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乐平市涌山镇有什么历史名人

乐平市涌山镇有什么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2-28 20:04:17

A. 乐平市有多少年历史

乐平历史悠久、人文昌达。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于县级市,归瓷都景德镇市代管。全市共有国土面积197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
千百年来,悠悠乐安水孕育了乐平灿烂的史前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这里诞生了与《通志》、《通典》合称“三通”的《文献通考》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书,以及毛泽东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这一垂范后世的历史佳作;源发了得到周恩来以“美、秀、娇、甜”高度评价的赣剧饶河戏;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在乐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戏文化、洪马文化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乐平市建治已有1800佘年,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多;由于市境地处地形、地貌的过渡区域其自然景观资源也十分独特。人文景观主要有涌山岩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马端临墓、乐平古戏台以及多处革命旧址。
古戏台:古戏台遍布乐平市各个乡村,多达412余座,成为乐平市独特的人文旅游景观,有“古戏台之乡”、“古戏台博物馆”之赞誉。乐平古戏台是融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国内外罕见的旅游资源群落。
洪马文化。洪氏:南宋名臣洪皓,史称“苏武第二”,洪皓之子,南宋大学者洪迈,花40年写成《容斋随笔》,是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的奇书宝典。马氏:南宋丞相马廷鸾及其子马端临(元代《文献通考》作者)。

B. 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2013年人口普查有多少人

专业暖贴二十年

C. 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稍田村有多少年的历史

山门寺建村历史大概为60年,村中原先有一寺庙,门开向鹄山,故而得名。稍田村生产队在该地做开发生产定居成村。

D. 乐平在外为官的人简介

乐平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省十强县(市)之一,一座藏富于民的城市。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城市,医药化工机械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江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重点产棉区。于1992年9月21日撤县设乐平市,由瓷都景德镇市代管。地处于江西省东北部,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有“鱼米之乡” “江南菜乡”的美誉,市内的赣东北大市场是华东地区菜价的标杆。辖1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
乐平素称“文章节义之邦”,历史上曾也过“一王二侯三附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与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名彪史册的“洪公气节,马公文章”就是杰出的代表。该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西周为楚之番邑地,春秋战国先后为吴、越、楚据有,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于县级市,归瓷都景德镇市管理。全市共有国土面积1980平方公里。全县通行赣语。这里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和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膨润土储藏地、江西省唯一的海泡石产地,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在乐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戏文化、洪马文化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乐平市建治已有1800佘年,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多;由于市境地处地形、地貌的过渡区域其自然景观资源也十分独特。人文景观主要有涌山岩洞旧石器文化遗址、马端临墓、乐平古戏台以及多处革命旧址。
古戏台:古戏台遍布乐平市各个乡村,多达412余座,成为乐平市独特的人文旅游景观,有“古戏台之
洪马文化。洪氏:南宋名臣洪皓,史称“苏武第二”,洪皓之子,南宋大学者洪迈,花40年写成《容斋随笔》,是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的奇书宝典。马氏:南宋丞相马廷鸾及其子马端临(元代《文献通考》作者)。
南宋建炎三年,浩皓奉宋高宗之命领礼部尚书衔出使金国,随员11人,经过南京,太原、燕山;前往金国都城会宁府,途中被金军大将粘罕扣留,逼其到宋朝叛臣、金军扶植的傀儡“齐帝”刘豫部下当官,洪皓坚决拒绝,在历经种种折磨后,被押送到冷山(今属黑龙江)流放。期间面临过金军多次威胁利诱,吃尽了千辛万苦,始终坚贞不屈。在荒野大地辗转迁徙15载后,终于全节而归,史称其为“苏武第二”,这就是乐平人引以为荣的“洪公气节”。在冷山流放期间,洪皓与金国人民友好相处,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教育金族儿童,传播汉族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贡献。
马端临(1254-1340),马廷鸾次子,字贵与,号竹村,受父亲影响,从小饱读经书,具有经邦济世之才,尤其是对经史文献考究深透。19岁时(1272年),以郊恩补承事郎,第二年在江南乡试中获第一,后因其父与权奸丁大全、贾似道等人不合辞官归隐,他借陪父回乡为由,未曾出仕,在故乡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编著历史巨著《文献通考》。至元代初,马廷鸾去世后,马端临曾起用为学官,先后出任慈湖书院和衢州柯山书院院长、台州路学教授等职。

