 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颜真卿联络河北十七郡太守起兵平叛,唐玄宗遂诏拜为户部侍郎兼平原郡太守。现存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东方朔墓碑》两块,为书法艺术珍品。

Ⅷ 山东省乐陵的名人。。古今都可以!!

乐陵地名由来(德州日报德周刊2014年3月28日第12版)
2014-05-09 17:24阅读:2,060
乐陵地名来自乐陵侯,五里冢应为史高陵墓
(本文经德州日报赵总编友情推荐,在德周刊显著位置刊发)
“大阜曰陵“之说存疑
山东省乐陵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与河北交界。关于乐陵地名,清乾隆《山东通志》记载,“大阜曰陵,乐,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自此便有了“大阜曰陵”之说,但这一说法却对追溯乐陵地名来历造成了很大困惑,致使乐陵县名成了无源之名。
据考证,同时期的《乐陵县志》(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没有采用《山东通志》的说法,而推测汉景帝废济南国为济南郡,以余地置平原郡统乐陵等县。查嘉靖《山东通志》及咸丰《山东通志》也均无“大阜曰陵“之说。
地名的来源,或依山、或依水、或依事、或依人。如山西依山为名,济南依水为名,古厌次县以秦皇东巡压制天子之气为名,平原县以平原君赵胜而得名,命名有出处、有典故、合乎逻辑。
据此《山东通志》的说法实有望文生义之嫌,从乐、陵二个字予以说文解字,因而从社会学角度命名地名。按照这个说法,几乎所有平原郡县都可以称为“乐陵”,所有带陵字的县都可称为“乐陵”县。《山东通志》的解释是依照文字为名,单个字作解释,所以难以讲通。
古籍中对乐陵的记载
《汉书 ~地理志第八上》记载:“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朸,莽曰张乡。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额,侯国,莽曰清乡。安。侯国。”
该记载为汉平帝元始二年( 即公元2年)的县制及人口,据此可知此时乐陵县隶属于平原郡。
唐《元和郡县志》则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名称的由来。书中记载:“乐陵,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即汉大司马史高所封之邑。后魏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去郡,属沧州。重合故城,县东二百步,汉重合县,武帝封莽通为重合侯。”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城本是乐毅攻打齐国所修筑的城池,汉代以该城为县,就是汉大司马史高的封地。
乐陵侯史高
史高为何许人?《汉书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记载:“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高辅政五年,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薨,谥曰安侯。”
《资治通鉴》卷二十五之《汉纪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对史高也有记载。“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废,处昭台宫,乙丑,诏封告霍氏反谋者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皆为列侯。恽,丞相敞子;安上,车骑将军日磾弟子;高,史良娣兄子也”。
史高的姑是汉武帝的太子妻史良娣,史高功封乐陵侯,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并在汉元帝五年主动退休。与乐陵侯同代封的还有其弟史曾,封将陵侯,因史曾无嗣,国除。现在与乐陵相临的陵县地有将陵故城,陵县隋代称将陵县。
据记载史高封为乐陵侯的时间为汉宣帝地节四年八月乙丑,即公元前66年农历8月18日,该时间与乐陵市目前小枣节时间大体一致。
乐陵侯史高陵墓原为五里冢
在今乐陵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为五里冢遗址所在。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经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址文化分上下二层,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址,有石斧、石镰可佐证。但冢为汉墓,符合汉代侯陵特点。有四个理由可以推论其为乐陵侯史高墓。其一,址西侧和南面的汉砖墓壁已露。其二,冢为东西方向,长度宽度符合汉代侯陵的走向、占地特点。其三,从汉书中史高封侯及嗣承的年表可以看出,乐陵侯延嗣四代,直到王莽才终。列侯在封地安葬,是汉代的制度。在西汉有资格、有实力在乐陵修建侯墓,唯有史高子武阳侯史丹。史高父子二人,深得宣帝、成帝信任及重用。汉书载“丹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既有政治地位,也有经济实力。其四,史高封乐陵侯谥曰安侯,民间以致传为安乐王。
综上论述,乐陵地名应始于史高封为乐陵侯之时,即西汉地节四年,五里冢遗址正名应为乐陵安侯陵,这也将为乐陵的旅游增添一历史古迹景点。

Ⅸ 山东历史名人有谁

舜帝,山东诸城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鲁班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齐国国君,军事统帅。姜姓,名小白。开创春秋五霸之首。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大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

孔融 (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著作有《出师表》《隆重对》《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清明上河图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沿海入侵倭寇闻风丧胆,创竹竿战法。今山东蓬莱人

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即他所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刘墉:宰相刘罗锅 诸城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士祯。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京师团练大臣,以身殉国。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人原滨州地芪惠民县人,生于公元前154年,是四队时期著名的义学家和官员。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太巾大夫,常伴帝王左右。东方朔性格开朗,爱说笑话爱逗唯,被相声艺人尊为本行当的“祖师爷”。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山东党组织的最早组织、领导者。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祖籍 日照市东港区涛锥镇。l936年 2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其父丁观海,是 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1925年在 济南求学期间,受共产党人邓恩铭等的影响,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与同乡安哲、牟春霆 (陈雷)、李平章、郑天九等人,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

