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省龙泉市水南有一个夫人殿,龙泉市查田镇溪口村也有一个夫人殿,请问这两个殿里供奉的神像是谁
溪口村供的是三殿夫人,分别是:敕封陈靖姑为慈靖夫人、林九娘为淑靖夫人、李三娘为三靖夫人,合称“三奶夫人”。分别是福建古田人,罗源人,连江马鼻人。
B. 简阳有哪个历史伟人
吴雪琴
吴雪琴(年),学名桂馨,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出生,定居石经寺(今龙泉驿区的茶店乡石经村)乡间。
吴雪琴3岁丧母,12岁丧父。家贫如洗,靠继母不辞辛劳日夜纺织勉强度日。
雪琴少年时就很勤奋,刻苦攻读。但苦于家境贫寒,深感前途渺茫,曾产生轻生之念,幸得继母察觉追至江边,痛哭规劝,将其救回。之后,雪琴更加用功苦读,学业日渐长进。曾华臣先生见雪琴诗文习作后感慨地说:“此子诗学当有成,可来我处志读。”于是收下雪琴免费随馆就读。后来,雪琴终于学有所成,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八月考中秀才。不久与罗英贤之长女结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经曾华臣先生举荐,雪琴被清政府选派赴日本东京留学,入宏文学院速成班,攻读教育行政。同行人有刘存厚。求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的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雪琴学成归国,接任简州(今简阳市)学务局副董,筹办学校事宜。同年高等小学校改为官立中学校,雪琴兼任官立中学校监督(校长),为办学经费、校舍等问题奔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雪琴任简州劝学所视学,努力为创办简州女子高等小学校尽心尽力。同时,动员石经寺方丈圣友法师创办石经寺私立小学,为乡村民众子弟入学创造条件。
民国元年(1912年)春,雪琴辞去劝学所视学职务。7月,任临时四川省议会议员,并先后任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四川优级师范学校、四川国学专门学校学监。两度在四川省师范学校遂宁第三师范学校任教。
吴雪琴在四川国学专门学校任学监时,与校长骆成骧交谊甚厚。民国13年(1924年),骆成骧曾至石经寺的雪琴家相访。留有石经寺同吴雪琴、林百熙、演明游长松寺诗。诗曰:■嵝满地九重高,独立沧溟踏巨鳌,乘兴似随云雨去,长风万里听波涛。
民国20年(1931年)3月,雪琴奉命回简阳县任教育局局长。其间,主张男、女生分校。
民国27年(1938年)调任简阳县民众教育馆馆长。著有《雪庐诗草》2卷。1948年辞职回石经寺家中闲居。雪琴生活俭朴,对人和善,颇受乡人敬慕,一生淡薄功名利禄,出任公职多受朋友敦请。1952年病逝于乡间寓所,享年80岁。
C. 龙泉青瓷的名家人物
一、徐朝兴
浙江丽水龙泉人。1996年被评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
四、陈坛根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2013年被授予“龙泉青瓷终身艺术成就奖”,丽水学院客座教授、龙泉古窑瓷研究所所长。
1949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1964年进入龙泉瓷厂工作,历任原料车间主任、技术副厂长、党组书记等职。
2004年在原料和釉料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研究成功龙泉青瓷冰裂纹,使失传千年的龙泉青瓷冰裂纹制作工艺重放光彩。“龙泉青瓷冰裂纹制作工艺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五、张绍斌
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一个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D. 底部刻有中国龙泉瓷器的最早可到什么朝代
底部复刻有中国龙泉瓷器的最早制可到西晋。
龙泉瓷器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龙泉瓷器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4)龙泉驿区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龙泉瓷器的特点:
龙泉瓷器“哥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以瑰丽、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朴典雅。
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现,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的云、龙、花卉等,装饰独具神韵。
E. 龙泉历史十大名人
1、剑祖欧冶子(来公元514年前后)
2、宰相自何执中(1044---118年)
3、瓷宗章氏二生(约1127前后)
4、菇神吴昱(约1130-1208)
5、帝师何澹(1146-1219)
6、哲人叶适(1150-1223)
7、诗人叶绍翁(1124前后)
8、治才章溢(1314-1369)
9、义士徐仰山(1877-1913)
10、英烈季步高(1906-1928)
F. 龙泉市安仁镇大舍村历史名人
来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自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G. 龙泉市有什么等著名历史人物
答:你说的龙泉市是浙江省龙泉市吧!
