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故事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人物故事项羽不肯过江东

发布时间:2021-02-28 23:37:20

㈠ 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典故是什么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回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答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㈡ 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话出自: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㈢ 简要说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典故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已相持两年多(参见成皋之战)。项羽因腹背受敌,少食无助,被迫与刘邦订立和,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点评:垓下之战,刘邦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垓下遗址” 即古战场遗址于一九八六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㈣ 不肯过江东概括这个历史故事

项羽兵败后大势已去,没有听从船家的劝告执意不肯过江东,就等于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最后自刎而死的故事。

㈤ 简单介绍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倾慕项羽写的诗,把项羽之死写得大义凛然,然而项羽真的是因为愧对江东父老才不肯过江东的吗?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有待讨论。

虽然项羽一死显得刘邦的胜利有些猥琐,但是世人大多学习刘邦,效仿项羽的人很少,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还是务实的人多啊!过江东又能怎样?天下大势已定!再加上他一代霸王性格,刚愎自用,当年韩信仅仅当了他的“卷帘大将”错失如此名将说明他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的失败!

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运用那个典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运用的历史典故是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出自:《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6)历史人物故事项羽不肯过江东扩展阅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

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㈦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包含了一个什么历史典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包含了楚汉相争,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于垓下,又经历了四面楚歌,楚军分崩离析,最后被包围在乌江边上,项羽不能接受失败,也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自刎于乌江。

㈧ 夏日绝句的诗人对项羽不想过江东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内思项羽,不肯过江容东。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霸权背水一战,项羽兵败退至乌江,自己认为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李清照在诗中表现出对项羽高度地赞扬,以“人杰”“鬼雄”来表现项羽刚硬的铁骨精神,也表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宅心仁厚的个性特征。

㈨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已相持两年多(参见成皋之战)。项羽因腹背受敌,少食无助,被迫与刘邦订立和,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点评:垓下之战,刘邦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垓下遗址” 即古战场遗址于一九八六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答者:564783 - 经理 四级 11-13 19:54
过了又如何!
回答者:dyf7788 - 魔法师 四级 11-13 20:59
此是由于李清照的诗引起的。
她写呢“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项羽在和刘邦交战失败后,带几百随从突围,最终
自刎在乌江边。当时有一亭长把他准备好船让他过到江东,让他卷土重来。但项羽觉得当年一起的兄弟,现在只剩他一人回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自杀。
李写这诗,是歌颂项羽的英雄气节,也讽刺当时苟安南方的南宋小朝廷。
在李之后还有些人也做呢关于这方面的诗。有人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又一春”有人又认为“卷土重来未可知”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故事项羽不肯过江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