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把荆轲刺秦王和高渐离刺秦王的故事连接一起,把前因后果都讲一遍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内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即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贰』 高渐离和荆轲的故事,究竟历史上有没有雪女
假的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入秦之时,他和荆轲斗酒 ,在易水之宾为他击筑送行。荆轲死了之后,他隐姓埋名,藏在宋子县一个富人的家里当帮佣。
有一次 ,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时有客人击筑助兴。高渐离听到筑乐,勾起了无线心思,高渐离像其他的仆人评论演奏者技艺的长短 。此时后来被他的主人听到之后,於是令他表演一番。
高渐离技惊四座 ,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麼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 ,於是秦始皇传他进宫表演。高渐离依然答应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於是让人弄瞎他的双眼,从此放心让他击筑。
高渐离的筑,是乐器,也是武器。高渐离在筑的中空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在秦王听击筑著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高渐离也没有成功而以身殉。
从此,秦王再也不敢接近以前的六国诸侯了。
《易水歌》,歌词只两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以上是《史记》的记载,其余传说比较多,但应以正史为凭。又,高渐离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筑这种乐器已经失传,究竟《易水歌》是什么曲调,已经难以考证了。
『叁』 谁有完整一点的荆柯与高渐离的故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人们送别的是荆柯。送荆柯的行列中,有高渐离。高渐离是荆柯的朋友,为荆柯送行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柯合着节拍唱着易水寒之歌。
荆柯到燕国后就同高渐离熟识了,还有一个以屠狗为业的人。三人都好饮酒,天天在燕市上饮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柯唱,时而大笑,时而大哭,旁若无人。
能如此而为者不是奇人就是庸人。
荆柯就是荆柯,当然不是庸人。
荆柯在游历各国时就结交了不少豪杰,他到燕国后,认识了田光。田光感觉荆柯不是庸人。
太子丹密谋刺秦的时候,他找到了田光。田光举荐了荆柯。
田光去请荆柯前,太子丹说:“国家大事,请勿外泄。”田光请了荆柯后便自杀明志。
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荆柯说:给我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我可以刺秦。
荆柯向逃到燕国的秦将樊於期索要他的项上人头。樊手起刀下,人头落地。
荆柯又向太子丹索取了燕国的地图。
荆柯佩上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那是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匕首上淬毒,用活人实验,见血封喉。
送别荆柯的场面绝对宏大,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一些燕国的名士们一袭白衣,怒发冲冠,悲怆着,高歌着。
秦王当时最想看到的就是燕国的地图与樊的人头。
图穷匕见是一出惊险剧,更是一出悲剧。悲的是荆柯的剑术太过低微。他扯住了秦王的袖子,却没有击中秦王。他追着秦王绕着大殿上的柱子跑,别人都惊惶失措了并没有人来救驾。但荆柯仍然没有击中秦王,连个血痕也没有划出。反而被秦王醒悟后抽出剑来把他刺伤。看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滑稽戏。
荆柯自然是死了,如此自不量力之人若再不以死来成全自己的名气,那可是更要失策了。更何况他也没有机会活了。他的一生,本来不是刺客,却做了刺客,最后却做不好刺客,这就是英雄。
荆柯刺秦的时候,秦王还没有统一天下。而高渐离刺秦的时候,秦王已统一天下。
与荆柯有关系的人大多都跑了。高渐离没有。
高渐离独身入宫,以一技之长搏得秦王同意他可以在宫内击筑。秦王喜欢听高渐离击筑。高渐离击筑的水平很高,声音很好听,他的身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