它的著名历史人物有:
1,宝剑祖师欧冶子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宁波人}(约公元前514年前后)。相传是龙泉宝剑创始人。他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
关于“龙渊”剑,《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 、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在此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为了纪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2,哥弟窑祖师章生一、章生二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龙泉人氏,相传是哥窑和弟窑的创始人(1127 年前后)。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又因其作品风格继承龙泉晋唐 青器,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所以世称章氏兄弟是开创龙泉青瓷鼎盛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3,南宋大学者叶适
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齐名(1150—1223)。字正则,祖籍龙泉,其父母因龙泉发大水飘没数百里,徙于瑞安,其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淳熙五年(1178),举进士第二。《四朝闻见录》载:本为第一,因策论有“圣君行弊政,庸君行善政”之说,遂为第二。因荐召为大学士,迁博士。宁宗时,授宝漠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对与金议和。后因遭中丞雷孝友诬陷被夺职。从此迁居永嘉水心村,以经国济世之才自负,杜门著述,多有匡救时弊之言,称水心先生,为永嘉学派创始人。宋史《艺文志》有叶 适《习学记言》45卷;《周易述解》1卷;《名臣事纂》9卷;《叶适文集》20卷。《四库全书》有叶适《习学记言》50卷;《水心卷》28卷等。主张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萌芽,就出自叶适。
4,北宋宰相何执中
何执中(1043-1116)北宋大臣,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县)人。字伯通。举进士。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亳(今安徽省亳州)二州判官。徽宗(赵佶)时追随蔡京。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任尚书右丞。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曾引起太学诸生之反对。在任期间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饰太平。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与蔡京(为六贼之一)同为宰相。五年后,并以太傅致仕。
5,南宋宰相汤思退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龙泉人氏(1117—1164)。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绍兴27年(1157)升任尚书右仆射,两年后改任宰相左仆射。绍兴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孝宗兴隆元年(1163)北伐失败,孝宗再任思退为相。
6,北宋文豪叶涛
北宋著名诗人(1050—1110),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宋史》有传。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
存。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7,北宋副相管师仁
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 (1045—1109)。字元善,城东后甸村(今龙渊镇一村)人。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初任沧州教授,深受学子爱戴。后出知邵武军,政绩卓著,朝廷考核为第一。升任知建昌军时,多有善政,《江西通志·名宦》有传,谓“人戴其德,为立生祠”。任右正言职时,河北水患,奏请减负租赋,以安定流民生活,得到朝廷采纳。任吏产侍郎时 ,敢于揭露选用曹吏中的挠法违纪现象。不久又升为刑部尚书。任定州安抚使时,致力于精兵储粮,严肃军纪,鼓舞士气,巩固边防。时北方辽国知宋有备,打消侵疆索地之意图。徽宋得知,嘉奖师仁:“有臣如此,朕复何忧”。乃升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朝廷授职文书中褒奖他有“智同事物,学洞古今。有猷有为,允文允武。甲兵不试,边境以宁。人为天官,益隆时誉”。不久染病,力辞同知枢密院事。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大观三年(1109)卒。葬于汴京,封南阳侯。宋史《本传》评:“崇宁,宣和间,政在蔡京,奸党日蕃。管师仁执政才两月 ,引疾求去,斯可尚已。”《两渐名贤录》称其为“名宦”。
8,南宋诗人叶绍翁
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1200年前后在世)。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 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 ,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真德秀过从甚密。
9,南宋考古学家叶大庆
