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吉林出过哪些名人政治界、娱乐界、文学界均可。
1、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经用过10个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以后一直用的化名。
⑵ 家乡的名人 阳城人300字作文
孙文龙
孙文龙,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生于1931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编辑本段社会贡献及影响
社会贡献
他的一生,作风过硬、务实求真、敢想敢干、致富百姓,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中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赞扬。到武乡任职期间,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2220件,赢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广了武乡的经验;移花接木,使武乡变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县开展了136项农田水利建设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县任职,不畏病魔,鞠躬尽瘁,对农业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也走向了世界。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因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
社会影响
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二十多年来,人们不但没有忘记,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中共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山西省蚕学会和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县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亭。山西电影电视制片厂拍摄十集电视连续剧《沧桑情》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排演大型纪实豫剧《公仆孙文龙》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民间成立了孙文龙精神研究会,故乡人民自发捐资修建孙文龙纪念馆,同时,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孙文龙纪念馆网站,新华出版社、红旗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魂系百姓》、《永恒的怀念》、全国中小学生民族精神乡土教育丛书《读书、读人、读精神》、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等9本著作。新华网、山西日报、太行日报先后刊发了《穿越时空的精神长廊》、《树碑记》、《不能不写的报道》、《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等。地方各种志书对他的各种事迹均有记载。纪念馆先后被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中国诚信网、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大学、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阳城县委、县政府等命名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被晋城市、阳城县两级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民呼唤孙文龙精神,时代需要孙文龙式干部。孙文龙精神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孙文龙精神源自阳城,高扬太行,面向全国,走向世
⑶ 长治市屯留县有啥文化,有没有什么历史典故
县城西北复20公里的老爷山革命战制斗遗址,是上党战役全歼阎锡山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性决战处。 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庙8处,137间,尽毁于战争中,现除部分基础遗存外,(断垣残壁改作它用),仅剩一座莲花舍利塔,满身弹痕累累,是“上党战役”的一个重要标志。 屯留历史修久,远古时期,即有人类活动。西汉置县至今。民间有“后羿射日”、“卞和获壁”、“张良得兵书”、“王伯当中箭”的传说。历史上著名人物有汉初的杰出政治家张良、抗日联军将领、中共东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列士,可谓英才辈出。 屯留是有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区党委和八路军总部先后进驻屯留。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罗荣桓、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战斗的足迹。名震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在屯留增内的老爷山。
麻烦采纳,谢谢!
⑷ 辛店镇有哪些历史人物
白居易
新郑白氏,据古谱记载:白鍠这一枝,在白居易随父亲寄居符离集之后,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后代。现代新郑白氏来源,巩县《石关白氏宗鉴》中有《重修石关白氏世谱序》是这样记载的:“二十九代孙元嵩州通判讳时先,遭元季之乱,弃职。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隐居巩县石关,为巩县白氏始祖。元末明初(1355年),遭战乱、天灾,三子又分别卜居。长讳君卿居巩县石关,次讳君让居温县王羊店,三讳君乡居密县白寨和新郑辛店,为巩、温、密、新四县二世祖。白氏始祖自徙巩迄今,已六百余载。”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白,白居易二十九代孙白时先先从洛阳迁到巩县,他的三儿子白君乡又回到新郑,为新郑白氏始迁祖。
自从白君乡定居辛店以后,已经656年了。他的子子孙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得天地之灵秀,出盖世之英才。明清时代,进士及第授任县令以上者,有十多位,白绣正德年间任镇江通判;第十一代孙白凤阖任礼部儒官;十二代孙白熺任西城兵马司;白笏万历年间任鸿胪寺署丞;十五代孙白士魁以知县任广东博茂场盐大使;白士弘任四川资州(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井研县知县;十六代孙白昭任直隶赵州(治所在今河北赵县)高邑县知县;十七代孙白书丹任四川通判、盐业大使;白书田任广东新安、大埔二县知县;十八代孙白焯任山西省屯留县知县;白三元顺治年间任陕西递运所大使;白幼舆乾隆年间任中书科中书。十九世孙白乔林任湖北德安府州判。他们多继承了祖先美德,为官清正廉明。君乡公的第十一代孙白凤书任銮仪经历司经历。明末,匪寇四起,灾荒连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凤书凄然慨叹道:“人皆空腹,我岂能独饱!”遂家财散尽,捐谷三百余石,金三十两,搭设粥棚,广济灾民;又施棺木百具,收殓尸骸,督众掩埋。及清朝定鼎,新郑知县王业兴上报朝廷表彰,于雍正六年人忠义祠。第十二代孙白禄,进士及第后任广东肇庆府阳江县主薄,后钦命任广东、江南两省尺斗较量,实为“日进斗金”的肥缺。然而在他任职的数年之中,始终廉洁自持,一尘不染。上司奖以百金,但他坚辞不受。后又迁升为陕西巩昌府同知。
