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姓孟的名人
网络知道
中国姓孟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姓孟的名人
查看全部5个回答写回答有内奖励
历史上姓孟的名容人
历史上有名的人,并且他姓孟.
我来答有奖励
匿名用户
2017-06-04
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县(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有"亚圣"的称号。他的学说对后来宋儒有很大影响。战国时还有墨家巨子孟胜,以及传说能够"生拔牛角"的勇士孟赍。西汉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东汉是有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
三国时,吴国有事母至孝、"哭竹生笋"的孟宗,蜀汉有彝族首领孟获。
隋唐时期,孟姓涌现出几位勇于反抗封建统治之士,如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孟让、孟海公,唐末有英勇善战的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唐代有著名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其诗歌脍炙人口。还有水利学家孟简。
南宋有名将孟珙。元末有襄阳红巾军将领孟海马。明末清初有戏曲作家孟称舜。近现代,有明清史学者孟森、教育家孟宪承、药学家孟目的、中国矫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孟继懋、全国劳动模范孟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孟宪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孟少农等。
㈡ 姓竹的祖先是谁
一、姓氏源流
竹(Zh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竹姓与竺姓同源,以国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相传商汤时,禹封炎帝的后代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孤竹国国君的二子伯夷、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后侍于周文王,但却阻拦周朝伐商,后因耻于食乱臣之粮,饿死终南山。他们的“贤”名流传于世,其后人就有以国名中的竹字为姓,称为竹氏。因竺和竹同音,汉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为姓竺。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姓氏。据《江汉丛谈》云:“夜郎侯生于竹中,以竹为姓。”汉代时,因夜郎侯生于竹中,遂以竹为氏。夜郎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班固《前汉书》因之。范晔《后汉书》还增加了特别的材料:“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当然只是传说,但也说明夜郎部族在此之前已经历史悠久,难以溯其渊源,带有了神话的色彩。以致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印绶,后遂杀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夷獠咸以竹王为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
二、迁徙分布
(缺)上古商朝时候,有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公族子孙后来取国名中的竹字为姓。孤竹国有两位公子是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就是叔齐和伯夷。原来,孤竹国君说好让叔齐继承君位的,而国君死后,叔齐说自己是老二,老大的品德才能都比自己高,一定要老大伯夷继承君位,伯夷也不肯,于是他俩就结伴到周国去,将孤竹国让给他人。那时周国君主贤良,所以许多人都去投奔。而商纣王残暴,周武王决定打天下用周朝代商朝,但叔齐伯夷又觉得争夺天下不对,劝周武王不要去。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叔齐伯夷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了。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讲:古时,西南少数民族的一少女,一天来到河边洗衣,忽然三节大竹漂到眼前,怎么推也推不走。仔细一听,里面似乎有婴儿的哭声。她把大竹抱回家去,小心翼翼地劈开,果然有一男婴在内。她精心抚养,竹婴长大成长后,文武兼备,自号智勇双全,自号夜郎侯,成为当地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于是,该族就以竹作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加以崇拜,并以竹为氏,世代祭祀。竹姓望居东莞郡(晋武帝置东莞郡,相当于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竹承构:唐朝的好官,开元年间任宣州刺史,缉拿为非作歹之徒,严惩贪污奸诈渎职之官,境内清明,百姓个个叫好。与大理少卿班景倩同风格,当时号称“班竹”。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于南海郡东南部置东莞郡(亦作东官郡),以旧有的司盐都尉(即前之番禺盐官)何志为首任东莞郡太守,领辖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及欣乐等六县,东莞郡治所与宝安县治所同设在南头。而香港地区已改为隶属东莞郡宝安县。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仍沿前制。隋朝时期,废东莞郡,将其地归入南海郡,宝安县辖地亦改为隶属广州府南海郡。今广东省东莞县置于唐代。
㈢ 历史人物的“姓名”。越多越好
不知道你指的是那个时期的,那我就每个时代都说一点。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吴起专、曹岿、齐属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阖闾宋襄公、齐景公、专诸、要离、豫让、左丘明、孟尝君、吴起、孙膑、田忌、廉颇、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管仲、鲍叔牙、王子庆忌、伍子胥、伯噽、孙武、柳下惠,子路、西施、屈原,司马迁,张衡,曹操,陶渊明,王勃,李清照,关汉卿,吴承恩,曹雪芹,孙中山,伊尹,姜子牙,孙权,刘邦,项羽,赵高,陈胜吴,韩信,萧何,杨广,李渊,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赵匡胤,赵普,成吉思汗,朱元璋、李白、王维、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柳宗元等等很多
㈣ 谁知道姓 嵇 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多来点。。。
