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芜湖历史故事

芜湖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28 21:05:52

① 安徽芜湖地区的马灯历史

傩(nuo)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

② 芜湖的有什么战争遗址和本地的英雄人物。

褚磊,呵呵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我是王峰哈哈?我帮帮你把。
1、澛港河畔战妖兵

澛港镇襟江带河,地势险要,是芜湖太平军的西南屏障。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总兵李成谋、副将丁泗滨及陆军千总尹景昌、韦以琳等合攻澛港一带太平军,经过多次激战,没有得手。直到1862年(同治元年)4月18日,清军攻陷繁昌县城,严重威胁澛港太平军的防务。因此,太平军在澛港扩大集兵屯粮,加强澛港营垒的军事防御措施。曾国藩四月初四日奏疏说:“芜湖贼援,潜在澛港,增党屯粮,以图抗拒。”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佐将林有志等率军撤出繁昌,屯扎澛港,为芜湖前卫。曾贞干会同水师总兵李成谋、李济明于4月24日水陆来犯。曾贞干亲率恒营及晏恭山的陆师五营驻扎螃蟹矶。李成谋正右营及左光培等水师三营、李济清副中营及罗世贤水师二营分泊于囗矶与螃蟹矶之下。曾贞干命令清军多备船筏,搭好浮桥,以便渡河,并命令江口决堤,以便水师用木船从决口驶入港内。李成谋令戴德祥领陆兵南渡,与入港水师炮船相呼应。次日,曾贞干领带陆兵渡浮桥进攻北岸太平军的营垒,晏恭山的陆兵沿着澛港大堤前进,陶宝堂领陆兵沿江边大道进攻,彭楚汉水师复从港内飞桨而出,太平军水师船二百余号被消灭。由于清军水陆进扑澛港河南北营垒,水军失利,腹背受敌,太平军最后撤出澛港,退回芜潮大营。

2、血战金柱关

清军攻陷澛港镇以后,又根据曾国荃的计划:“必从金柱关入手,则芜湖与金陵老巢横中截断,贼势乃孤”的战略,彭玉麟于1862年5月3日会合各营水师船,由针鱼嘴驶进来石矶,焚船毁垒,率师登陆,突袭金柱关的太平军。这时,东梁山的太平军援师至,敌军乃退。彭玉麟接受了失败教训,认为:金柱关地险城坚,非水陆并进不可。于是将上游水师调至裕溪口以下,曾国荃率马步十五营自西梁山南渡,逼近金柱关下,沿堤结营数十里。为了防止太平军的侵扰,特派李朝斌带领外江新右营及喻俊明等内河水师三营猛攻太平军后方。又派成发翔、邓万林内河左右营及王明山、万化林、外江水师四营黄翼升、淮扬水师八营,从下游环击太平军前阵。曾国荃大营既立,于5月19日率军绕出三叉河、上泗渡,水师分为三队,一队守江路,一队冲入内河,直逼塔下,一队抬炮登陆,环城轰击。金柱关内太平军居高临下,矢石如雨,蔽空而下,两军激战到午夜,清军黄翼升等明火执杖地匍匐前进,后来西门城楼被清军火箭射中,引起大火,清军趁势攻进金柱关。东梁山营垒也同时失守。曾贞干率军沿江向芜湖逼近,并约李成谋决堤放水,驶进小船,向芜湖四面合围,黄翼升率内河水师也飞桨而出。其先,曾贞干令知州黄润昌与芜湖太平军守将陈星斗、沈万国、陈太和、王品来有举众内应之约,5月20日在曾贞干水陆围攻之下,太平军守将没有举众内应,却放弃芜湖城,向官陡门、卜家店方向退却,在南辛圩、三里埂一带筑营结寨,坚持战斗。