E. 乐平市涌山镇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全死了,

F. 乐平市乐平有什么土特产

乐平桃酥 乐平桃酥乐平桃酥以其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酥松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等8项桂冠,被海内外食品专家誉为“中国桃酥王”。 乐平狗肉 乐平狗肉这一传统食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乐平的“清蒸狗肉”是最具有乐平特色的传统做法,历经数百载而不衰,乐平狗肉的制作工艺匠心独运,望之黄莹油亮,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回味无穷。乐平狗肉是用蒸、煮相结合的方法烹制作冷盘食用的风味食品。因系用文火不加盐煮熟,具有肉味鲜嫩,软硬适宜,鲜美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 白切狗肉最初的狗肉摊子摆在西市桥边,一只篾篓,上置一块油亮的案板、刀、狗肉、佐料碗,挤得满满当当,摊主悠闲地坐定,身后是一辆老式的加重自行车,一大塑料壶谷酒。不一会,便会有人在摊前坐下,估算着口袋里的钱,眼睛迅速在案板上扫一下,大块的肉通体黄亮,头、爪、肝、肚、肠则堆在一旁。酒一倒上,那刀便飞快地舞动起来。不一会,便又会有几个并不相识的人围过来,闷着头,吃着、喝着,热气一涌,便“箍”到了一起,盛着碎椒、葱末、姜蒜、酱油、麻油的碗里尽是筷子。乐平狗肉讲究现吃现切,否则会走了香气。上好的部位是狗爪,先在中间剖开,用劲一掰,小腿骨便抽了出来,再用尖刀剔除爪尖上的几块碎骨,即可切片码成一堆。筋肉相间的断面裹着一圈黄亮、透明的皮,状若花朵,咬劲十足。要有此等口福,早来自不必说,还得搭上一块分量不轻的狗肝。同样是下水,狗肚肠则能唱主角,“牛肝马肺狗肚肠”是一说,而乐平的狗肚肠更是一绝,肠洗净后,裹成一团,塞进刮净了的肚里,熟透后切出的片如同脑花一般;黑乎乎的狗着实看相不雅,但皮厚、肉紧、嚼头好;剔了排骨,肋条也是一层皮,一层肉,脆烂异常,倒是狗腿,肉厚,皮少,常常饱了偶尔路过的外乡人。 涌山腊猪头 涌山腊猪头涌山腊猪头是乐平市涌山镇特产。制作工艺流传久远,工艺比较复杂。一个成品腊猪头通常要经过近十道工序半个月时间完成。涌山腊猪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油润不腻、满口醇香。传统吃法是“剥猪头吃法”:将一个完整的猪头,用木制大蒸笼蒸熟后,放在脸盆里,一家人围在一起,用刀切开,一块一块剥下来,用手抓着吃。这是当地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G. 枫林村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枫林村的介绍

枫林村是江西省乐平市的经济重镇——涌山镇的镇政府所在地,该村河流回水系自答北向南穿境而过,总揽闹中心跨河公路桥梁共有三座,其中古称“八间称”就坐落在城镇中心,客流量大,人口居住密集,沿河两边步行街总全长2公里,是涌山商业区的标志地段,该村总占地600多亩,总人口3800多人,以民营企业为主导,

