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风筝的来历和其他有关于风筝的故事
一、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简史:
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一提起放风筝
不但孩童们雀跃三丈,连大人也都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放风筝趣味的确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圣叹曾经说
:「见人风筝断,一乐也。」至於风筝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些
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
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
死去的亲友。
实际上,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献中「韩非
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后才有纸
风筝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於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
」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时,候景作乱,
叛军将武帝围困於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
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
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
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
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
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
,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
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
两对美满姻缘。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又从其他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纪才传至欧洲。
亚洲人做风筝的技巧,比欧洲人要高明多了。马来西亚的风筝
是用秣草和乾芦苇编成的,和韩国、印度的风筝类似,操纵起来很
灵活。他们可以让风筝很正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还有人可以让风
筝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风筝绝不会碰到地面。
今天台湾的风筝进步更多,民国六十一年,夏威夷举行一次世界
风筝比赛,参加国之风筝制作技术显然不及我国。这件事实触动了
国内许多风筝专门才。到了民国六十四年,台湾风筝已经外销到美
国、澳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一年可以赚取三万美金的外汇。
台湾已步入工业时代一切讲求速度与效率,无论市面售卖或外
销风筝早已看不到纸制品,便宜的用塑胶制,稍贵的用尼龙布制,
仅有中、小学生工艺课仍然用纸作,因为纸较方便便宜之故。不过
香港仍然一直生产纸风筝,但风筝面已不是个别绘制而改以印刷,
虽较具工业化却仍不失传统特色及乡土风味。
风筝在外国:
迎风拉线放风筝是儿童的最爱。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二种。传到世界各地后,造型变得更多样
,更丰富。风筝馆展出了十九个国家的风筝,地方色彩非常浓厚。
风筝的故事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风筝的历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风筝的历史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风筝的历史欢迎光临光脑网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风筝的历史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风筝的历史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❷ 关于风筝的故事,要只有五十字的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
,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
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
两对美满姻缘。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❸ 关于风筝的小故事