3、血染青弋江

1863年(同治二年),彭玉麟督师芜湖,派周万倬、吴坤修进攻南辛圩太平军李世贤营垒,同时派水师任星元、左光培驻扎清水河,为芜湖城的外围水上屏障。3月13日,李世贤军从三里埂沿河而下,进攻清水河任、左两水师。清军水师将领王三锡登堤督战,被太平军枪弹击伤。后因太平军死伤过多而退回三里埂。3月21日罗逢元、朱南桂领水陆军攻万顷湖(今万春圩)边南辛圩,李世贤军失利。3月22日,太平军又自湾沚奔袭清水河,清军万化林与水师任星元、左光培趁湾沚兵力空虚,从青弋江下游驾船潜往,五更到达,一时万炮齐发,青弋江上游清军霆营又刚刚破了西河镇太平军,清军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上下夹攻,当天晨雾弥漫,清军登上湾沚街口,点燃柴草,火光冲天,太平军被迫退至竹塘、湾沚后山。(这可是我给语文课代表的哦)
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③ 芜湖的历史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城市概况与地形,气候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魅 力 芜 湖
素以"皖之中坚,长江巨埠"著称的芜湖,早在春秋时即为重镇,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直颇为发达,南唐时"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宋代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明代时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至清代,又形成了庞大的米业市场,居"四大米市"(芜湖,长沙,九江,无锡)之首而名闻天下.1876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芜湖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和港口,也成了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青山逶迤, 襟江带河的芜湖,历史上曾是人文荟萃之地.李白,杜牧,苏轼,陆游,张孝祥,吴敬梓等都在芜湖留下动人的诗章佳篇和佳话,有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供游人观赏.
而以"半城山,半城水"著称的市区更是尽显江南名城之风韵.
这里,有南宋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镜湖细柳"风景区;
这里,有久负盛名的"赭塔晴岚"之景;
这里,还有佛教"金地藏玉菩萨"第一行宫--"小九华广济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这里更有中华一绝--芜湖铁画.清代芜湖著名铁画艺人汤天池和当时的姑熟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合作,以锤为笔,以砧为砚,以铁为墨,锻造出更是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近几年,芜湖发展神速.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建成综合环境一流,适宜兴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现已形成了"四纵十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了长江大桥,中山路步行街,滨江景观大道,凤凰美食街,鸠兹广场,九华广场,吉和广场,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公园等一批市政标志性工程.
今日的芜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市容整洁.芜湖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也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获国家"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2007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序中,芜湖市在"制度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两项指标上均排在第九位,综合城市竞争力位列第61位,而且还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11个最佳案例城市之一.
作为皖江开发开放龙头,芜湖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城市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芜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有西门子,日立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螺型材,美的集团等几十家国内上市公司等国内外一批著名公司纷纷落户.
芜湖以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再次成为改革开放中长江边上一颗闪光的星.蓝图已经勾勒:依托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制造业,生物药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等产业,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建材商业群,光机电产业群,家电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汽车制造产业群,生物药业产业群等.
芜湖还将利用芜湖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物流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形成沿江物流产业带,沿江旅游产业带,并与市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芜湖古城","芜湖旅游城",以及现代农业和"二山一湖",皖南民居,徽文化的大旅游圈相衔接,整合形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区域和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新生的黎明于等待中降临,无数举首远眺的高楼站成江城新生代的憧憬,金菊盛开沾露的花瓣,如同从辉煌的破晓中捧出的诗情……白云和蓝天,历史和未来,将一同谱写"放歌一曲大江东"的激越乐章!

④ 芜湖鸠兹的传说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有座古城,名曰鸠兹。城池不大,但却坚固。城里的百姓淳朴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这天凌晨,城主的夫人生下一个女婴。女婴很奇异,生下来就能说话,而且说话的声音特别婉转动听,宛似树上的鸟儿鸣唱。

城主抱着女婴笑得合不拢嘴,随即给女婴起名:小鸠。一晃,小鸠长大了,长成个大美人。秀发飘飘,明眸皓齿,城里的百姓人见人夸,都说小鸠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这年冬天,灾难降临到了小城。吴国一位将军率领两万精兵攻打小城。