南宋著名考古学家,字荣甫,龙泉人氏(约公元1180—1230年前后在世)。开禧元年(1205)中进士,大庆少时入县学,弱冠升京师国子学。授建州州学教授。上自六经诸史,下逮当朝名家著述,无所不谙,并以词赋知名于时。对诸生授业解惑,辨伪纠谬,议论精确,说理透辟,深得学子爱戴。晚年,身患痼疾,杜门辞教,将数十年之教学笔记,整理成《考古质疑》一书,内容涉及历朝史实、曲章制 度、文字训诂,诗词文章,而以考证史实为多。如考司马迁《史记》记事前后矛盾处,辨析中者,结论令人信服。大庆死后,好友建州郡丞叶 武子慷慨解囊,将《考古质疑》付梓,于宝庆二年(1226)问世,后收入《永乐大典》。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对今日考古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系大学文科古汉语专业、考古专业、古典文学专业的必读书。
10,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县南上河村(今属兰巨乡)人。十八岁人太学。宋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礼部第二人。历官秘书省正字、武学谕、校书郎、秘书丞、将作少监、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等职。庆元二年(1196),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兼参知政事。任职期间,依附权臣韩侂胄,排除异己为伪党,立“庆元党禁”。数年后,澹有韬晦之意,于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请辞职,奉祠禄闲居故郡近七年,未忘乡土建设。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处州通济堰,将木坝改为石坝;修筑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2000余亩;修撰《龙泉县志》,开龙泉地方志之先河。嘉定元年(1208)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十二年十二月病卒,终年74岁。著有《小山集》,收人《永乐大典》及现代唐圭璋编《全宋词》。《宋史》有传。
11,鲍由
鲍由(1085年前后)又名慎由,字钦止。县南廓人。少时随父在外。一日,同乡何琬(官至监察御史)在长沙宴会文士,慎由侍父赴宴。宾主命慎由即席赋画舫诗,立就,且有警句。宾客皆惊叹:“此郎他日定以文章显。”后从王安石学文词,又拜苏轼为师。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哲宗当朝召对,任工部员外郎。内外所至,颇有诗名。因犯庆元党禁,贬监泗州转般仓。历任河东福建路常平,广西淮南转运判官。又起用为员外郎。再因言事被罢官闲置。复用知明州、海州。终年56岁。曾注杜甫诗;有文集《夷白堂集》五十卷,汪藻作序,对其评价:“自黄鲁直、张文潜殁后,钦止之诗文独行于世,而诗尤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之口相传以熟。钦止于斯文可谓毫发无遗恨矣!”《宋史》有传。
12,香菇祖师吴三公
原名吴煜 (1130—1208)。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相传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他年青时常到县城担盐,路经凤阳山脚时,发现阔叶林里榆树上长满了雨伞状的菌蕈,十分鲜嫩可爱,他就采摘一些带到家中烧汤喝,味道鲜美,香气扑鼻,于是他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菇”,并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来年再吃。有一次,他用斧头砍去榆树上长满香菇的败枝,不久发现被他砍过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还有曾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更好,于是他就从这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民谣曰 :“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是说明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国师刘伯温就向朱皇进贡说处州龙庆景三县菇民之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朱皇就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人民,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明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凤阳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13,章溢
章溢(1314~1369)字三益,别号损斋。八都横溪村人。其和青田刘基,丽水叶琛并称处州三杰!元末,组织地方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在龙泉一带对抗农民起义。至正十八年(1358),授溢以龙泉主簿、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皆辞不受。退隐龙泉与浦城交界之匡山。朱元璋克处州后,至正十年三月,溢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用,于应天府(今南京)建礼贤馆待之。溢提出“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初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推行按田分等纳税。任湖广按察佥事时,倡导分兵屯田。龙凤十一年(1365),升任浙东按察副使,巡视处州。溢以处州山多、田少、民贫,课税累重,奏准仍按旧额。浙东建造海舶,向处州征集巨材,溢力谏罢征。洪武元年(1368),任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因奔母丧,辞官归乡里。一年后卒,终年56岁。著有《龙渊集》。《明史》有传。