H. 乐平市的历史名人

饶娥(749—762年) 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中,下落不明。饶娥连续三天在江边痛哭寻找,水食不进,痛不欲生。第四天饶绩尸首浮出江面,乡邻认为是饶娥的孝行感动了天神,才使绕绩尸首浮出。父死后,饶娥决意随父而去,并绝食而终。饶娥的孝行惊动了官府和京城,当时的乐平县令随即撰文申报朝廷。当时的大文学家柳宗元闻后也颇受感动,撰文《饶娥记》彰扬饶娥孝行。《新唐书》将饶娥列入孝女,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奉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
洪皓(1088—1155年) 字光弼,乐平岩前(今洪岩镇)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初任秀州司录。时逢灾后大饥荒,洪皓冒杀身之罪,截留浙东钢米赈饥,解救了数万行将饿死的灾民,当地人民深感其思,尊其为“洪佛子”。南宋初年,他奉命出使金国,因不屈服金国统治者的侮辱,被扣留软禁,遭受种种折磨仍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冷山(今属吉林省地)。在冷山期间,他与金人友好相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桦树皮忆写《四书》,教育金国儿童,传播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金十五年后全节而归,被誉为苏武第二。不久又因揭露秦桧私通敌国遭到报复,被流放英州(今属广东)。九年后平反昭雪,在回京途中病逝。著有《松漠纪闻》、《鄱阳集》、《帝王通要》等传世。
王刚中(1103—1165年) 字时亨,宋代乐平履恒里燕窝村(今礼林镇府前村)。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入仕后的前十年,王刚中受到秦桧排挤,一直在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秦桧死后,他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很得高宗重用。后以龙图阁侍制衔出任成都府尹,兼四川制置使,成为当时最大的封疆大吏。在四川他坚持以礼法制军,废除苛政,整治社会风气,兴建府学礼殿,加强民间教化,大施德政。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王刚中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洪迈(1123—1202年) 洪皓第三子,字景卢,号野处。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他读书也抄书,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曾出使金国,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洪皓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书十分珍爱,每日必读,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的案头。
马廷鸾(1222—1289年) 字翔仲,号碧梧,众埠楼前村人。南宋淳祐七年进士,历任池州教授、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官职,咸淳五年出任右丞相。马廷鸾为官清正,敢于奸臣作斗争,曾冒罢官之险,上书弹劾把持朝政的宰相丁大全之罪行,进谏罢免庸臣董宋臣、朱熠之流的官职。他的义举受到群众的推崇,得到皇帝的重视,因此而被拜为宰相。但当时外戚当权,朝政腐败,忠臣无法施展才华,无力挽救危亡,马廷鸾出任宰相三年之后不得不辞官去政。马廷鸾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文辞工整,曾为皇廷词臣,理宗、度宗两代君王的诏书圣旨、馆阁文书大都是马氏起草。晚年归隐故乡,潜心著书立说,有《碧梧玩芳集》等著作传世。
马端临(1254—1340年) 字贵与,号竹村,众埠楼前村人,马廷鸾次子,12岁中秀才,南宋咸淳九年中江南漕试(乡试)第一。后随其父辞官归隐故乡。马端临在故乡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著成历史巨著《文献通考》,全书348卷,从上古一直写到南宋末年,是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十分完备、非常有价值的史书。后人将马氏《文献通考》与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合称“三通”,并将《通考》誉为“三通”之首,《文献通考》奠定了马端临伟大的史学家的地位。马端临晚年曾出任乐平慈湖书院和衢州柯山书院山长、台州路儒学教授。
汪道诚(1783—1865年) 字勉旃,号砺轩,乐港里汪人。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边寨土司勾结境外少数民族头人叛变,击杀官兵,骚扰边境安宁。汪道诚率精锐进剿,生擒大部叛变头首。汪道诚在云南六年,组织士兵屯田,积余了大批粮食和物资,凡军中士卒遇婚丧事,从中可以领取丰厚的经费,士卒皆感其德。汪道诚年七十退役,随子茹鉴寓居福州。同治四年病逝于闽寓。