城主立即组织官兵出城迎敌,奋力抵抗,怎奈寡不敌众,只得退守城内,紧闭城门。吴军猛攻小城,但城墙坚固,吴军久攻不下。于是,吴军包围了城池,采取围而不歼的饥饿战法。小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两个月过去了,小城很快断粮断炊,加上隆冬时节,城里的百姓又冷又饿,男女老少哀声一片。面对百姓如此凄惨境况,城主无奈,差人前往吴军大营面见吴国将军,准备献城投降。这位吴国将军要的不是城池,而是城主的女儿小鸠。

只要得到小鸠,即刻撤军,如若不答应,毁灭城池,杀尽百姓。其实,小鸠的美貌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甚至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吴国,这位吴国将军对小鸠美貌可谓垂涎已久。当使者回城禀告吴国将军的回话,城主听后大骂吴国将军混蛋,死也不答应。

这时,小鸠站了出来,坚定地说:“父亲,我去。为了城池免遭战火毁灭,为了百姓免遭无辜杀害,舍去我一人,值!”吴军撤退了,城池保住了,百姓得救了,小鸠也跟随吴军走了。城主和城里的百姓目送小鸠渐渐远去,哭着喊着小鸠的名字。

来到吴国,将军对小鸠百般呵护,可小鸠还是终日思念父母,思念家乡,思念百姓。一年过后,小鸠思念成疾,郁郁而终。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美丽的斑鸠,日夜兼程,飞回了小城。

清晨,这只美丽的斑鸠站在家乡的城头,望着城里的百姓平平安安,安居乐业,于是深情地吟唱着——咕咕咕咕,好好生活,咕咕咕咕,好好生活。百姓们抬头仰望着这只不停唱歌的斑鸠,冥冥之中似乎知道这只斑鸠就是小鸠灵魂化身,顿时,男女老少,无不动容,无不怀念。

(4)芜湖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鸠兹以徽派建筑为本底,古镇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500米,以扁担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西侧是静态区域,以书院、会馆、名人故居为主,潮州会馆、徽州会馆、湖南会馆等重在体现商帮会馆文化;俞宅、吴明熙大宅、张宅、王宅等展现名人故居文化。


⑤ 芜湖铁画的详细历史

芜湖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关于铁画的诞生,当前人们一致认内为由清初安徽芜容湖铁工汤鹏(字天池)创造所创。传说汤鹏和画家萧云从毗邻而居,艺术上受到熏陶,自己试验以铁片仿制书画,经剪、锻、焊漆等工艺程序制成的铁画,形成一门别出心裁的金属工艺,诗人赞之曰:“百炼化为绕指柔,直教六法归洪炉。”。但是,任何伟大的发明发现,都不是在真空试管里进行的,都有其厚重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古代渊源流长的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史表明,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能够适应变化着的需要,自觉地适应一切对象,并把自身固有的标准运用运用到对象上去,有意识到进行创造活动。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之一,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是冶铸与艺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应当看到,青铜的锻造、焊接、雕镂诸技,特别是不同质的铜铁复体器的锻造技术,比锻造铁器难度大、技术水平高,铁画所需的技术水平如冶炼、锻造、焊接、镶嵌、雕镂、镀金等技术,在三千多年前,均已相继发明问世。如是,至隋唐时,创制铁画的综合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专家考证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名叫马待封的能工巧匠首创铁画,后来由于战乱失传了。

⑥ 铁画的历史故事

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
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最有名的是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原称铁花,为芜湖地区特产。铁画艺术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 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又有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一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铁画鼻祖汤天池,名鹏,祖籍安徽徽州,后迁居江苏省溧水县明觉乡,幼年时为避兵荒而流落到铁冶之乡――芜湖定居,当时芜湖铁业十分兴盛,且又集中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所以,民谚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汤初学铁工技艺,清康熙年间租赁乾隆进士黄钺的曾祖父之临街门面,自营铁业作坊。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他们皆喜购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缕析之,以意屈伸”,再经锤煅“为山水、为竹石、为败荷、为衰柳、为蜩螗。郭索点缀位置,一如丹青家”,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⑦ 繁昌有哪些历史传说故事