嵇 康会稽人,后徙迁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铚县,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博学多闻,有奇才,崇尚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他善于写四言诗,风格清峻,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戌、沛人刘伶友善,游于竹林,称“竹林七贤”。后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年40。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声无哀乐论》等。后人辑本,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为最详备。他还擅长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嵇康在古琴曲上的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嵇 绍字延祖,晋朝礁郡铚县人。事母孝敬。山涛荐诸武帝,征为秘书郎。赵王伦篡位,署为侍中,惠帝复昨,遂居其职。永兴初河间王禺、成都王颖举兵,绍从帝战于荡阴,侍卫皆溃,惟绍以身捍卫,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衣。事定,左右欲洗衣,帝说:“此嵇侍中血,勿洗”。元帝时溢忠穆。 嵇 颖字公实,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任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乃谓子弟曰:“若曹(你们)师表也。”官至翰林学士。 嵇 璜字尚佐,清代江宁人。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幼年读《禹贡》,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盖下游宣通,水自顺流而下。”长老皆惊异,后治河果多有功绩。 嵇文甫名明,河南汲县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提前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学院等校讲授先秦思想史、明清思想史、宋代哲学及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民国20年后,任教于河南大学,曾任教授兼文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48年6月,与一部分师生投奔解放区,帮助创办中原大学,任副主任委员。 1949年5月起,历任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6年9月,任郑州大学校长。著有《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中国社会史》、《嵇文甫文集》等。 又据载,嵇姓人表现得比较沉寂,除了名登《汉书·货殖列传》的那位以博戏发财的大富翁嵇发之外,不见其他人的活动。嵇康之后,嵇氏又出了不少名人。再有就是三国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可算作一个代表。嵇绍,晋惠帝时为侍中。永兴初年,(304年)他跟从惠帝与成都王司马越交战于汤阴,两军交锋,晋军大改,惠帝的侍卫全部跑光了,只剩下嵇绍一个保护,结果就在皇帝的身侧被害,血溅衣。等到惠帝被救救出围,左右要把那件溅有血迹的龙袍拿出去洗时,惠帝却阻止说“此嵇侍中血,勿洗。” 嵇文甫 名明,河南汲县人。民国7年(191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提前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学院等校讲授先秦思想史、明清思想史、宋代哲学及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民国20年后,任教于河南大学,曾任教授兼文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48年6月,与一部分师生投奔解放区,帮助创办中原大学,任副主任委员。 1949年5月起,历任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6年9月,任郑州大学校长。著有《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中国社会史》、《嵇文甫文集》等。 嵇少丞 江苏省盐城市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变学、岩石物理、构造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等。 嵇汝运 (1918~2010):药物化学家,上海松江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毕生致力新药研究,在抗血吸虫病新药、金属解毒药物、抗疟疾新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感染新药等方面成果卓著。 嵇波 演员。199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㈤ 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个
召伯虎 又称召虎,史称召穆公,参见召公世系。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遗物有“召公簋”。 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 召平:(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东陵侯。 召欧:汉初名将,封广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邵信臣:(生卒年待考),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续: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 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邵大震: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 人所传诵。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伯温:邵雍之子,哲学家。 邵博: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亢:(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 邵宏渊: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官至节度使。 邵光祖:河南省人,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邵兴: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宝:(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邵弥:(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邵坚:明代人,字不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画史会要》、《明画录》、《无声诗史》 邵圭洁:(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邵元节:(1459—1539年)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邵捷春:(?—1641年)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将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毒死。《明史》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 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今浙江省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长蘅:(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山人,曾编辑《二家诗钞》。 邵齐焘:(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清代诗书画家,安徽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飘萍:(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省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采纳哦