李典(174--209) 三国曹操部将。字曼成,山阳巨野(今巨野东北)人。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归附曹操。由于参加镇压黄巾军和同袁绍作战有功,授青州刺史。后任中郎将、离孤太守。官渡之战,率领家族部曲运送谷帛以供军需。袁绍失败,任裨将军,迁捕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兵合肥,击破孙权围攻。性好学、贵儒雅、 不争功,受到将士尊敬。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舜 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古帝王(五帝)之一。传称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日“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一说冀州之人),生于姚丘(一说生于诸冯,即今山东诸城)。

诸葛瑾(174-241) 三国孙权主要谋士之一。子子瑜,琅邪阳都(今沂南南)人。诸葛亮之兄。汉末避乱江南。后为孙权所用,与鲁肃等并为谋士,并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207年,受孙权派遣通好刘备,并曾会见其弟诸葛亮,各为其主,秉公无私。在内政方面为孙权出谋划策,进谏意见,常被孙权所接受,深得信任。又随孙权伐蜀。讨关羽时,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官至左将军。谥封宛陵侯。

刘表(142-208) 东汉末官吏。字景升,山阳高平(今邹城西南)人。东汉皇族远支。少年有名,号称“八俊”。190年,任荆州牧。割据今湖南、湖北一带。对中原军阀混战,取观望态度。官渡战前,袁绍派人求助,阳为应许,阴守中立,静观时变,因此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多。后病死。陈寿批评他"外宽内 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喜而不纳。"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墉(1719-1805) 清前期大臣兼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改翰林庶吉士,3年后授翰林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翰林侍讲。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安徽学政,调江苏。二十七年(1762),授山西太原府知府。秩满,擢冀宁道参政。历江宁府(今南京市)知府、江西盐驿道参政、陕西按察使。四十一年(1776),擢内阁学士,任南书房行走。明年,提督江苏学政,升吏部右侍郎。迁湖南巡抚。莅任年余,勘修城垣,革除陋习,抚恤灾民,筹采峒硝,颇有治绩。升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继任工部尚书。四十八年(1783),由署直隶总督调吏部尚书。明年,兼署兵部尚书,又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年(1797),升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清"。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先后任四库馆、玉牒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正总裁。又筹办过编撰《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能诗赋,擅题跋。尤长于书法,其书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有"棉里裹针"之妙。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

杨子荣(1917--1947) 战斗英雄。原名宗贵,字子荣。牟平人。1929年随父迁往安东(今丹东)谋生,12岁进缫丝厂当童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3年逃回家乡,参加了民兵。1945年秋参加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牡庙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班长、侦察排长。1946年3月在消灭李开江匪部的战斗中立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7年2月在搜剿惯匪"座山雕"张洛山的战斗中,化装打入匪穴,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土匪,并活捉匪首"座山雕",荣立三等功。同年2月23日,在海林北部闹枝子沟追剿"郑三炮"、"孟老三"等残匪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秦琼(?--638) 唐初名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人。 初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后从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须陀死,率兵归裴仁基,后又降李密,任帐内骠骑。至李密败,归王世充。最后降唐,任兵马总管。不久授秦王右三统军,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起义军,封翼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638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改封胡国公。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王粲(177 - 217)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少年便负才名,深得著名诗人蔡邕的赏识。17岁因避战乱,到荆州依附刘表,历15年未受重用。刘表死,归依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转迁军谋祭酒,官至魏国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随军征吴,翌年于途中病故。

Ⅹ 山东德州的名人有哪些从古至今!拜托各位了 3Q

廉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一说山东惠民人,有误)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绍(明1557-1639),字公业,明工部尚书,德州市德城区人。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蔑视权贵,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断,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纶霞,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管辂(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庙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刘峻(462—521),字孝标,今德州平原县人。南朝梁学者,文学家。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刘户曹辑》。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名士,文学家。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祢衡著作原有两卷,已失传。后世见到的仅《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鹦鹉赋》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来禽济源山主,晚号方山道民,临邑镇邢柳行村人。幼颖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善书、诗、画。尤以书法名世。朝人购邢书,“与黄金同价”。其名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同称明末四大书家。与董其昌又称南董北邢。墨迹为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及上海、苏州、西安、四川、沈阳、承德避暑山庄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东历史博物馆藏有其著作与画品;著作有《来禽馆集》29卷,《南官县志》,《武定州志》15卷,《临邑县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志家誉为名志。刻有《来禽馆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临邑东北)。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以他为“清奇僻苦主”。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游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葛守礼、明朝德州临邑县人。出身农家,自幼贫而好学。1558年,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时有长久未决冤狱,礼一审即破。世宗爱其才,授职镇守山海山。赴任后增补关法,力除积弊,不久迁兵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南京礼部尚书。隆庆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礼,任他为户部尚书。葛守礼洞察时局,针砭时弊,竭力反对当时的“一条鞭法”及“一串铃法”。万历三年(1575年),葛守礼告老还乡。明神宗下诏,加授葛守礼太子太保封号。万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礼与世长辞,帝赠太子太保,谥号端肃。 历史古迹: 苏禄王墓、禹城禹王亭颜真卿书《东方先生画赞碑》、夏津点将台泰山奶奶庙、平原文昌阁、临邑邢侗公园、平原千佛塔、齐河时传祥纪念馆、庆云海岛金山寺。 历史故事: 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等

阅读全文

与山东陵县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