繁昌县历史悠久,地下文物丰富,古迹众多。目前,全县共发现古文化遗址84处、古建筑7处、古墓100多处,出土和征集各类珍贵文物2000多件、各种文物标本近万件。 繁昌县建筑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一、二级文物150作件。2004年12月,繁昌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板子矶古建筑群】位于荻港镇境内,矶上有明万历30年(1602)修建的古塔一座(原为七级,现存二级),高约9.6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中空,有砖砌石阶,可盘旋而上。在塔的南面,有鹊起庵一座,明万历时建,清嘉庆为长江三十六名矶之一。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七年(1812)重修。在庵的东南,是黄公阁,阁高二层。此阁乃清嘉庆年间繁昌知县洪占鳌为纪念抗清名将黄得功战死板子矶而修建的。
【夫子庙】位于城关第一小学内,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夫子庙原是一组古建筑群,文革时遭破坏。现仅存大成殿及泮池。大成殿为木架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翼角,建筑面积214平方米。屋内采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装饰华丽。
【章家祠堂】位于孙村镇章村,始建于明末,清中期进行过大修。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446平方米,部分建筑饰有缕雕精美图案,整个建筑保存较完整。

繁昌县历史上重大兵事纪略
【贾似道兵败鲁港】南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为京都太学生纷纷上书所迫,时称“蟋蟀宰相”的贾似道不得不奉诏出师迎击元军。贾似道本无抗元之志,十三万大军进至芜湖,即急急遣使往元军大营求和。元军拒和后,方慌慌布防于鲁港。元军士气旺盛,攻势猛烈。贾似道部将孙虎臣、夏贵双双不战而溃。贾似道闻讯,惶惶如惊弓之鸟,撇下千军万马,独自单舟逃命,宋军既无主帅,全军迅即溃败鲁港。
【黄得功战死板子矶】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是年五月,福王朱由嵩受拥即弘光帝,是为南明。时拥兵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以清君侧,进军南京,讨伐马士英等,途经九江时病死。其子左梦庚率部降清。黄得功驻荻港至芜湖一线,率部抗击左梦庚军于板子矶,解铜陵之围,受封为靖国公。五月,弘光帝朱由嵩为清军追至荻港黄得功军中。黄得功督率舟师保护朱由嵩顺流逃遁,与清兵鏖战于板子矶,激战中被降将张天禄射中咽喉,黄得功痛不可交,拔箭刺喉,倒葬舟中。
【太平军攻克繁昌】清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军克武昌、汉阳后,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于二月二十日攻克铜陵县城,遂向东进,匡王赖鸿汶率部攻打繁昌城。未下,转战三山镇,战败清廷同知曾贞翰及其部属,再回师攻克繁昌,此时东进之太平军,经荻港、旧县、芜湖,克南京奠都,改名天京。
【五华山剿匪】1927年前后,县西乡五华山土匪杨老四收罗北伐战争时溃兵遗弃的枪枝、弹药和散兵游勇,占山为寇。1931年水灾后,又裹胁灾后饥民入伙。一时势力大增,聚众三四百人,打家劫舍,危害地方,威胁县城。县保安大队派兵清剿,但与匪通、兵来匪退、兵退匪至,或借剿匪,进行军火交易,官兵以报耗弹药售给土匪,以至匪患愈剿愈烈。1934年4月,南京卫戍司令部派来一营兵力,驻繁清剿。首战毙匪首杨老四、梁老么、谷玉海三人。匪首虽除,但匪众未减,另有匪首金华田、杨老三代之。其时中共党员王文石敦促金华田、杨老三改邪归正,率部投向革命,金、杨二匪不以为然,继续为害乡里。不久,土匪内部发生“火并”,金华田被另一头目洪水力打死。同年底,县政府再次派保安队将洪水力捕获正法,裹胁之众,安抚遣返。至此,五华山匪患始平。
【三山之战】1938年2月23日,日机3架来三山镇低空侦察,敌舰3艘泊于三山外江,以排炮击官矶山、老山我军阵地。国民党军147师441旅88团2营驻防三山,营长李昭。入夜,日军百余人在芜湖汉奸任凤山带领下,由头棚登陆。另一部日军绕道小水影,向三山进发。激战中,油坊嘴守军一排跑步迎敌,通过江洲开阔地带,遭敌伏击,经过顽强拼杀,全部壮烈阵亡。龙王庙守军一排人,在杀伤倍于自己的敌人后,全排阵亡。排长、连长均壮烈殉国。与龙王庙一河之隔的关门洲,也同时遭受埋伏在小水影日军的袭击。我一连守军阵亡过半,最后只剩下20多人冲出包围,退出阵地,此后,日军也死亡百余人。
龙王庙、关门洲失守后。该营退守下街油坊桥、官矶山,据高扼守,凭壕还击,阻敌前进。次日,日机4架助战,下油坊桥阵地被炸弹击毁,杨连长中弹身亡。据守官矶山之何云龙排长义愤填膺,率队与侵入阵地之敌展开肉搏战,激战至26日上午10时,三山街陷入敌手。26日晚8时,该营在增援的五个连配合下,一举发动反攻,当夜收复三山。
27日拂晓,敌援军在螃蟹矶登陆,由正面再攻三山,展开激战,李昭营长亲临三华山前沿阵地,凭借工事,奋勇还击,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敌人屡攻不下,死伤惨重。后又不断增兵,并有飞机配合,战至午后,守军后路已断,李昭营长率领残部在友邻部队的接应下,肉搏突围。三山再度失守。此仗,毙敌500余,李营阵亡官兵180余名。
【荻港保卫战】1938年6月20日拂晓,日军炮舰4艘掩护登陆舰,载日军千余在荻港登陆。守军新7师3团2营营长姚彬率部抗击,反复冲杀,激战至午后,日军后续部队由“裕繁”铁矿码头登陆,从我守军背面迂回包围凤凰矶及蔡家山,守军腹背受敌,仍凭借简易工事英勇抵抗。下午,2营营长姚彬阵亡,士兵伤亡达200多人,被迫后撤。6月25日,3团团长李月秋组织反攻,连克牛康岭等7座山头,由上街攻入郭家油坊,下街攻至下山铺、仇家祠,并进入街道,与日军进行巷战。日军兵舰运来援军,激战一日,至夜,荻港再度陷落。1940年3月10日,我军用飞机奇袭日舰,于荻港江面投弹击中日舰一艘,该舰带伤逃至安庆江面沉没。
【繁昌保卫战】1938年12月,新四军第三支队与新四军一支队1团、二支队3团,在铜陵、南陵、繁昌抗日前线与日军共进行大小战斗达200余次,而其中尤以繁昌保卫战最为著名。
1939年1、2月间,日军两次向繁昌进行“扫荡”,均一度侵入县城,新四军三支队据守峨山,奋力反攻,击退日军,收复县城。