㈥ 靳姓的历史名人
靳尚(?-前311),战国楚臣。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怀王十八年(前311),秦派张仪诱使怀王绝齐,怀王发觉受骗,欲杀张仪。他接受张仪厚赂,通过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张仪得以释归。他自请监视张仪,随同去秦;途中被魏人张旄杀死。
靳黈:生卒不详,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见于《战国策·赵一·秦王谓公子他》)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靳歙:(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今山西垣曲)。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吕雉,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靳强:西汉将军。汉二年(前205)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靳允: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今山东范县)令。
靳详: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治今山西太原)人。
靳冲(?-312),十六国时汉镇北将军,被刘聪下令斩。
靳陵(?-312),十六国时汉将作大匠望都公,因奉命筑造温明、徽光二殿,逾限不成,被刘聪下令斩于东市。
靳准(?-319),十六国前赵臣,匈奴族,曾任中护军,其女为刘聪皇后。318年(麟嘉三年)刘聪死,其子刘粲即位。靳准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独掌大权,未几,杀刘粲自立,号为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不久,亦为其部下所杀。
靳月光(生卒不详)靳准之女;月华之姐。史称她和妹妹靳月华“皆国色也”。
靳月华(?—318年),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皇后。父靳准,官大司空领司隶校尉。靳月华和姐姐靳月光,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史称为她俩“皆国色也”。
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太子。不久,刘粲被大司空靳准杀死,靳准又为部将所杀,靳皇后同时遇害。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靳豚(?—350年),十六国时后赵大将。公元350年八月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师于昌城,准备进攻邺城。魏国主冉闵亲自统领军队反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大败,死亡二万八千人。冉闵追到阴安,杀了靳豚,将其兵众全部俘虏后返国。
靳瑰(?—398年),十六国时南燕抚军司马。被慕容德所杀。
靳安:后燕太史令。
靳山顾:(生卒年待考),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529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靳孝谟:(公元?~619年),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治今陕西大荔)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今山西永济旧蒲州城)、中潬(今河南孟县)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靳裁之:(生卒年待考),颍川郡人(今河南颍川)。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靳怀德(945—1017),博州高唐人。祖昌范,殿中丞。父隐,禹城令。怀德太平兴国中明法,解褐广安军判官。秩满,授鸿胪寺丞,历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通判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广州,迁国子博士、通判沧州。历虞部、比部员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
靳六耶:(生卒年待考),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靳十耶:(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靳青:(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靳东发: 〔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靳真明:(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靳秘:(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靳德渊:(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靳显:(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靳用:(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靳凤:(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靳和:(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靳麟:(生卒年待考),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荣:(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奎章阁大学士。
靳昺,字克昌,绛州曲沃人。兄荣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奉母王氏官于朝。母殁,昺与兄荣护丧还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骤至,昺伏柩上,荣呼之避水,昺不忍舍去,遂为水所漂没。后得王氏柩于三里外,得昺尸于五里外。诏赐《孝子靳昺碑》。——《元史》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五 孝友二
靳颉:(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征西大将军。
靳杲:(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奉议大夫。
靳煌(1210—1293)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县王封人(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东王封村)。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生于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3月17日,元太祖成吉思汗五年,南宋甯宗赵扩嘉定三年)农历二月己卯日。