秦王知道高渐离是荆柯的同党,秦王薰瞎了高渐离的双眼。秦王并没有杀他。
高渐离没有去想他若刺秦成功,天下会不会大乱,自己会不会成为千古罪人。他的筑中灌了铅,很重,一天,他凭耳聆听,感觉到秦王的位置,用尽力气,把筑掷向秦王。但没有成功。
高渐离没有任何要求,只是以一已之力,凭了自己手中最为便捷的工具去刺秦。
老谋子的<英雄>中,无名最后被秦王的大义所感,不愿天下再乱,最后是恍然大悟了。悟透了生与死,悟透了应该与不应该。而高渐离或许本未去悟。高渐离不是英雄,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荆柯刺秦的前提有太子丹的请,有田光、樊於期的死,有燕国的地图,有徐夫人的匕首,有实验者的血与生命,有名士们的送别,有千古绝唱易水寒之歌,整个过程十分昂贵了。他的英雄面孔上满是别人的血。而高渐离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搏。
任何事件或事物过于昂贵了,那么结果是什么真的不重要。
『肆』 战国七雄时,高渐离的历史形象是什么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矅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 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由此可见,他其实职业是一个乐师,只是身上带着剑客侠义的色彩而已。
『伍』 高渐离故事的评价想法是什么
只有到了高渐离替荆轲复仇的时刻,刺客,才展现了它最深沉的内涵。高渐离只是燕国的一个狗屠,从头至尾也没有参与到燕太子丹和荆轲的事情中来,他和整个刺秦事件的关系,只是在易水送别的时候,用筑给荆轲伴奏而已。燕太子丹于他无恩,秦始皇于他无仇,他只是一名旁观者。
然而,这名旁观者,却是荆轲的音乐“知己”。燕市之上的酒酣合歌,不需要言辞的诉说就已经灵犀相通。与其说荆轲和高渐离燕市之上旁若无人的相泣是因为因不合潮流而苦恼,是怀才不遇的发泄,毋宁说是出于人性的自然表露,对人生无常的悲婉和慨叹。在这种人性的自然表露中,两人借助音乐和酒肉结成了“知己”。这是真正的“知己”:地位平等,心有灵犀。
因此,只有到了高渐离,他的行刺才彻底成了和权势者,和“知遇之恩”毫无关系的一种行动,它不为权势者所用,它只对真正的朋友和“知己”效忠。这一行为也超越了刺客惯常的“义”的范畴,还原为一种最简单的友谊。是的,它仅仅只是一种动人的友谊。
在司马迁记载的刺客中,高渐离是最奇怪的一个刺客。只有他的行刺没有直接的动因。
司马迁记载的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权贵才去行刺的,只有高渐离,因为和荆轲的知己关系,在荆轲死后,才执著地继续行刺秦始皇。这样的朋友,别说在中国古代少见,到了今天,更是凤毛麟角,或者说一个都没有。
诗歌评论
◇曾几何,人离丧
悠悠月影,已不属于故乡
游子,恨重
国殇,情断,泪叹
还记得,你的筑曲离愁荡荡
水寒剑,如清霜的刃
月下,寒如水的光
似用离泪以铸,风瑟瑟
难言的惆怅
白衣飘舞,英姿,影伤
剑影,长留
还记得,妃雪阁,与雪女的初见
望着她的芳影
那一刻,你只想给她一丝温暖
你的英眸,永远是冷冰冰的
惟有在情面前,你从未掩饰过自己英气之下,冷酷外表之外的
那缕,柔情
那刻,不知泪断情长
与雪女的这段情,千古依旧
高渐离,雪女
你与她,有着生死誓言
侠肝义胆,你是乱世英雄
高渐离、荆轲
还记得,与荆轲在酒肆之上
你的豪爽,你的奔放
豪饮酒市,尽显英豪之气
你的豪放之笑,如此风流洒脱
还记得,易水临边
那支闻者不落泪则不忠的筑曲
白衣若雪,壮士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如此悲壮,如此豪迈
那一刻,英雄落泪,儿女忧伤
你,向来重义重情
与荆轲的这段情义,生死无变
水寒,残虹,你不会忘记他的托孤之重
为了这个承诺,你寻觅了十年
你发誓,用生命为他报仇
还记得,烽烟滚滚,六国殇恨
那一刻,你经历了亡国之恨的痛苦
即使牺牲性命,你也愿意与秦朝决一死战
你的悲愤,你的侠烈,你的无畏令人敬佩
“将死之人,无需多问”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水寒剑,正在血与泪的交融中,闪着寒光
水寒剑,正在做着仇恨的了断
你,最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你的仇恨,天下人,都会去报
那支筑曲,掩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随着历史的古道黄尘,高渐离,去了两千年
在后人心中,却留下了不朽的侠义
此时之月,依旧秦时
恨未断月仍在◇
易水依旧寒。一盏淡酒,寄出你的悲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苍白的指尖,谱出令人心碎的燕赵悲歌,凄凉的银筑,仿若鸩酒的毒,侵蚀着你永不回头的丹心。
纯彻的白雪,三人,素雅的雪地上只留下一排沉重的脚印。身边,曾经共苦的伟岸,烙下撕裂般疼痛的笑容。
残虹。
缥缈于燕雀,刚烈于枭鹰,如栗的发丝迷乱你的琴音。
他,消逝在你眼中。
冰霜凛冽,白羽翩跹,凝着杀气的寒剑,是否又让那一幕重现?