希望能够帮到您!

⑧ 安徽巢湖的历史。

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三十万年的“和县猿人”、二十万年的“银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国最早的城市”凌家滩文化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一步步进化的历史。 巢湖市半汤镇,西周、春秋时就是南方铜料运往北方的中转地。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代代名将曾驰骋巢湖疆场,留下众多的古战场遗存。含山县古昭关,雄踞“吴头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记述着春秋时期楚国名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惊险场景,正是这一“逃”,改变了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格局,由此引发出“伍员借兵灭楚”、“伍员鞭笞楚王尸”、“申包胥哭告秦庭”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县霸王祠的悠扬钟声,声声诉说着“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故事,四年楚汉相争在这里画上了句号。居巢区旗鼓山,是项羽谋臣范增的故土。这里“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历史的辉煌与遗憾: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才出现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

巢湖是“淮军文化”的摇篮。李鸿章在巢湖中庙水域集中编练中国淮军,一批著名爱国将领正是从这里走向疆场,走向台湾,在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三大战争中屡建奇功。

巢湖是现代革命的纪念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巢湖儿女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军,踊跃支前,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

巢湖是历史名人的故里。这里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巢湖四上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以及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画家童雪鸿、诗人田间、奥运冠军许海峰等,都出生在这块沃土上。其中冯、张、李三上将故居定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历来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们的涉足之地。他们或游览和视察巢湖,或戎马和任职巢湖,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名胜、传世墨宝和千古绝唱,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巢湖的历史名胜文化。