靳忠,深州静安人。以才勇为阿术所知,拔为帐下亲军。从攻樊城,又从破沙洋、新城,摄行军百户。至元十二年二月,追败宋殿帅孙虎臣,夺其乘舟,伯颜壮之。及常州破,录前后功,真授管军百户。江南平,伯颜以忠赏不酬劳,命为管军千户,佩银符。从讨建宁黄华,手刃贼首黄朝奉、王拔都,又获其骁将陈统制。行省赉白金碗二以旌之。后以伯颜荐;除武略将军、邓州翼管军下千户。二十一年,从忙古台入朝,赐金符,就擢中千户。枢密院申定兵制,又改下千户。卒。忠礼敬贤士,恂恂有儒者风。先是,诸将讨闽浙之乱,多俘良民为奴,忠令自相保任,散归乡里。其后男女相携来谢,作斋祠以为福报焉。——选自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靳德进:(生卒年待考),原籍潞州,后徙大名。著名元朝大臣。祖靳璇,父靳祥,佩金符,赠集贤大学士。靳德进尤精于星历之学。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凡攻占取胜,皆豫克日期,无不验者。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正院事。元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理辞不允。
靳贵:(公元1464~1520年),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著名明朝大臣、文士。著有《戒庵集》二十卷。
靳观明 〔明〕号浮玉,京口(今江苏镇江)人。靳贵裔孙。颇擅临池之誉,与同郡陈永年方驾。善以墨渖写山水,竹石亦复超妙。——《无声诗史》
靳义:(生卒年待考),字原礼;河南淇县人。著名明朝大臣。由太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以表彰他的廉洁。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学颜:(生卒年待考),字子愚,济宁人(今山东济宁)。著名明朝学者。靳学颜是明嘉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以廉平称。历吉安知府,治行高,累迁左布政使。明隆庆初年,入为太仆卿,后改光禄大夫。不久又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靳学颜内行修洁,后来见高拱以首辅掌铨,专恣甚,遂谢病归。靳学颜著作颇多,逝世后仅存十之二三。著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学曾,靳学颜之弟,山西副使。治绩亦有闻。
靳时芳:(生卒年待考),姚安人。著名明朝大孝子。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靳时芳背负而行。母病,靳时芳晨夕抱扶,历三十二年如一日。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福寿延年,八十三岁逝世。
靳於中:(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进士,仕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卸官后徙居密县,后分移登封。著有《礼记礼宗全录》四册,义释“闯王”留下美谈。
靳居,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
靳滋昂:(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朝末年医学家。著有《心经楞严经注》,《黄庭内外景经注》。
靳统武,明末平阳侯。
靳辅:(公元1633~1692年),字紫垣;祖籍辽阳人(今辽宁辽阳),汉军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水利工程专家。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中国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标嵩:(生卒年待考),字维岳,号赤符;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末清初大臣、学者。著有《疏园集》、《参同易测》、《庸行真议》等。
靳让:字益庵,河南尉氏人,清朝官吏。康熙十八年进士,授浙江宣平知县。
靳标策:(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仲全子文集》。
靳载:(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四书叙讲》、《四书肤见》、《读史辩》等。
靳址:(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易经古本》,《诗经古韵》,《太极通书》,《西铭解》,《朱子语类》,《澄碧楼文集》。
靳荣藩:(公元1726~1784年),字价人,号绿溪;祖籍山西洪洞,出生黎城麦仓村人。著名清朝官吏。先世洪洞县人,自六世祖始迁黎城。祖父靳绮,府学生员。父靳尚端官至浙江蒲江知县,山西忻州学正。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进士。历任河南省新蔡县知县,河南乡试房考官,龙门知县、迁安知县、蔚州知州,筑“靳公坝”,遵化知州,大名府知府,五十八岁去世。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邹城峄山镇苗庄村人。著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内阁总理。靳云鹏与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祺瑞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为民国陆军上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寇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后来日寇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并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在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了“居士林”,整日诵经念佛,直至1951年病逝。
靳云鹗,字颐恕,号荐青(1881年5月一1935年7月),国民党军队上将,山东省邹城市峄(yī)山镇苗庄人。靳云鹏之弟。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靳云鹤,出生于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苗庄村普通农家,后迁往济宁。靳家兄弟姐妹7人,靳云鹤在三兄弟中居末。靳云鹤的父亲靳开端,足下有三子,长子靳云鹏,后为民国陆军上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皖系四大金刚之首;次子靳云鹗,后为国民党军队上将、北洋政府河南省省长、直系悍将;三子就是靳云鹤。
靳巩(1886年-1969年)字克天、克田、环古,号古公、天老,别名桂林。山西汾阳人,今属山西孝义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收藏家。靳巩早年(1905)获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警察学校,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归国,任山西高等检察厅检察官,警察公所参事,军警执法处处长。民国四年(1915年),靳巩任山西省城警察厅厅长,还兼任警察专门学校校长。后来历任泰安县知事,历城县知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曾任南京国史馆纂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8月,靳巩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9年,靳巩逝世。享年83岁。靳巩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金石书画,并且也是鉴赏家。