你的少年豪情,也许早已随着沧桑湮没,沨沨落红,卷去漫天的流沙。
曾经,在那所酒家,相遇,却注定分离。
壮士一去不复返,独留月下易水寒。匆匆,十年流矣。
『陆』 高渐离的简介及平生事迹
高渐离,战国末期音乐家。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是古版代的一种击弦乐器权,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刺秦王失败被杀后,毁容进入秦宫伺机行刺秦王被杀。
其主要事迹有二,一是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是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了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使劲朝秦王砸,想杀死他,但是很遗憾失败了,所以就被杀了。
『柒』 揭秘中国历史的真实的高渐离是什么样的
高渐离是战国末期燕国人,在击筑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和荆轲是很好的朋友,在西汉刘向所编定的《战国策》中可以从中得知高渐离的故事。
荆轲前去刺杀秦王之时,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友人击筑送行。高渐离的击筑声悲凉慷慨,听者都留下了热泪,荆轲附和高渐离的击筑声,吟唱出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因刺杀秦始皇失败,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派遣秦军消灭了燕国,杀害了太子丹,秦王为了斩草除根,在全国通缉抓捕太子丹和荆轲的同党。高渐离担心自己身份暴露,便更名改姓在宋子城一个酒馆里当酒保。
一次,高渐离听到前堂有人在击筑,想到自己很久没有击筑了,便想一饱耳福。高渐离听后,指出了击筑人的不足,有人听到高渐离的话后,便告诉了酒家主人。主人听后,把高渐离叫到了前堂,想要羞辱高渐离。高渐离击筑一曲,声音婉转动听,赢得了客人的阵阵喝彩,主人也惊诧不已。随后,高渐离一直在酒家表演,前来听曲的人络绎不绝。高渐离的名声大噪,连秦始皇都知道高渐离擅长击筑一事。秦始皇派人接高渐离入宫为自己演奏一曲,有人认出了高渐离,说他是太子丹的同党。秦始皇不忍心杀掉高渐离,便让人把高渐离的眼睛弄瞎,继续让高渐离留在他身边击筑。慢慢地,高渐离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对他减少了戒备。高渐离认为刺杀秦始皇的时机到了,他在筑中装入了铅,等他接近秦始皇时,就将筑投向秦始皇。一天,秦始皇召见高渐离为他击筑,高渐离根据声音辨别出秦始皇所在的方向,他将筑奋力投降秦始皇,但是没有击中秦王。秦始皇惊魂未定,随即派人杀害了高渐离。
高渐离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有着绝色俊美的容颜和高雅清冷的气质。高渐离在燕国是一名颇有名气的琴师,曾在妃雪阁、酒家等一些地方弹琴,颇受燕国人士的喜爱。在妃雪阁弹琴时,对赵国的舞姬雪女心生爱意,为了不给雪女造成困扰,高渐离一直克制自己对雪女的爱慕之情。当时,雁春君早已钟情于雪女,他是燕国的权贵人士,想要得到雪女简直易如反掌。雁春君一直想要霸占雪女,遭到了雪女的反抗,雪女被逼迫无路之时高渐离出现了。为了救雪女于危难之中,他以燕太子丹的名义制止住了雁春君,因此遭到了雁春君的憎恨。
雪女担心高渐离会受到雁春君的报复,便劝说高渐离离开燕国。高渐离担心雪女受欺负,坚定留在雪女身边保护她。为了保护高渐离的安危,让他安心离开,雪女拒绝了高渐离的爱意。高渐离落寞的离开,在路上被雁春君的手下打晕,雁春君想要处死高渐离,以此来报复他。高渐离仅凭一人之力杀出刑场,身负重伤,而此时雪女杀掉了雁春君。俩人重新见面后,明白了彼此的心意,雪女和高渐离受到燕国士兵的追杀一路逃到了悬崖处。雪女被高渐离的真心感动,决定跟随高渐离,俩人无路可退,决定相拥跳崖。后来,高渐离和雪女被燕太子丹救起,并且俩人共同加入墨家。
高渐离身为秦国的俘虏,他的头上被秦王烙上“囚”字,得知高渐离在声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秦始皇下令让高渐离为自己谱写一曲“秦颂”。高渐离誓死不从,以绝食和秦王抗争。栎阳公主得知高渐离这一行为后,便入宫请求秦始皇让她说服高渐离创作《秦颂》。栎阳公主对音律十分喜爱,她将高渐离带入栎阳宫,用她的真诚打动了高渐离。高渐离答应作曲,在高渐离弹曲之时,栎阳公主隔着帘子唱歌。高渐离被栎阳公主的歌喉所打动,心里渐生爱慕之情。