⑨ 芜湖长江历史上几次大洪水水位是多少

芜湖位于长江下游,地势低洼,原多沼泽,地面标高海拔8—12米,占全市(内市区)面积的80%以上。每当汛期容,长江水位达9.7米时,部分地区外水即由下水道倒灌;雨季排水不畅,又易积涝成灾。据史志记载,芜湖自公元323年(晋太宁元年)至1948年,遭受水患达70次,自1426年(明宣德元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五百多年间,芜湖遭受水患53次,平均每十年就要遭受水患一次。有时连年遭受,其大者就有14次。芜湖是水灾的易发地,著名的大禹治水中“导中江”的故事,就发生在芜湖附近。有具体记载以来几次洪水水位如下:
1931年水灾,芜湖水位高达11.87米。
1954年水灾,最高水位达到12.87米。比1931年最高水位还高出一米。

⑩ 安徽芜湖有哪些名人古墓

王稼祥(11中附近)
戴安澜 (具体位置在小赭山上,山顶有电视发射架的那一个)
古代遗址有很多,神山的干将砥剑石,广济寺的古塔(千年历史了)

这是有关芜湖的典故

(一) 八百里皖江浩浩荡荡,见证了芜湖源远流长的历史。

就像接连在繁昌发现的人字洞旧石器遗址、柯家冲古瓷窑遗址、三山的商周遗址,还有著名的芜湖城隍庙遗址、南陵县大工山古铜矿遗址(已探明西周至唐宋时期的采矿、冶铜遗迹共35处)。翻开芜湖的古文明历史,我们能发现足下的这块土地曾拥有“楚王城”、“三国东吴城”、“王敦城”、“宋城”和“明城”等众多古迹遗址,展示了古城文明的灿烂辉煌。

芜湖是一座古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时,因“地势低洼,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邑址位于今市区东南20公里处,为芜湖聚落之起始。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此地因“地卑积水,而生芜藻”,故名“芜湖”,并始设芜湖县。三国时,芜湖是孙吴抗拒曹魏的重要据点。吴黄武二年(223),县址由鸠兹故地迁止青弋江口。

这里,有中国第一个炼钢遗址——神山。旧石器时代文物以及古铜冶炼遗址证明,古代芜湖的冶金和制造工业技术水平就十分发达。《图经》云:“县东北六里的赤铸山有干将墓,神山上有磨剑池。干将淬剑于此。上有磨剑石”。这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干将和莫邪夫妇为楚王在此炼就了举世闻名的雌雄剑。《中国通史简编》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而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早。”1978年,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来神山实地考察之后,次年即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言,呼吁人们保护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炼钢遗址。

这里,有佛教“金地藏玉菩萨”第一行宫——“小九华广济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公元894年至898年的唐代时期,赭山就建成了“永清寺”,到公元1008至1016年间的宋代中祥年间又改为“广济寺”,并一直沿袭到今天。它和宋代治平年间(公元1065年)建于赭山南坡的砖塔相映成辉,形成了“赭塔晴岚”景观。宋代时,美妙的“赭塔晴岚、雄观江声、天门烟浪、荆山寒壁……”等“芜湖古八景”已基本形成。