靳树梁,字栋华,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其父为乡村塾师,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靳树梁9岁时随堂兄去河南读书。他学习勤奋,仅用3年半时间读完高小和中学,13岁考入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科。通过学习,他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应以先进技术开发宝藏;遂中途转学天津北洋大学采冶系。
靳书科:山西壶关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傅作义属下历任副长官部参谋、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少将处长、绥远省无职军政干部招待所登记组组员、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等职。1949年9月19日,靳书科在绥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董其武率领下起义。
靳佩芬(1910—),女,安徽省舒城县范店乡人。1922~1928年在罗山小学读书,后入安庆女子中学。1933年,在北京志城中学毕业。1934~193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读书。毕业后,任西北联合大学化学系助教。1940~1944年在兰州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1944~1945年,在四川任东北大学讲师。1945~1946年,任桂林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后任长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建国后,除短期在青岛山东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外,其余数十年来均任安徽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晚年兼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靳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已退休。
靳来川:(1911~1987),河南获嘉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靳怀刚:(1918~1996),山东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人。靳怀刚出身于显赫家庭,父亲靳云鹗,曾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同于学忠有袍泽之谊。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军阀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总理,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
靳夕:(1919.10-1997.6) 现代画家,美术电影编剧、导演。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 剧、广播作品31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
靳羽西:美籍华人,祖籍广东,1946年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羽西化妆品公司副总裁,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化妆品王国皇后、畅销书作家、慈善活动家。在美国主持的《看东方》电视节目,获得“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
靳树增,河北雄县沙辛庄人,1954年生,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只上过初中二年级便辍学。成年后应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成为部队里的一名文艺兵,主要表演天津快板。经努力,其后担任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总裁,荣登《东方之子》节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因伪造凭证实施巨额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
靳海涛,男,1954年2月出生,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经济师。靳海涛是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国家科技部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专家,至今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靳诺,女,靳诺,女,1956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挂职)等职务,200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2013年4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2013年10月,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靳蜀美,香港著名编剧,作品有《风流残剑血无痕》,《刺客列传》,《女杀手》等。
靳德茂,中国著名男演员、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靳建新,男,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书记。1974年至198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演出队演奏员。1981年至1983年 天津美术学院。1983年9月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1984年9月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87年7月 获南开大学法学学士。1987年7月至今天津音乐学院,曾任学生处干部、党委办公室秘书、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键盘系副书记兼副系主任、键盘系书记,现为音乐学系书记,高级政工师 。
靳克文,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河南省项城人,1971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靳铁章,男,1959年出生于台北,台湾音乐人,代表作品为《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真的还是假的》、《带年轻的心远走高飞》等。