据说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一片汪洋的大海边,人烟稀少,温暖的阳光普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浪花不断向岸边涌来,像是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嬉戏玩耍;成群的海鸥每天在这里展翅飞翔,仿佛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就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国度中,住着一群美丽的风筝。有一只小风筝,漂亮可爱,每天跟随着爸爸妈妈在蔚蓝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她每天都是那样的无忧无虑,生活简单而平静。突然有一天,小风筝问妈妈:“妈妈,什么是爱情?”妈妈微笑着告诉她:“爱情没有定义,会有那么一天,你找到自己的爱情,就会了解的。”小风筝不明白,但是她仍然相信妈妈的话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小风筝像平常一样的生活,又过了好久……那天,全家还是照样在天空中飞翔,小风筝万万没有想到,她从那天起再也见不到爸爸和妈妈了。爸爸在飞翔时,由于过于用力,断翅了,就在那一瞬间,爸爸渐渐向深海跌落,妈妈见到爸爸有危险,立即向爸爸飞去,只见妈妈使劲地用自己的身躯托住爸爸,小风筝慌了神,她此时此刻,真的好害怕,她好害怕失去最亲爱的人。就在最后一刻,妈妈已经伤痕累累却依然不放弃的时候,小风筝突然明白了些什么,她痛恨自己无法帮助爸爸妈妈脱离险境,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双双坠入海底。她的心痛死了……
就这样,只剩下小风筝自己了,她感到好孤独,她害怕黑夜的降临,害怕记起爸爸妈妈坠入海中的场景,她更加害怕飞翔。直到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展翅飞翔到天空中去,她重新见到外面的世界,她感到有个声音在对着她说:“一切都会好的,坚强一点……”,小风筝望望四周,什么也没看到,之后的几天她也听着同样的话。因为这些话语,让她变的坚强起来,她勇敢的去面对一切的困难。每当她飞翔到无边的天际,就总觉得有什么在她的身边支持她,鼓励她。这天,小风筝无法按奈住自己的好奇心,大声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是谁吗?你究竟在哪里?”只听那熟悉的声音传入耳畔:“我是风,我就在你身边,对你来说,我也许只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吧!”“风?你就是那个每当我想展翅飞翔就给我动力的风吗?你就是那个每当我伤心难过就给我支持与鼓励的风吗?”“我没有你说的那么伟大,我只是尽我的努力做我想做的事情。”风筝与风没有再说下去,留给他们的也许是他们此生最幸福的时刻。从那天起,风筝与风便结识了。小风筝每天依然像往常一样飞向远阔的天空,也许这已成为习惯,但这却是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在那遥远的天际,有那个能给她带来幸福与快乐的风。每当他们相见的时刻,在他们之间,就会形成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世界,那里充满了温馨。日子一直这样的持续着,美好、简单、却又不平凡,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在风筝与风之间是怎样一种情意,也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
小风筝每天都感谢上天对她的眷顾,因为有风,她不再孤单;风每天都感谢上天对他的眷顾,因为有风筝,他不再寂寞。
也许爱情总要经历风雨才显得伟大,总要苦苦挣扎才记忆深刻。上帝不久就收回了对风筝与风的眷顾之情,风受上帝安排去完成他的使命。这样的使命,究竟是磨练,是挫折,还是毁灭?那一天,风筝与风最后一次相见,风筝微笑着飞舞在空中,风忍住悲痛挤出最后一丝笑容回复她。风筝什么都不知道,天真、烂漫是她最美丽的地方,在风的面前,她只想把最美、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他,于是她更加欢乐的飞舞。就在那一刹那,风猛烈地刮起来,只见风筝在空中摇摆不定,优美的姿态变成狂风中最后的挣扎。但是,风的感受又有谁能理解呢?他刮的越猛烈,心就越痛,那心如刀割的滋味又会是怎样一种感觉?风筝告诉自己,她不害怕,因为风曾经告诉她会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因为哪里有风筝,哪里就会有风。她也不怪风,因为风有自己的使命,他们的缘分不也正是因为风的使命而存在的吗?风筝不断地努力着,与命运抵抗,但是疲乏的身躯让她已经快撑不住了,然后,她用最后的力气对风说了她一生最想说的话,之后,就向大海坠去。那一刻,风无法抑制心中的伤痛,他的心就像被撕裂了一般,也许风也会流泪,天空中飘起了倾盆大雨。空中永远残留他们爱情的痕迹。
也许风筝与风都无法摆脱他们的宿命,这样的爱情虽然幸福,但又逝去太快。不过,对于风筝与风,这就是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首歌曲中写的一样:“当风筝遇上风,即使快乐的痛,仍能乘着狂风,天空中爱的英勇,有了他就算苦,仍然流露着笑容……”。
就在那一刻,风筝与风的爱情永恒的停留!
也许爱情就是在那么不经意间开始,让人觉察不到;又是在那么不经意间溜走,龙卷风一般。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也许真的是幸福的,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爱并痛着!!