一次,栎阳公主出了帘子,高渐离被栎阳公主的美貌所震撼,俩人情动之时便行了周公之礼。之后,栎阳公主下肢瘫痪病痊愈了,居然能正常行走。高渐离为栎阳公主作了一首《阳春》曲,在栎阳宫中非常恩爱快乐的生活。过了不久,秦始皇知道了高渐离和栎阳的事情,非常生气。栎阳本来已经和王翦的儿子王贲有了婚约,秦始皇下令熏瞎了高渐离的双眼。在栎阳公主新婚当晚,栎阳公主回忆起和高渐离快乐的日子,心中十分悲伤,转身投向渭河身亡。高渐离知道后,一心求死,在他作完《秦颂》之后,将灌满铅的筑投向秦王,秦始皇大怒将高渐离一剑刺死。
『捌』 求荆轲和高渐离的故事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荆轲是在燕国遇到高渐离的,荆轲喜欢喝酒,喝醉了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子起舞;后来,荆轲由田光引荐给燕太子丹,并为其所赏识。随着秦王相继灭掉韩、赵、魏等国,燕太子丹害怕秦国最终也会灭掉燕国,于是铤而走险,让荆轲刺杀秦王;在送别的那天,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最终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了,荆轲也身死异国;燕国在此后五年亦灭于秦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通缉太子丹及荆轲的门客,好友,高渐离隐姓埋名,在宋子家当佣人,一日,高渐离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人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觉得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对待他,尊其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时间长了,高渐离的名声越来越大,传到了秦始皇那里,秦始皇召见他入宫,有人认出他是高渐离,但秦始皇惜他有才,并没有杀他,而是熏瞎他的眼睛,让他为自己击筑,渐渐地高渐离更加接近秦始皇。他于是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以筑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附上《史记.刺客列传》相关部分原文,以备参考:
1、荆轲初识高渐离:“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曰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易水悲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十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L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高渐离隐姓埋名而终不得:“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惶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3、高渐离筑击秦始皇:“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如果对相关历史感兴趣,建议你最好亲自读一下《史记.刺客列传》里面除了荆轲以外,还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的故事,写的很精彩。
参考资料:《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2014年版。
『玖』 历史上真的有高渐离吗 高渐离击筑的故事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是古代回的一种击弦答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使劲朝秦王砸,想杀死他,但是很遗憾失败了,所以就被杀了。