14,杨载
杨载(1271—1323)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精于诗学,与虞集、杨奚斯、范椁等齐名。叶子奇《静斋文集》称:“琉田杨仲宏,诗学之宗”。著有《杨仲宏集》行世。
H.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浙江龙泉的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美景,美食!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西接福建武夷山风景旅游区,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1]龙泉于唐乾元二年(759)置县,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7.4万,辖三个办事处八镇八乡442个行政村,为浙江省面积第二大县级市。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龙泉市撤县设市。 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 龙泉青瓷始于10世纪前期的五代,盛于宋,以其清澈犹如秋气爽的天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 龙泉宝剑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闻名天下。 全市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达10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4%,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龙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龙泉市实施“二次创业”和“12510”工程以来,竹木加工、医药化工、五金汽配、青瓷宝剑、绿色食品、小水电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木制玩具、太阳伞、人造板、大输液、网球等区域特色产品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稳步增长。龙泉城乡呈现市场繁荣,消费品供应丰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详情请参考 http://ke..com/view/68508.htm
I. 龙泉寺的人物生平
据辽阳王尔烈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辽阳有一个传说,王尔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楼时,特意把魁星的笔尖对准了家乡风水沟的方向,企图在族人中点出个状元来。天遂人愿,王尔烈的祖父王天禄以及他的三个叔父,都在朝廷为官。据记载,历史上王尔烈家族先后共出了30多名进士。在家族的熏染下,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并拜龙泉寺元空大师为师。从此王尔烈与龙泉寺留下了终身之缘,开始“两字功名愁煞人”的寒窗生涯。 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坐落在龙泉寺净瓶峰北人造平台上,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檐下有长廊,两侧建有两幢列脊钻尖式小阁,中为别致庭院。看管王尔烈书房的高丽萍介绍说,西阁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历史上原本是三间茅草屋,现在翻盖成了砖木结构。后经屡次扩建,规模日大,成为清代千山两书院之一。我们到时,但见阁前瓶峰对峙,峰尖与阁尖齐举;阁后万松簇拥,风声与涛声共鸣,清幽至极。 古时,西阁向为高人名士习书泼墨之所,达官显宦下榻之地。每逢夜阑人静,灯火远烛,树影婆娑。“西阁客灯”以其独具的风韵而载入史册,成为著名的龙泉十六景之一。难怪王尔烈几经迁徙求学,最终选中此阁求读求学断断续续达22年。因爱其灵山胜境,得如情怀,王尔烈竟如醉如痴,常挑灯夜读,通宵达旦,为日后名震中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阁地处绝壁之上,其室狭长如舟,每逢晨起,雾海茫茫,狭室犹如一叶孤舟游戈在雾海之中,又如同雄踞雾海中的一座岛屿。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尔烈寓居龙泉寺西阁之时,在品定“西阁客灯”之后,又命之名为“琼岛虚舟”。龙泉寺也是王尔烈一生之中题字最多的地方,共有两副匾、六副联,今天赏读它们时,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寒窗苦读之所的浓郁的回报之情!他给琼岛虚舟题的是“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山深似岛松生一派海生潮。” 乾隆四十二年,已是五十岁的王尔烈邀约家乡诗友十余人重游千山,他在《游千山约》中写到“盘餐唯资果腹,何事珍馐”。出于这样朴实的基调,千山诗会特别成功,王尔烈不仅本人得到了“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的诗句,他还把诗友们的六十几首诗汇成一册《同游千山诗录》,后经著名学者金毓黻苦心搜集,得以传世。《瑶峰集》就是金先生专门为王尔烈所编,并被列入《辽海丛书》之中。
J. 成都有哪些文化古迹 历史名人 古街 古巷
大慈寺,文殊院、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这些都在城里,另外郊县就多了,
比如
温江的国色天香,大邑刘氏庄园,龙泉驿区明蜀王陵,崇州文庙,崇州云顶山石城,郫县妈妈农庄,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