❹ 风筝的历史有哪些、与风筝有关的人物方面的故事、放风筝应该注意些什么
风筝的历史: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风筝特写(10张)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伪时期——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风筝李晓光的故事:
李晓光是个农村孩子。他小时候酷爱绘画,没事儿的时候就在自家墙上涂鸦。他的父亲是风筝艺人,收入不多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父亲身体非常不好,他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接自己的班。一天,酷爱舞蹈的小女孩茜茜随父母到农村探亲并结识了李晓光。两个小孩情投意合,初恋不知不觉便展开了。可好景不长,一周后茜茜便同父母回到了城里。
李晓光一天天长大,到十七岁的时候,他告诉父亲要考工艺美校。凭借着天生的绘画才气和从小到大的刻苦练习,李晓光终于如愿以偿。可由于学费以及画材的昂贵,父亲狠下心决定瞒着儿子去城里打工为他赚取上学的费用。
美校的齐老师也是苦出身,当他看到李晓光的画以及他的生存现状的时候,觉得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才,不能就此埋没。凭借着自己画商的身份,齐老师帮着李晓光卖画赚些小钱。李晓光的父亲在城里夜以继日的蹬三轮拉活赚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在上学期间,李晓光再次遇到了茜茜。茜茜因热爱舞蹈而得不到家长理解于是离家出走,在美校做模特赚取生活费。她唯一的梦想就是考上舞蹈学院。二人再次相见,幼时的情窦初开使得两个人一见如故。
李晓光不愿让父亲为自己累死累活的挣钱,于是想凭借画画挣学费。为了这个目的,他熬夜作画,有时连课都不去上。结果不但一幅画也没卖出去,还白白浪费掉了父亲为他买来的纸和颜料。父亲知道后告诉儿子:“你来上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绘画——这就跟父亲制作风筝的想法一样——为了艺术而艺术。”
三年学校生活很快就快过去了,但就在最后一年,父亲终因心脏病突发倒下了。李晓光深深责备自己。之后他决定辍学,回家乡接父亲的班做一名风筝艺人。就这样,李晓光与法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世界学生美术作品展擦身而过。就在齐老师为李晓光惋惜的时候,茜茜传来考上了舞蹈学院的喜讯。齐老师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要茜茜赶紧去老家带李晓光回来。茜茜一口答应,为李晓光,也为自己。
在家乡,李晓光把自己画的画做成了风筝。他站在山头,把风筝放得高高的——那幅画就这样自由的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放风筝注意事项:
1. 切勿在有高压线电塔、有电线杆架设施处放。
2. 留意气候变化,如有台风、雷击现象,应马上停止施放并远离空旷处。
3. 放飞应选择适合且能配合风速之风筝,切勿轻视强大风速的力量。
4. 施放者应选择空旷处,如公园、海滩,避免障碍物。
5. 特技风筝飞行速度快,切勿进行低飞或惊吓他人等危险飞行动作。
❺ 风筝风筝的起源和关于风筝的故事.风筝的历史
一、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简史:
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一提起放风筝
不但孩童们雀跃三丈,连大人也都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放风筝趣味的确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圣叹曾经说
:「见人风筝断,一乐也。」至於风筝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些
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
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
死去的亲友。
实际上,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献中「韩非
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后才有纸
风筝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於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
」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时,候景作乱,
叛军将武帝围困於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
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
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
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
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
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
,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
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
两对美满姻缘。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又从其他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纪才传至欧洲。
亚洲人做风筝的技巧,比欧洲人要高明多了。马来西亚的风筝
是用秣草和乾芦苇编成的,和韩国、印度的风筝类似,操纵起来很
灵活。他们可以让风筝很正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还有人可以让风
筝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风筝绝不会碰到地面。
今天台湾的风筝进步更多,民国六十一年,夏威夷举行一次世界
风筝比赛,参加国之风筝制作技术显然不及我国。这件事实触动了
国内许多风筝专门才。到了民国六十四年,台湾风筝已经外销到美
国、澳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一年可以赚取三万美金的外汇。
台湾已步入工业时代一切讲求速度与效率,无论市面售卖或外
销风筝早已看不到纸制品,便宜的用塑胶制,稍贵的用尼龙布制,
仅有中、小学生工艺课仍然用纸作,因为纸较方便便宜之故。不过
香港仍然一直生产纸风筝,但风筝面已不是个别绘制而改以印刷,
虽较具工业化却仍不失传统特色及乡土风味。
风筝在外国:
迎风拉线放风筝是儿童的最爱。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二种。传到世界各地后,造型变得更多样
,更丰富。风筝馆展出了十九个国家的风筝,地方色彩非常浓厚。
风筝的故事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风筝的历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风筝的历史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风筝的历史欢迎光临光脑网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风筝的历史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风筝的历史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❻ 风筝的小故事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专齐宣帝是利用属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
,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❼ 风筝的起源和关于风筝的故事.风筝的历史
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风筝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灵感作用。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7)关于风筝的历史小故事扩展阅读:
关于风筝的节日还有一个风筝节:
风筝节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依旧有风筝节,而其他东南亚各国也几乎都有风筝节。不过可能是历经千年的变迁吧,这些国家的风筝节都已经不在同一个季节了。这些国家的风筝节加起来的话,节日的期限几乎延续全年。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