这里,有名扬华夏的圩田水利工程——万春圩。嘉佑六年(1061年),沈括任安徽宁国县令,倡导并发起了修筑芜湖地区万春圩的工程,一次就动员民工达1.4万余人,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这是当时江南最大的修圩——堤垸工程,修复后,圩内及周边地区广泛受益,因而命名为“万春圩”,沈括著有《万春圩图记》。今天的万春圩依然在发挥作用,已有芜湖学者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工贸重镇。南唐时“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宋代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明朝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有“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的记载。清代芜湖著名铁画艺人汤天池和当时的姑熟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合作,以锤为笔,以砧为砚,以铁为墨,锻造出了中华一绝———芜湖铁画。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开芜湖为通商口岸后,芜湖成了米业商埠,商贸日兴。因芜湖水运交通发达,李鸿章便出面将在外省的米市迁至芜湖,从此芜湖米市开始兴旺,位居中国四大米市之冠。芜湖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和港口,也成了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伴随经济发展、城区扩大兴旺,促进了以寺庙为主的园林风景开发。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就建成了永寿院,(北宋二年改为吉祥寺,即今天的吉和街道所在地)。其建筑之华丽,香火之旺盛在当时也是少有的。寺的北面,还有“观澜亭”、“三元殿”等,今沿河路防洪墙宝塔根旁的“观澜亭”也是根据这一古景所命名。而“雄观江声”之景点,现仍是吉和街的一个小巷。与此同时,一批民族式园林建筑如“吴波亭”、“一览亭”、“清辉阁”、“御书亭”等也相继问世。明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开始建设中江塔,由于种种原因,断断续续前后历时50余年,直至清代康熙8年(公元1669年)才完工建成。 乾隆年间,“洪园”与“澹人居”两园合并,更名为“琴余别馆”,皆为芜湖知府陈圣修占有。到了清道光年间,官宦王泽告老归家之后,便将其买下,加以修饰又更名为“希右园”,意欲“希踪右军,誓暮不出”之意。清末民初,李鸿章家族便在原有园林设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又相继兴建了“柳春园、烟雨墩、景春花园、长春花园”和公馆等,使之初步成了一个环湖的大花园体系。然而,在1937年时,日本军占领芜湖后,好山好水好景致就从此败坏下去。今天“吴波秋月”和“玩鞭春色”经过修葺,它那神秘的故事仍吸引着四方来客。透过一些古迹,如楚王城遗址(南陵的黄池乡城西村)、南陵的黄墓(黄盖之墓)、萧云从墓、夫子庙大成殿、衙署前门、县学记碑(位于市十二中学内,碑文为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真迹)等,仍能遥想当年芜湖的盛景。

(二) 历史上的芜湖,水乡泽国,自然风光宜人,历代都有文人雅士涉足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题咏和篇章。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唐诗人刘秩《过芜湖》的赞美诗:“百里芜湖县,封候自汉朝。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近海鱼盐富,频淮粟麦饶。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时鱼》:“四月时鱼卓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玩鞭亭历来是游览名胜,留有甚多文人题咏。李白《南奔书怀》诗云:“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即指此典故。公元1084 年(元丰七年),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宋代文豪苏东坡携幼子苏过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苏轼在东承天院挥毫书下《湖阴曲》七言古律一首,咏叹的是芜湖八景之一“玩鞭春色”的故事。苏辙“马鞭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追”,黄庭坚“至今亭竹根延蔓,尚想当年七宝鞭”,读之令人感慨不已。 北宋诗人林逋因流连芜湖美景而留下“诗中长爱杜池州,说著芜湖是胜游”的佳句。著名诗人黄庭坚因欣赏芜湖的山水胜境,而在赭山广济寺中的滴翠轩内读书居住,研究诗文。芜湖状元、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 “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形成“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镜湖细柳”风景区;并盛赞芜湖“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就是在当时芜湖的“雅积楼”创作的。雅积楼历经明清两代,是芜湖历史上最久、藏书最多的私家书楼。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文学巨著《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街景、风俗、人物都是取材于芜湖,小说充满了芜湖一带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派的创始人萧尺木出生于芜湖。今存铁画创始人汤天池的铁画,都是根据萧尺木的画稿制成。 1918年2月,张恨水经挚友郝耕仁介绍到芜湖《皖江报》任总编辑兼编文艺副刊。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该报副刊《皖江新潮》,曾在全国风靡一时,恨水先生当时是其主笔之一。著名女画家潘玉良,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湖,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幸遇芜湖盐督潘赞化相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结成伉俪,张改姓潘,证婚人是陈独秀。潘赞化不为世俗偏见所动支持玉良,最终潘玉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兴起,潘玉良考取留法深造,从此远渡重洋,是我国旅法最早的画家。

(三)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阅读全文

与芜湖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