靳常青,男,1965年6月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极端条件物理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靳忠,男,陕西靖边人,1966年8月9日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靖边县政协副主席。
靳东,男,中国内地演员,1976年12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200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痴迷于戏剧表演,代表作有电影《秋雨》、《玉树花开》,舞台剧《日出》、《惊天雷》,电视剧《闯关东》、《特殊争夺》、《秘杀名单》、《开天辟地》、《东方朔》、《悲情母子》、《母亲》、《大舞台》、《伪装者》等。
㈦ 历史上姓龙的名人有哪些
1、龙子
龙子应该是我国早期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具体生平、思想,今皆不可考。早在汉代,关于他的言论的流传就已经出现巨大差异。《大传》和《论书》体现出来的龙子和孔子的刑教观念,正好相反。
2、龙贾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文王任命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次年魏国献阴晋给秦,与秦修好。未久,公孙衍率兵攻魏上郡重地雕阴,魏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
经二年激战,至三十八年,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人。此役魏国防卫西河、上郡的主力全军覆没,主将龙贾被俘,魏惠王被迫于次年将西河郡全部献给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5、龙瑞
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㈧ 急求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姓名
投笔从戎(班超)慷慨悲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洛阳纸贵(张衡)
闻鸡起舞(祖逖)画龙点睛(张僧繇)
(1) 一字千金〔 吕不韦〕
(2) 一饭千金〔 韩信 ]
(3) 二碑纪功〔 杜预 〕
(4) 三顾茅庐〔刘备 〕
(5) 四面楚歌〔 项羽 〕
(6) 五月飞霜〔 邹衍 〕
(7) 七步成诗〔 曹植 〕
(8) 八斗之才〔 曹植 〕
(9) 千金买骨〔 郭隗 〕
(10) 入木三分〔王羲之 〕
(11) 马革裹尸〔马援 〕
(12) 不贪为宝〔子罕 〕
(13) 约法三章〔刘邦 〕
(14) 司马青衫〔白居易 〕
(15) 闻鸡起舞〔祖逖 〕
(16) 投笔从戎〔班超 〕
(17) 指鹿为马〔赵高 〕
(18)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9) 请君入瓮〔周兴 〕
(20)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21)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22) 凿壁偷光〔匡衡 〕
(23)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24) 孺子可教〔张良 〕
(25) 鞠躬尽瘁〔诸葛亮 〕
(26) 王前士后〔齐宣王、颜?〕
(27)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8) 东山再起〔谢安 〕
(29) 乐不思蜀〔刘禅 〕
(30) 纸上谈兵〔赵括 〕
(31) 卧薪尝胆〔勾践 〕
(32) 老当益壮〔马援 〕
(33) 多多益善〔韩信 〕
(34) 洛阳纸贵〔左思 〕
(35) 乐彘教子〔曾子 〕
(36) 沆瀣一气〔崔沆、淮瀣〕
(37) 退避三舍〔重耳 〕
(38) 金屋藏娇〔刘彻 〕
(39) 讳疾忌医〔蔡桓公 〕
(40) 焚书坑儒〔秦始皇 〕
(41) 望梅止渴〔曹操 〕
(42) 江朗才尽〔江淹 〕
(43) 负荆请罪〔廉颇 〕
(44) 图穷匕见〔荆轲 〕
(4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46) 完璧归赵〔蔺相如 〕
(47)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48) 燕瘦环肥〔赵飞燕、杨玉〕
(49) 一饭三遗矢〔廉颇 〕
(50) 无面见江东父老〔项羽〕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
凿壁偷光——匡衡
图穷匕见——荆轲
破釜沉舟——项羽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
江郎才尽——江淹
乐不思蜀——刘禅
煮豆燃萁——曹植
纸上谈兵——赵括
再衰三竭——曹刿
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投笔从戎——班超
卧薪尝胆——勾践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退避三舍——晋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坚
完璧归赵——蔺相如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口蜜腹剑——李林甫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㈨ 有哪些历史人物是姓郑的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向郑庄公下刀,废掉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得知后,针锋相对,利用郑国的优势,威胁周平王,逼使周文王与郑国派人质,后周对郑用兵,被郑所败周恒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扫地,郑国国威大振。自此周王室仅成天下共主,并无实权。
郑光祖:元代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元代连江(今属福建省)人。曾以太学上舍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南向,岁时伏腊必向南野哭。更名思肖,有寓“思赵”之意。善诗,擅水墨兰竹,信手数笔便成意境,所画墨兰蕴含思宋之情,书云“时写兰,疏花简叶,根不著土。人问之,曰:‘土为蕃人夺,忍著耶?’”嘉定某官胁以他事,求画兰,其曰:“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对仕元官僚,尤为恨之。所画墨竹,常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惜已无真本存世。传世作品有大德十年(1306年)作《墨兰图》卷,纸本,墨笔,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笔力劲挺,气格高洁,内敛含蓄,右自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左有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另《墨兰图》卷,画一孤傲伸叶吐蕊之兰,自题:“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所南。”藏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诗多故国之思,著有《郑所南文集》《心史》等。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振铎:当代作家,文学史家。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福建省长乐人。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而遇难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