夏廷宜(1851——1907年) 字先知,临港睦乐村人,绰号“混天麻子”。是位武功出色是饶河戏演员,颇有侠义。光绪年间,乐平城乡开征“厘金”(一种苛税),加重了人民负担。光绪三十年知县杜 磷光又借口兴办高等小学堂经费不足,加征靛捐,引起产靛最多的西乡绅民愤怒。正在西乡演戏的夏廷宜,鼓动并带领西乡民众进城示威游行,捣毁了统捐局、厘金卡、缉私卡、盐卡和天主教堂,击沉了两艘护卡炮船。其后夏廷宜又率众攻打县衙,火烧清白堂,开牢释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风暴。清廷派九江道台瑞征率兵驰乐镇压。在大兵压境之时,夏廷宜主动转移,使瑞扑了空。光绪三十三年,夏廷宜率众再度攻打乐平城,在途中遭清军洋枪队伏击,中弹牺牲。
戴良谟(1901—1981年) 又名远猷。名口戴村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是同学。1928年在创办乐平中学,任校长。1929年赴日留学,兼任中国留日学生管理处总务课长,并在日本女子职业学校兼教习。回国后,曾任河南省宁陵县长,在两年任期内,致力于加固黄河堤防,兴办学校,查禁鸦片,宣传发动妇女放脚,颇有政绩。1932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江西中正大学任教授。1953年入武汉华中工学院,任教学教研室副主任多年。戴良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术上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造诣精深,是位道德高尚的资深学者和有影响的数学家。
石凌鹤(1906—1995年) 原名石联学,字时敏。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从事救亡演剧、战地演剧工作。建国后,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文革”初期受到很大冲击,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是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他的话剧剧作有《黑地狱》、《保卫卢沟桥》、《火海中的孤军》、《铁蹄下的上海》、《法西斯丧钟响了》等,戏曲剧作(含改编)有《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行》、《玉茗花笑》等。他导演过《扬子江风暴》、《赛金花》、《棠棣之花》等著名话剧。他编过《舞台和银幕》杂志、申报《电影专刊》等。
邹家燮 (1766-1811年),字秀升,号理堂,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江西乐平镇桥镇墩上邹家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旋殿试,以一甲第三名钦点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任录馆纂修官、文渊阁校理、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
一次仁宗亲临翰林院,邹家燮恭敬地呈上自己编修校理的书刊,仁宗看后比较满意,列为二等成绩,赐给《味除书室全集》和犀砚、宣纸等珍贵物品。不久,还派他赴贵州担任副考官。邹家燮作风正派,审卷认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嘉庆十一年(1806年),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各地缺额补员,可以由总督、巡抚指名选拔。邹家燮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有人营私舞弊,就奏明皇上,提出补员名单一定要经朝廷核实的建议。
江西巡抚金光悌走马上任不久,上本启奏说江西巡抚、藩司、臬司、盐粮各巡道及各州、县均有大量未了结的悬案,计万余起。拟请以巡抚为首,成立一个总局,专门清理所有悬案。邹家燮也呈一奏疏,反对金光悌的提议,请成立总局弊病很多。巡抚问案,实属有名无实;案件转递,事隔多年,反不易查清;总局容易出现舞弊、贪污、敲诈等现象;总局一设,各司、道及地方机构势必废驰……所以邹家燮主张仍由各司、道及地方机构自己处理。仁宗批准了邹家燮的奏疏。后来,邹家燮调升礼部给事中,在查处禄米、南新等金库时,也一如既往,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知无不言,敢于和不良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嘉庆十六年(1811年)九月初五,邹家燮在祭母时,心情十分沉痛。次日突然中风死去。其遗著因用语犯忌,多所失传。
汪守和(1764-1836年),字惟农,号巽泉,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乐平县城(今洎阳街道办)人。嘉庆元年(1796年)赴京应试中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守和以文才列黄榜前茅,入仕后初任翰林院编修,又升任侍讲、侍读学士,学政,内阁学士,国史馆协修等职,且多次出任各省乡试考官,多与文章打交道。他治学严谨,处事尽心竭力,公正无私。
汪守和晚年自户部、礼部侍郎,步步晋升为吏部、工部、礼部尚书,左都察御史,道光十六年(1836年)病逝於礼部尚书官邸,享年73岁。
汪守和为官40余年,以恭谨著称,得两代君王重视。汪守和死后,皇上晋赠他“太子太保”衔,敕谕上称他“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报国勤劳,鞠躬尽瘁”。汪守和的灵柩自北京运回乐平的途中,经过州县,地方官员和大绅士多是汪守和的学生,都流着眼泪来祭奠他,为汪守和送行。乐平人为表彰汪守和的功绩,在乐平城南门为他建了一个府堂,上镶“榜眼及第”四个金字。又把汪守和家所在的巷子,命名榜眼巷,至今仍这样称呼。