新中国建立以后,新郑白氏更是人才荟萃。仅辛店一镇,县市级以上的政界要员就有七位。白居易第五十一代孙白进中历任开封地委组织部干事、地委办公室秘书,省科委秘书,省委文教部干事,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处处长、机关党委书记、内司工委办公室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省九届人大代表。白金声历任河南省委书记赵文甫秘书,省政府侨务办公室副处长、处长、机关总支副书记、助理巡视员。五十二代孙白福治历任新郑县沂水小学、新郑第六中学教师,中共新郑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县革委办事组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中共开封地委副秘书长,中共中牟县委副书记,中共登封县委书记,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市农委主任、党组书记,市纪委书记,政协郑州市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郑州市第五、第六、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郑州市第八、第九、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四、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五十三代孙白红战历任航空工业总公司新乡103厂设计员、工艺科科长、厂长助理、副厂长,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郑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辖市市长级干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留斌任新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白保迎任新郑市市长助理;白新治任新郑市政协副主席。他们都是新郑白氏的精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郑白氏后裔英才,更是瓜瓞绵绵,生生不息。白居易的五十二代孙白现军,辛店许窑人,攻读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在国家核心期刊《行政与法》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硕士学位;五十三代孙白艳锋,辛店人,攻读河南大学物理系“光学传输”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他们都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白君乡定居新郑辛店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下传三十余代,又因为居官、经商、避乱、过灾等原因,一部分族人迁徙到中牟、尉氏、密县、长葛、宝丰、鲁山、方城、社旗、襄县、叶县等地,目前新郑白氏后裔已达十万之众。无论他们徙居何处,他们都认定新郑辛店是他们的发祥地。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迁居各地的白氏后裔都会返回辛店祭奠先祖,以怀念先祖,怀念故乡,联络宗亲,共图发展。
⑸ 姓晋的名人。。。急需急需!! !
晋 骘:宋朝的州官,他到房州做州官时,遇上兵乱,百姓闹饥荒,他令军队垦荒种田,至秋大熟丰收后,仓廪富足,遂将粮食分给百姓,免其徭役。他还修建学校,让平民百姓的小孩也有书读。而且还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颇有政绩。
晋 爵:明朝文官,又能带兵,文武双全,性格刚正,后来讨厌官场,就回乡去了。
晋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献公次子。骊姬之乱,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惠公死,怀公继立,不得人心。遂借秦穆公力归晋,得即君位。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力复强。平周王室王子带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为号召,树立威信。城濮之战大败楚、陈、蔡三国军,会诸侯于践土,遂成霸主。在位九年。
晋灼:晋代尚书郎晋灼,河南人。著有《汉书音义》。
晋冯:东汉京兆祭酒晋冯,京兆人。好古乐道,班固荐之于东平王。
晋调元:明代馆陶知县晋调元,大饥之年,捐俸煮粥活民,备受称道。
晋原平,山西原平人,1963年生,1983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在地市一级机关工作二十余年,担任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十余年,编写过各类大型图书十数部,最为轰动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生死门》、《权力场》、《大欲壑》(合称世纪三部曲)、《权力的平台》。
⑹ 吉林市历史人物介绍
吉林市的历史人物:
牛子厚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是在吉林城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各主要城镇都布有“买卖”的大东家。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后改名为“富连成”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该科班学习的学员因是受正规专业教育,很多学员日后在京剧界都成了“名角”,还有些人誉满全国,誉满全球。比如梅兰芳原名梅喜群,后改名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都是从这个科班学成的学员。
宋小濂
宋小濂 ,字友梅、铁梅。吉林省双阳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工诗善书,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民国三年曾出任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在抗击沙俄,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做出了贡献。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宋
成多禄
成多禄 吉林人,著名书法家。他精诗文、功书法、诗词、文稿,墨迹遍及东北三省,驰名全国,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民国初年任吉林省第二届参议院议员,民国教育部审核处处长,且为官清廉,被群众誉为“清廉太守”。
徐鼐霖
徐鼐霖 永吉尚礼人,民国八年(1919年)任吉林省长,他精诗文、善书法,文化艺术成就很高,被誊为“吉林三杰”之一;东北沦陷后,坚持不与伪政权合作,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韩宪宗
韩宪宗 吉林人,在同日军作战保辽南及在桦甸黄金资源早期开发方面功不可没,并创下了当时闻名全国的“黄金世界”。
张作相
张作相 辽宁锦州义县人,他人1924年4月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提任吉林省督军、省长等职。任职期间内创立了最早的高等学校,修筑了吉海铁路,修建了第一座自来水厂等。深得百姓拥戴。
李维民
李维民原名李馥慧,曾用名李一民,张守仁,王一民。祖籍河北,1909年生于吉林。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早年长期工作在敌占区,是吉林特别支部、中共吉林市委的创立者之一。
⑺ 屯留县明朝年那个村出过名人大官
这么问肯定没好事
⑻ 山西省屯留有多少人
屯留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毗邻长治市区。自秦设屯留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县制历史。全县国土面积1142平方公里,辖11乡镇3个开发区,总人口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