I. 乐平市涌山镇官口村在什么朝代人口最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口最多

官口村 位于夏镇街道北部,距街道驻地4公里。村党支部书记:薛勇,村委会主任:薛勇。有薛、刘、赵、王等9个姓氏,薛、刘姓最多。

J. 乐平的特产是

乐平桃酥 乐平桃酥乐平桃酥以其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酥松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等8项桂冠,被海内外食品专家誉为“中国桃酥王”。 乐平狗肉 乐平狗肉这一传统食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乐平的“清蒸狗肉”是最具有乐平特色的传统做法,历经数百载而不衰,乐平狗肉的制作工艺匠心独运,望之黄莹油亮,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回味无穷。乐平狗肉是用蒸、煮相结合的方法烹制作冷盘食用的风味食品。因系用文火不加盐煮熟,具有肉味鲜嫩,软硬适宜,鲜美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 白切狗肉最初的狗肉摊子摆在西市桥边,一只篾篓,上置一块油亮的案板、刀、狗肉、佐料碗,挤得满满当当,摊主悠闲地坐定,身后是一辆老式的加重自行车,一大塑料壶谷酒。不一会,便会有人在摊前坐下,估算着口袋里的钱,眼睛迅速在案板上扫一下,大块的肉通体黄亮,头、爪、肝、肚、肠则堆在一旁。酒一倒上,那刀便飞快地舞动起来。不一会,便又会有几个并不相识的人围过来,闷着头,吃着、喝着,热气一涌,便“箍”到了一起,盛着碎椒、葱末、姜蒜、酱油、麻油的碗里尽是筷子。乐平狗肉讲究现吃现切,否则会走了香气。上好的部位是狗爪,先在中间剖开,用劲一掰,小腿骨便抽了出来,再用尖刀剔除爪尖上的几块碎骨,即可切片码成一堆。筋肉相间的断面裹着一圈黄亮、透明的皮,状若花朵,咬劲十足。要有此等口福,早来自不必说,还得搭上一块分量不轻的狗肝。同样是下水,狗肚肠则能唱主角,“牛肝马肺狗肚肠”是一说,而乐平的狗肚肠更是一绝,肠洗净后,裹成一团,塞进刮净了的肚里,熟透后切出的片如同脑花一般;黑乎乎的狗着实看相不雅,但皮厚、肉紧、嚼头好;剔了排骨,肋条也是一层皮,一层肉,脆烂异常,倒是狗腿,肉厚,皮少,常常饱了偶尔路过的外乡人。 涌山腊猪头 涌山腊猪头涌山腊猪头是乐平市涌山镇特产。制作工艺流传久远,工艺比较复杂。一个成品腊猪头通常要经过近十道工序半个月时间完成。涌山腊猪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油润不腻、满口醇香。传统吃法是“剥猪头吃法”:将一个完整的猪头,用木制大蒸笼蒸熟后,放在脸盆里,一家人围在一起,用刀切开,一块一块剥下来,用手抓着吃。这是当地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阅读全文

与乐平市涌山镇有什么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